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這種植物像香椿卻有“小毒”,山羊都不吃,人也不能食用

現在正值香椿收穫的季節,美味的春芽炒雞蛋營養豐富,受人們的青睞。但是農村有一種植物,和香椿幾乎一樣,卻無法食用,不細心觀察,根本無法辨認。

雖然外表相似,但是農民都稱其為“臭椿”,顧名思義,就是味道比較“臭”,相當難聞。記得兒時到山上放羊,不挑食的山羊不管有多餓,臭椿芽有多嫩,都不會去聞一下。

臭椿原名樗,因其自身能發出臭味,故而有了臭椿的名字,別看它發臭,用處倒挺多。葉子可餵養天蠶,木材也能製作農用工具或傢俱。最近幾年,不少人更是將臭椿木變成了車佛珠的好材料。臭椿的樹皮、根皮、果實都是藥材,有清熱燥濕,止瀉,止血的功效。

雖然用處多,但是據文獻記載,臭椿有“小毒”,只能煎湯外洗使用,臭椿葉不能食用。難怪在山上的花花草草都有病蟲害,而臭椿樹鮮見有害蟲存在。

臭椿不能食用,但是最近幾年,極個別的無良商人受利益的驅使以假亂真,將臭椿和香椿摻在一起賣,讓不少城裡人吃虧上當。

怎麼鑒別是香椿還是臭椿?其實方法有很多,雖然和香椿長相相似,但是略有不同,最大的區別在於味道,香椿葉帶有微香,而臭椿散發出的是臭味。其次是葉片數也有明顯的不同,香椿小枝上的葉片一般為偶數,而臭椿則是奇數。用熱水燙後,臭椿葉奇臭無比,而香椿依然散發出微香。

瞭解更多三農話題請點擊關注,老農是地地道道農村人,

傳播正能量,專為農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