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致敬!英雄太空人群體不斷創造中國奇跡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在中國夢的宏大敘事裡,“英雄太空人大隊”的飛天壯舉無疑是最為精彩的章節之一。他們築夢太空的壯美瞬間,堪稱中國載人航太事業這部巨著的“封面”;他們叩問太空的經典話語,

已成為一個時代永恆的“同期聲”;他們翱翔九天的夢想旅程,記錄著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不懈追求……向共和國的飛天英雄致敬!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

視頻:中國太空人宣傳片

飛天英雄

—記奮進新時代築夢寫忠誠的英雄太空人群體(上)

■解放軍報記者 王通化 鄒維榮 段江山 韓阜業

新年伊始,北京航太城,空間站模擬器大廳。

一面巨幅五星紅旗前,太空人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張曉光、劉洋、王亞平、陳冬舉起右拳,一起重溫入隊誓詞。

1月4日,11名曾出征太空的太空人在國旗前重溫入隊誓詞。萬全 攝

這是一張張家喻戶曉的面孔,這是一個個閃著光芒的名字。

在進入21世紀第18個年頭之際,他們所屬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太空人大隊迎來20歲生日。

昨天,他們用一個個成績兌現了自己的誓言;今天,他們用誓言再次向祖國許下明天的夢想。

這是一個為夢想而生、以英雄命名的團隊。在這個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太空人大隊”榮譽稱號的光榮集體,先後有11名翱翔太空的太空人,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航太英雄”“英雄太空人”榮譽稱號。

2017年,習主席簽署通令,給太空人大隊記一等功。

2017年10月13日,中央軍委給太空人大隊記一等功慶功大會在京舉行。侯俊 攝

他們是中國飛天“夢之隊”。在中國夢的宏大敘事裡,他們的飛天壯舉無疑是最為精彩的章節之一。他們築夢太空的壯美瞬間,

堪稱中國載人航太事業這部巨著的“封面”;他們叩問太空的經典話語,已成為一個時代永恆的“同期聲”;他們翱翔九天的夢想旅程,記錄著中華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不懈追求……

敬禮,共和國的飛天英雄!

築夢太空 中國奇跡

“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2017年7月28日,首都北京,八一大樓。

中央軍委頒授“八一勳章”和授予榮譽稱號儀式隆重舉行,首批10位被授予“八一勳章”的英模名單中,

景海鵬赫然在列。

“八一勳章”獲得者景海鵬。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這位被譽為矢志報國、逐夢太空的英雄太空人,站上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體系的“塔尖”,名副其實,眾望所歸。

莊嚴隆重的授勳時刻,對於眼前的這位英雄、對於他的太空人戰友來說,並不陌生。

一枚枚勳章的背後,是一聲聲嵌入中華民族騰飛“心跳”的“點火”,是一幅幅值得國人永遠銘記的自豪畫面——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太空人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圓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費俊龍、聶海勝駕乘神舟六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實現了載人航太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太空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駕乘神舟七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勝利完成首次太空出艙行走,讓茫茫太空見證了五星紅旗的鮮豔。

2012年6月16日至29日,太空人景海鵬、劉旺、劉洋駕乘神舟九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與“天宮一號”實現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叩開了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

2013年6月11日至26日,太空人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駕乘神舟十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圓滿完成我國載人航太首次應用性飛行。

2016年10月17日至11月18日,太空人景海鵬、陳冬駕乘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33天太空飛行為後續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數字、日期是枯燥的,但這些日子卻總也說不夠,說一次美一次,說一次提氣一次……”正如一位航太老專家感慨的那樣,這些原本普通的日子,因為有了中國太空人一次次勝利出征,因為見證了一個偉大夢想藍圖的逐步實現,變得意義非凡。

“這是難以置信的中國奇跡!”世界媒體在記錄下這些日子的同時,一次次發出這樣的感歎,也一次次發出這樣的疑問:“中國為什麼能?”

答案,寫在領袖對太空人的殷殷囑託中——

每每談及習主席和神舟十號飛行乘組的天地通話,太空人張曉光總會熱淚盈眶。他的耳畔時常響起領袖的親切問候和殷殷囑託:“航太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航太事業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一句囑託,標注了中國太空人肩頭的使命。正是在這一使命的催征下,13年間,11名太空人先後6次出征太空,連戰連捷,不斷展示人類探索太空的中國力量,不斷刷新人類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

答案,寫在中國太空人翱翔九天的心聲裡——

2017年3月18日,中國首位飛天英雄楊利偉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中,與觀眾分享飛天的“第一次”。“這個第一次絕不僅僅屬於我,它屬於我們共同奮鬥的航太人,屬於每一位炎黃子孫……”楊利偉說,一想到不是一個人在飛,他情不自禁拿起太空筆,在工作日志的背面寫上這樣一句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一句話,道出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正是在這一夢想的感召下,20年間,先後2批21名太空人無比豪邁集結到太空人大隊這個英雄的集體。他們一度隱姓埋名,千錘百煉,隨時準備代表祖國出征太空。

天路九重 中國跨越

“我們是後來者,必須把步子邁得更快更大些”

回望人類進入太空的步伐,浩瀚宇宙見證著這些時刻、這些身影——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飛向太空。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壯著陸月球……

探索太空,中國無疑是後來者,但步伐無比堅定。

從神舟五號的1人1天,到神舟六號的2人5天;從神舟七號的3人3天,到神舟九號的3人13天;從神舟十號的3人15天,到神舟十一號的2人33天——我們看到:每一次飛天都是一次新的跨越。

每一次跨越,都記錄著中國太空人的一次次突破:首次飛天,首次兩艙穿越,首次空間出艙活動,首次手控交會對接,首次太空授課,首次中期在軌駐留……

天路九重,中國跨越,世界驚歎。

或許,只有置身時空的座標,才能明瞭這份跨越的不易。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啟動時,距離蘇聯的加加林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已經過去了31年,距離美國首次載人軌道飛行已經過去了30年。

中國跨越,首先是中國追趕。

與法國宇航員對話,太空人楊利偉說:“人類已經有900多人次飛向太空,我只是一個後來者。”這位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飛天英雄,在太空只睡了半個小時。他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盡可能多地體驗在太空中的感受、多做一些動作、多拍一些資料,為後續的訓練任務多積累經驗。

2017年8月21日,16名中國太空人和2名歐洲太空人在山東省煙臺市附近海域,圓滿完成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訓練任務。

“太空飛行時間這麼寶貴,我們不能上來睡大覺。”神舟十號飛行期間,為了取得太空跑台驗證資料,太空人景海鵬和陳冬,不顧地面飛控人員發來的催促休息的指令,反復琢磨,多次嘗試,成功實現了“太空跑步”,為後續太空人在空間站長期駐留時加強體能鍛煉、保障身體健康積累了經驗。

茫茫太空,楊利偉、景海鵬和他的戰友們註定是中國載人航太的首批拓荒者。他們踏出的每一步,都在給後來人探路;他們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給後來人傳遞力量。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太空人劉洋曾感激地說:“第一批太空人老大哥,將他們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我們是後來者,必須把步子邁得更快更大些。”在太空人大隊,幾乎每一位飛天英雄都有自己的紀錄,幾乎每一位元飛天英雄都打破過別人的紀錄——

二次飛天後,太空人聶海勝一度成為中國在太空飛得最遠、駐留時間最長的太空人。但他的這個紀錄很快被三度飛天的太空人景海鵬打破。“未來空間站時代,太空人中長期飛行將成為常態。”如今,聶海勝希望自己能再次打破當前的紀錄:“如果條件允許,我希望自己還能飛進中國的空間站。”

掙脫大地引力,飛向浩瀚太空,最難跨越的是自己。

在飛天英雄的佇列裡,如今有7名太空人已是50多歲的將軍。每次訓練,他們都帶頭參加。多年以來,他們的生理功能、航太環境耐力與適應性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

將軍的身影映照著飛天英雄們的常態:每次任務凱旋,他們把成績歸零、把經歷歸零、把心態歸零,一切從頭開始,繼續重複著飛天和準備飛天的工作。他們信奉的座右銘是:“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而無備。”

某種意義上,走近飛天英雄們的日常,你才能從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緊張作息中,讀懂中國載人航太的一次次跨越。他們的每一分每一秒,連著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時間表;他們為之拼搏的每一小步,都連著中國人出征太空的步伐。

心在太空,路在腳下。飛船從起飛到入軌,只有不到10分鐘。為了錶盤上這幾個格點,太空人們要走過數年的漫漫長路。

太空人劉旺等待了14年,在太空創造了手控交會對接的“中國精度”;太空人張曉光等待了15年,迎來了太空飛行15天;太空人鄧清明,等待了20年,仍然在時刻準備著為國出征……

問鼎蒼穹 中國自信

“你可以分享我的快樂,但無法分享我的自豪”

這段簡短的太空對話,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

2016年10月17日淩晨4時40分許,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太空人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圓夢園廣場舉行。解放軍報記者 岱天榮 攝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當整流罩打開,景海鵬和陳冬一段對話,不經意間紅遍網路——

“02,往右舷窗看一看!漂不漂亮?”“漂亮。”

“美不美?”“美!”

“爽不爽?”“爽!”

兩位太空人的隻言片語,流露著情不自禁的喜悅和自豪,彰顯著由衷的自信和從容。

看似尋常的細節,細細品味,會別有滋味。

2013年6月11日14時48分,“神十”太空人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身披“戰袍”站在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的門口。

出征,一切程式依舊。然而,細心的記者還是發現了此次出征的“不一樣”——

這是中國太空人第5次飛行太空,迢迢天路,如今已成通途,3名太空人笑語盈盈,揮別送行的人群,平靜得如同一次“出差”。

這一次,少了“神五”首飛時那份壯懷激烈,少了“神六”風雪出征時那份牽掛不安,少了“神七”出征時那份凝重期許,少了“神九”出征時那份熱淚盈眶,卻多了一份淡定,多了一份從容。

這份從容,在此次太空飛行中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無論是聶海勝的“懸空打坐”,王亞平的“大力神功”,還是張曉光的“專業攝像”,都在向世界傳遞著同一個表情:中國自信。

自信,是一次次積累起來的。

“神九”飛天前夕,記者問太空人劉旺“此次手控交會對接有幾成把握”,一向低調謙遜的他脫口而出“百分之百”。“我必須保證百分之百!”劉旺說,“我不僅相信自己的實力,還相信我們團隊的實力。”

問鼎蒼穹,飛天英雄以一種接力的方式,不斷為中國飛天事業加注信心,為中華民族加注力量。

第一次代表中國人進入太空,太空人楊利偉以超乎尋常的鎮定從容,給牽掛他的億萬國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讓一位老華僑由衷感慨:“你們飛得有多高,中國人的頭抬得就有多高。”

“神六”飛天,太空人費俊龍在飛船返回艙失重狀態下連續作了數次前空翻,贏得世人歡呼驚歎。7年之後,在一次國際交流活動中,費俊龍對歐空局一位太空人說:“作為同行,你可以分享我的快樂,但無法分享我的自豪。因為我的身後,站立的是我的祖國和13億人民。”

飛天英雄的這份自信,不僅源于身後的祖國,還來自身處的時代舞臺。

與其說時勢造英雄,不如說英雄乘著時勢的風在成長。“我很幸運,趕上了一個偉大時代;我很幸福,能夠與新時代奮進同行,把個人夢想融入祖國榮耀。”採訪中,太空人劉洋的這句肺腑之言,代表了所有太空人的心聲。

2017年10月18日,人民大會堂一樓中央大廳北側,黨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鵬一身戎裝,昂首走過“黨代表通道”。

景海鵬在“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

這位曾3次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信心滿懷地告訴中外記者:“‘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習主席這句話永遠激勵著我和戰友。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當一回先鋒,再打一次勝仗!”

矚望不久的將來,中國空間站觸手可及。

這,又是一個夢想的約定;這,又將是一次英雄的出發。

並不陌生。

一枚枚勳章的背後,是一聲聲嵌入中華民族騰飛“心跳”的“點火”,是一幅幅值得國人永遠銘記的自豪畫面——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太空人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圓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費俊龍、聶海勝駕乘神舟六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實現了載人航太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太空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駕乘神舟七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勝利完成首次太空出艙行走,讓茫茫太空見證了五星紅旗的鮮豔。

2012年6月16日至29日,太空人景海鵬、劉旺、劉洋駕乘神舟九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與“天宮一號”實現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叩開了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

2013年6月11日至26日,太空人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駕乘神舟十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圓滿完成我國載人航太首次應用性飛行。

2016年10月17日至11月18日,太空人景海鵬、陳冬駕乘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進入太空,33天太空飛行為後續中國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數字、日期是枯燥的,但這些日子卻總也說不夠,說一次美一次,說一次提氣一次……”正如一位航太老專家感慨的那樣,這些原本普通的日子,因為有了中國太空人一次次勝利出征,因為見證了一個偉大夢想藍圖的逐步實現,變得意義非凡。

“這是難以置信的中國奇跡!”世界媒體在記錄下這些日子的同時,一次次發出這樣的感歎,也一次次發出這樣的疑問:“中國為什麼能?”

答案,寫在領袖對太空人的殷殷囑託中——

每每談及習主席和神舟十號飛行乘組的天地通話,太空人張曉光總會熱淚盈眶。他的耳畔時常響起領袖的親切問候和殷殷囑託:“航太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航太事業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一句囑託,標注了中國太空人肩頭的使命。正是在這一使命的催征下,13年間,11名太空人先後6次出征太空,連戰連捷,不斷展示人類探索太空的中國力量,不斷刷新人類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

答案,寫在中國太空人翱翔九天的心聲裡——

2017年3月18日,中國首位飛天英雄楊利偉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中,與觀眾分享飛天的“第一次”。“這個第一次絕不僅僅屬於我,它屬於我們共同奮鬥的航太人,屬於每一位炎黃子孫……”楊利偉說,一想到不是一個人在飛,他情不自禁拿起太空筆,在工作日志的背面寫上這樣一句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一句話,道出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正是在這一夢想的感召下,20年間,先後2批21名太空人無比豪邁集結到太空人大隊這個英雄的集體。他們一度隱姓埋名,千錘百煉,隨時準備代表祖國出征太空。

天路九重 中國跨越

“我們是後來者,必須把步子邁得更快更大些”

回望人類進入太空的步伐,浩瀚宇宙見證著這些時刻、這些身影——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飛向太空。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壯著陸月球……

探索太空,中國無疑是後來者,但步伐無比堅定。

從神舟五號的1人1天,到神舟六號的2人5天;從神舟七號的3人3天,到神舟九號的3人13天;從神舟十號的3人15天,到神舟十一號的2人33天——我們看到:每一次飛天都是一次新的跨越。

每一次跨越,都記錄著中國太空人的一次次突破:首次飛天,首次兩艙穿越,首次空間出艙活動,首次手控交會對接,首次太空授課,首次中期在軌駐留……

天路九重,中國跨越,世界驚歎。

或許,只有置身時空的座標,才能明瞭這份跨越的不易。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啟動時,距離蘇聯的加加林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已經過去了31年,距離美國首次載人軌道飛行已經過去了30年。

中國跨越,首先是中國追趕。

與法國宇航員對話,太空人楊利偉說:“人類已經有900多人次飛向太空,我只是一個後來者。”這位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飛天英雄,在太空只睡了半個小時。他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盡可能多地體驗在太空中的感受、多做一些動作、多拍一些資料,為後續的訓練任務多積累經驗。

2017年8月21日,16名中國太空人和2名歐洲太空人在山東省煙臺市附近海域,圓滿完成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訓練任務。

“太空飛行時間這麼寶貴,我們不能上來睡大覺。”神舟十號飛行期間,為了取得太空跑台驗證資料,太空人景海鵬和陳冬,不顧地面飛控人員發來的催促休息的指令,反復琢磨,多次嘗試,成功實現了“太空跑步”,為後續太空人在空間站長期駐留時加強體能鍛煉、保障身體健康積累了經驗。

茫茫太空,楊利偉、景海鵬和他的戰友們註定是中國載人航太的首批拓荒者。他們踏出的每一步,都在給後來人探路;他們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給後來人傳遞力量。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太空人劉洋曾感激地說:“第一批太空人老大哥,將他們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我們是後來者,必須把步子邁得更快更大些。”在太空人大隊,幾乎每一位飛天英雄都有自己的紀錄,幾乎每一位元飛天英雄都打破過別人的紀錄——

二次飛天後,太空人聶海勝一度成為中國在太空飛得最遠、駐留時間最長的太空人。但他的這個紀錄很快被三度飛天的太空人景海鵬打破。“未來空間站時代,太空人中長期飛行將成為常態。”如今,聶海勝希望自己能再次打破當前的紀錄:“如果條件允許,我希望自己還能飛進中國的空間站。”

掙脫大地引力,飛向浩瀚太空,最難跨越的是自己。

在飛天英雄的佇列裡,如今有7名太空人已是50多歲的將軍。每次訓練,他們都帶頭參加。多年以來,他們的生理功能、航太環境耐力與適應性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

將軍的身影映照著飛天英雄們的常態:每次任務凱旋,他們把成績歸零、把經歷歸零、把心態歸零,一切從頭開始,繼續重複著飛天和準備飛天的工作。他們信奉的座右銘是:“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而無備。”

某種意義上,走近飛天英雄們的日常,你才能從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緊張作息中,讀懂中國載人航太的一次次跨越。他們的每一分每一秒,連著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時間表;他們為之拼搏的每一小步,都連著中國人出征太空的步伐。

心在太空,路在腳下。飛船從起飛到入軌,只有不到10分鐘。為了錶盤上這幾個格點,太空人們要走過數年的漫漫長路。

太空人劉旺等待了14年,在太空創造了手控交會對接的“中國精度”;太空人張曉光等待了15年,迎來了太空飛行15天;太空人鄧清明,等待了20年,仍然在時刻準備著為國出征……

問鼎蒼穹 中國自信

“你可以分享我的快樂,但無法分享我的自豪”

這段簡短的太空對話,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

2016年10月17日淩晨4時40分許,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太空人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圓夢園廣場舉行。解放軍報記者 岱天榮 攝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當整流罩打開,景海鵬和陳冬一段對話,不經意間紅遍網路——

“02,往右舷窗看一看!漂不漂亮?”“漂亮。”

“美不美?”“美!”

“爽不爽?”“爽!”

兩位太空人的隻言片語,流露著情不自禁的喜悅和自豪,彰顯著由衷的自信和從容。

看似尋常的細節,細細品味,會別有滋味。

2013年6月11日14時48分,“神十”太空人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身披“戰袍”站在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的門口。

出征,一切程式依舊。然而,細心的記者還是發現了此次出征的“不一樣”——

這是中國太空人第5次飛行太空,迢迢天路,如今已成通途,3名太空人笑語盈盈,揮別送行的人群,平靜得如同一次“出差”。

這一次,少了“神五”首飛時那份壯懷激烈,少了“神六”風雪出征時那份牽掛不安,少了“神七”出征時那份凝重期許,少了“神九”出征時那份熱淚盈眶,卻多了一份淡定,多了一份從容。

這份從容,在此次太空飛行中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無論是聶海勝的“懸空打坐”,王亞平的“大力神功”,還是張曉光的“專業攝像”,都在向世界傳遞著同一個表情:中國自信。

自信,是一次次積累起來的。

“神九”飛天前夕,記者問太空人劉旺“此次手控交會對接有幾成把握”,一向低調謙遜的他脫口而出“百分之百”。“我必須保證百分之百!”劉旺說,“我不僅相信自己的實力,還相信我們團隊的實力。”

問鼎蒼穹,飛天英雄以一種接力的方式,不斷為中國飛天事業加注信心,為中華民族加注力量。

第一次代表中國人進入太空,太空人楊利偉以超乎尋常的鎮定從容,給牽掛他的億萬國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也讓一位老華僑由衷感慨:“你們飛得有多高,中國人的頭抬得就有多高。”

“神六”飛天,太空人費俊龍在飛船返回艙失重狀態下連續作了數次前空翻,贏得世人歡呼驚歎。7年之後,在一次國際交流活動中,費俊龍對歐空局一位太空人說:“作為同行,你可以分享我的快樂,但無法分享我的自豪。因為我的身後,站立的是我的祖國和13億人民。”

飛天英雄的這份自信,不僅源于身後的祖國,還來自身處的時代舞臺。

與其說時勢造英雄,不如說英雄乘著時勢的風在成長。“我很幸運,趕上了一個偉大時代;我很幸福,能夠與新時代奮進同行,把個人夢想融入祖國榮耀。”採訪中,太空人劉洋的這句肺腑之言,代表了所有太空人的心聲。

2017年10月18日,人民大會堂一樓中央大廳北側,黨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鵬一身戎裝,昂首走過“黨代表通道”。

景海鵬在“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

這位曾3次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信心滿懷地告訴中外記者:“‘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習主席這句話永遠激勵著我和戰友。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當一回先鋒,再打一次勝仗!”

矚望不久的將來,中國空間站觸手可及。

這,又是一個夢想的約定;這,又將是一次英雄的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