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房資料」上海2035規劃剖析(一):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

2017年12月15日,《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原則同意,

而就在2016年8月上海才發佈《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上海為何在兩年間連續發佈兩份重大規劃?而這兩份規劃又有什麼差別呢?

這兩份報告對於上海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都做了詳盡的規劃和展望,文字細節的改變對未來發展的影響往往是很微妙的,而數位的改變往往是切切實實的,通過對這兩份規劃諸多資料對比我們發現,上海在2500萬的人口上限控制和3200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的紅線沒有改變,

但在細節資料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變化,比如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以上調整到18%左右,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由5%上調至5.5%左右,那這些變化意味著什麼?

在上海十三五規劃中,上海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相適應、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

而在2040和2035規劃當中增加了“科技創新中心”,這與R&D經費支出比例上調暗合。

圖 2012~2016年R&D經費支出及其相當於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例

根據統計局資料,2016年上海R&D經費支出1030億元,占當年GDP總量3.8%,在整個十二五期間這一比例穩步提升,在2016年達到新高,

那麼上海為了建設科技創新中心這一宏達目標,未來要投入多少資源呢?我們簡單做了下計算,在2035規劃當中,到2035年上海單位地區生產總值(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不能高於4.2公頃/億元,建設用地總規模為3200平方公里,按照比例計算得到GDP總值必須至少達到76190億元, 根據5.5%的比例,R&D經費支出高達4190億元,是2016年該項支出的4.07倍。

除了資金投入外,為了集聚全球頂尖創新人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準綜合型大學、科研機構和跨國企業研發中心,

上海將重點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形成中國乃至全球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之地、新產業的培育之地,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截止2017年10月,張江高科長期股權投資達到35.06億元,直接和間接投資的企業包括:展訊通信、復旦張江、中芯國際、萬得資訊、嘉事堂藥業、超日太陽能、華亞微電子、上海吉聯新軟體等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其中,展訊通信已在納斯達克上市,復旦張江和中芯國際已在香港上市。

上海市域科技創新佈局規劃圖(2035規劃)

2017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央企協力上海、共贏科創未來——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推進會,中央企業首批20個科創與新興產業專案簽約落滬,涉及智慧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海洋工程裝備等戰略性 新興產業,為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中國五礦與交通銀行共同發起設立“五礦交銀雙創投資發展基金”,基金規模為300億元人民幣。

而一些房企借助科創產業園區的開發實現了銷售排名的增長,比如深耕園區開發和運營的招商蛇口,2017年與寶山區的簽約成為上海唯一一個與大型央企招商局集團簽署合作協定的區,更為初創於上海的招商局集團“返回上海”做了良好鋪墊。根據合作協定,寶山與招商局集團將充分發揮雙方在郵輪港口開發與運營、城市更新與產業轉型、科技創新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國資國企改革等方面的資源和優勢。2017年招商蛇口在上海實現權益銷售金額64.06億元,排名提升五名排名第七。

透過兩份規劃對R&D經費支出比例的調整,我們發現了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決心,一方面隨著上海科創中心的穩步推進,啟動了整個經濟的活力,另一方面對於專注產業園區開發的房企也是一個不錯的機遇,抓住科創產業也許能搭上上海高速發展的快車。

本篇為“上海2035規劃剖析”的第一期,下一期我們將關注上海增加企業作為租賃性住房持有主體這一調整所帶來的變化,敬請期待!

中央企業首批20個科創與新興產業專案簽約落滬,涉及智慧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海洋工程裝備等戰略性 新興產業,為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中國五礦與交通銀行共同發起設立“五礦交銀雙創投資發展基金”,基金規模為300億元人民幣。

而一些房企借助科創產業園區的開發實現了銷售排名的增長,比如深耕園區開發和運營的招商蛇口,2017年與寶山區的簽約成為上海唯一一個與大型央企招商局集團簽署合作協定的區,更為初創於上海的招商局集團“返回上海”做了良好鋪墊。根據合作協定,寶山與招商局集團將充分發揮雙方在郵輪港口開發與運營、城市更新與產業轉型、科技創新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國資國企改革等方面的資源和優勢。2017年招商蛇口在上海實現權益銷售金額64.06億元,排名提升五名排名第七。

透過兩份規劃對R&D經費支出比例的調整,我們發現了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決心,一方面隨著上海科創中心的穩步推進,啟動了整個經濟的活力,另一方面對於專注產業園區開發的房企也是一個不錯的機遇,抓住科創產業也許能搭上上海高速發展的快車。

本篇為“上海2035規劃剖析”的第一期,下一期我們將關注上海增加企業作為租賃性住房持有主體這一調整所帶來的變化,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