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萬科90平米十年租金180萬”到底說明啥?

司馬遷在《貨殖列傳》裡這樣說,“獲其贏利,以末致財,

用本守之”

這是「一見財經」第78篇原創文章

在首都北京,你沒有房子,或許以後可能都租不起了!!!這不是危言聳聽。

4月12日,北京萬科宣佈了其第一個自持租賃專案萬科翡翠書院將啟動預租的消息。

根據出租方案,翡翠書院一期提供的1063套90平方米三居室,只租不售,租金一次性全部付清,10年180萬起。

去年7月“租購同權”面世後,相關報導的大標題用詞是這樣的:

《重磅來了!房價要降》

《樓市核彈、喜大普奔》

《歷史性顛覆,租房能上名校,還買什麼學區房》

對於很多人來說,寄希望租購同權政策能夠降低房價和房租,讓自己生活的輕鬆些。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話說回來,頂層設計為何出臺“租購同權”政策?

對於租購同權,住建部的解釋是,租房與買房居民享同等待遇。

將通過立法,明確租賃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建立穩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

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簡單點說,租購同權,指的就是租房和購房的人,同樣能夠享受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的權利。

政策當然是好的,從“居者有其屋”到“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可以看出國家對於居民住房需求的良性引導。

按照設想,通過“租購同權”保障“承租者市民待遇”,有助於減少炒房者,也讓更多人通過租房而非買房來實現安居夢。

用業內人士話說,租房去仲介化,開發商親自上陣管控降租金。

去年北京版的“租購同權”,根本出發點有兩個,一個是要解決開發商自持型長租房的學區問題,另外一個就是擠掉學區房的水分,想必很多人都還記得北京的“天價胡同學區房”。

不過,從現實來看,僅僅過了9個月,萬科90平米十年租金180萬的預租消息,狠狠的給“租購同權”政策一記耳光。

以翡翠書院所在的北京市來說,

租房者確實已經可以享受到租購同權帶來的紅利,只不過“同權”租房者在落戶、教育方面仍然排在有房者之後。

就以北京新近出臺的的積分落戶政策為例:

比如:如果申請落戶的居民有自有產權的住房,每連續住滿1年可以積1分,而租房並簽正式合同或者住單位宿舍,每連續住滿1年才積0.5分。

再如,北京還給入學登記設置了優先序列,而租房者在這個序列裡處於一個靠後的位置,

一旦出現學位不足的情況,孩子入學受教育的權利仍然無法得到保證。

也許有人會說,萬科十年180萬租金是針對有錢人而開發的高端租賃樓盤,一見君說句難聽話:你若真是有錢人,還擔心孩子在北京上學和家人醫療等公共服務嗎?

180萬,對於很多人來說,前幾年可以付個首付,買一套有70年產權的商品房,而現在,180萬隻夠10年的房租。

話說到這,北京的房子還能不能再買?

資料顯示,2017年3月18日至2018年3月15日,北京二手住宅共網簽121946套,相比新政前的一年降幅達52.2%,二手房成交價格也出現了連續11個月的下跌。

2018年3月19日,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刊發的標題為“北京二手房連跌11個月 一套房一年降250萬為何還難賣”的文章,這就能看出北京房市有多冷。

北京房地產市場已經被“冰封”,過度嚴苛的購房條件已經讓很多人上不去車,而租賃房可能是這些人唯一的出路。

回過頭看,一切都是歷史重演。

2000年前,司馬遷在《貨殖列傳》裡這樣說,“獲其贏利,以末致財,用本守之”。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先去商海中恣意撲騰,大把賺錢,然後回頭買房子以及田地,用房子田地把賺來的錢緊緊守住。”

也可以說,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

在古代,主要有兩種人,一種是地主,一種是農民;

地主有地,只需安心守業;

農民無地,豐收後第一件事就是去繳租。

在現代,也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通過各種手段佔有了多套房子。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奮鬥在城市的年輕人,他們沒有房子。

有房的不用在勤奮努力,依靠收租就可以生活;無房的要定期繳納房租,尤其在一線城市,很多人甚至要用工資的三分之一去繳納房租。

所以,中國財富的根本形式從古至今就沒有變,那就是——土地。只不過古代的財富在地主手裡,現在的財富在房東手裡。

所以,答案已有,您看著辦!

| 一見財經(ID:yijiancaijing)原創,轉載須授權

資料顯示,2017年3月18日至2018年3月15日,北京二手住宅共網簽121946套,相比新政前的一年降幅達52.2%,二手房成交價格也出現了連續11個月的下跌。

2018年3月19日,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刊發的標題為“北京二手房連跌11個月 一套房一年降250萬為何還難賣”的文章,這就能看出北京房市有多冷。

北京房地產市場已經被“冰封”,過度嚴苛的購房條件已經讓很多人上不去車,而租賃房可能是這些人唯一的出路。

回過頭看,一切都是歷史重演。

2000年前,司馬遷在《貨殖列傳》裡這樣說,“獲其贏利,以末致財,用本守之”。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先去商海中恣意撲騰,大把賺錢,然後回頭買房子以及田地,用房子田地把賺來的錢緊緊守住。”

也可以說,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

在古代,主要有兩種人,一種是地主,一種是農民;

地主有地,只需安心守業;

農民無地,豐收後第一件事就是去繳租。

在現代,也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通過各種手段佔有了多套房子。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奮鬥在城市的年輕人,他們沒有房子。

有房的不用在勤奮努力,依靠收租就可以生活;無房的要定期繳納房租,尤其在一線城市,很多人甚至要用工資的三分之一去繳納房租。

所以,中國財富的根本形式從古至今就沒有變,那就是——土地。只不過古代的財富在地主手裡,現在的財富在房東手裡。

所以,答案已有,您看著辦!

| 一見財經(ID:yijiancaijing)原創,轉載須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