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心在萬物之上 身在萬物之中——訪著名鳥類攝影家、鳥類學家

天下萬物共濟,地上萬物共生;心在萬物之上,身在萬物之中。

——聶延秋”

“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我愛你中國。”1月12日,在聶延秋的新書《中國鳥類識別手冊》發佈會上,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巡視員嚴旬在開場引用這句廣為人知的歌詞,來凸顯鳥類對我們人類家園的重要性。而聶延秋正是一位心系鳥類的攝影家,現任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考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專家組成員、中國鳥類學會觀鳥攝影委員會負責人、鳥網專家組成員。

在本書問世之前,他已經出版了3部個人專著,拍攝的鳥種有1189種之多。因為精湛的攝影技術,以及對各種鳥類生活習性的熟悉,聶延秋甚至被稱為“鳥神”。“一隻鳥飛過來,我看到就可以說出它的名字來。”聶延秋自信地說。而他與鳥類的結緣要從兒時講起……

拾級而上,三十四年執著圓夢

聶延秋的故鄉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野生鳥類豐富。聶延秋很小的時候就對鳥非常感興趣,

但用他的話說,當時和現在愛的方式不一樣。那時更多的是用槍支去獵鳥,一來可以補貼家用,二來也可以體現自己的男子漢氣概。這樣的經歷也為他日後的攝影練習了眼力。當他發現山林間的鳥鳴越來越少的時候,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在意識到是這樣的行為讓野鳥的生存環境變得更惡劣後,他放下了獵槍,轉而用鏡頭記錄這些美麗的生靈精彩的瞬間,
同時也自發成為一名生態保護志願者。

中華秋沙鴨

從1984年開始,本職是一名醫生的聶延秋在業餘時間,利用自己簡陋的設備調查和拍攝包頭野鳥。當時的聶延秋很想知道自己的家鄉有多少種鳥,但是沒有人能給出答案。於是,他萌生了為家鄉出一本鳥類專著的想法。

此後的十幾年裡,他走遍了家鄉的各個角落,共找到了241種鳥。2007年,他的第一部地方鳥類學專著《包頭野鳥》誕生了。

時任鳥類學會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鳥類專家宋傑看到聶延秋的這本書後大為讚賞。他表示很難想像一個業餘作者能達到這樣的水準。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聶延秋和他的鳥類攝影,隨後,聶延秋得到了中國鳥類學會名譽理事長鄭光美院士等專家的指導。

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前行,《烏梁素海野生鳥類》《內蒙古野生鳥類》也相繼出版了。但他並沒有故步自封,反而心裡裝著一個更大的夢想,那就是把全中國的鳥類都用鏡頭記錄下來。

黑頸鶴

當時我國尚缺少方便使用且描述全面的鳥類識別圖書,來滿足日益增長的鳥類愛好者的需求。當聶延秋拍到1000種鳥的時候,中國林業出版社的劉開運同他商議,出一本這樣的書,隨之兩人一拍即合,《中國鳥類識別手冊》應運而生。

中國人有了自己的觀鳥手冊

在聶延秋的新書面世前,國內一直使用的是英國人馬敬能所著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由於化學塗彩的色料局限,書中的手繪圖遠遠不能準確繪製出五彩斑斕的鳥羽。而在聶延秋的《中國鳥類識別手冊》中,圖片均是真實拍攝,彌補了同類出版題材的空白。我國有文字記錄的鳥為1458種,本書就收錄了1453種,而他自己親身拍攝到的就有1189種。關於本書圖片拍攝的困難,他並不願過多提及。在他看來,這些困難和記錄鳥類的樂趣與成就感比起來微不足道。眾所周知,鳥類的野外拍攝具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讓他把一隻只鳥兒瞬間的精彩凝固到了極致。

《中國鳥類識別手冊》的文字描述精煉,鳥類的行為特徵突出,有很多鳥類分佈的新發現,同時標注出了保護級別以及關注度等,尤其是注重文字與圖片在鳥類識別特徵上交相呼應。本書出版之前,特別邀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有關專家和全國十幾位知名鳥類學家召開了審稿會,以保證內容的準確性。本書體積小、易攜帶,是專業人員和業餘鳥類愛好者常備工具。

褐馬雞

聶延秋常說:“天下萬物共濟,地上萬物共生;心在萬物之上,身在萬物之中。”這是一種崇尚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上,而靈動的鳥類活動的記錄,是生態保護情況的晴雨錶,是大自然生態和諧的重要標誌。因此本書的出版在弘揚生態文明方面也具有意義。

不忘初心,宣導生態攝影理念

隨著閱歷的不斷豐富,聶延秋更加意識到自己要科學理性地拍鳥:“所謂生態攝影,應該是在自然環境中,自由狀態下,生物,生境,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生境,生物特有行為特徵與光影藝術的完美結合。”聶延秋先生是國內最早提出“生態攝影”理念的鳥類攝影家之一,這一理念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人越走越近,鳥越拍越遠”的誤區。同時,作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一名執著的行者,他先後獲得了中國斯巴魯生態文明傳播獎、福特汽車環保獎、中國邊境優秀衛士獎等獎項。

大鴇

從2009年起,聶延秋又啟動了“保護環境、珍惜生命——萬里行”活動。被譽為“中國環保之父”的曲格平這樣評價他:醫者之道健康百年,環保之行福澤千秋。2010年,“萬里行”活動攝影展走進了全國政協禮堂,多位党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影展,這些關懷和鼓舞也更加堅定了他繼續前行的步伐。

談到未來的計畫時,聶延秋說:“在我有生之年,儘量多跑一些地方,把自己沒有拍到的300多種鳥類補全,爭取讓自己不留遺憾。”接下來他還要出新書,把鳥類圖片和傳統詩詞結合起來傳播生態文化;給孩子們做畫冊,從小培養他們崇尚自然的意識。“後半生我也會投入到保護野生動物中去,用個人的經歷和作品,讓更多的人關注野生動物保護,壯大志願者隊伍。”聶延秋說。

朱鹮

在家鄉包頭,聶延秋還建立起一座免費對公眾開放的“中國鳥類圖片館”,希望用精湛的攝影圖片來替代標本。因為鳥類的消失是不可逆的,而自己能做的只有減緩這種消失的速度。

“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群山巍峨”,正如開篇的歌曲一樣,因為熱愛和執著,聶延秋把最美好的時光都用在中國鳥類拍攝和野生鳥類的保護之上。最終這一切都化為了一個樸素的心願:把作品留給科研事業、留給教育事業、留給孩子們,留給未知的將來一點清晰的記憶。

隨之兩人一拍即合,《中國鳥類識別手冊》應運而生。

中國人有了自己的觀鳥手冊

在聶延秋的新書面世前,國內一直使用的是英國人馬敬能所著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由於化學塗彩的色料局限,書中的手繪圖遠遠不能準確繪製出五彩斑斕的鳥羽。而在聶延秋的《中國鳥類識別手冊》中,圖片均是真實拍攝,彌補了同類出版題材的空白。我國有文字記錄的鳥為1458種,本書就收錄了1453種,而他自己親身拍攝到的就有1189種。關於本書圖片拍攝的困難,他並不願過多提及。在他看來,這些困難和記錄鳥類的樂趣與成就感比起來微不足道。眾所周知,鳥類的野外拍攝具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讓他把一隻只鳥兒瞬間的精彩凝固到了極致。

《中國鳥類識別手冊》的文字描述精煉,鳥類的行為特徵突出,有很多鳥類分佈的新發現,同時標注出了保護級別以及關注度等,尤其是注重文字與圖片在鳥類識別特徵上交相呼應。本書出版之前,特別邀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有關專家和全國十幾位知名鳥類學家召開了審稿會,以保證內容的準確性。本書體積小、易攜帶,是專業人員和業餘鳥類愛好者常備工具。

褐馬雞

聶延秋常說:“天下萬物共濟,地上萬物共生;心在萬物之上,身在萬物之中。”這是一種崇尚自然、尊重生命的理念。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上,而靈動的鳥類活動的記錄,是生態保護情況的晴雨錶,是大自然生態和諧的重要標誌。因此本書的出版在弘揚生態文明方面也具有意義。

不忘初心,宣導生態攝影理念

隨著閱歷的不斷豐富,聶延秋更加意識到自己要科學理性地拍鳥:“所謂生態攝影,應該是在自然環境中,自由狀態下,生物,生境,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生境,生物特有行為特徵與光影藝術的完美結合。”聶延秋先生是國內最早提出“生態攝影”理念的鳥類攝影家之一,這一理念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人越走越近,鳥越拍越遠”的誤區。同時,作為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一名執著的行者,他先後獲得了中國斯巴魯生態文明傳播獎、福特汽車環保獎、中國邊境優秀衛士獎等獎項。

大鴇

從2009年起,聶延秋又啟動了“保護環境、珍惜生命——萬里行”活動。被譽為“中國環保之父”的曲格平這樣評價他:醫者之道健康百年,環保之行福澤千秋。2010年,“萬里行”活動攝影展走進了全國政協禮堂,多位党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影展,這些關懷和鼓舞也更加堅定了他繼續前行的步伐。

談到未來的計畫時,聶延秋說:“在我有生之年,儘量多跑一些地方,把自己沒有拍到的300多種鳥類補全,爭取讓自己不留遺憾。”接下來他還要出新書,把鳥類圖片和傳統詩詞結合起來傳播生態文化;給孩子們做畫冊,從小培養他們崇尚自然的意識。“後半生我也會投入到保護野生動物中去,用個人的經歷和作品,讓更多的人關注野生動物保護,壯大志願者隊伍。”聶延秋說。

朱鹮

在家鄉包頭,聶延秋還建立起一座免費對公眾開放的“中國鳥類圖片館”,希望用精湛的攝影圖片來替代標本。因為鳥類的消失是不可逆的,而自己能做的只有減緩這種消失的速度。

“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群山巍峨”,正如開篇的歌曲一樣,因為熱愛和執著,聶延秋把最美好的時光都用在中國鳥類拍攝和野生鳥類的保護之上。最終這一切都化為了一個樸素的心願:把作品留給科研事業、留給教育事業、留給孩子們,留給未知的將來一點清晰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