華文網

《重慶中小學校長談教育》丨重慶市第三十七中學校校長伍平偉:以“自得文化”為引領,著力培養學生“七維素養”,推進素質教育進入新時代

編者按: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前,我市教育系統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各中小學校長圍繞如何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領域、全過程,結合各自學校的實際和實踐開展了深入的學習和討論。為此,市教委《重慶教育》雙微平臺聯合華龍網推出《重慶中小學校長談教育》系列報導,

走進中小學,與校長面對面,談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心得,談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提升的思考,談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努力,以期與更多教育同行一起分享和探討。

◆ 校長觀點:

素質教育本身就蘊含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要求。

可以說,我們已進入了素質教育的新時代。

問: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請談一談對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認識和理解。

答:去年發佈的《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教育的發展要做到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所以,素質教育仍是大政方針,它指向的主體是整個教育,

而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指向的主體是人,其落地更多指的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路徑和方式。

核心素養從頂層設計到落地開花,就如同培育一棵參天大樹,從幼苗的萬般呵護,過程的精心培植,最終枝繁葉茂。因此,必須依靠教育人的自覺性行為。如果沒有自覺性的行為,其落地也成為一句空談。

◆ 校長觀點:

“自得文化”宣導在內心不斷提煉和感悟,推崇個體自我的體驗性與主體性,滲透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涵,彰顯的是人文的關注與關懷,這與核心素養不謀而合。

問:學校提出“自得文化”,著力培養學生七個維度的素養,請問這與核心素養有什麼內在的聯繫?

答:可以用一句話來說——主體相同、內容相關、目標一致。

首先,主體相同是指教育的物件是人,是鮮活的個體。核心素養指向的正是人這個主體,“自得文化”體系中的“自得”二字出自《孟子》:“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從教育的角度,“自得文化”宣導在內心不斷提煉和感悟,推崇個體自我的體驗性與主體性,滲透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內涵,彰顯的是人文的關注與關懷,兩者之間不謀而合。

二是內容相關。核心素養通過三大方面、六大要素、十八個基本點的構架,推動人的培養。學校著力培養學生七個維度的素養——忠,善,和,真,美,健,法。每一個維度皆有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的融合。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我們不斷豐富、拓展了七維素養的內涵。因此,兩者之間在某種層度上有高度的相關性。

三是目標一致。核心素養的目標指向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我們則是具象化了“全面發展的人”。“自得文化”的主題是“自得其樂、幸福一生”,育人目標為“三有三會”(有理想、有個性、有教養;會做人、會做事、會生活),這與“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是一致的。

◆ 校長觀點:

核心素養的落地關鍵在於教師的轉變。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內容的轉變、教學評價的轉變,每一個都是關乎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

問:你認為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點和難點在哪裡?

答:從三個層面來思考:一是學校的理解與自覺,二是教師的轉變與專業,三是學生的參與和體驗。一所學校如果這三個層面都做好了,核心素養的落地就不會有誤區,更不會有難點,但現實並不是這樣。

當下的問題與難點,我認為不在於學校層面的思考和努力,因為學校的使命就是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會存在大的難題。真正最難的地方在於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內容的轉變、教學評價的轉變,每一個都是真正關乎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只要教師層面的問題解決了,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 校長觀點:

構建課程體系的大方向要始終堅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向核心素養的三個原則。

問:目前,學校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背景下,構建了“237實踐課程體系”。請問學校推進實施過程中,如何緊扣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

答:在構建“237德育實踐課程體系”過程中,我們始終堅守一個總的原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向核心素養。

如德育課程體系有七維核心素養,其中第一個素養是“忠”。古人謂:忠者,德之正也。37中開創之初,便是為了要辦成“全市第一所為工農子弟開門辦學的學校”,具有濃濃的家國情懷。為此,我們把“忠”定義為七維素養的第一素養。忠就是精忠愛國,旨在讓學生瞭解國情歷史,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

具體項目包括成人禮、“11•27”紀念英烈、退隊儀式、愛國主義基地參觀等系列活動。這一素養緊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也體現了核心素養的“責任擔當”中的“國家認可”。

◆ 校長觀點: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致力於引領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感悟,用頭腦去判別,用語言去表達。

問:課堂是育人的主要陣地,請問學校構建的“四主五環”課堂是通過何種方式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答:課堂是學生自得成長的主陣地,同時也是37中人引以為豪的一個方面,因為它體現的是37中人一直堅守課改的那份執著。“四主五環”是37中人集體智慧的成果。“四主”:即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課堂主攻、活動主線;“五環”:目標導向、預習奠基、合作解疑、展示提質、評測達標。它充分展示了我們課程改革新的理念,體現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主張。

最近,我們又提出了“1+X”多元課堂建構,讓課堂進一步昇華與提質。其目的就是37中一直堅信,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致力於引領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感悟,用頭腦去判別,用語言去表達。這是37中人堅守的教育真諦,也是37中“自得”教育的使命所在。

課堂是學生自得成長的主陣地,同時也是37中人引以為豪的一個方面,因為它體現的是37中人一直堅守課改的那份執著。“四主五環”是37中人集體智慧的成果。“四主”:即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課堂主攻、活動主線;“五環”:目標導向、預習奠基、合作解疑、展示提質、評測達標。它充分展示了我們課程改革新的理念,體現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主張。

◆ 校長觀點:

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價值觀念,而價值觀念的形成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實踐。

問:一直以來,三十七中的社會實踐及社團活動都繽紛多彩,請談一談學校在促進學生多元成長方面的思考和努力?

答:無論是杜威所主張的“做中學”,還是陶行知所主張的“教學做合一”,都強調了在“做”中去體驗、去反思,即實踐的重要性。這正與我校“自得文化”體系所界定的育人途徑——實踐育德不謀而合。

我認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外,還要加上價值觀念。而價值觀念的形成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實踐,正所謂: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比如學校每年一度的“徒步節”,帶著對家鄉的熱愛、社會的認知、國家的認同,用腳步去丈量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去感受每一點變化,去內化每一點感悟,去獲取每一點成長,這才是真正的大教育!

校長小檔案

伍平偉,現任重慶市第三十七中學校校長。2000年走上講臺,在重慶市巴蜀中學任教13年,得到了學生的愛戴、家長和學校的認可。從普通教師、年級主任、教務處副主任、教委副主任再到校長,他不改初衷,不忘初心,時刻將教育的責任銘記於心。

文丨王大倫 廖 鳳

圖丨李曉慧

預告

next

下一期,為大家分享教育觀點的是——重慶市實驗中學校校長曾永江,敬請期待哦!

往期精彩回顧

推動人的培養。學校著力培養學生七個維度的素養——忠,善,和,真,美,健,法。每一個維度皆有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的融合。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我們不斷豐富、拓展了七維素養的內涵。因此,兩者之間在某種層度上有高度的相關性。

三是目標一致。核心素養的目標指向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我們則是具象化了“全面發展的人”。“自得文化”的主題是“自得其樂、幸福一生”,育人目標為“三有三會”(有理想、有個性、有教養;會做人、會做事、會生活),這與“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是一致的。

◆ 校長觀點:

核心素養的落地關鍵在於教師的轉變。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內容的轉變、教學評價的轉變,每一個都是關乎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

問:你認為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點和難點在哪裡?

答:從三個層面來思考:一是學校的理解與自覺,二是教師的轉變與專業,三是學生的參與和體驗。一所學校如果這三個層面都做好了,核心素養的落地就不會有誤區,更不會有難點,但現實並不是這樣。

當下的問題與難點,我認為不在於學校層面的思考和努力,因為學校的使命就是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會存在大的難題。真正最難的地方在於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內容的轉變、教學評價的轉變,每一個都是真正關乎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只要教師層面的問題解決了,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 校長觀點:

構建課程體系的大方向要始終堅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向核心素養的三個原則。

問:目前,學校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背景下,構建了“237實踐課程體系”。請問學校推進實施過程中,如何緊扣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

答:在構建“237德育實踐課程體系”過程中,我們始終堅守一個總的原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向核心素養。

如德育課程體系有七維核心素養,其中第一個素養是“忠”。古人謂:忠者,德之正也。37中開創之初,便是為了要辦成“全市第一所為工農子弟開門辦學的學校”,具有濃濃的家國情懷。為此,我們把“忠”定義為七維素養的第一素養。忠就是精忠愛國,旨在讓學生瞭解國情歷史,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

具體項目包括成人禮、“11•27”紀念英烈、退隊儀式、愛國主義基地參觀等系列活動。這一素養緊扣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也體現了核心素養的“責任擔當”中的“國家認可”。

◆ 校長觀點: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致力於引領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感悟,用頭腦去判別,用語言去表達。

問:課堂是育人的主要陣地,請問學校構建的“四主五環”課堂是通過何種方式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答:課堂是學生自得成長的主陣地,同時也是37中人引以為豪的一個方面,因為它體現的是37中人一直堅守課改的那份執著。“四主五環”是37中人集體智慧的成果。“四主”:即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課堂主攻、活動主線;“五環”:目標導向、預習奠基、合作解疑、展示提質、評測達標。它充分展示了我們課程改革新的理念,體現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主張。

最近,我們又提出了“1+X”多元課堂建構,讓課堂進一步昇華與提質。其目的就是37中一直堅信,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致力於引領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感悟,用頭腦去判別,用語言去表達。這是37中人堅守的教育真諦,也是37中“自得”教育的使命所在。

課堂是學生自得成長的主陣地,同時也是37中人引以為豪的一個方面,因為它體現的是37中人一直堅守課改的那份執著。“四主五環”是37中人集體智慧的成果。“四主”:即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課堂主攻、活動主線;“五環”:目標導向、預習奠基、合作解疑、展示提質、評測達標。它充分展示了我們課程改革新的理念,體現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主張。

◆ 校長觀點:

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價值觀念,而價值觀念的形成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實踐。

問:一直以來,三十七中的社會實踐及社團活動都繽紛多彩,請談一談學校在促進學生多元成長方面的思考和努力?

答:無論是杜威所主張的“做中學”,還是陶行知所主張的“教學做合一”,都強調了在“做”中去體驗、去反思,即實踐的重要性。這正與我校“自得文化”體系所界定的育人途徑——實踐育德不謀而合。

我認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外,還要加上價值觀念。而價值觀念的形成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實踐,正所謂: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比如學校每年一度的“徒步節”,帶著對家鄉的熱愛、社會的認知、國家的認同,用腳步去丈量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去感受每一點變化,去內化每一點感悟,去獲取每一點成長,這才是真正的大教育!

校長小檔案

伍平偉,現任重慶市第三十七中學校校長。2000年走上講臺,在重慶市巴蜀中學任教13年,得到了學生的愛戴、家長和學校的認可。從普通教師、年級主任、教務處副主任、教委副主任再到校長,他不改初衷,不忘初心,時刻將教育的責任銘記於心。

文丨王大倫 廖 鳳

圖丨李曉慧

預告

next

下一期,為大家分享教育觀點的是——重慶市實驗中學校校長曾永江,敬請期待哦!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