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領克向左,魏派向右——近似不代表等於

最近的上海車展上,自主品牌們繼續著在SUV上幾近於“浮誇”的表演。好像SUV代表了整個自主品牌,好像SUV代表了自主品牌未來唯一的出路。對此我只能抱之無奈,事實證明——自己退出的市場,

真的就很難再回來。而在SUV方面,自主品牌們的競爭已經從“地上”打到了“天上”。例如長城的魏派還有富豪的領克,都希望自己能代表國產SUV最高水準。近似的定價又引發了媒體的輪翻比較。對這個現象,我想說說我的觀點。

誰的領克?

我現在向100個人提問,領克是誰的?得到的答案會劃分為兩個陣營——吉利的,或是富豪的。對於領克這個品牌來說,應該是屬於富豪的。

領克一直以西洋口味現身,淡化吉利的影響

第一,“領克”品牌的根本存在意義是為了調和“吉利是富豪的老闆,但又無力直接在產品上消化富豪的技術成本”這個問題的。如果吉利直接把富豪的技術拿來用,就憑吉利最高17萬的價格水準,成本是很難消化掉的。

所以吉利的3.0時代仍然是以吉利自己開發的技術為主,富豪提供些技術支援。

第二,領克的技術體系完全是富豪的,基本上是等於富豪的平移,共用的平臺、動力、電子技術這些都和富豪的產品沒有原則性差距。富豪的產品具備的能力,領克也具備。但是領克的技術,就算是未來的吉利也不會全都有。從目前的情況看,在動力總成上吉利的某些“博字輩”產品會和富豪共用,比如博瑞以後會使用1.5T發動機和DCT。

除外電子系統之類的就比較有限了。

第三,對於領克的市場定位上,我們不應該把領克當作一個“合資自主”,領克是一個世界性品牌,並有由富豪團隊來運營。領克的市場不僅是中國,甚至於中國只是作為領克的工廠而不是最大的市場都有可能的。相對BBA或是雷克薩斯,富豪作為豪華車的路太窄了。而放眼世界市場,能消費得起高端品牌的地方也不多,

所以在不適合富豪發展的市場,不如換領克上陣。更低的價格,更低的定位。就如同大眾與奧迪的關係。

長城的向上

而長城的新品牌叫魏派也好,或是簡稱WEY也好。我認為這還都是長城的車。就像奇瑞的觀致、吉利的帝豪一樣,是長城為了向上延伸品牌價值而存在的。

WEY則是自主品牌的形象——塊大量足讓你覺得超值

第一,WEY的品牌意義是長城的高端。也許長城認為憑長城的品牌價值不足夠在17萬以上的市場上得到廣泛的支持,所以就包裝出WHY這個向上衝擊的新品牌來了。這個套路在自主品牌中已經是屢見不鮮了。

第二,技術體系上開發WEY的還是長城,不管被包裝成什麼樣,都是沒有區別的。這裡和領克有很大的區別。舉個例子:如果WEY這個品牌發展不成功,那長城沒准把它廢掉,換上長城的品牌繼續征戰市場。而領克如果在中國市場不成功,那也不可能換上吉利的商標當吉利賣,大不了富豪就自己直接下場,出些XC20之類的產品把價格拉低。

第三,市場定位上,WEY既然是一個“高端”就要時刻有高端的樣子,比如現在出的車尺寸都夠大,至少讓人有一種“跨級別”的感覺。但這種市場是最不好把握的。WEY的推出基本上定了長城H8/9的死刑,以後也沒這二個車什麼事了。但是長城本身的H7已經又和WEY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也就是說長城的技術儲備不夠同時推出二種不同的產品線。那麼感覺差不多的二個產品,又分成二個品牌,互相之間的擠壓也是在所難免。

向左與向右

從前我寫過一個說客,說長城H6和博越不是一類車,不能放一起比。今天我還是想說,領克和WHY不是一類品牌,存在的意義不同,日後成功與否的標準也不同。各方面不適合放在一起比。就算是現在把領克01和WEY的VV7裡裡外外都比一個遍,等到領克01上市時兩個產品的主打車型又不一樣,如果領克比VV7還便宜,那麼就能說明WEY更強嗎?近似的推出時間、近似的價格區間,並不能體現出這二個品牌,二個產品背後所代表意義。

舉個例子:如果WEY這個品牌發展不成功,那長城沒准把它廢掉,換上長城的品牌繼續征戰市場。而領克如果在中國市場不成功,那也不可能換上吉利的商標當吉利賣,大不了富豪就自己直接下場,出些XC20之類的產品把價格拉低。

第三,市場定位上,WEY既然是一個“高端”就要時刻有高端的樣子,比如現在出的車尺寸都夠大,至少讓人有一種“跨級別”的感覺。但這種市場是最不好把握的。WEY的推出基本上定了長城H8/9的死刑,以後也沒這二個車什麼事了。但是長城本身的H7已經又和WEY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也就是說長城的技術儲備不夠同時推出二種不同的產品線。那麼感覺差不多的二個產品,又分成二個品牌,互相之間的擠壓也是在所難免。

向左與向右

從前我寫過一個說客,說長城H6和博越不是一類車,不能放一起比。今天我還是想說,領克和WHY不是一類品牌,存在的意義不同,日後成功與否的標準也不同。各方面不適合放在一起比。就算是現在把領克01和WEY的VV7裡裡外外都比一個遍,等到領克01上市時兩個產品的主打車型又不一樣,如果領克比VV7還便宜,那麼就能說明WEY更強嗎?近似的推出時間、近似的價格區間,並不能體現出這二個品牌,二個產品背後所代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