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承歷史 即是未來——太平品牌“老料新說”系列(5)

一部太平品牌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民族保險發展史的縮影。《太平人壽創業十年記》中曾寫道,“吾人于創設之初,即矢志于華商保險業之發揚光大,冀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二十載心血,

終使太平人壽成為華商保險界的旗幟!” 以史為鑒,回溯公司早期經營的方方面面,太平人壽不忘初心投身壽險事業,砥礪奮進履行保障職責。作為中國太平旗下的專業壽險子公司,太平人壽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感召下,勠力同心,開啟復興“百年民族品牌”的新紀元。

1927年,由時任上海銀行總經理的陳光甫先生一手策劃的《旅行雜誌》創刊了。在長達27年的發行時段內,《旅行雜誌》不但“圈住”了一眾喜愛旅遊、寄情山水的民國“驢友”,

還曾與當時已把再保險業務做到東南亞諸國的太平人壽,搞了一次成功地“跨界”宣傳,將“要保壽險,可在太平人壽國內外各分公司得完滿解決”的廣告語傳播出去。也正是這則廣告,牽出了一段太平人壽聯合華商分保,重振民族險企聲威的動人往事。

(圖為投放在《旅行雜誌》上的太平人壽廣告)

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民族保險企業大多資本數額較小,承保能力、限額受外商保險公司挾制。這一時期,凡是華商公司承保的業務中,有超出自己所定限額之外的情況發生時,

洋商公司概不接受華商公司提出的分保請求,可謂華、洋保險公司間存在的隱性“不平等條約”。

為了維護華商公司信譽,在幫助同行共渡難關的同時,“啃下”壽險分保業務,太平人壽首當其衝地與其他華商保險公司簽訂再保險合約,結成聯合陣線,並廣泛集結國外保險機構資源,擴大外事業務上的“朋友圈”,更不吝揮金,巧用人才,派遣學徒遠赴歐洲學習再保險業務技能,

學成歸來後定委以重任。而論其初衷,就如同太平人壽在其告保戶書中所說的那樣,“華商公司能有接受國外生意之機會,首先由本公司開一先聲,辟一荊棘,未始非可愉悅之事也。”

功夫不負,太平人壽憑藉其在客戶中、在同業間深厚的信用基礎,先後與瑞士再保險公司,以及其他數家實力雄厚、信譽卓著的國際保險和再保險企業簽訂了“分出”與“分入”再保業務的平等互惠協議。

此舉,不僅極大地提高了民族保險資本的國際地位,且為日後解決華商保險公司的分保問題埋下有益伏筆。

新中國成立前的太平人壽,總是奔赴在為百姓家庭謀福、為民族資本牟利的最前線。這一時期,太平人壽主動將行業興衰、國家命運與公司發展連在一起,當各行各業自顧不暇的時候,仍盡全力聯合華商資本,發展國內外再保險業務,以“師夷長技以制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智慧,使公司在特殊歷史時期,仍能保持穩健地經營業績,開一先聲,辟一荊棘,趟出一條專屬於中國民族壽險業的再發展之路。

本系列文章歷史顧問: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趙蘭亮教授

特別鳴謝:太平人壽寧波分公司王小鋒老師為本文提供史料圖片

本系列文章參考文獻:

①趙蘭亮:《近代上海保險市場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②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太平發展簡史》,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③上海市檔案館藏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檔案,Q334-1-6-170。

④上海市檔案館藏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檔案,Q335-1-8-1。

⑤上海市檔案館藏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檔案,Q335-1-8-21。

⑥上海市檔案館藏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檔案,Q335-1-24。

⑦《中國保險史》,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年。

以“師夷長技以制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智慧,使公司在特殊歷史時期,仍能保持穩健地經營業績,開一先聲,辟一荊棘,趟出一條專屬於中國民族壽險業的再發展之路。

本系列文章歷史顧問: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趙蘭亮教授

特別鳴謝:太平人壽寧波分公司王小鋒老師為本文提供史料圖片

本系列文章參考文獻:

①趙蘭亮:《近代上海保險市場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②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太平發展簡史》,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③上海市檔案館藏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檔案,Q334-1-6-170。

④上海市檔案館藏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檔案,Q335-1-8-1。

⑤上海市檔案館藏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檔案,Q335-1-8-21。

⑥上海市檔案館藏太平人壽保險公司檔案,Q335-1-24。

⑦《中國保險史》,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