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車展7 號館與中國汽車品牌的成長

今天是首個中國品牌日,對於品牌的重視早已是中國汽車企業管理者案頭最重要的工作。

智慧化與電動化給了中國企業追趕的機遇,今年的上海車展正是這眾多車企智慧與新能源戰略落地的展示舞臺。更多更好的汽車將進入的我們的生活。在上海車展固然可以感受汽車工業的未來,也可以看到中國汽車人身上從來不曾顯示的自信與驕傲。這份自信來自開放的心態積極擁抱新事物,也與更多民營資本進入這一市場有關,
他們像鯰魚一樣攪起一池春水,並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成長。

文丨AutoR智駕 子不語

上海車展7號館是一個神奇的展館,在這間會聚了十一家汽車品牌的展館中,有五家品牌是第一次在上海車展露面,在幾乎佔據了整個展館一半面積寶馬汽車展臺周圍彙聚了阿爾法·羅密歐、蔚來汽車、領克汽車、正道汽車、寶沃汽車。

他們共同構成了中國汽車市場的不同勢力。

掛著十字徽的阿爾法·羅密歐是義大利人最為得意的豪華運動汽車品牌,

在它長達107年的歷史中,這是其第一次正式進駐中國市場,不過雖說是剛剛踏上中國的土地,其為了適應中國市場的品好,其展臺上赫然擺放著一款全新進口Stelvio豪華SUV,跑車品牌生產SUV早已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瑪莎拉蒂首款SUV也在上海初露崢嶸,這就是中國市場的魔力,強大的賺錢效應正讓這些高貴的血統失去堅持的耐心。

儘管阿爾法·羅密歐全球首席執行官雷德·比格蘭德(ReidBigland)也表示:“讓駕駛者感受車人合一的駕馭體驗,這便是阿爾法·羅密歐對汽車的重新定義。”但顯然他們對於汽車的重新定義已無法吸引受眾。

望著阿爾法·羅密歐展臺上熙攘的人群,

秦立洪說:“這麼好的車,可惜他們來晚了。”

秦立洪是蔚來汽車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兩年前他受至易車創始人李斌的邀請一起創建了蔚來汽車,從4月19日至4月28日,他和李斌成了整個展會期間最忙碌最辛苦的車企負責人。

兩人每日輪流向湧入展臺的觀眾,身體力行詳細介紹他們的准量產車,以及一副全鋁車身和他們的出行大戰略。

李斌說:“直接和用戶交流,這其實就是在訓練我們自己直接服務使用者。

在這方面,公司要靠體系化的效率提升服務品質。我們的產品大家已經看到了,雖然還沒有公佈完全的性能,所有的參數,但大家基本認為還算靠譜。這方面懷疑態度已經越來越少。只不過,我們在服務方面的建設才剛剛開始。”

這是他們在中國的第一次整體亮相,他們的展臺在寶馬旁邊,面對這家剛剛在去年過完百歲生日的汽車巨頭,蔚來汽車同樣氣勢洶洶,他們展出了11款車,蔚來Formula E賽車、號稱全球最快電動汽車EP9、“第二起居室”概念車EVE,及一款准量產版7座SUV ES8,當然它們都是純電動車。

蔚來的成功用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的評價更顯客觀,這是上海車展已經結束10天之後,在《汽車商業評論》主辦的汽車藍皮書論壇上,面對李斌,徐和誼的一番話頗讓人感慨:“從汽車企業的角度看,看李斌有點不服,但我還得說兩個字羡慕,我羡慕他的體制,羡慕他的機制。這影射出國內傳統的汽車行業,下一步必須加快加大這種國企的改革。”

徐和誼是個驕傲的人,說出這樣的話當是坦誠以見。

而北汽集團旗下的北汽新能源據說將開展混和所有制改革,推動員工持股計畫,這也許是徐和誼推動北汽體制變革的開始。

但對自主品牌的成長更應該獲取掌聲的應該是李書福和他推動的LIN&CO。

在上海車展之前,LIN&CO剛剛公佈了它的中文名“領克”,在蔚來汽車展臺的對面,領克吸引了眾多黃頭髮白面孔的觀眾,對於現場展示的緊湊型SUV首款量產車領克01,很多評價用“驚豔”形容。

它雖然寄託著李書福面向全球打造高端汽車品牌的雄心,但它在國內的第一次露面,李書福並沒有出現,而它的領克高級副總裁魏思瀾則在現場蕩起了秋千。

比利時人魏思瀾此前在富豪汽車任職。

李書福為他的新品牌彙聚了他能在這個地球上找到的最合適的2000名優秀的工程師。

不過在設計與製造工藝之外,魏思瀾說:“車載移動互聯之於LYNK & CO,就如同安全之於富豪,它是我們行動的初衷。這款產品無論在電氣化技術、自動駕駛功能以及安全性方面都擁有一流品質。”

擁抱互聯網並不是新造車企業的專利,它是每一家尋求創新車企的必修課。而在新的商業模式上,領克一方面選擇向車主提供終身免費資料流程量開放應用程式介面,更嘗試線上銷售、送車上門試駕、共用汽車等商業模式一網打盡。

李書福正通過一系列成功的收購和成功的新品推出將自己推向中國汽車產業的傳奇人物,而在本屆上海車展,他打造的領克展臺的旁邊同樣站著更富傳奇色彩的仰融打造的正道汽車。

因為各種原因,仰融在國內依然是一個敏感詞,他並沒有出現在上海車展,但是他24歲的兒子Carter Yeung坐在了發佈會的現場,他的職務身份是正道集團董事局主席特別代表、正道石墨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正道集團目前宣稱已經掌握了石墨烯鈦酸鋰電池的量產技術,並已經在寧波建設工廠投產,這並不是一項可以輕易突破的技術,商業化則更加艱難。

歷經多年反復,仰融造車夢想不斷,在上海車展,正道展示了三款車型,其中一款五座SUV正道K550、和一款七座SUV正道K750是首發。這三款車型均搭載了正道宣稱的“微型渦輪發電機增程器+超級電池”的動力組合,是電動增程式汽車。而正道對外界的正式提法是“生態可持續型電驅動概念車”。

傳奇與傳奇交匯,夢想與夢想交織,無論最終結局如何,曾被認為傳統保守的汽車業再也沒有人願意踏進同一條河流。

即便是對於復興僅僅一年的寶沃汽車,即便他們創造了被稱為現象級的成長速度,在去年北京車展首次亮相時隔一年,他們在上海推出了首款純電動SUV概念車型BXi7,並宣佈了新能源戰略,而在此次車展之前的4月12日,寶沃汽車神奇地實現了在品牌發源地德國不萊梅建廠,這一工廠將主要打造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寶沃汽車曾是德國製造的傳奇,在歷史中沉淪又在與中國資本相遇後重生。

而其在中國市場上的高速成長,得益于其在智慧互聯上應用的創新和商業模式上的保養終身免費政策。

智慧化與電動化已是汽車工業不可逆轉的潮流。

在7號展館,知名度最高的寶馬汽車自然也是這一潮流的擁抱者,做為本屆展會最受關注的車型之一全新BMW 5系Li應用了寶馬最先進的增強型駕駛輔助系統,提供手勢控制、自然語音控制、智慧觸屏和iDrive等四種人車對話模式。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表示:“全新BMW 5系Li全球首發是寶馬集團在華步入當地語系化的新階段,數位化與電動化已成為我們在新時代下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彰顯了寶馬集團塑造未來出行方式的決心。”

不止福特、通用、賓士,寶馬也在以未來出行服務供應商的身份自喻。

7號館是我們窺視中國汽車工業與世界汽車工業對話的一個視窗,在這裡固然可以感受汽車工業的未來,也可以看到中國汽車人身上從來不曾顯示的自信與驕傲。

對於中國自主品牌的成長,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徐和誼,在上海車展之後他說:“自主品牌展臺上,外資企業派出了他們的研發團隊,深入觀察並分析了中國自主品牌產品進步的程度。我從不同的管道得到資訊,他們對於自主品牌的表現非常震驚,同時出乎他們的預判。”

尋求品牌向上的不僅領克一家,長城汽車旗下的“WEY”在上海車展同樣旌旗招展會,而廣汽傳祺與上汽集團的榮威與名爵都開始在市場上聽到迴響,產品定價已開始打破15萬至20萬的天花板。

雖然在4月18日,上汽集團發佈了榮威“光之翼”Vision-E Concept純電動超級轎跑SUV概念車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但榮威在市場上的成功與阿裡巴巴的跨界合作悉悉相關。

智慧互聯正成為中國自主品牌提升駕乘體驗的突破口。

來自中國汽車人身上的自信不僅僅來自于傳統製造領域的四大工藝,也貫穿在技術研發、設計審美和商業模式的推陳出新方面。

與寶沃的終身保養免費、領克的終身免流量費相比,在嘗試私人定制汽車的道路上,上汽大通一步一步地將其引入現實。

10款個性輪轂、9種車身顏色、8種座位佈局、7種地形駕駛模式、6種內飾風格、5大科技配備、4種前格柵設計、3種智慧互聯地圖,如果按照隨機組合排列這款車將會有超20000種配置選擇,在追求個性、與眾不同的年輕人面前,上汽大通依靠C2B模式走出了一條差異化道路,D90將私人定制變成了一件可以操作的事。

互聯網原駐民,八零、九零一代這些成長於互聯網時代的年輕消費者,已不再執著於奢侈、豪華,相信品質與科技相伴,思想獨立。

他們將深刻地影響汽車品牌的特質與走向。

而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品牌已經具備整合全球人力資源與技術資源的能力,無論是領克還是WEY,亦或造車新軍中的蔚來汽車與威馬汽車都已經用平視世界的眼光選擇自己需要的人才與技術。具備了向中國更多元的消費群體提供滿足其需要的產品的能力。

今天我們說在上海車展,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已經平起平坐,尚有一絲誇張,但是如果考慮到僅僅在三年前,對於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連續13個月下滑,市場上一度彌漫著自主品牌將死的緊張與焦慮。

對於自主品牌近幾年來的成長,有一種說法在業內廣為流傳:民企比地方國企表現好,而國企又比央企表現好。

中國汽車業呈現的新現象,正是我們在聚焦於這一輪造車運動中始終提及的一點,這是一次由民間資本推動的造車運動,創業者有足夠的自由與效率面向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打造一款符合時代需要的產品。

諸如上汽與阿裡的合作,又何嘗不是國有企業引入民營資本的嘗試,可以說,近幾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內出現了難得的民間資本日益壯大的局面。

中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將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與努力。

已經佔據全球規模最大車展的上海車展結束已有時日,在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的舞臺,共展出整車1400輛,其中全球首發車113輛(外國公司30輛、中國公司83輛),新能源車159輛(國內廠商96輛、國外廠商63輛),概念車56輛,外國公司亞洲首發車44輛。

客觀的說,這一數字反映了中國市場的強勢與各大車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在不知不覺之中已鮮有人對這一數字表達關注。

上海車展正在變得安靜,自從在車旁美目盼兮的模特們漸漸遠離展臺,汽車工業展示的技術進步正吸引著眾多觀眾對未來展開想像。

4月25日,上海車展正在進行期間,工信部、發改委與科技部聯合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形成“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汽車和先進節能汽車梯次合理的產業格局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在這份規劃中關於培育若干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若干家中國汽車品牌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等規劃表達了做強中國汽車產業的願景,但同時也意在通過頂層設計推動新能源、智慧網聯以及共用等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助推產業升級的思路。

智慧化與電動化近向年來一直是眾多車企的主題詞,而今年的上海車展正是這眾多車展戰略落地的成果展示會。

更多更好的汽車將進入的我們的生活。

雖然有評論認為,國家對新源與智慧網聯技術的推進,正吹起一個新的泡沫,有資料顯示,新興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已接近200家,這無疑是過於擁擠了。

但是如果將這樣的泡沫視為一度被認為封閉壟斷的汽車工業正敞開懷抱擁抱新力量、新思想,這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政策。

而在這份三部委聯合印發的規則中,同樣提到了將有序放開汽車合資企業股比,這從側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汽車工業日益自信的一面。

這份自信彌足珍貴。

科技視角、極客精神

《AutoR智駕》為新汽車而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www.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繫郵箱:editor@autor.com.cn

這是他們在中國的第一次整體亮相,他們的展臺在寶馬旁邊,面對這家剛剛在去年過完百歲生日的汽車巨頭,蔚來汽車同樣氣勢洶洶,他們展出了11款車,蔚來Formula E賽車、號稱全球最快電動汽車EP9、“第二起居室”概念車EVE,及一款准量產版7座SUV ES8,當然它們都是純電動車。

蔚來的成功用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的評價更顯客觀,這是上海車展已經結束10天之後,在《汽車商業評論》主辦的汽車藍皮書論壇上,面對李斌,徐和誼的一番話頗讓人感慨:“從汽車企業的角度看,看李斌有點不服,但我還得說兩個字羡慕,我羡慕他的體制,羡慕他的機制。這影射出國內傳統的汽車行業,下一步必須加快加大這種國企的改革。”

徐和誼是個驕傲的人,說出這樣的話當是坦誠以見。

而北汽集團旗下的北汽新能源據說將開展混和所有制改革,推動員工持股計畫,這也許是徐和誼推動北汽體制變革的開始。

但對自主品牌的成長更應該獲取掌聲的應該是李書福和他推動的LIN&CO。

在上海車展之前,LIN&CO剛剛公佈了它的中文名“領克”,在蔚來汽車展臺的對面,領克吸引了眾多黃頭髮白面孔的觀眾,對於現場展示的緊湊型SUV首款量產車領克01,很多評價用“驚豔”形容。

它雖然寄託著李書福面向全球打造高端汽車品牌的雄心,但它在國內的第一次露面,李書福並沒有出現,而它的領克高級副總裁魏思瀾則在現場蕩起了秋千。

比利時人魏思瀾此前在富豪汽車任職。

李書福為他的新品牌彙聚了他能在這個地球上找到的最合適的2000名優秀的工程師。

不過在設計與製造工藝之外,魏思瀾說:“車載移動互聯之於LYNK & CO,就如同安全之於富豪,它是我們行動的初衷。這款產品無論在電氣化技術、自動駕駛功能以及安全性方面都擁有一流品質。”

擁抱互聯網並不是新造車企業的專利,它是每一家尋求創新車企的必修課。而在新的商業模式上,領克一方面選擇向車主提供終身免費資料流程量開放應用程式介面,更嘗試線上銷售、送車上門試駕、共用汽車等商業模式一網打盡。

李書福正通過一系列成功的收購和成功的新品推出將自己推向中國汽車產業的傳奇人物,而在本屆上海車展,他打造的領克展臺的旁邊同樣站著更富傳奇色彩的仰融打造的正道汽車。

因為各種原因,仰融在國內依然是一個敏感詞,他並沒有出現在上海車展,但是他24歲的兒子Carter Yeung坐在了發佈會的現場,他的職務身份是正道集團董事局主席特別代表、正道石墨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正道集團目前宣稱已經掌握了石墨烯鈦酸鋰電池的量產技術,並已經在寧波建設工廠投產,這並不是一項可以輕易突破的技術,商業化則更加艱難。

歷經多年反復,仰融造車夢想不斷,在上海車展,正道展示了三款車型,其中一款五座SUV正道K550、和一款七座SUV正道K750是首發。這三款車型均搭載了正道宣稱的“微型渦輪發電機增程器+超級電池”的動力組合,是電動增程式汽車。而正道對外界的正式提法是“生態可持續型電驅動概念車”。

傳奇與傳奇交匯,夢想與夢想交織,無論最終結局如何,曾被認為傳統保守的汽車業再也沒有人願意踏進同一條河流。

即便是對於復興僅僅一年的寶沃汽車,即便他們創造了被稱為現象級的成長速度,在去年北京車展首次亮相時隔一年,他們在上海推出了首款純電動SUV概念車型BXi7,並宣佈了新能源戰略,而在此次車展之前的4月12日,寶沃汽車神奇地實現了在品牌發源地德國不萊梅建廠,這一工廠將主要打造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寶沃汽車曾是德國製造的傳奇,在歷史中沉淪又在與中國資本相遇後重生。

而其在中國市場上的高速成長,得益于其在智慧互聯上應用的創新和商業模式上的保養終身免費政策。

智慧化與電動化已是汽車工業不可逆轉的潮流。

在7號展館,知名度最高的寶馬汽車自然也是這一潮流的擁抱者,做為本屆展會最受關注的車型之一全新BMW 5系Li應用了寶馬最先進的增強型駕駛輔助系統,提供手勢控制、自然語音控制、智慧觸屏和iDrive等四種人車對話模式。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思遠表示:“全新BMW 5系Li全球首發是寶馬集團在華步入當地語系化的新階段,數位化與電動化已成為我們在新時代下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彰顯了寶馬集團塑造未來出行方式的決心。”

不止福特、通用、賓士,寶馬也在以未來出行服務供應商的身份自喻。

7號館是我們窺視中國汽車工業與世界汽車工業對話的一個視窗,在這裡固然可以感受汽車工業的未來,也可以看到中國汽車人身上從來不曾顯示的自信與驕傲。

對於中國自主品牌的成長,感觸最深的莫過於徐和誼,在上海車展之後他說:“自主品牌展臺上,外資企業派出了他們的研發團隊,深入觀察並分析了中國自主品牌產品進步的程度。我從不同的管道得到資訊,他們對於自主品牌的表現非常震驚,同時出乎他們的預判。”

尋求品牌向上的不僅領克一家,長城汽車旗下的“WEY”在上海車展同樣旌旗招展會,而廣汽傳祺與上汽集團的榮威與名爵都開始在市場上聽到迴響,產品定價已開始打破15萬至20萬的天花板。

雖然在4月18日,上汽集團發佈了榮威“光之翼”Vision-E Concept純電動超級轎跑SUV概念車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但榮威在市場上的成功與阿裡巴巴的跨界合作悉悉相關。

智慧互聯正成為中國自主品牌提升駕乘體驗的突破口。

來自中國汽車人身上的自信不僅僅來自于傳統製造領域的四大工藝,也貫穿在技術研發、設計審美和商業模式的推陳出新方面。

與寶沃的終身保養免費、領克的終身免流量費相比,在嘗試私人定制汽車的道路上,上汽大通一步一步地將其引入現實。

10款個性輪轂、9種車身顏色、8種座位佈局、7種地形駕駛模式、6種內飾風格、5大科技配備、4種前格柵設計、3種智慧互聯地圖,如果按照隨機組合排列這款車將會有超20000種配置選擇,在追求個性、與眾不同的年輕人面前,上汽大通依靠C2B模式走出了一條差異化道路,D90將私人定制變成了一件可以操作的事。

互聯網原駐民,八零、九零一代這些成長於互聯網時代的年輕消費者,已不再執著於奢侈、豪華,相信品質與科技相伴,思想獨立。

他們將深刻地影響汽車品牌的特質與走向。

而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品牌已經具備整合全球人力資源與技術資源的能力,無論是領克還是WEY,亦或造車新軍中的蔚來汽車與威馬汽車都已經用平視世界的眼光選擇自己需要的人才與技術。具備了向中國更多元的消費群體提供滿足其需要的產品的能力。

今天我們說在上海車展,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已經平起平坐,尚有一絲誇張,但是如果考慮到僅僅在三年前,對於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連續13個月下滑,市場上一度彌漫著自主品牌將死的緊張與焦慮。

對於自主品牌近幾年來的成長,有一種說法在業內廣為流傳:民企比地方國企表現好,而國企又比央企表現好。

中國汽車業呈現的新現象,正是我們在聚焦於這一輪造車運動中始終提及的一點,這是一次由民間資本推動的造車運動,創業者有足夠的自由與效率面向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打造一款符合時代需要的產品。

諸如上汽與阿裡的合作,又何嘗不是國有企業引入民營資本的嘗試,可以說,近幾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內出現了難得的民間資本日益壯大的局面。

中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將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與努力。

已經佔據全球規模最大車展的上海車展結束已有時日,在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的舞臺,共展出整車1400輛,其中全球首發車113輛(外國公司30輛、中國公司83輛),新能源車159輛(國內廠商96輛、國外廠商63輛),概念車56輛,外國公司亞洲首發車44輛。

客觀的說,這一數字反映了中國市場的強勢與各大車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在不知不覺之中已鮮有人對這一數字表達關注。

上海車展正在變得安靜,自從在車旁美目盼兮的模特們漸漸遠離展臺,汽車工業展示的技術進步正吸引著眾多觀眾對未來展開想像。

4月25日,上海車展正在進行期間,工信部、發改委與科技部聯合印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形成“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汽車和先進節能汽車梯次合理的產業格局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引領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在這份規劃中關於培育若干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若干家進入全球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若干家中國汽車品牌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等規劃表達了做強中國汽車產業的願景,但同時也意在通過頂層設計推動新能源、智慧網聯以及共用等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助推產業升級的思路。

智慧化與電動化近向年來一直是眾多車企的主題詞,而今年的上海車展正是這眾多車展戰略落地的成果展示會。

更多更好的汽車將進入的我們的生活。

雖然有評論認為,國家對新源與智慧網聯技術的推進,正吹起一個新的泡沫,有資料顯示,新興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已接近200家,這無疑是過於擁擠了。

但是如果將這樣的泡沫視為一度被認為封閉壟斷的汽車工業正敞開懷抱擁抱新力量、新思想,這何嘗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政策。

而在這份三部委聯合印發的規則中,同樣提到了將有序放開汽車合資企業股比,這從側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汽車工業日益自信的一面。

這份自信彌足珍貴。

科技視角、極客精神

《AutoR智駕》為新汽車而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www.autor.com.cn)

合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繫郵箱:editor@auto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