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時代 新征程 新篇章——2017年全省政法工作亮點回眸(三)

【認真履行新時代政法工作職責使命】

人民更安全 群眾更滿意

小學生為等候禮讓車輛“點贊”

平安校園宣傳進家庭

核心提示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平安河南建設奮鬥的目標。2017年,全省政法綜治戰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根本標準,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為重點,

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深化平安河南建設,全省社會治安大局持續平穩,公眾安全感和執法滿意度進一步提升,2017年下半年分別達到93.51%和90.56%,較2016年分別上升2.09和1.6個百分點。

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平安河南建設,2017年下半年全省公眾安全感、執法滿意度再創新高,分別達到93.51%和90.56%,同比分別提升2.09和1.6個百分點。執法滿意度第一次突破90%。

部署

努力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河南

涉法涉訴信訪積案,一直是影響社會安定和諧的不穩定因素,處理難度大。如何化解?

焦作市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實行政法系統“一把手”聯席會議制度,探索建立容錯機制,減輕內部阻力,切實推動了一大批信訪積案的真正解決。

5年前,焦作市傅某的父親在某醫院接受治療時死亡。傅某認為父親的死亡醫院有責任,提起訴訟。後因傅某對醫療事故鑒定和法院判決不服,

此案成為信訪積案。針對傅某的情況,焦作市委政法委成立的信訪積案處理工作專班展開調查,並組織有關專家人員召開了專門的聽證會進行研究,在詳細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積極組織傅某和醫院雙方進行調解。擺事實、重證據,經過耐心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了和解協議,問題得到圓滿處理。

這是我省綜治平安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

2017年,全省堅持把綜治和平安建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來抓。在召開的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表彰大會上,洛陽、南陽綜治領導責任制,鄭州網格化防範非法集資,許昌綜治中心建設等6個經驗做法得到展示播放。

2017年7月6日,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平安建設表彰大會,省委書記謝伏瞻出席會議並講話,要求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努力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許甘露強調,

要以落實綜治領導責任制為龍頭,以理念制度機制方法創新為引領,以資訊化為支撐,一手抓從嚴從實從細做好維護安全穩定工作,一手抓源頭性、基礎性問題的解決,狠抓矛盾糾紛預防和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綜治基層基礎建設三項重點任務,努力提高預測預警預防風險的能力水準。

舉措

1

提升社會治安防控效能讓人民更安全

2017年7月10日,鄭州市金水區視頻監控中心監控到了轄區發生的一起傷害致死案。案發後,民警通過視頻追蹤確定了案發的具體事件、作案人數、涉案車輛及嫌疑人逃跑軌跡等資訊,歷時5小時將嫌疑人成功抓獲。

全省政法戰線認真落實省綜治辦、省發改委、省公安廳《河南省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十三五”規劃》,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為抓手,持續開展“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年”活動,加快重要部位、複雜場所和農村薄弱地區視頻監控建設和聯網,不斷擴大視頻監控覆蓋面,實現了探頭站崗、滑鼠巡邏,織就打擊違法犯罪的天羅地網。

地處豫皖交界的沈丘縣,一度案件頻發。2017年年底的一個深夜,盜賊潛入竇老太家,牽走10只羊。68歲的竇老太傷心不已。沒想到,幾天後,保險公司送來4000元賠償金。原來,縣財政今年拿出150萬元,為30.4萬戶居民上了治安保險。誰家的牲畜被盜、農機具被偷,10天未偵破,可向保險公司索賠。

2

預防化解矛盾糾紛促社會更和諧

前不久,河南洛陽的許某患抑鬱症入院治療期間猝死。親友圍堵醫院大門,擺花圈、停屍體。調解員楊彥琦花費12個小時,成功勸解死者家屬將屍體移入殯儀館。第二天,楊彥琦又以陪審員的身份參與調解,雙方就賠償事宜達成調解協定。

在洛陽,醫患糾紛化解漸入正軌。洛陽市成立醫療糾紛調解處置中心,聘請退休的醫院院長、法院院長等兼任人民調解員,組成一支專業、精幹的調解隊伍。

全省政法戰線認真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針對53項具體舉措,逐一明確責任單位,加大工作推進力度,促進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覆議、訴訟等有機銜接,構建政法機關、行政部門、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等多方參與的工作格局。同時,強化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縣鄉村三級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網路、平臺、組織實現全覆蓋,對矛盾糾紛實行統一受理、集中梳理、歸口辦理。目前,全省共建成縣級平臺218個、鄉級平臺2493個、村級平臺49631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873個,以調解員名字命名的人民調解室857個,人民調解組織5.5萬個。

全省還開展了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切實預防“民轉刑”命案專項行動,建立定期報告、集中調研、重大案件聯合調查、定期通報、責任查究等5項督導機制,加大矛盾糾紛多發易發領域特別是婚姻家庭、鄰里關係等方面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力度,市縣鄉三級分別建立兩年、一年、半年以上未化解糾紛台賬,每月對賬督辦,直至化解銷號。

3

夯實綜治基層基礎讓群眾更滿意

近日,洛陽某社區居民張女士不小心將存有數萬元的銀行卡丟失,她第一時間想到了社區所在網格的網格員。網格員得知情況後,根據張女士所說資訊,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成功將銀行卡找到。“遇事先找網格員,因為他們對社區情況最瞭解。”張女士話語中充滿了信任。

據瞭解,全省政法戰線持續落實《河南省鄉鎮(街道)、村(社區)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指導意見》,進一步規範綜治中心的組織體系、內部設置、運行機制,切實強化綜治工作的樞紐和平臺作用。目前,全省99.8%的鄉鎮(街道)、98.1%的村(社區)綜治中心完成了規範化建設任務。省綜治辦、省普法辦、省法學會聯合印發《關於在全省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設立法學會法律服務站的通知》,全省建成鄉鎮(街道)法律服務站2456個,村(社區)法律服務聯絡點48488個,實現了法律服務站建設全覆蓋。

同時,省綜治辦、省公安廳聯合省教育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開展了“平安校園”“平安汽車客運站”“平安商場”等10個行業平安創建活動以及“和睦家庭”創建,以小平安促進大平安、以行業系統平安促進全社會平安。

每年3月份,全省都會組織開展“平安建設集中宣傳月”活動。省綜治辦聯合省普法辦、省法學會連續兩年開展“法律服務進基層”活動,組織政法幹警、法律工作者、法學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集中開展法治宣傳、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等活動,實現了條塊齊動員、鄉村全覆蓋、服務到基層的目標。據瞭解,2017年群眾對平安建設的知曉率為68.59%,達到歷史新高。

2018年,我省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動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創新,努力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河南,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捍衛者】

李俊華:用愛詮釋為民情懷

他刻苦學習,盡職盡責,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在民事審判中,大膽創新,勇挑重擔,共主審各類民商事案件1200餘件;他注重“公正與效率”,以“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為宗旨,以“秉公執法,案結事了”為目標,以“能調不判、調解優先”為原則,忠實地履行法律賦予的莊嚴使命,以誠摯的愛,深刻詮釋那份不變的為民情懷;他努力做到了雙方當事人勝敗皆服,辦案能力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許。他就是周口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員李俊華。

人民利益無小事

全身心投入審判工作

作為民事審判的業務骨幹,李俊華在面對紛繁複雜的民事案件時,堅守一個“誠”字,去掉一個“煩”字,全身心投入到審判工作中。他始終把心放在工作上,有時白天忙完開庭,晚上還得回家撰寫裁判文書,沒時間輔導和接送孩子。也正是因為這種全心投入審判事業的奉獻精神,他手中無一超審限案件。李俊華始終認為: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利益大如天。

“官司打了六七年,還是李俊華法官徹底給我們解決了。”太康縣毛莊鎮老龍沃行政村的皮某感激地說。皮某在村北頭分得一塊自留地,2008年與同村的徐某協商互換土地,後徐某在涉案自留地南側建了房屋居住。因徐某答應換給皮某的土地一直未履行,雙方發生糾紛,皮某訴訟要求徐某返還土地。庭審中,皮某要求法官到現場查看,並承諾如果徐某能將互換的土地指出邊界,他便認可。案件的焦點到此已非常清楚,就是雙方互換的土地是否履行得了。為了徹底弄清楚,主審法官李俊華決定到現場勘查。到現場後,李俊華才發現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原來,徐某要調換給皮某的土地,與四鄰及村集體均存在著糾葛,邊界不清,要想徹底解決,需要村委會召集四鄰定邊劃界。李俊華及時與該村村支書及村委班子聯繫,商量解決方案,最終在村委班子、土地四鄰及雙方當事人均認可的情況下,劃界定樁。事後,村支書握著李俊華的手說:“這個事兒再不處理好,會發展成刑事案件的。你們為了俺村的穩定,頂著大太陽跑100多公里下地查看,實在讓我們感動。”

把心交給百姓

棘手案件迎刃而解

在辦案中,面對複雜難辦案件,他反復觀察思考,尋求解決方案。不少案件,到他手裡都能迎刃而解,實現勝敗皆服、案結事了。

“一起訴訟,于法官而言再普通不過,可對於訴訟當事人來說卻至關重要。有些人可能一輩子就經歷這一個官司。”這是李俊華常說的一句話。他所辦理的一起健康權糾紛案件,經多次調解,雙方達成了和解,商定在簽訂調解協議的同時履行完畢。簽協議當日,履行義務方洪某因家中倆孩子上學交學費,一時不能湊齊1.5萬元,只帶了1.4萬元到了法院,而另一方堅決要求一次性履行完畢,雙方僵持。對方當事人稱,說好給1.5萬元而洪某只帶1.4萬元,是不守信用,要是不能履行到位,那就不調解了。面對這種情形,洪某一籌莫展。李俊華二話沒說,將妻子讓他給兒子交補習費的1000元拿了出來,遞給洪某。李俊華說:“這1000元我替你出了,案子就這樣結了吧。你還得出去掙錢供孩子上學呢。”洪某頓時感動得濕了雙眼。不久,洪某帶著一雙高考中榜的兒女來到法院,見人就說:“這次俺不是來打官司的,而是向李俊華法官表示感謝的。”人民法官為人民,李俊華以實際行動闡釋了人民法官為人民的真諦。

乾乾淨淨履職

人情再重不能比法重

李俊華常說,做一名人民法官,需要面對各種考驗,要守得住清貧、經得住誘惑、頂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要嚴以律己,一身正氣。在辦案中,他堅持原則,廉潔自律,不徇私情,堅決杜絕各種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從來無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審理社會各界關注的案件時,他主動邀請廉政監督員旁聽庭審,並將辦案情況及時告知,切實保障廉政監督員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對上門求情、送禮的,他從不為情所動,不為錢所惑。有一次,他的一個親戚為一名當事人說情,他當面批評了這個親戚。親戚怪他無情,抬腿就走。雖然“得罪”了人,但他內心很踏實,親情再重,不能比法重。從事法院審判工作以來,他堅守自己的諾言:不貪一分錢,不收一份禮,讓自己的履歷乾乾淨淨。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近年來,李俊華先後被評為全市法院“優秀法官”、周口市平安建設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連年被評為“調解能手”,並榮獲河南省第二屆“最具說服力調解之星”榮譽稱號,2017年1月被評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 

潘德芳:用心挽救迷途“羔羊”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剛正的她有著一副軟心腸,用真情和寬容善待每一名失足少年,為他們點燃希望之火;不是母親勝似母親,善良的她有著一顆慈愛之心,用無私和真心挽救每一個迷途的“羔羊”,為他們重啟人生之路。她就是人人稱道和讚揚的最美“法官媽媽”——正陽縣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庭長潘德芳。

真情關愛

挽救14歲少年

從事法官工作多年,潘德芳原則性很強。她有著很強的職業責任感,更有做人的善良和仁愛,為很多失足未成年人帶去了真情和關愛,讓他們走出心靈的陰霾,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冰冰(化名)至今都不曾忘記這位“法官媽媽”。2008年10月,冰冰14歲,就讀于正陽縣岳城中學。一天夜晚,他夥同另一名少年到男生寢室對4名學生進行搶劫,共搶走現金7元,造成一名學生輕微傷。之後,冰冰在老師的勸說下投案自首。作為少年法庭庭長,潘德芳負責審理此案。庭審期間,潘德芳和副院長余黎明瞭解到了冰冰的家庭狀況。其父親在2002年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常年癱臥在床,母親因不堪重負離家出走,剩下78歲的奶奶苦苦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潘德芳心裡很不是滋味,這個孩子的境況讓她同情和難過,她決定和余黎明及陪審員王建偉一起去冰冰家走訪一趟。幾間滿是裂縫的破瓦房,一台14英寸的破彩電,一台電風扇,兩張小床,別無其他,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毫不為過。看著眼前的情景,潘德芳心裡有說不出的酸楚。冰冰是這個家唯一的希望,再過幾年他就可以外出務工,支撐起這個家了。為了這個苦難的家,為了這個可憐的孩子,潘德芳下定決心要給他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審理冰冰的案件時,潘德芳特意安排了圓桌審判,並為他指定了辯護人。最終,冰冰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緩期兩年執行。在宣判以後,參審的副院長余黎明將500元錢遞到冰冰手裡,潘德芳和法官武磊也各自掏出300元錢,塞到了冰冰手裡,囑咐他回去以後好好珍惜生活,好好做人,把這個家撐起來。握著那帶有溫度的愛心捐助,冰冰泣不成聲地說:“謝謝法官,我以後會好好做人,不辜負你們的期望。你們現在就是我最親的人!”如今,冰冰已長大成人,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支撐起了整個家庭,並且還和離家多年的母親取得了聯繫。逢年過節,他和父親都會給潘德芳打個電話,送上問候和祝福。

厚德芬芳

播撒法律溫情

“給孩子一個機會,就等於給這個家庭一個希望。我們應該合情合理地對待這些失足未成年人,讓他們看到溫暖和希望,改過自新,不成為社會的負擔。”這是潘德芳發自肺腑的感言。擔任少年法庭庭長10多年,她始終把“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作為目標,用滿心的愛去溫暖和教育每一名失足未成年人,始終堅持“未成年利益最大化”,把陽光播撒在這些孩子的心田。

潘德芳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是將宣判作為案件的終結,而是將教育挽救工作向審判過程的前後延伸,通過警示教育和幫教回訪,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妍妍,拿著,拿著這些錢,給你臥病在床的父親和奶奶割點肉,做一頓好吃的。以後,不要再幹違法的事兒了。”在對少年犯妍妍(化名)進行判後回訪時,潘德芳叮囑道。

“當你走出來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期待著你順利考入高中,以後考上理想的大學,成為棟樑之材。”這是潘德芳在另外一起案件的判決書後面寫下的“法官寄語”。

像這樣充滿著法律溫情的事情還有很多。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潘德芳為人處世就如她的名字一樣,厚德芬芳,溫暖人心。在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她審理和調解案件無數,用滿腔的熱忱和柔情,為190多名失足未成年人重啟人生之路,為他們的家庭再次點燃了希望。這些孩子中,有60多人重返校園,30多人考上大中專院校,多人成為技術能手。從青絲變白髮,她一路走來,風雨無悔,播撒的是青春、汗水、愛和希望的種子。多年來,她多次被評為省、市優秀法官和人民滿意法官,2014年榮獲“全國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1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法官。

2017年7月10日,鄭州市金水區視頻監控中心監控到了轄區發生的一起傷害致死案。案發後,民警通過視頻追蹤確定了案發的具體事件、作案人數、涉案車輛及嫌疑人逃跑軌跡等資訊,歷時5小時將嫌疑人成功抓獲。

全省政法戰線認真落實省綜治辦、省發改委、省公安廳《河南省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十三五”規劃》,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為抓手,持續開展“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年”活動,加快重要部位、複雜場所和農村薄弱地區視頻監控建設和聯網,不斷擴大視頻監控覆蓋面,實現了探頭站崗、滑鼠巡邏,織就打擊違法犯罪的天羅地網。

地處豫皖交界的沈丘縣,一度案件頻發。2017年年底的一個深夜,盜賊潛入竇老太家,牽走10只羊。68歲的竇老太傷心不已。沒想到,幾天後,保險公司送來4000元賠償金。原來,縣財政今年拿出150萬元,為30.4萬戶居民上了治安保險。誰家的牲畜被盜、農機具被偷,10天未偵破,可向保險公司索賠。

2

預防化解矛盾糾紛促社會更和諧

前不久,河南洛陽的許某患抑鬱症入院治療期間猝死。親友圍堵醫院大門,擺花圈、停屍體。調解員楊彥琦花費12個小時,成功勸解死者家屬將屍體移入殯儀館。第二天,楊彥琦又以陪審員的身份參與調解,雙方就賠償事宜達成調解協定。

在洛陽,醫患糾紛化解漸入正軌。洛陽市成立醫療糾紛調解處置中心,聘請退休的醫院院長、法院院長等兼任人民調解員,組成一支專業、精幹的調解隊伍。

全省政法戰線認真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實施意見》,針對53項具體舉措,逐一明確責任單位,加大工作推進力度,促進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覆議、訴訟等有機銜接,構建政法機關、行政部門、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等多方參與的工作格局。同時,強化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縣鄉村三級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網路、平臺、組織實現全覆蓋,對矛盾糾紛實行統一受理、集中梳理、歸口辦理。目前,全省共建成縣級平臺218個、鄉級平臺2493個、村級平臺49631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873個,以調解員名字命名的人民調解室857個,人民調解組織5.5萬個。

全省還開展了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切實預防“民轉刑”命案專項行動,建立定期報告、集中調研、重大案件聯合調查、定期通報、責任查究等5項督導機制,加大矛盾糾紛多發易發領域特別是婚姻家庭、鄰里關係等方面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力度,市縣鄉三級分別建立兩年、一年、半年以上未化解糾紛台賬,每月對賬督辦,直至化解銷號。

3

夯實綜治基層基礎讓群眾更滿意

近日,洛陽某社區居民張女士不小心將存有數萬元的銀行卡丟失,她第一時間想到了社區所在網格的網格員。網格員得知情況後,根據張女士所說資訊,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成功將銀行卡找到。“遇事先找網格員,因為他們對社區情況最瞭解。”張女士話語中充滿了信任。

據瞭解,全省政法戰線持續落實《河南省鄉鎮(街道)、村(社區)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指導意見》,進一步規範綜治中心的組織體系、內部設置、運行機制,切實強化綜治工作的樞紐和平臺作用。目前,全省99.8%的鄉鎮(街道)、98.1%的村(社區)綜治中心完成了規範化建設任務。省綜治辦、省普法辦、省法學會聯合印發《關於在全省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設立法學會法律服務站的通知》,全省建成鄉鎮(街道)法律服務站2456個,村(社區)法律服務聯絡點48488個,實現了法律服務站建設全覆蓋。

同時,省綜治辦、省公安廳聯合省教育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開展了“平安校園”“平安汽車客運站”“平安商場”等10個行業平安創建活動以及“和睦家庭”創建,以小平安促進大平安、以行業系統平安促進全社會平安。

每年3月份,全省都會組織開展“平安建設集中宣傳月”活動。省綜治辦聯合省普法辦、省法學會連續兩年開展“法律服務進基層”活動,組織政法幹警、法律工作者、法學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集中開展法治宣傳、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等活動,實現了條塊齊動員、鄉村全覆蓋、服務到基層的目標。據瞭解,2017年群眾對平安建設的知曉率為68.59%,達到歷史新高。

2018年,我省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動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創新,努力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河南,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捍衛者】

李俊華:用愛詮釋為民情懷

他刻苦學習,盡職盡責,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在民事審判中,大膽創新,勇挑重擔,共主審各類民商事案件1200餘件;他注重“公正與效率”,以“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為宗旨,以“秉公執法,案結事了”為目標,以“能調不判、調解優先”為原則,忠實地履行法律賦予的莊嚴使命,以誠摯的愛,深刻詮釋那份不變的為民情懷;他努力做到了雙方當事人勝敗皆服,辦案能力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許。他就是周口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員李俊華。

人民利益無小事

全身心投入審判工作

作為民事審判的業務骨幹,李俊華在面對紛繁複雜的民事案件時,堅守一個“誠”字,去掉一個“煩”字,全身心投入到審判工作中。他始終把心放在工作上,有時白天忙完開庭,晚上還得回家撰寫裁判文書,沒時間輔導和接送孩子。也正是因為這種全心投入審判事業的奉獻精神,他手中無一超審限案件。李俊華始終認為: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利益大如天。

“官司打了六七年,還是李俊華法官徹底給我們解決了。”太康縣毛莊鎮老龍沃行政村的皮某感激地說。皮某在村北頭分得一塊自留地,2008年與同村的徐某協商互換土地,後徐某在涉案自留地南側建了房屋居住。因徐某答應換給皮某的土地一直未履行,雙方發生糾紛,皮某訴訟要求徐某返還土地。庭審中,皮某要求法官到現場查看,並承諾如果徐某能將互換的土地指出邊界,他便認可。案件的焦點到此已非常清楚,就是雙方互換的土地是否履行得了。為了徹底弄清楚,主審法官李俊華決定到現場勘查。到現場後,李俊華才發現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原來,徐某要調換給皮某的土地,與四鄰及村集體均存在著糾葛,邊界不清,要想徹底解決,需要村委會召集四鄰定邊劃界。李俊華及時與該村村支書及村委班子聯繫,商量解決方案,最終在村委班子、土地四鄰及雙方當事人均認可的情況下,劃界定樁。事後,村支書握著李俊華的手說:“這個事兒再不處理好,會發展成刑事案件的。你們為了俺村的穩定,頂著大太陽跑100多公里下地查看,實在讓我們感動。”

把心交給百姓

棘手案件迎刃而解

在辦案中,面對複雜難辦案件,他反復觀察思考,尋求解決方案。不少案件,到他手裡都能迎刃而解,實現勝敗皆服、案結事了。

“一起訴訟,于法官而言再普通不過,可對於訴訟當事人來說卻至關重要。有些人可能一輩子就經歷這一個官司。”這是李俊華常說的一句話。他所辦理的一起健康權糾紛案件,經多次調解,雙方達成了和解,商定在簽訂調解協議的同時履行完畢。簽協議當日,履行義務方洪某因家中倆孩子上學交學費,一時不能湊齊1.5萬元,只帶了1.4萬元到了法院,而另一方堅決要求一次性履行完畢,雙方僵持。對方當事人稱,說好給1.5萬元而洪某只帶1.4萬元,是不守信用,要是不能履行到位,那就不調解了。面對這種情形,洪某一籌莫展。李俊華二話沒說,將妻子讓他給兒子交補習費的1000元拿了出來,遞給洪某。李俊華說:“這1000元我替你出了,案子就這樣結了吧。你還得出去掙錢供孩子上學呢。”洪某頓時感動得濕了雙眼。不久,洪某帶著一雙高考中榜的兒女來到法院,見人就說:“這次俺不是來打官司的,而是向李俊華法官表示感謝的。”人民法官為人民,李俊華以實際行動闡釋了人民法官為人民的真諦。

乾乾淨淨履職

人情再重不能比法重

李俊華常說,做一名人民法官,需要面對各種考驗,要守得住清貧、經得住誘惑、頂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要嚴以律己,一身正氣。在辦案中,他堅持原則,廉潔自律,不徇私情,堅決杜絕各種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從來無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審理社會各界關注的案件時,他主動邀請廉政監督員旁聽庭審,並將辦案情況及時告知,切實保障廉政監督員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對上門求情、送禮的,他從不為情所動,不為錢所惑。有一次,他的一個親戚為一名當事人說情,他當面批評了這個親戚。親戚怪他無情,抬腿就走。雖然“得罪”了人,但他內心很踏實,親情再重,不能比法重。從事法院審判工作以來,他堅守自己的諾言:不貪一分錢,不收一份禮,讓自己的履歷乾乾淨淨。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近年來,李俊華先後被評為全市法院“優秀法官”、周口市平安建設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連年被評為“調解能手”,並榮獲河南省第二屆“最具說服力調解之星”榮譽稱號,2017年1月被評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 

潘德芳:用心挽救迷途“羔羊”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剛正的她有著一副軟心腸,用真情和寬容善待每一名失足少年,為他們點燃希望之火;不是母親勝似母親,善良的她有著一顆慈愛之心,用無私和真心挽救每一個迷途的“羔羊”,為他們重啟人生之路。她就是人人稱道和讚揚的最美“法官媽媽”——正陽縣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庭長潘德芳。

真情關愛

挽救14歲少年

從事法官工作多年,潘德芳原則性很強。她有著很強的職業責任感,更有做人的善良和仁愛,為很多失足未成年人帶去了真情和關愛,讓他們走出心靈的陰霾,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冰冰(化名)至今都不曾忘記這位“法官媽媽”。2008年10月,冰冰14歲,就讀于正陽縣岳城中學。一天夜晚,他夥同另一名少年到男生寢室對4名學生進行搶劫,共搶走現金7元,造成一名學生輕微傷。之後,冰冰在老師的勸說下投案自首。作為少年法庭庭長,潘德芳負責審理此案。庭審期間,潘德芳和副院長余黎明瞭解到了冰冰的家庭狀況。其父親在2002年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常年癱臥在床,母親因不堪重負離家出走,剩下78歲的奶奶苦苦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潘德芳心裡很不是滋味,這個孩子的境況讓她同情和難過,她決定和余黎明及陪審員王建偉一起去冰冰家走訪一趟。幾間滿是裂縫的破瓦房,一台14英寸的破彩電,一台電風扇,兩張小床,別無其他,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毫不為過。看著眼前的情景,潘德芳心裡有說不出的酸楚。冰冰是這個家唯一的希望,再過幾年他就可以外出務工,支撐起這個家了。為了這個苦難的家,為了這個可憐的孩子,潘德芳下定決心要給他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審理冰冰的案件時,潘德芳特意安排了圓桌審判,並為他指定了辯護人。最終,冰冰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緩期兩年執行。在宣判以後,參審的副院長余黎明將500元錢遞到冰冰手裡,潘德芳和法官武磊也各自掏出300元錢,塞到了冰冰手裡,囑咐他回去以後好好珍惜生活,好好做人,把這個家撐起來。握著那帶有溫度的愛心捐助,冰冰泣不成聲地說:“謝謝法官,我以後會好好做人,不辜負你們的期望。你們現在就是我最親的人!”如今,冰冰已長大成人,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支撐起了整個家庭,並且還和離家多年的母親取得了聯繫。逢年過節,他和父親都會給潘德芳打個電話,送上問候和祝福。

厚德芬芳

播撒法律溫情

“給孩子一個機會,就等於給這個家庭一個希望。我們應該合情合理地對待這些失足未成年人,讓他們看到溫暖和希望,改過自新,不成為社會的負擔。”這是潘德芳發自肺腑的感言。擔任少年法庭庭長10多年,她始終把“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作為目標,用滿心的愛去溫暖和教育每一名失足未成年人,始終堅持“未成年利益最大化”,把陽光播撒在這些孩子的心田。

潘德芳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是將宣判作為案件的終結,而是將教育挽救工作向審判過程的前後延伸,通過警示教育和幫教回訪,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挽救失足未成年人。

“妍妍,拿著,拿著這些錢,給你臥病在床的父親和奶奶割點肉,做一頓好吃的。以後,不要再幹違法的事兒了。”在對少年犯妍妍(化名)進行判後回訪時,潘德芳叮囑道。

“當你走出來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期待著你順利考入高中,以後考上理想的大學,成為棟樑之材。”這是潘德芳在另外一起案件的判決書後面寫下的“法官寄語”。

像這樣充滿著法律溫情的事情還有很多。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潘德芳為人處世就如她的名字一樣,厚德芬芳,溫暖人心。在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她審理和調解案件無數,用滿腔的熱忱和柔情,為190多名失足未成年人重啟人生之路,為他們的家庭再次點燃了希望。這些孩子中,有60多人重返校園,30多人考上大中專院校,多人成為技術能手。從青絲變白髮,她一路走來,風雨無悔,播撒的是青春、汗水、愛和希望的種子。多年來,她多次被評為省、市優秀法官和人民滿意法官,2014年榮獲“全國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1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