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將學者型高官打敗的是萬曆十五年,還是經過人格美容的美色誘惑?

萬曆十五年,即西元1587年,這一年,耿直的海瑞去世了;年底抗倭明將戚繼光也歿了。對於大明王朝而言,或許只是個平淡的一年,帝國四海升平,找不到有什麼突出的大事值得記錄下來。

然而,大明帝國在此時呈現的狀態,卻呈現出即將走向盡頭的趁勢。張居正已經去世五年,他生前主導的經濟改革也被推翻,能挽救大明王朝財政崩潰的機會就此錯過;此時的朝廷首輔申時行正在推行調和政策,以緩和不同利益階層之間的矛盾。

大明的高級將領無論是積極進取或是苟且偷安;文臣們無論廉潔還是貪腐;思想家們無論是思想進步還是消極保守。其結果是,要麼最終身敗、名裂,或者兩者中取一,不管其作為是否有善惡之分,都無法取得任何有意義的進展。

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生存在一個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體制下,

這是一個固定、單純、似乎永恆不變的體制。它以崇高的道德意識為政治基礎,維持王朝的安全要靠平衡利益。只有保持朱氏江山的穩定、皇位永固才是此體制的重點。這種的體制的特點是單一、平均、同質化,在此體制下只能有單純的思想,而絕不能出現超脫社會主體意識形態的思想的存在。

戚繼光在抗倭戰爭中的勝利對帝國軍事態勢有所改變,可戚家軍一直被限制在三千人左右。他的諸多才能如兵法、操典和先進的軍事理論無法得好的應用,而那些空洞的辯論、詩歌反而受到歡迎。帝國在財政衰弱,對建立強大的海軍艦隊之宏偉目標已無力支援,曾經力挽狂瀾的將軍隨著前任首輔被清算,

也退出了歷史舞臺,在寂寞孤獨中老去。

王朝以禮為一切國家行為之規範,大明王朝在行政、組織、軍事及法律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無法用禮來彌補。最後,禮成了皇權社會下凝固的制度,所有人都被困在僵化的制度中,

誰也卻無法改變它,越是想掙扎脫困,反而會死得愈快,而這一切都令人窒息。因為明朝政體的特殊,皇權在對陣文官時往往都以失敗而告終,雖然大臣的生命、財產的決定權在皇帝,但在帝國最高的以禮為指南的體制下,皇帝對大臣堅持禮制時也是無可有奈何。

當一位美女,能將《萬曆十五年》的內涵與學者型官員溝通交流時,這樣的知識型美女對其的殺傷性是極大的。紅顏知己也許正是某些學者型高官的致命誘惑,他們在面對金錢、權力的誘惑或許都能抗拒,可這種經過人格美容後精心包裝過的美色誘惑,卻能攻破他們的最後防線。

當一位美女,能將《萬曆十五年》的內涵與學者型官員溝通交流時,這樣的知識型美女對其的殺傷性是極大的。紅顏知己也許正是某些學者型高官的致命誘惑,他們在面對金錢、權力的誘惑或許都能抗拒,可這種經過人格美容後精心包裝過的美色誘惑,卻能攻破他們的最後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