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時代楷模|英雄太空人群體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解放軍,熱愛航太事業,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刻苦學習,嚴格訓練,愛護武器裝備,遵紀守法,保守國家機密,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

甘願為載人航太事業奮鬥終生!

——中國太空人誓詞

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肩負著為人類和平與福祉探索宇宙的神聖使命,他們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他們每次的飛行都牽動著13億中國人的心。他們就是中國的太空人們。

回顧20年來中國航太路上的絕美瞬間,

每一次飛天都會銘記在所有中國人心中。正是中國的太空人們,用生命和熱血譜寫著這一次次飛天壯舉,創造出一個個飛天奇跡。

中國的太空人群體是伴隨著我國航太事業發展成長的英雄群體。他們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期望重托,

胸懷中國夢強軍夢,矢志獻身航太事業。

為宣傳弘揚他們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太空人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今晚十點半檔,CCTV-1綜合頻道《時代楷模發佈廳》將為您播出中國太空人群體的故事。

20年——

中國航太事業光榮綻放

“中國身影”佔據太空“一片天地”

1998年1月5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人大隊成立,我國第一批14名太空人在北京航太城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中國航太史冊從此翻開新的一頁。

“54321······點火!”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中國太空人楊利偉身披責任和重托,肩負著數以億計的華人夢想,首次大步邁向仰望了幾千年的浩瀚太空······

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講,

那一刻,我覺得中華民族確實太了不起了!

——楊利偉

2005年10月12日——

費俊龍和聶海勝踏雪出征,神舟六號實現首次多人多天任務執行,太空人順利開展穿艙活動。

2008年9月25日——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人駕乘神舟七號飛船再次出征,9月27日翟志剛執行了首次空間出艙活動任務,鮮豔的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浩瀚太空。

2012年6月16日——

景海鵬、劉旺和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駕乘神舟九號飛船升空,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太空人劉旺完美地打出了一個“太空十環”。

“天宮一號”是咱們中國人在太空的第一個家園,我們叫做“太空之家”。

——景海鵬

2013年6月11日——

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駕乘神舟十號飛船環游太空,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第一次實施了太空授課。

2016年10月17日——

景海鵬和陳冬駕乘神舟十一號飛船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用33天完成了迄今中國人時間最長、高度最高的太空飛行。

太空人景海鵬“天宮二號”內

中國自信刷新出的中國高度,讓一次次飛天壯舉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記憶。太空人用他們的信念和實踐,讓遙遠的航太夢想一步步成為現實。

航太英雄無所畏懼

譜寫中國航太夢的壯麗篇章

然而,蒼茫宇宙,神秘莫測,人類邁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巨大的險阻和犧牲。英雄的誕生,更是蘊藏著風險與代價。

2003年10月15日9時,神舟五號飛船直擊蒼穹,就在火箭上升階段,艙內開始劇烈低頻振動,令太空人楊利偉感到不適。共振持續的短短26秒,對當時所有的工作人員來說都如此漫長。

但就在3分20秒時,陽光射入艙內,楊利偉眨眼的一瞬間被所有人捕捉到,當即地面的工作大廳響起掌聲一片······

“祖國的利益是高於一切的。”楊利偉說。26秒,來勢洶洶,卻濃縮了一位英雄的堅定信念,更成為了鑄造民族榮耀的階梯。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船升空,27日16時30分,在翟志剛即將打開艙門,準備太空行走時,即使當時艙內氣壓泄到兩千帕,艙門依然很難打開。

但為了完美完成任務,太空人們理智冷靜地處理遇到的險況,最後用輔助工具成功打開艙門。那一刻,翟志剛說自己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心花怒放”。

最後,神舟七號乘組高默契的配合與決斷,成功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凝聚成了讓全中國人民都為之熱血沸騰的畫面。

即使我們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劉伯明

美麗的太空之夢,雖有風險並行,但關鍵時刻,英雄太空人總能迸發出強大信念和意志,義無反顧將生死置之度外。

太空生活雖驚心動魄

溫馨時刻卻也時常相伴

太空人陳冬說,他們在太空中種菜和養蠶的試驗,就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們跟地面相隔將近400公里,這些綠油油的植物,和動來動去的小動物,在我們心裡是一個非常大的調劑。”陳冬說,他們還會“寵溺”地跟它們對話,“你們好好吃啊,不錯,今天又長高一點了,繼續加油!”因為只要它們在生長就意味著試驗是成功的,這令太空人們感到異常喜悅。

景海鵬也曾在太空過了一個“有高度”的生日。就在他太空執行任務時,地面工作人員讓他觀看了來自地面親人、朋友們為他錄製的生日祝福視頻,這讓景海鵬感到激動,更感到溫暖。

翱翔藍天到遨遊太空

汗水鋪滿漫漫飛天路

載人航太寄託著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然而在鮮花與讚譽的背後,卻是太空人們無數個日夜的汗水和努力······

航太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有包括基礎理論、體質、心理和航太專業技術,總共八大類140多個科目的訓練,所有的課程太空人都要去學習和掌握,以便在太空上工作起來更加自如。

——劉洋

坐在教室裡面再學習,首先要心要靜下來這非常不容易。最關鍵的一點是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必須完成課程,所以對毅力、記憶力、耐力都是一種挑戰。

——費俊龍

為了給自己提神,課堂上大家都站那兒聽課,還把風油精抹在鼻子下面和耳朵旁邊。

——陳冬

功夫不負有心人,正是憑藉著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太空人們全部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基礎理論的知識學習。

然而考試過關僅意味著他們獲得進入下一階段考驗的資格,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更為殘酷的專業技能訓練。

接受模擬訓練的王亞平

面對生理心理的雙重挑戰,雖然困難重重,但王亞平一直告訴自己:“必須要堅持,必須要再試一次。”

在太空人訓練過程中,每個人左手邊都有一個暫停按鈕,當太空人感覺堅持不下去時,可以隨時按下按鈕,請求暫停。但從未有太空人按下過,因為在他們心中它是不存在的,他們相信堅持的力量。

正如楊利偉說道:“什麼是成功,成功是差一點點失敗,什麼是失敗,失敗就是差一點點成功了。所以可能最後一口氣沒堅持下來就失敗了。堅持很重要。”

正是因為堅守這份“不忘初心”,太空人們一次次載譽歸來,讓中國航太一次次獲得突破。他們用自己的堅守,時刻準備著再次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

這個角色鮮為人知

卻不可或缺書寫傳奇

在中國載人航太任務中,每一個崗位都實行主份和備份雙崗制,太空人也不例外。一旦主份出現問題,備份就要第一時間接替主份執行任務。

“寧可備而不用,但不能用而不備。”有一位太空人,在備份崗位上默默為主飛乘組的戰友鋪路,堅守了20年。他就是52歲的鄧清明,他說,這是他追夢的20年,他甘願為載人航太事業奮鬥終生。

由於堅守崗位的緣故,鄧清明很少與家人見面,對於女兒的陪伴更是甚少,然而在父親的影響下,女兒鄧滿琪也踏上了航太之路······

這次,在《時代楷模發佈廳》現場,女兒鄧滿琪帶來一封信,她希望親自讀給父親聽:

“是你指引我走向航太的崗位,從小到大我都是仰望你的,你一直都是我的英雄,只不過以前我是你的女兒,現在我是你的戰友,是航太人的一員,所以只要你不放棄飛天夢,我都會一直支援你,爸爸我愛你。”

——鄧滿琪

中國載人航太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是中國的太空人群體,一直堅守為祖國出征的崇高信念,用生命熱血譜寫飛天壯舉的偉大征程。他們無所畏懼,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振奮了民族精神,挺起了中國脊樑!

《 時 代 楷 模 發 布 廳 》

今晚22:38 CCTV-1

致敬中國太空人!

【 微信同步看電視 】

錯過精彩節目很苦惱?“央視一套”官方微信平臺也能看直播啦!

點擊“央視一套”微信首頁左下角“節目空間”,您可以在“線上直播”版塊中同步收看CCTV-1精彩節目;即使錯過了播出時段也沒關係,在“欄目回看”中彌補遺憾吧;想瞭解全天節目編排?“節目單”版塊為您提供及時服務!輕鬆拿起手機看電視吧!

鮮豔的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浩瀚太空。

2012年6月16日——

景海鵬、劉旺和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駕乘神舟九號飛船升空,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太空人劉旺完美地打出了一個“太空十環”。

“天宮一號”是咱們中國人在太空的第一個家園,我們叫做“太空之家”。

——景海鵬

2013年6月11日——

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駕乘神舟十號飛船環游太空,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第一次實施了太空授課。

2016年10月17日——

景海鵬和陳冬駕乘神舟十一號飛船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用33天完成了迄今中國人時間最長、高度最高的太空飛行。

太空人景海鵬“天宮二號”內

中國自信刷新出的中國高度,讓一次次飛天壯舉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記憶。太空人用他們的信念和實踐,讓遙遠的航太夢想一步步成為現實。

航太英雄無所畏懼

譜寫中國航太夢的壯麗篇章

然而,蒼茫宇宙,神秘莫測,人類邁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巨大的險阻和犧牲。英雄的誕生,更是蘊藏著風險與代價。

2003年10月15日9時,神舟五號飛船直擊蒼穹,就在火箭上升階段,艙內開始劇烈低頻振動,令太空人楊利偉感到不適。共振持續的短短26秒,對當時所有的工作人員來說都如此漫長。

但就在3分20秒時,陽光射入艙內,楊利偉眨眼的一瞬間被所有人捕捉到,當即地面的工作大廳響起掌聲一片······

“祖國的利益是高於一切的。”楊利偉說。26秒,來勢洶洶,卻濃縮了一位英雄的堅定信念,更成為了鑄造民族榮耀的階梯。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船升空,27日16時30分,在翟志剛即將打開艙門,準備太空行走時,即使當時艙內氣壓泄到兩千帕,艙門依然很難打開。

但為了完美完成任務,太空人們理智冷靜地處理遇到的險況,最後用輔助工具成功打開艙門。那一刻,翟志剛說自己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心花怒放”。

最後,神舟七號乘組高默契的配合與決斷,成功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凝聚成了讓全中國人民都為之熱血沸騰的畫面。

即使我們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劉伯明

美麗的太空之夢,雖有風險並行,但關鍵時刻,英雄太空人總能迸發出強大信念和意志,義無反顧將生死置之度外。

太空生活雖驚心動魄

溫馨時刻卻也時常相伴

太空人陳冬說,他們在太空中種菜和養蠶的試驗,就曾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們跟地面相隔將近400公里,這些綠油油的植物,和動來動去的小動物,在我們心裡是一個非常大的調劑。”陳冬說,他們還會“寵溺”地跟它們對話,“你們好好吃啊,不錯,今天又長高一點了,繼續加油!”因為只要它們在生長就意味著試驗是成功的,這令太空人們感到異常喜悅。

景海鵬也曾在太空過了一個“有高度”的生日。就在他太空執行任務時,地面工作人員讓他觀看了來自地面親人、朋友們為他錄製的生日祝福視頻,這讓景海鵬感到激動,更感到溫暖。

翱翔藍天到遨遊太空

汗水鋪滿漫漫飛天路

載人航太寄託著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然而在鮮花與讚譽的背後,卻是太空人們無數個日夜的汗水和努力······

航太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有包括基礎理論、體質、心理和航太專業技術,總共八大類140多個科目的訓練,所有的課程太空人都要去學習和掌握,以便在太空上工作起來更加自如。

——劉洋

坐在教室裡面再學習,首先要心要靜下來這非常不容易。最關鍵的一點是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必須完成課程,所以對毅力、記憶力、耐力都是一種挑戰。

——費俊龍

為了給自己提神,課堂上大家都站那兒聽課,還把風油精抹在鼻子下面和耳朵旁邊。

——陳冬

功夫不負有心人,正是憑藉著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太空人們全部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基礎理論的知識學習。

然而考試過關僅意味著他們獲得進入下一階段考驗的資格,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更為殘酷的專業技能訓練。

接受模擬訓練的王亞平

面對生理心理的雙重挑戰,雖然困難重重,但王亞平一直告訴自己:“必須要堅持,必須要再試一次。”

在太空人訓練過程中,每個人左手邊都有一個暫停按鈕,當太空人感覺堅持不下去時,可以隨時按下按鈕,請求暫停。但從未有太空人按下過,因為在他們心中它是不存在的,他們相信堅持的力量。

正如楊利偉說道:“什麼是成功,成功是差一點點失敗,什麼是失敗,失敗就是差一點點成功了。所以可能最後一口氣沒堅持下來就失敗了。堅持很重要。”

正是因為堅守這份“不忘初心”,太空人們一次次載譽歸來,讓中國航太一次次獲得突破。他們用自己的堅守,時刻準備著再次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

這個角色鮮為人知

卻不可或缺書寫傳奇

在中國載人航太任務中,每一個崗位都實行主份和備份雙崗制,太空人也不例外。一旦主份出現問題,備份就要第一時間接替主份執行任務。

“寧可備而不用,但不能用而不備。”有一位太空人,在備份崗位上默默為主飛乘組的戰友鋪路,堅守了20年。他就是52歲的鄧清明,他說,這是他追夢的20年,他甘願為載人航太事業奮鬥終生。

由於堅守崗位的緣故,鄧清明很少與家人見面,對於女兒的陪伴更是甚少,然而在父親的影響下,女兒鄧滿琪也踏上了航太之路······

這次,在《時代楷模發佈廳》現場,女兒鄧滿琪帶來一封信,她希望親自讀給父親聽:

“是你指引我走向航太的崗位,從小到大我都是仰望你的,你一直都是我的英雄,只不過以前我是你的女兒,現在我是你的戰友,是航太人的一員,所以只要你不放棄飛天夢,我都會一直支援你,爸爸我愛你。”

——鄧滿琪

中國載人航太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是中國的太空人群體,一直堅守為祖國出征的崇高信念,用生命熱血譜寫飛天壯舉的偉大征程。他們無所畏懼,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振奮了民族精神,挺起了中國脊樑!

《 時 代 楷 模 發 布 廳 》

今晚22:38 CCTV-1

致敬中國太空人!

【 微信同步看電視 】

錯過精彩節目很苦惱?“央視一套”官方微信平臺也能看直播啦!

點擊“央視一套”微信首頁左下角“節目空間”,您可以在“線上直播”版塊中同步收看CCTV-1精彩節目;即使錯過了播出時段也沒關係,在“欄目回看”中彌補遺憾吧;想瞭解全天節目編排?“節目單”版塊為您提供及時服務!輕鬆拿起手機看電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