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何中國殲11比俄制蘇27差一點,這位美國人道出了原因

圖為中國飛行員進行蘇35駕駛培訓

自從上世紀90年代瀋陽飛機製造廠開始自行組裝蘇27戰機起,

到如今蘇27的各種改型在中國空軍中撐起一片天,這20多年間已經出現了殲11A/B,殲15,殲16等一批具有中國血統的東方側衛戰機。但是這些戰機在很多人看來或多或少都比俄羅斯的同類型的差一點,比如殲15對應的早期蘇33,當然這個出現時間不同;蘇30SM,蘇35S等。這些戰機似乎比後來的中國側衛更加強一點,這是為什麼呢?

圖為殲16

最近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對這個問題作出了解釋,作者是戴夫·馬君達,在他的理解中,雖然中國最近這些年在當年引進的蘇霍伊戰機上不斷退出新產品,但是這些產品的性能卻一直趕不上俄國產品,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發動機。發動機上俄羅斯比起中國無疑是有著很大優勢的,

比如中國的殲11D無論在航電系統和雷達上多麼優秀,但是採用的太行發動機卻沒有蘇35上面的F117強勁,何況它還是向量發動機。

圖為蘇30MKK

在戴夫·馬君達的文章中,還提出了另外一個觀點,那就是中國飛機製造的創新能力不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都是想著仿製別人的成品,而缺乏自己去創造的動力。這位作者還提到了一些中國戰鬥機機發展史上的一些例子加以闡述自己的觀點。中國在引進了俄羅斯的蘇30戰機後發現了它的優秀性能後又再次訂購了一批,這個從側面也反映了這個問題。

所以在經過了長期的等待過後,沈飛終於拿出了一款讓大家感到滿意的產品,殲16.但是殲16出現的時間已經是中國引進蘇30十多年後的事情了,

在這期間蘇30一直扮演著中國空軍的主力角色,甚至還充當了假想敵承擔錘煉紅軍部隊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