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儒家學派主張過繼的孩子應該脫離原生家庭,不能再有親情

皇帝劉驁膝下無子,在日後誰人繼承大統的問題上考慮了很久。最終認為劉康的兒子劉欣是個人才,於是決定封他為皇太子。

儒家學者認為,皇太子劉欣既然已經繼承了“大宗”,就不能在對自己的親爹劉康有父子之情。本年十一月,劉驁冊封劉景繼任劉康的定陶王,以免劉康的香火斷絕。

劉欣正準備上書叩謝恩德,但是太子教師閻崇認為,劉欣已經是別人的兒子,就不應該再存有父子之情,不應該叩謝。

劉欣小的時候,是由自己的祖母傅太后親自撫養長大的,

等到劉欣成為皇太子之後,劉驁下旨,認為,皇太子劉欣繼承大統,不應當再把從前的祖母當做祖母,而應當作為臣屬對待。並且不允許傅太后和劉欣的親娘丁姬進宮看望劉欣。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依靠儒家學派所定的宗法制度,

維持秩序。其主要精神是:過繼給別人膝下的兒子,就是別人的兒子。對自己的親爹親娘,不能再有父子母子之情,這樣才能保證祖宗的香火不斷。

這一項舉措不僅無情,而且無力。過繼給別人的孩子,雖然有著養育之恩,但是與親生父母畢竟有著無法割斷的血緣,這是無論採取什麼樣的高壓手段都無法更改的。

在現代社會,多數人受到優良的教育,對待這樣的問題更加的開化,

但是即便如此,那些尋親的也不在少數,更有電視節目大肆渲染。所以說,即使是現在,人們仍看重血緣上的牽掛。

我們實在不懂,儒家學派為什麼一定要去斬斷絕對斬不斷的親情?

我家裡的一個親戚,就過繼了一家人的女兒,

但也從小告訴她,親生父母是何許人也,每年也會帶著她去看望親生父母。直到現在,這個女孩擁有者兩家人的疼愛,家庭氛圍和睦,若是天下的父母都可以這樣處理子女的問題,豈不是少了很多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