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種兵是怎麼煉成的?進獵人學校訓練 每天睡覺不足2小時

特種兵江淮在畢業典禮上。

封面新聞記者李媛莉

獵人學校,地處南美洲委內瑞拉玻利瓦爾省,是一所世界聞名的特種兵訓練中心,成立30多年來,引全球各國相繼把最優秀的特種兵送去訓練。

大多數人瞭解它,可以從取材於此的電影《沖出亞馬遜》中窺見一二。

特種兵江淮認識它,通過親身經歷的淬煉。2015年,時年26歲的江淮通過層層選拔,代表中國最優秀的特種兵力量,與另外12個中國特種兵進入獵人學校,進行為期約1年的訓練。

不像獵人,像困獸

2018年1月22日,陸軍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的訓練場上,呼啦的寒風掃過焦黃色草坪,伴著遠處此起彼落的槍聲,江淮的話語不緊不慢,回憶那些驚心動魄的過去,好似別人身上的故事。

“在裡面的時候不像獵人,而像困獸”,初入獵人學校時,他有這樣的感受。電影裡能看到力量與熱血,現實中卻只剩忍耐和求生。

獵人學校被外界談論最多的是其“魔鬼訓練”,到學校之前江淮也有耳聞,

不過還是應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的老話,他真正經歷時才體會校訓的深刻——“這裡造就的是最具戰鬥力、最兇猛、最有頭腦的戰士”。

“訓練的前兩周,大概總共睡了不到8個小時。”獵人學校端出的“頭盤菜”食不下嚥。“潑冷水和熏瓦斯,算是我覺得最難捱的吧。那裡晝夜溫差大,白天二三十攝氏度,晚上逼近零度,一般都是淩晨兩三點開始潑冷水,一次2個小時左右,潑完水就站在風口吹,

吹幹了又繼續。有時候冷水也往嘴裡灌,讓你的身體裡外都經受極寒。中間還會穿插鴨子步、圓木挺舉等。”

熏瓦斯的方式多種多樣,或是把學員關進有瓦斯的帳篷,或是在學員周圍點燃,又或者把學員手腳捆綁在樹上,再直沖人臉熏瓦斯,“比死難受。”江淮記得一次帳篷裡的熏瓦斯考驗,12個人關在裡面,只提供10個防毒面罩,其中僅3個有氧氣罐。“慌亂中我摸到一個面罩,

帶上去深深吸了口氣,結果那是沒有氧氣罐的,瓦斯全部被吸入鼻子和嘴巴裡,難受得到處滾,手不小心摸出了帳篷外,教官一腳跺上來,用往死裡踩的勁。”

“魔鬼訓練”的前兩周時間,每名學員大概需要完成累計超過90小時的潑冷水、10小時的熏瓦斯、60小時的極限越野等訓練,中間還要穿插推車、虐囚、挨餓等訓練課目。超過50%的學員,會在前兩周淘汰,“我們這一批,最開始有60多個人,

後來只有20個。”熬過前兩周後,能繼續堅持的人數趨於穩定。

特種兵江淮在畢業典禮上。

吃石頭,每天睡覺不足2小時

挺過前兩周,並不意味磨難結束。“魔鬼訓練”的時間接近3個月,期間每天都有潑冷水、熏瓦斯、極限越野、挨打、被虐等各種殘酷的訓練,學員一直處在饑餓、缺睡的狀態。

拿睡覺來說,2周訓練後,每天的休息時間變成1到2個小時,這比之前增加了不少,但依然杯水車薪。江淮再也不拿“站著就能睡著”之類的當笑話,畢竟在跑步時,他都能睡著了。不過,這是不敢犯的錯誤,犯錯或者落後,就意味著要挨暴打、忍受極度饑餓。“到了吃飯時,你只能得到一塊石頭,含在嘴裡,等大家吃完了你再吐出來。”

事實上,所謂的吃飯,在“魔鬼訓練”期間也是形式遠大於內容。獵人學校給學員吃飯的時間是10秒鐘,“其實足夠了,因為每頓飯只有一塊半個巴掌大的玉米餅,一兩口就吃完了。”極少數時候,玉米餅上會有些肉末,更多時候是兩三個人分享一個玉米餅。

在獵人學校,沒有姓名、軍銜和職務,每個人的名字都是數字代號,喚作“獵人001”“獵人002”……“獵人000”排在所有人之前,它是一條狗。說起這條狗,江淮露出苦笑,“如果玉米餅上有肉,我們每個人必須把最大的肉末挑出來,給它吃。它的存在是要告訴我們,在這裡的地位比不過一條狗。”

“魔鬼訓練”結束後的第一天,江淮奔向了一家速食店,他急迫地想吃頓飽的,“結果吃了幾口就飽了,因為胃已經被餓小了。”

各種挑戰生理和心理底線的訓練方式都在獵人學校上演,每個學員都有受傷、致殘,乃至喪命的風險。同時每個學員手中也都有一張“退出牌”,假若難於承受,只要一句“我不行了”或是“我要退出”的話,教官便會當場停止訓練。

江淮從來沒想過碰這張“退出牌”,哪怕只在心底翻翻。“一開始進入訓練,整個人好像都懵了,可能是高度疲憊導致渾渾噩噩,又可能是麻木,總之是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在他所謂“不真實”的狀態中,江淮有堅持,“絕對不會放棄,我知道只要捱過3個月,就好了。”

特種兵江淮在畢業典禮上。

徒手抓住飛過身邊的鳥

感冒時泡冰水治高燒

有人把獵人學校的魔鬼訓練比作地獄,看不到任何美好和希望,江淮卻驚喜發現自己的改變。“哪怕一直在饑餓和疲憊的狀態下,反應速度卻明顯更快。”

某次野外拉練的過程中,一隻麻雀從江淮身前飛過,跑步行進中的江淮眼疾手快,居然一把抓住了麻雀,瞬間扭斷它的脖子,揣進了衣兜。“害怕教官發現,所以整個過程速度很快,超乎自己的想像。”後來,這支小麻雀被4個戰友烤熟分食,成了訓練期間最好的一頓伙食。

被自己刮目相看,這種體驗還有更多。有一次潑涼水後,江淮高燒近40℃,“沒有姜湯什麼的可以給你吃,而是把人泡在冰水裡降溫。”這次,江淮得到了難得的休息機會,睡了好幾個小時,“就這樣,退了燒,又繼續照常訓練。”

“魔鬼訓練”之後,學員會接受更多專業技能的訓練,為期約1年。那段血淚生活,到了江淮的嘴裡,卻是雲淡風輕,他習慣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習慣突破極限,習慣發現身體無限潛能。這種習慣,生長於他腳下的這片訓練場。

關於西部戰區陸軍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有一說法,這是中國最早的“特種兵”養成地。這裡有“特種兵不老傳奇”之稱的黎登貴,36歲時還參加國際偵察兵比武,“我想看看我還能不能戰鬥,每次經歷都是考試。” 黎登貴覺得,考試能檢驗自己是否還是一個合格的特種兵。在走進2013年7月的一次國際賽考場前,他通過10次層層選拔考試中,過關斬將才拿到最後的“准考證”。

沈子階跟江淮一樣從獵人學校成功畢業,他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以優異成績通過了學校海陸空全部44項訓練課程。“意志力是特種兵必備的所有品質中最重要的,練就超強意志力和忍耐力的方式,就是你必須受得了世上最殘酷的磨難:無盡的饑餓,刺骨的寒冷,無理由的虐待侮辱等等。”

這裡最舒服的日子是昨天

“特種部隊特種人,特種精神特種魂”,後人踩著前人的腳印,在特種兵養成的道路上,永遠有人馬不停蹄。

高壓水槍對準人強勁掃射,個個如狼似虎般撲向前方的障礙,接著8人一組合力舉起1600斤重的衝鋒舟完成30次下蹲,匍匐通過30米低的4道鐵絲網,沖進1.5米深的水坑,挺舉彈藥箱30次。再躍過燃燒的火牆,跑過高3米長30米的麻繩橋,2米深的螞蟻洞,20米長的泥潭……西部戰區陸軍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意志訓練場,總有官兵的咆哮。

“這裡最舒服的日子是昨天”,某特戰旅的人奉這話是至理。隨便翻開某個營(連)的“課程表”, 武裝5公里越野,射擊,長遊,輕裝3公里,格鬥等各種體能訓練、戰術訓練、操作訓練排得滿滿當當。一個“一年度兵”需要完成的“課業”包括輕武器操作、戰術基本動作、戰備基礎、軍事地形學、格鬥基礎、基礎攀爬、專業體能等十餘門。

以基礎攀爬為例,要學的技能包括踩繩上、徒手攀爬、三點固定等,“30秒內完成徒手攀爬10米高牆,30分鐘內完成1000米徒手游泳,這些都是‘及格線’。”攀爬訓練點,一個新戰士的手背凍得通紅,手心泛青,攀爬練習落在手心的厚繭讓他對嚴寒抑或高溫,都已經無感。

在這裡,每項訓練講究循序漸進,比如練習空降之前,先學安全著地。“就是從幾米高的傘降台往下跳,每次連續跳幾十上百次,”一個新戰士說,跳得太多後,就感覺不到腿的存在了。

特種兵是怎麼煉成的?話問到當事人身上,他們各有答案。有人說,是每過一個夏天經歷一次水訓,全身換一次皮;有人說,是挺過無盡的饑餓、蝕骨的寒冷;有人說,是把完成400米障礙跑的速度從2分鐘提高到1分57秒以內;有人說,是平時跟自己過不去,戰時讓敵人過不去。

你有答案嗎?

拿睡覺來說,2周訓練後,每天的休息時間變成1到2個小時,這比之前增加了不少,但依然杯水車薪。江淮再也不拿“站著就能睡著”之類的當笑話,畢竟在跑步時,他都能睡著了。不過,這是不敢犯的錯誤,犯錯或者落後,就意味著要挨暴打、忍受極度饑餓。“到了吃飯時,你只能得到一塊石頭,含在嘴裡,等大家吃完了你再吐出來。”

事實上,所謂的吃飯,在“魔鬼訓練”期間也是形式遠大於內容。獵人學校給學員吃飯的時間是10秒鐘,“其實足夠了,因為每頓飯只有一塊半個巴掌大的玉米餅,一兩口就吃完了。”極少數時候,玉米餅上會有些肉末,更多時候是兩三個人分享一個玉米餅。

在獵人學校,沒有姓名、軍銜和職務,每個人的名字都是數字代號,喚作“獵人001”“獵人002”……“獵人000”排在所有人之前,它是一條狗。說起這條狗,江淮露出苦笑,“如果玉米餅上有肉,我們每個人必須把最大的肉末挑出來,給它吃。它的存在是要告訴我們,在這裡的地位比不過一條狗。”

“魔鬼訓練”結束後的第一天,江淮奔向了一家速食店,他急迫地想吃頓飽的,“結果吃了幾口就飽了,因為胃已經被餓小了。”

各種挑戰生理和心理底線的訓練方式都在獵人學校上演,每個學員都有受傷、致殘,乃至喪命的風險。同時每個學員手中也都有一張“退出牌”,假若難於承受,只要一句“我不行了”或是“我要退出”的話,教官便會當場停止訓練。

江淮從來沒想過碰這張“退出牌”,哪怕只在心底翻翻。“一開始進入訓練,整個人好像都懵了,可能是高度疲憊導致渾渾噩噩,又可能是麻木,總之是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在他所謂“不真實”的狀態中,江淮有堅持,“絕對不會放棄,我知道只要捱過3個月,就好了。”

特種兵江淮在畢業典禮上。

徒手抓住飛過身邊的鳥

感冒時泡冰水治高燒

有人把獵人學校的魔鬼訓練比作地獄,看不到任何美好和希望,江淮卻驚喜發現自己的改變。“哪怕一直在饑餓和疲憊的狀態下,反應速度卻明顯更快。”

某次野外拉練的過程中,一隻麻雀從江淮身前飛過,跑步行進中的江淮眼疾手快,居然一把抓住了麻雀,瞬間扭斷它的脖子,揣進了衣兜。“害怕教官發現,所以整個過程速度很快,超乎自己的想像。”後來,這支小麻雀被4個戰友烤熟分食,成了訓練期間最好的一頓伙食。

被自己刮目相看,這種體驗還有更多。有一次潑涼水後,江淮高燒近40℃,“沒有姜湯什麼的可以給你吃,而是把人泡在冰水裡降溫。”這次,江淮得到了難得的休息機會,睡了好幾個小時,“就這樣,退了燒,又繼續照常訓練。”

“魔鬼訓練”之後,學員會接受更多專業技能的訓練,為期約1年。那段血淚生活,到了江淮的嘴裡,卻是雲淡風輕,他習慣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習慣突破極限,習慣發現身體無限潛能。這種習慣,生長於他腳下的這片訓練場。

關於西部戰區陸軍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有一說法,這是中國最早的“特種兵”養成地。這裡有“特種兵不老傳奇”之稱的黎登貴,36歲時還參加國際偵察兵比武,“我想看看我還能不能戰鬥,每次經歷都是考試。” 黎登貴覺得,考試能檢驗自己是否還是一個合格的特種兵。在走進2013年7月的一次國際賽考場前,他通過10次層層選拔考試中,過關斬將才拿到最後的“准考證”。

沈子階跟江淮一樣從獵人學校成功畢業,他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以優異成績通過了學校海陸空全部44項訓練課程。“意志力是特種兵必備的所有品質中最重要的,練就超強意志力和忍耐力的方式,就是你必須受得了世上最殘酷的磨難:無盡的饑餓,刺骨的寒冷,無理由的虐待侮辱等等。”

這裡最舒服的日子是昨天

“特種部隊特種人,特種精神特種魂”,後人踩著前人的腳印,在特種兵養成的道路上,永遠有人馬不停蹄。

高壓水槍對準人強勁掃射,個個如狼似虎般撲向前方的障礙,接著8人一組合力舉起1600斤重的衝鋒舟完成30次下蹲,匍匐通過30米低的4道鐵絲網,沖進1.5米深的水坑,挺舉彈藥箱30次。再躍過燃燒的火牆,跑過高3米長30米的麻繩橋,2米深的螞蟻洞,20米長的泥潭……西部戰區陸軍第77集團軍某特戰旅意志訓練場,總有官兵的咆哮。

“這裡最舒服的日子是昨天”,某特戰旅的人奉這話是至理。隨便翻開某個營(連)的“課程表”, 武裝5公里越野,射擊,長遊,輕裝3公里,格鬥等各種體能訓練、戰術訓練、操作訓練排得滿滿當當。一個“一年度兵”需要完成的“課業”包括輕武器操作、戰術基本動作、戰備基礎、軍事地形學、格鬥基礎、基礎攀爬、專業體能等十餘門。

以基礎攀爬為例,要學的技能包括踩繩上、徒手攀爬、三點固定等,“30秒內完成徒手攀爬10米高牆,30分鐘內完成1000米徒手游泳,這些都是‘及格線’。”攀爬訓練點,一個新戰士的手背凍得通紅,手心泛青,攀爬練習落在手心的厚繭讓他對嚴寒抑或高溫,都已經無感。

在這裡,每項訓練講究循序漸進,比如練習空降之前,先學安全著地。“就是從幾米高的傘降台往下跳,每次連續跳幾十上百次,”一個新戰士說,跳得太多後,就感覺不到腿的存在了。

特種兵是怎麼煉成的?話問到當事人身上,他們各有答案。有人說,是每過一個夏天經歷一次水訓,全身換一次皮;有人說,是挺過無盡的饑餓、蝕骨的寒冷;有人說,是把完成400米障礙跑的速度從2分鐘提高到1分57秒以內;有人說,是平時跟自己過不去,戰時讓敵人過不去。

你有答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