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普利策獎影評人寫了一本書,全是電影套路

看電影多了,總會琢磨出很多熟悉的套路來,比如槍戰片中,

男主角被打了無數槍,總是沒有一槍致命的,就好像子彈長了眼睛,故意繞著他走;相反,大反派抓了男主角,不著急殺死,總要慢悠悠地和盤托出自己的邪惡計畫,讓男主角趁機翻盤。愛情電影中的套路那就更多了,富家女總會愛上窮小子,霸道總裁總會中意鳳凰女。尤其現在的各種爆款網文,基本都是套路加套路,人設加人設,只要你是主角,基本都是一路開掛,
遭遇各種貴人扶持,反正大結局一定是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

沒有套路的電影不是好電影,因為電影中的套路可以幫助觀眾確認一種觀影期待,讓電影劇情按照我們的預期進行下去,但是只有套路的電影絕對不是好電影,套路過多就是俗套,除了觀影期待,觀眾還期待更多的意外之喜,所以在套路之中有反套路的劇情出現,容易打破我們的預期,提升我們的觀影感受。

近期看到了一本書,就是關於電影套路的,作者是美國已經去世的影評人羅傑·伊伯特編選。伊伯特大概算得上專業的影評人——當然,先饒舌幾句,這裡的影評人跟國內的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國內的大多數影評人都是寫手,是幫助電影做商業宣傳,獨立的影評人也有,但是很少。伊伯特的這位影評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供職於《芝加哥太陽報》,寫作影評數十年,在網路勃興之後,
也奮起直追,在博客上寫作影評,2013年因病去世前,他一年發表的影評三百多篇,更牛的是,他憑藉影評寫作還拿了一個普利策獎。

除了常規的影評寫作,伊伯特創造了“毒舌詞條”的寫作形式,基本就是嘲諷那些上映的電影中常見的套路。網路寫作之後,

加上網友的互動投稿,最後集之大成,出了這本名為《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的毒舌小詞典。伊伯特在編選的這本詞典中,說他自己的夢想是非常期待“小詞典”一書被拍成電影那天,“要知道,一部全片上下都塞滿了陳腔濫調、原型人物和刻板印象的電影會是什麼樣?然後我意識到,這樣的電影不差不多每週都在上映嗎”?真夠毒舌的。

這本書真的是電影套路的寶典,

幾乎你能想到的任何電影套路都有所總結,比如,有個“高片酬明顯黑歷史”現象的詞條,指的是電影界常見的一種現象:一位大明星為高片酬拍了某部爛片,卻因為實在太厭惡此片,在大眾場合公開責難該片的導演、編劇和演員,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與這部爛片劃清界限。這種套路熟悉不熟悉?國內不少明星都遇到過吧?當然更可悲的是,很多明星明明知道是爛片,因為禁不住高片酬的誘惑,出演了爛片還不自知,洋洋得意自詡為代表作。這個同樣是黑歷史。

再舉個例子,在“好萊塢至尊清潔服務”的詞條中,提到了這種熟悉的套路,一部電影中,女主角就算以全身濕透、滿臉泥巴的形象出現,但是下一個鏡頭,女主也能瞬間重現變得光鮮亮麗。這中間仿佛蘊含著一條深刻的哲理:所有當紅的電影明星都自帶好萊塢全身至尊清潔服務,無論是平常的水漬、汗漬、飲料、血跡,還是任何其他液體,都能瞬間清除。這個詞條說起來也有其他變種,君不見國內眾多大牌明星有時候顯得敬業很多,好像不怕髒了,其實是一旦涉及到弄髒身體和臉面的鏡頭,全都有替身上,所有涉及到明星的危險係數大於零的工作,都有替身來完成。據說,現在的替身已經過渡到了不用明星出現,也能完成工作的高科技水準了。

還有搞笑的“沖喜的娃定律”,每當電影中主角被生活打敗,心灰意冷回到家的時候,他的妻子會說:“親愛的,我懷孕了,我就要有孩子了。”於是,我們的主角會瞬間停止了自我否定,重新找回人生的意義。這條定律當然也會有其他衍生版本,比如男主角通常更更愛女主角,但是突然有天,第二女主角會告訴他說,親愛的,我有了你的孩子。這個時候,男主角會很痛苦很糾結地跟女主分手,然後像一個男人一樣,擔負起照顧第二女主角的責任,直到某天他偶然發現,第二女主角懷孕是假的,他就會毅然決然地回到女主身邊去,尋找自己真正的愛情。

當然,以上的版本並不見於伊伯特的毒舌小詞典,因為這個衍生版通常都見於大陸各種狗血電視劇中。

說起這一點,想起網上流傳的一個看劇的鄙視鏈,比如說看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鄙視看日劇的,看日劇的鄙視看韓劇的,看韓劇的鄙視看港臺劇的,看港臺劇的鄙視看內地劇的。這個鄙視鏈有什麼意義呢?大概越是鄙視鏈的頂端,各種熟悉的套路會少一些,新穎的套路層出不窮,讓我們的觀影經驗能夠豐富一點。

其實,無論是觀影,還是看劇,看的都是套路,好的套路能讓我們會心一笑,老套路會讓我們哈欠連天。一部電影的好壞跟它會不會使用套路有很大關係,套路是一部類型電影的根基,但是只有套路的電影肯定不是好電影。

出演了爛片還不自知,洋洋得意自詡為代表作。這個同樣是黑歷史。

再舉個例子,在“好萊塢至尊清潔服務”的詞條中,提到了這種熟悉的套路,一部電影中,女主角就算以全身濕透、滿臉泥巴的形象出現,但是下一個鏡頭,女主也能瞬間重現變得光鮮亮麗。這中間仿佛蘊含著一條深刻的哲理:所有當紅的電影明星都自帶好萊塢全身至尊清潔服務,無論是平常的水漬、汗漬、飲料、血跡,還是任何其他液體,都能瞬間清除。這個詞條說起來也有其他變種,君不見國內眾多大牌明星有時候顯得敬業很多,好像不怕髒了,其實是一旦涉及到弄髒身體和臉面的鏡頭,全都有替身上,所有涉及到明星的危險係數大於零的工作,都有替身來完成。據說,現在的替身已經過渡到了不用明星出現,也能完成工作的高科技水準了。

還有搞笑的“沖喜的娃定律”,每當電影中主角被生活打敗,心灰意冷回到家的時候,他的妻子會說:“親愛的,我懷孕了,我就要有孩子了。”於是,我們的主角會瞬間停止了自我否定,重新找回人生的意義。這條定律當然也會有其他衍生版本,比如男主角通常更更愛女主角,但是突然有天,第二女主角會告訴他說,親愛的,我有了你的孩子。這個時候,男主角會很痛苦很糾結地跟女主分手,然後像一個男人一樣,擔負起照顧第二女主角的責任,直到某天他偶然發現,第二女主角懷孕是假的,他就會毅然決然地回到女主身邊去,尋找自己真正的愛情。

當然,以上的版本並不見於伊伯特的毒舌小詞典,因為這個衍生版通常都見於大陸各種狗血電視劇中。

說起這一點,想起網上流傳的一個看劇的鄙視鏈,比如說看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鄙視看日劇的,看日劇的鄙視看韓劇的,看韓劇的鄙視看港臺劇的,看港臺劇的鄙視看內地劇的。這個鄙視鏈有什麼意義呢?大概越是鄙視鏈的頂端,各種熟悉的套路會少一些,新穎的套路層出不窮,讓我們的觀影經驗能夠豐富一點。

其實,無論是觀影,還是看劇,看的都是套路,好的套路能讓我們會心一笑,老套路會讓我們哈欠連天。一部電影的好壞跟它會不會使用套路有很大關係,套路是一部類型電影的根基,但是只有套路的電影肯定不是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