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百年前,最時尚的事情是中國海淘!國王都在剁剁剁!

在歐洲奢侈品風靡世界的今天,Hermès、Aquascutum、Burberry……不知道剁下過多少雙中國人的手,

也不知道砸醒了多少小年輕們的夢,放眼望去,從街頭巷尾到睫毛嘴唇,無處不見歐洲時尚的影子,誰能想到今天的中國,人人都在為“路易(LV)”瘋狂,而三百年前的“路易”(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卻在被中國貨整得意亂神迷、瘋狂剁手,那個時候,上至皇宮下至民間,“中國”幾乎成為奢侈品消費市場上的頂配,東方時尚和中國風吹得歐洲人民心癢難捱。

偉大的“太陽王”路易十四

中國風在歐洲宮廷的風靡還得從一段國王泡妞的故事說起。為了哄自己最寵愛的情婦莫內斯潘夫人開心,這位風流的國王幾乎用盡了一生的腦洞,在送膩了珠寶首飾、金銀器物之後,別出心裁地在凡爾賽的園林中修建了一所中式開心屋,

當做送給情人的禮物。比起文青送詩歌,土豪送跑車的老套路,路易十四開了送房產、建園子的先河,未來的撩妹終極手段也很難再有所超越。這個名叫特列安農瓷屋的開心屋像春天的花兒一樣從土地裡冒出來,在周圍精緻的歐式建築叢中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東方奇葩,然而這種奇葩的違和感竟然成為了一種時尚,在它的引領下,歐洲的每個角落,從皇后島到巴勒莫,
從辛特拉到查理斯科—澤洛都出現了一大批中式寶塔、網格樣式的茶館、亭子和“儒家式的”廟宇。

不僅成功地引領了時尚風潮,這部山寨中國風的魔宮還被寫進了當時的一部寓言式的傳奇故事《不是故事的故事:“舉世無雙”和“仙女的王后”》。故事講述的是“舉世無雙”(路易十四)和“光榮美人”(莫內斯潘夫人)的愛情,其中,“光榮美人”被描述為一位“最美麗也最高傲”的中國公主,

當“舉世無雙”陪著他的公主美人在運河上乘船遊覽的時候,這位公主對國王的奢華領地並沒有太多的興趣,她冷冷地告訴國王,在中華帝國,財富是尋常之物,她的父皇反而偏愛樸素、潔淨的房舍,而不是富麗堂皇的宮殿。為了討好這位高傲的美人,“舉世無雙”躍下小船,在岸上用權杖敲擊地面三下,瞬間便出現了一座陶瓷城堡,苗圃環繞,花香四溢。這個變戲法一樣出現的房子的原型就是前面說的特列安農瓷屋。

美國當代藝術家Edward 和德國當代藝術Bernd 畫筆下的特列安農瓷屋

就像歷史上那些和偉大建築(無論是長城、泰姬陵還是新天鵝堡、溫莎堡)掛鉤的愛情傳奇一樣,路易十四的愛情和特列安農瓷屋的結局也無一例外地悲劇收場。本來這所山寨南京陶瓷寶塔的魔宮就因為建築和裝修的問題變成了皇室工匠們的難題,因為它的外部塗層不是由正兒八經的中國陶瓷製成的,而是由當地陶器廠製作的瓷磚代替,這種容易滲水的材料無法承受冬天的冰霜,以至於每年維持魔宮外觀和內置的修理費幾乎都快趕上了房子的製造成本。與此同時,脆弱的愛情再次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莫內斯潘夫人被新寵取代,這所為了博她歡顏的開心屋最終變成了傷心地,在1687年就被人拆除。

一屋好拆,時尚難改,中國風已經成了不可逆的時尚潮流。休·昂納在自己的著作《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中毫不諱言這股貫穿宮廷和民間的中國熱:“國王和他的大臣們無一例外地對東方物件熱情高漲,有的甚至成為了收藏家——刺繡的絲綢幔帳、真漆櫃子、金絲細工飾品(尤其被國王和他的母親所喜愛)以及青花陶瓷瓶。這一時期的財產目錄清單和文獻表明,在17世紀70年代初,宮廷受到了中國熱的嚴重影響。”

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寵姬、“光榮美人”莫內斯潘夫人, 後世的伏爾泰曾評價她是當時法國最美的女人。

從宮廷開始,中國風的時尚開始傳播到都市和外省。特列安農瓷屋完工後的短短兩年裡,宮廷裡的大臣紛紛效仿自己的國王,各地的中產階級們也開始把小木屋改造成中式風格的開心屋,沒錢建造房屋的人們購買藍色、亞麻灰、金黃色和銀色的中式絲綢作為家居物品,房子的裝修色調也融入了更多的中國情調。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這股風潮就傳到了德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皇家宮殿中陳列的中國樣式的傢俱激發了平民百姓在同樣的愛好中也放縱一把。“東方的傢俱和瓷器運到法國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也變得更加流行。而進口的印度紡織品在引發了一場服裝設計的革命,沉重的金銀絲浮花材料過了時,來自東方的輕盈印花紡織品更受喜愛。法國工匠開始按照中國風格生產更多的物件,其中有部分原因正是為了對抗這場東方的競爭,保護自己的貿易。”

中國風本來只是王室的奢侈趣味,卻在競相模仿中變成了流動在歐洲大陸的生活時尚,加上經濟利益的驅動,東方貿易交流不斷深入,歐洲本土接納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物件,與此同時,生產活動也傾向於注入更多的中國元素以維持商業競爭力,這股中國熱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

很多人至今仍不明白,為什麼來自異域的中國元素會在那個時代的法國乃至歐洲如此吃香。從休·昂納的觀點來看,中國熱的首要原因就是東方的神奇物件滿足了當時人們對富麗堂皇、異國情調的渴望,“它們給太過嚴肅的裝飾格調帶來了一絲明快,並給阿波羅神殿般的國王路易那香火彌漫的房間帶來了一陣愉快的幻覺”。

宮廷裡盛行中國風還有一層有趣的隱喻,酷愛寓意的各國皇室都不會放過中國物件背後的神奇聯想和神秘寓意,不管多麼奇特,多麼反古典,“中國藝術都被看做是一個強大帝國的產物”,而在每一幅畫甚至每一個裝飾手段都在誇耀路易十四如何偉大的凡爾賽宮更不會忽略掉中國藝術背後的這層寓意——它們在暗示這位君主在全世界的影響力。“當他用鑲嵌精美的青瓷碗小口小口品嘗肉湯的時候,當他在皇家藥方用青花罐服藥的時候,亦或是當他為晚上的化裝舞會穿上東方服飾的時候,這位太陽王興許也把天子看成了阿波羅或者亞歷山大之外的另一個角色。”

當然,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雖然東方收藏品對於收藏家來說價格高得離譜,但是國王總是能從印度公司得到相對廉價、上等的東方漆器。當厚重的銀質傢俱被扔進熔爐,用於支付國家開支或者填補財政赤字的時候,國王可以得到同樣富麗堂皇、同樣具有聯想價值並且同樣奢華卻更加廉價的東方器具作為室內陳設。因此,數量巨大的中國樣式的器具開始在宮廷出現並最終影響了整個歐洲大陸的時尚潮流。

當我們今天醉心於歐洲奢侈品和各路海淘的時候,估計很難想像,三百年前的歐洲大陸,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中國風的熱潮裡競相剁手吃土,盛況絲毫不亞於今天的瘋狂海淘,而那時候的中國代購可真算得上稀有而珍貴的專業人才,就連國王想剁手也得巴望著大小代購們運回上等的中國貨~

- 版權資訊 -

編寫:守拙堂陳嶠

本文觀點資料來自

《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

好 書 推 薦

《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

[英]休•昂納 著

劉愛英 秦紅 譯

本來這所山寨南京陶瓷寶塔的魔宮就因為建築和裝修的問題變成了皇室工匠們的難題,因為它的外部塗層不是由正兒八經的中國陶瓷製成的,而是由當地陶器廠製作的瓷磚代替,這種容易滲水的材料無法承受冬天的冰霜,以至於每年維持魔宮外觀和內置的修理費幾乎都快趕上了房子的製造成本。與此同時,脆弱的愛情再次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莫內斯潘夫人被新寵取代,這所為了博她歡顏的開心屋最終變成了傷心地,在1687年就被人拆除。

一屋好拆,時尚難改,中國風已經成了不可逆的時尚潮流。休·昂納在自己的著作《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中毫不諱言這股貫穿宮廷和民間的中國熱:“國王和他的大臣們無一例外地對東方物件熱情高漲,有的甚至成為了收藏家——刺繡的絲綢幔帳、真漆櫃子、金絲細工飾品(尤其被國王和他的母親所喜愛)以及青花陶瓷瓶。這一時期的財產目錄清單和文獻表明,在17世紀70年代初,宮廷受到了中國熱的嚴重影響。”

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寵姬、“光榮美人”莫內斯潘夫人, 後世的伏爾泰曾評價她是當時法國最美的女人。

從宮廷開始,中國風的時尚開始傳播到都市和外省。特列安農瓷屋完工後的短短兩年裡,宮廷裡的大臣紛紛效仿自己的國王,各地的中產階級們也開始把小木屋改造成中式風格的開心屋,沒錢建造房屋的人們購買藍色、亞麻灰、金黃色和銀色的中式絲綢作為家居物品,房子的裝修色調也融入了更多的中國情調。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這股風潮就傳到了德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皇家宮殿中陳列的中國樣式的傢俱激發了平民百姓在同樣的愛好中也放縱一把。“東方的傢俱和瓷器運到法國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也變得更加流行。而進口的印度紡織品在引發了一場服裝設計的革命,沉重的金銀絲浮花材料過了時,來自東方的輕盈印花紡織品更受喜愛。法國工匠開始按照中國風格生產更多的物件,其中有部分原因正是為了對抗這場東方的競爭,保護自己的貿易。”

中國風本來只是王室的奢侈趣味,卻在競相模仿中變成了流動在歐洲大陸的生活時尚,加上經濟利益的驅動,東方貿易交流不斷深入,歐洲本土接納了越來越多的中國物件,與此同時,生產活動也傾向於注入更多的中國元素以維持商業競爭力,這股中國熱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

很多人至今仍不明白,為什麼來自異域的中國元素會在那個時代的法國乃至歐洲如此吃香。從休·昂納的觀點來看,中國熱的首要原因就是東方的神奇物件滿足了當時人們對富麗堂皇、異國情調的渴望,“它們給太過嚴肅的裝飾格調帶來了一絲明快,並給阿波羅神殿般的國王路易那香火彌漫的房間帶來了一陣愉快的幻覺”。

宮廷裡盛行中國風還有一層有趣的隱喻,酷愛寓意的各國皇室都不會放過中國物件背後的神奇聯想和神秘寓意,不管多麼奇特,多麼反古典,“中國藝術都被看做是一個強大帝國的產物”,而在每一幅畫甚至每一個裝飾手段都在誇耀路易十四如何偉大的凡爾賽宮更不會忽略掉中國藝術背後的這層寓意——它們在暗示這位君主在全世界的影響力。“當他用鑲嵌精美的青瓷碗小口小口品嘗肉湯的時候,當他在皇家藥方用青花罐服藥的時候,亦或是當他為晚上的化裝舞會穿上東方服飾的時候,這位太陽王興許也把天子看成了阿波羅或者亞歷山大之外的另一個角色。”

當然,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雖然東方收藏品對於收藏家來說價格高得離譜,但是國王總是能從印度公司得到相對廉價、上等的東方漆器。當厚重的銀質傢俱被扔進熔爐,用於支付國家開支或者填補財政赤字的時候,國王可以得到同樣富麗堂皇、同樣具有聯想價值並且同樣奢華卻更加廉價的東方器具作為室內陳設。因此,數量巨大的中國樣式的器具開始在宮廷出現並最終影響了整個歐洲大陸的時尚潮流。

當我們今天醉心於歐洲奢侈品和各路海淘的時候,估計很難想像,三百年前的歐洲大陸,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中國風的熱潮裡競相剁手吃土,盛況絲毫不亞於今天的瘋狂海淘,而那時候的中國代購可真算得上稀有而珍貴的專業人才,就連國王想剁手也得巴望著大小代購們運回上等的中國貨~

- 版權資訊 -

編寫:守拙堂陳嶠

本文觀點資料來自

《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

好 書 推 薦

《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

[英]休•昂納 著

劉愛英 秦紅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