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有航母,蘇聯吞下古巴導彈危機的苦果

導彈危機與航母

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原本是蘇聯時代建造的瓦良格號航母,

蘇聯解體的時候完成了68%然後被閒置在了烏克蘭,因為蘇聯的大型水面艦艇基本上都是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製造的。中國於1999人買下這條造了一半的航母,拖回來研究,後來又改建成了遼寧艦,在改建過程中,我國工程師們學習到了大量經驗,也吸取了這條航母許多設計漏洞的教訓。

那麼,俄國人為什麼要造這條航母呢?

從沙俄時代開始,

俄羅斯人就有海洋帝國的夢想,然而1905年對馬海戰被日本人打到全滅之後俄國海軍就一蹶不振,一直到蘇聯時代,紅軍的坦克天下問題,但是你聽過紅軍的軍艦嗎?

蘇聯人還是非常重視海權的,然而他們對於水面艦艇的認識程度顯然不足,當然,這也來自於俄國人相當匱乏的海洋經驗。因此,蘇共第三代總書記赫魯雪夫就有一條經典的理論:

“航空母艦不過是海上活動的鐵棺材。

俄國,蘇聯缺乏海洋的經驗,而出身烏克蘭大草原的赫魯雪夫更是沒有這種基本的海洋意識,他盲目迷信導彈,潛艇和核武器,認為只要掌握了這三樣東西,所有海上的艦艇都不足懼。為此,極力主張發展大型水面艦艇的蘇聯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與赫魯雪夫不斷爭吵,最後庫茲涅佐夫被赫魯雪夫用政治手腕給扳倒了,還奪走了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的頭銜,

這是在1956年。

庫茲涅佐夫卸任之後沒幾年,古巴導彈危機就爆發了。

香腸玩笑

赫魯雪夫很喜歡吹牛皮,其中最有名的是廣為流傳的“香腸玩笑”,說是尼克森當年做美國副總統的時候(1953-1961)訪問蘇聯(美蘇雖然是對抗關係,但是兩國的邦交是完全正常的),參觀一個博覽會,蘇共總書記赫魯雪夫說,我們現在正在以製造香腸的速度製造遠端彈道導彈。這個話一說完,尼克森嚇壞了,

沒想到蘇聯竟然已經能夠用如此高速的方式量產能從蘇聯直接打到美國的導彈。

實際上,蘇聯並沒有這種能力。

蘇聯人製造的東西往往給人體積龐大、做工粗糙、技術落後的感覺,只要對比一下60年代的德國相機,日本相機和蘇聯相機就能真切地體會到這種感覺。實際上,蘇聯的工業強大但發展不平衡,在科學技術上,在電子技術上,都遠遠落後於美國。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戰把蘇聯最好的地方打成一片焦土,

戰後不過10年的時間蘇聯就要與二戰時本土毫髮無損的美國爭霸,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但這只是現代史學者的看法,赫魯雪夫不這麼認為,他自認為掌握著“太陽的力量”,只要一按電鈕就能讓世界毀滅。在赫氏的眼裡,美帝國主義只是一頭色厲內荏的紙老虎。

可美國人並沒有把赫魯雪夫的玩笑當成玩笑,1957年的美國《國情報告》認為蘇聯到1960年可以擁有500枚洲際彈道導彈,1961年可以達到1000枚,而相比之下,美國到1961年只有70枚(《核時代的戰爭與和平》)。當時的艾森豪總統看完報告後大驚失色,希望進一步擴充核武器。

實際上蘇聯並沒有那麼多導彈,根據統計到1962年,蘇聯只有75枚洲際彈道導彈,而美國人已經增加到294枚了。(《論美蘇關係》)

實際的局勢不是蘇聯在用造香腸的速度造導彈,而是美國在用造火腿腸的速度造導彈,並且對蘇聯實現了戰略包圍。

古巴革命與導彈危機

50年代,距離美國非常近的古巴政局動盪,最終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卡斯楚成功奪取政權。卡斯楚奪取政權後,在1961年發生了豬灣事件,被卡斯楚擊敗的巴蒂斯塔殘黨在美國人的支持下在古巴登陸,隨即與卡斯楚政權發生激烈戰鬥,最終卡斯楚勝利,美國企圖推翻新古巴政權的計畫落空。然而美國的巨大壓力讓當時只有34歲的古巴革命家感到恐懼,他隨即向蘇聯求援,蘇聯也滿口答應,這是在1962年6月。

古巴向蘇聯尋求軍事援助,並不是說古巴買蘇聯的武器,而是直接引入蘇聯的軍隊和武裝力量。古巴是美國的後院,從1823年門羅主義提出之後,歐洲列強再也沒有,也不敢把觸手伸到北美野牛的牛角上,而赫魯雪夫卻決意鋌而走險,將蘇聯的攻擊性武器神不知鬼不覺地佈置在古巴,等生米煮成熟飯,木已成舟,那麼美蘇之間的戰略就恢復平衡了。

蘇聯在古巴部署的是中距離彈道導彈,這些導彈在蘇聯本土夠不著美國,但是佈置在古巴就能覆蓋美國全境,這樣一來,蘇聯在洲際彈道導彈上的數量劣勢就能通過這個地緣戰略的優勢給彌補回來。

從1962年6月到1962年10月,蘇聯偷偷摸摸地往古巴運送了42枚導彈,42架輕型轟炸機,42架米格21戰鬥機,還有20個巡航導彈發射器,其中帶有80枚巡航導彈。派去的人力也非常驚人,前前後後共有42000名軍人和技術人員到達古巴。

然而,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此大規模地運輸活動自然難道美國的法眼,何況只有距離美國本土217公里的古巴呢?(大約從上海到南京距離2/3,導彈只要幾分鐘就能到)

然而,蘇聯人承認自己在往古巴運武器,但是運武器是因為豬灣事件的影響,蘇聯有義務保衛新生古巴社會主義政權。但是蘇聯號稱自己從來沒有運送過進攻性武器。

赫魯雪夫不僅不承認自己往古巴運導彈,而且還反咬一口說美國人“隨便亂講”(赫魯雪夫原話),說美國是入侵古巴的不負責任的侵略者。

然而紙包不住火,10月15日,中情局在整理前一天間諜飛機拍攝的照片時,終於發現蘇聯人正在安裝中程導彈的施工。 當明晃晃的,可以攜帶核武器的蘇聯導彈出現在美國人眼前時,他們卻表現出了令人難以理解的淡定。美國人認為其是他們早就暴露在蘇聯導彈之下了,被從蘇聯射出的導彈毀滅和被從古巴射出的導彈毀滅,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然而甘迺迪總統並不這麼看。

世界末日

當知道蘇聯人運到古巴的不僅僅是AK47,坦克越野車,還有能夠打到美國的核導彈,甘迺迪坐不住了,雖然美國人並不能明確知道蘇聯人的意圖,但是甘迺迪卻擁有違反外交常識的過激行動來處理古巴導彈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甘迺迪看穿了蘇聯人沒有航母。

美國並不清楚蘇聯人運過來的導彈裡到底帶不帶核彈頭,因此原本準備通過空襲把古巴打回石器時代的計畫被否定,真正的方案是封鎖古巴。而實際上,甘迺迪應該通過外交途徑來秘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蘇聯從古巴撤出導彈而美國也需要從西歐或者土耳其撤走核彈。

10月18日甘迺迪與蘇聯外長葛羅米柯會面,兩人並沒有按照美蘇私下處理問題的老套路去解決而是用強硬的態度要求蘇聯運走他們的導彈。而葛羅米柯以蘇聯根本沒有運導彈來搪塞,兩人不歡而散。而葛羅米柯事後立刻給莫斯科拍電報,因為它已經意識到美國人不想用最常用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10月22日,甘迺迪總統發表電視講話,正式把蘇聯在古巴部署攻擊性武器的事情公之於眾,並且宣佈從24日上午10點全面封鎖古巴,一隻小鳥也別想飛進去。

美國派出180多條軍艦,其中包括8條航空母艦,和68個空軍中隊,同時66架帶有核彈頭的B52戰略轟炸機24小時不間斷升空巡邏,一旦核戰爭爆發,立刻飛往蘇聯,毀滅這個世界。

10月24日,蘇聯塔斯社(相當於中國新華社)再次否認進攻性武器進入古巴,並且批判美國終於撕下了虛偽的外表,對古巴進行侵略。

此時的赫魯雪夫猶如腦袋進水一般,批判美國這是海盜行徑,並且號稱蘇聯絕對不怕美帝國主義紙老虎。

然而,無論是甘迺迪還是赫魯雪夫都意識到核戰爭的危險,因此這場較量被稱為“誰先眨眼”的較量。

到了第3天,赫魯雪夫終於承受不了壓力了,被攔在包圍圈外的蘇聯貨船開始陸續返航,而蘇聯迫於壓力承認他們的確往古巴運送了導彈。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蘇聯的劣勢已經完全體現出來了,後來戈爾什科夫告訴赫魯雪夫,這個事件蘇聯的完敗,就是在於沒有大型水面艦艇,特別是航母。

10月27日,赫魯雪夫要做垂死掙扎,提出美國撤走在土耳其的導彈,蘇聯就撤走古巴導彈,也就在這一天一架美軍U2偵察機被蘇聯部署在古巴的薩姆導彈打了下來。美國國內一片沸騰,要求立刻結束封鎖,入侵古巴。

1962年10月27日這一天可能是人類接近毀滅最近的一天了。

甘迺迪表現出了高度的理智,他表示願意美國願意與土耳其就撤走導彈問題談判,但是不能保證,美國以不入侵古巴為條件要求蘇聯撤走核武器,如果蘇聯不肯接受那麼美國會毫不猶豫地入侵古巴。

但是,甘迺迪還有另外一道秘密命令,如果蘇聯有發動核戰爭的意向,那麼通過聯合國的管道,美國做出讓步從土耳其撤走導彈。

我需要一支艦隊

美國人有三種選項:

1.常規戰爭:入侵古巴,消滅卡斯楚政權,必勝。

2.核戰爭:世界毀滅,同歸於盡。

3.外交方式:和蘇聯討價還價,最終出賣土耳其的利益,和平解決,勝面大。

蘇聯人卻只有二種選項:

1.外交方式:認慫,和平解決,輸面大。

2.核戰爭:世界會米,同歸於盡。

正如克勞塞維茨所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後人補充,這種延續不能以毀滅政治為代價。顯然,世界各國政治家都明白核武器的威力,因此實際上能夠在國際政治中討價還價的砝碼並不是核武器,而是常規武器和常規力量。就算蘇聯的核導彈再多,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美國人的常規武器力量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恰恰是這種優勢可以讓他們在外交上進可以以戰爭試壓,退可以以核戰爭妥協。而失去了選項1的蘇聯,古巴是距離他們小半個地球外的孤島,蘇聯的常規力量在沒有強大海軍的作用下根本到達不到這裡。

顯然,赫魯雪夫沒有選擇,只能選擇妥協。

古巴導彈危機後,赫魯雪夫要求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為他打造一支艦隊,他終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我想,我們需要一支艦隊。”

在古巴導彈危機的刺激下,蘇聯終於開始了艱辛航母發展道路,然而蘇聯海軍的航母發展受困於國內經濟的萎靡,一支發展不順暢,一直到蘇聯解體他們也只造出過6條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命運:

基輔級4艘:

基輔號,1977年服役,1993年退役,後賣給中國成為遊樂場,航母酒店。

明斯克號,1978年服役,1993年退役,後賣給中國成為航母公園。

新羅西斯克號,1982年服役,1993年退役,後被韓國買下,拆卸賣廢鋼鐵。

戈爾什科夫號,1987年服役,1996年被迫出售,2004年送給印度,但是要印度出29億美元改裝,拖延了10年才給印度。

庫茲涅佐夫級2艘:

庫茲涅佐夫號,1991年服役,現役

瓦良格號,1992年時完成68%,後出售給中國,重建為遼寧艦。

強兵先強國,我們國家的第一條自主研發的航母已經下水了,國產航母的出現,以及中國海軍近10年來的蓬勃發展是中國經濟騰飛,國家復興的縮影。隨著海軍的強大,我國在海權上也越來越有發言權,在世界大戰,核大戰的可能性極小的情況下,古巴導彈危機帶給我們的需要發展水面艦艇,發展海軍的啟示,是極其重要的。

1961年可以達到1000枚,而相比之下,美國到1961年只有70枚(《核時代的戰爭與和平》)。當時的艾森豪總統看完報告後大驚失色,希望進一步擴充核武器。

實際上蘇聯並沒有那麼多導彈,根據統計到1962年,蘇聯只有75枚洲際彈道導彈,而美國人已經增加到294枚了。(《論美蘇關係》)

實際的局勢不是蘇聯在用造香腸的速度造導彈,而是美國在用造火腿腸的速度造導彈,並且對蘇聯實現了戰略包圍。

古巴革命與導彈危機

50年代,距離美國非常近的古巴政局動盪,最終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卡斯楚成功奪取政權。卡斯楚奪取政權後,在1961年發生了豬灣事件,被卡斯楚擊敗的巴蒂斯塔殘黨在美國人的支持下在古巴登陸,隨即與卡斯楚政權發生激烈戰鬥,最終卡斯楚勝利,美國企圖推翻新古巴政權的計畫落空。然而美國的巨大壓力讓當時只有34歲的古巴革命家感到恐懼,他隨即向蘇聯求援,蘇聯也滿口答應,這是在1962年6月。

古巴向蘇聯尋求軍事援助,並不是說古巴買蘇聯的武器,而是直接引入蘇聯的軍隊和武裝力量。古巴是美國的後院,從1823年門羅主義提出之後,歐洲列強再也沒有,也不敢把觸手伸到北美野牛的牛角上,而赫魯雪夫卻決意鋌而走險,將蘇聯的攻擊性武器神不知鬼不覺地佈置在古巴,等生米煮成熟飯,木已成舟,那麼美蘇之間的戰略就恢復平衡了。

蘇聯在古巴部署的是中距離彈道導彈,這些導彈在蘇聯本土夠不著美國,但是佈置在古巴就能覆蓋美國全境,這樣一來,蘇聯在洲際彈道導彈上的數量劣勢就能通過這個地緣戰略的優勢給彌補回來。

從1962年6月到1962年10月,蘇聯偷偷摸摸地往古巴運送了42枚導彈,42架輕型轟炸機,42架米格21戰鬥機,還有20個巡航導彈發射器,其中帶有80枚巡航導彈。派去的人力也非常驚人,前前後後共有42000名軍人和技術人員到達古巴。

然而,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此大規模地運輸活動自然難道美國的法眼,何況只有距離美國本土217公里的古巴呢?(大約從上海到南京距離2/3,導彈只要幾分鐘就能到)

然而,蘇聯人承認自己在往古巴運武器,但是運武器是因為豬灣事件的影響,蘇聯有義務保衛新生古巴社會主義政權。但是蘇聯號稱自己從來沒有運送過進攻性武器。

赫魯雪夫不僅不承認自己往古巴運導彈,而且還反咬一口說美國人“隨便亂講”(赫魯雪夫原話),說美國是入侵古巴的不負責任的侵略者。

然而紙包不住火,10月15日,中情局在整理前一天間諜飛機拍攝的照片時,終於發現蘇聯人正在安裝中程導彈的施工。 當明晃晃的,可以攜帶核武器的蘇聯導彈出現在美國人眼前時,他們卻表現出了令人難以理解的淡定。美國人認為其是他們早就暴露在蘇聯導彈之下了,被從蘇聯射出的導彈毀滅和被從古巴射出的導彈毀滅,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然而甘迺迪總統並不這麼看。

世界末日

當知道蘇聯人運到古巴的不僅僅是AK47,坦克越野車,還有能夠打到美國的核導彈,甘迺迪坐不住了,雖然美國人並不能明確知道蘇聯人的意圖,但是甘迺迪卻擁有違反外交常識的過激行動來處理古巴導彈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甘迺迪看穿了蘇聯人沒有航母。

美國並不清楚蘇聯人運過來的導彈裡到底帶不帶核彈頭,因此原本準備通過空襲把古巴打回石器時代的計畫被否定,真正的方案是封鎖古巴。而實際上,甘迺迪應該通過外交途徑來秘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蘇聯從古巴撤出導彈而美國也需要從西歐或者土耳其撤走核彈。

10月18日甘迺迪與蘇聯外長葛羅米柯會面,兩人並沒有按照美蘇私下處理問題的老套路去解決而是用強硬的態度要求蘇聯運走他們的導彈。而葛羅米柯以蘇聯根本沒有運導彈來搪塞,兩人不歡而散。而葛羅米柯事後立刻給莫斯科拍電報,因為它已經意識到美國人不想用最常用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10月22日,甘迺迪總統發表電視講話,正式把蘇聯在古巴部署攻擊性武器的事情公之於眾,並且宣佈從24日上午10點全面封鎖古巴,一隻小鳥也別想飛進去。

美國派出180多條軍艦,其中包括8條航空母艦,和68個空軍中隊,同時66架帶有核彈頭的B52戰略轟炸機24小時不間斷升空巡邏,一旦核戰爭爆發,立刻飛往蘇聯,毀滅這個世界。

10月24日,蘇聯塔斯社(相當於中國新華社)再次否認進攻性武器進入古巴,並且批判美國終於撕下了虛偽的外表,對古巴進行侵略。

此時的赫魯雪夫猶如腦袋進水一般,批判美國這是海盜行徑,並且號稱蘇聯絕對不怕美帝國主義紙老虎。

然而,無論是甘迺迪還是赫魯雪夫都意識到核戰爭的危險,因此這場較量被稱為“誰先眨眼”的較量。

到了第3天,赫魯雪夫終於承受不了壓力了,被攔在包圍圈外的蘇聯貨船開始陸續返航,而蘇聯迫於壓力承認他們的確往古巴運送了導彈。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蘇聯的劣勢已經完全體現出來了,後來戈爾什科夫告訴赫魯雪夫,這個事件蘇聯的完敗,就是在於沒有大型水面艦艇,特別是航母。

10月27日,赫魯雪夫要做垂死掙扎,提出美國撤走在土耳其的導彈,蘇聯就撤走古巴導彈,也就在這一天一架美軍U2偵察機被蘇聯部署在古巴的薩姆導彈打了下來。美國國內一片沸騰,要求立刻結束封鎖,入侵古巴。

1962年10月27日這一天可能是人類接近毀滅最近的一天了。

甘迺迪表現出了高度的理智,他表示願意美國願意與土耳其就撤走導彈問題談判,但是不能保證,美國以不入侵古巴為條件要求蘇聯撤走核武器,如果蘇聯不肯接受那麼美國會毫不猶豫地入侵古巴。

但是,甘迺迪還有另外一道秘密命令,如果蘇聯有發動核戰爭的意向,那麼通過聯合國的管道,美國做出讓步從土耳其撤走導彈。

我需要一支艦隊

美國人有三種選項:

1.常規戰爭:入侵古巴,消滅卡斯楚政權,必勝。

2.核戰爭:世界毀滅,同歸於盡。

3.外交方式:和蘇聯討價還價,最終出賣土耳其的利益,和平解決,勝面大。

蘇聯人卻只有二種選項:

1.外交方式:認慫,和平解決,輸面大。

2.核戰爭:世界會米,同歸於盡。

正如克勞塞維茨所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後人補充,這種延續不能以毀滅政治為代價。顯然,世界各國政治家都明白核武器的威力,因此實際上能夠在國際政治中討價還價的砝碼並不是核武器,而是常規武器和常規力量。就算蘇聯的核導彈再多,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美國人的常規武器力量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恰恰是這種優勢可以讓他們在外交上進可以以戰爭試壓,退可以以核戰爭妥協。而失去了選項1的蘇聯,古巴是距離他們小半個地球外的孤島,蘇聯的常規力量在沒有強大海軍的作用下根本到達不到這裡。

顯然,赫魯雪夫沒有選擇,只能選擇妥協。

古巴導彈危機後,赫魯雪夫要求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為他打造一支艦隊,他終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我想,我們需要一支艦隊。”

在古巴導彈危機的刺激下,蘇聯終於開始了艱辛航母發展道路,然而蘇聯海軍的航母發展受困於國內經濟的萎靡,一支發展不順暢,一直到蘇聯解體他們也只造出過6條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命運:

基輔級4艘:

基輔號,1977年服役,1993年退役,後賣給中國成為遊樂場,航母酒店。

明斯克號,1978年服役,1993年退役,後賣給中國成為航母公園。

新羅西斯克號,1982年服役,1993年退役,後被韓國買下,拆卸賣廢鋼鐵。

戈爾什科夫號,1987年服役,1996年被迫出售,2004年送給印度,但是要印度出29億美元改裝,拖延了10年才給印度。

庫茲涅佐夫級2艘:

庫茲涅佐夫號,1991年服役,現役

瓦良格號,1992年時完成68%,後出售給中國,重建為遼寧艦。

強兵先強國,我們國家的第一條自主研發的航母已經下水了,國產航母的出現,以及中國海軍近10年來的蓬勃發展是中國經濟騰飛,國家復興的縮影。隨著海軍的強大,我國在海權上也越來越有發言權,在世界大戰,核大戰的可能性極小的情況下,古巴導彈危機帶給我們的需要發展水面艦艇,發展海軍的啟示,是極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