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食榆錢,安眠又養顏!

芳菲四月,春意盎然,走在鄉間,一樹樹

掛滿了長長短短的枝條,

在風中輕輕搖曳,人們會趁鮮嫩採摘下來,做成各種美味佳餚。

榆樹果實形圓,薄如銅錢,故名。據測定,每100克榆錢含碳水化合物8.5克,蛋白質3.8克,脂肪1克,膳食纖維1.3克,礦物質3.5克,鈣280毫克,磷100毫克,鐵22毫克等。榆錢的含鐵量是菠菜的11倍,是番茄的50倍。

榆錢的吃法很簡單,

除了直接上樹,擼下來,一飽口福,還可以捋上一籃,洗淨了,上籠屜蒸,直接蒸或摻上麵粉做榆錢糕,尚未開鍋,那灶間已彌漫一縷縷甘美芬芳。榆錢還可以做粥,最好用粳米,粥剛開沸,將青青的榆錢投進去,稍稍燜上一會兒,趕緊開鍋,撒點細鹽,但見一鍋的瑩瑩綠意,仿佛水面鋪開的片片青荷,熱乎乎的米香與榆錢的清香融洽地融混在一起,輕輕地啜一口,那感覺別有風味。
難怪清代詩人郭誠在《榆莢羹》中這樣讚美榆錢:“自下鹽梅入碧鮮,榆風吹散晚廚煙。揀杯戲向山妻說,一箸真成食萬錢。”可見古人早就知道蒸食榆錢的樂趣了。

其實,榆錢不僅美味,同時也是很好的防病保健良藥。祖國醫學認為:榆錢有利水通淋、消除濕熱之功效。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味甘平,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氣,久服輕身不饑”。《醫林纂要》中稱:“榆錢,可補肺、止渴、斂心神、殺蟲。”用榆錢100克浸泡於75%的500毫升酒精中,密封2-3日,壓榨去渣,以浸出液塗擦患部,對治療體癬、手足癬具有獨特療效。

榆錢尤其以健脾安神作用突出,早在三國時期嵇康的《養生論》中就有“榆令人瞑”的記載,現代醫學也證明,此功能與其富含煙酸、抗壞血酸等酸性物質以及大量無機鹽有關。其中鈣、磷含量較為豐富,有清熱安神之效,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如取榆錢400克,豬瘦肉100克,水發木耳50克,豬油500毫升。將榆錢、木耳洗淨備用;豬瘦肉洗淨切片,放碗內,加適量鹽、黃酒、濕澱粉拌勻;另取一小碗,加清湯、精鹽、醬油、黃酒、麻油、濕澱粉勾兌成芡汁備用;炒鍋內放入豬油,

燒至六成熱,加入豬瘦肉片,炒至散開,撈出瀝油;原鍋留少許底油,加入蔥、薑、蒜末煸香,放入肉片、榆錢、木耳,翻炒幾下,加入芡汁,翻炒均勻盛於盤內。此肴有健脾和胃,補虛安神的功效。

文/魏俊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