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輕律師沒有專長就沒有未來

大成律師事務所廣州辦公室主任盧躍峰。

律師不要抱著什麼業務都不想丟,

什麼都想做的想法,要給自己定專業方向,要做取捨,不能當萬金油。特別是年輕律師,如果什麼都想做,可能最後會一事無成。沒有專業、沒有專長,就沒有未來。

2016年,廣州601家律師事務所中,共有8家年創收超過1億元。而8家之中,北京大成(廣州)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成廣州’)又以2 .32億元的年創收總額高居榜首,也成為廣州地區唯一年創收超過2億元的律所。

作為廣州律所界創收的“領頭羊”,它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有哪些經驗值得本土其他律所借鑒學習?

其實早在2008年時,大成廣州還只是一家只有10名左右律師,年創收僅幾百萬元的小所。十年來,大成廣州從人員、創收上,歷經了一個迅速發展的過程。尤其是近兩年在行業領軍型人才的紛紛加盟、專業化團隊打造、律所適度規模化發展方面的動作,已成為廣州律所界一個現象級事件。

本期律政觀察,南都記者對話大成律師事務所全球董事、廣州分所主任盧躍峰。他為我們介紹了大成廣州近十年來的蝶變過程,並就領軍型人才引進、專業化團隊打造、律所適度規模化發展等話題,分享了他的經驗和看法。

適度規模化發展

南都:2016年,大成廣州律師人數增幅60%,律所總創收增幅75%。業績迅猛增長,是否僅僅基於人員的增加?

盧躍峰:大成廣州去年引進了幾個廣州地區的明星團隊,

涵蓋家族業務、資本市場業務、房地產市場業務,以及破產清算業務等領域。這些團隊的到來,對我們去年業務的增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創收在增長額中占了相當大比重。當然總創收額的增長,並非簡單地基於律師人數的增加所累積而來,隊伍結構趨於合理、專業分工細化、團隊之間協同所帶來的內生式業務增長也不容小視。

南都:律所的規模化發展趨勢,

是近年來才出現的現象嗎?

盧躍峰:不是。北京大成早在2004年時,就制定了規模化發展目標。後來陸續也有其他律所著手規模化發展路徑。之所以這兩年該現象比較突出,第一是有了示範效應,第二是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律所的規模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撐。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生產要素流通越來越快,也不再僅限於在某個區域。當我們客戶的資金、技術、資源流向其他地區時,

他們就需要當地語系化的法律服務機構進行對接。我們得跟上市場進行佈局,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南都:如何認識一家律所對適度規模化發展的內在需求?

盧躍峰:如果律所規模太小、人太少,就很難發生內部協同效應。根據客戶不同的專業需求,可能律師什麼都得去做,就變成了萬金油。具備一定規模之後,才能有效地進行專業的分工與協同,每個律師都去做自己最擅長的那一塊領域,結合起來,一家律所就可以為客戶提供完整的、一站式的法律服務。當然一家律所的適度規模化發展,首先又得建立在規範化的基礎上,這是基石。

打造專業化團隊

南都:大成廣州在適度規模化發展中,人才引進的理念是什麼?

盧躍峰:我們現在的律師隊伍,可以說在整個廣州地區,都是專業性非常強的一支隊伍。首先我們不會招收單打獨鬥的績效律師,不會引進那種攤成本、占卡座的律師。進來都是要做專業化的律師團隊。我們的合夥人加盟、晉升中秉持“初級看專業、二級看潛力、高級看境界”的原則。特別是從外面加盟進來的高級合夥人,我們設定了比較嚴苛的標準,除了要求其創收能力要達到現有高級合夥人創收中位數的130%外,更要考察其人生境界和合夥精神。這樣一來,新加盟的合夥人素質會更高,律所在規模擴大時,不會因此導致隊伍品質下降,同時保證律所合夥人之間的良好氛圍。

每個合夥人都要帶一個團隊,每個團隊又都要有自己的專業方向、特長。大成廣州還從專業組、行業組兩個維度,對內部團隊的專業化領域進行了合理的切割細分。在多個不同領域,我們都具備了專家級的領軍人物。到今年4月,大成廣州的律師人數已達到268人,執業律師中有5個博士,30名具有海外留學或執業背景的律師人才。

南都:大成廣州去年引進了數名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外界非常關注。其初衷是什麼,希望達到怎樣的效果?

盧躍峰:這些人才的加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是大成品牌影響力和專業影響力發展的一個結果,這些團隊認可了我們的發展理念和模式,才來加盟。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多個專業領域的領軍人才引進後,我們律所的專業性變得更強,專業結構更全面、均衡了,在多個領域都有專家型人才,可謂陣容豪華。我們希望能夠聚集不同專業領域的領軍人才和專業精英,來帶動和提高我們的整個律所專業化的水準,提高我們專業影響力,從而提高市場影響力。

向北上杭深學習

南都:律所發展過程中的規模化、專業化,哪個更重要?

盧躍峰:專業化,這是毫無疑問的。專業化是所有發展理念的核心,其它都是為專業化服務的,包括國際化,不僅僅是去做涉外業務,更重要的實質是作業模式、專業水準與國際接軌,達到國際先進律所的水準。專業化是一家律所發展最核心的因素。律所沒有專業化,就不會有真正的生命力。

南都:您對廣州本土律所在專業化程度方面的發展現狀,有怎樣的認知和建議?

盧躍峰:廣州地區的律師,在改革開放初期做了很多創新,曾在全國領先。近年來,在專業化方面跟北京、上海相比,我們滯後了一些。廣州市律協為此做了很多積極的工作,但我認為,律所和律師的專業化發展,更多地是要靠律所自身去做更多的引導,靠律師自己自覺地在業務上做一些取捨。

律師不要抱著什麼業務都不想丟,什麼都想做的想法,要給自己定專業方向,要做取捨,不能當萬金油。特別是年輕律師,要及時給自己定好專業的方向,而且要堅持、持續不斷努力。如果什麼都想做,可能最後會一事無成。沒有專業、沒有專長,就沒有未來。

南都:廣州的法律服務水準,目前在國內處於怎樣的水準?

盧躍峰:據我個人的瞭解,國內法律服務格局,從市場規模角度來講,排名分別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廣州。杭州這兩年發展非常快,2016年出現了年創收超過4億元的律所。廣州律師行業的整體創收,2016年比2015年也有了很大的飛躍,成績可喜。

從專業影響力角度講,廣州的法律服務在許多領域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如海事海商、房地產等。杭州的法律服務異軍突起,可能跟近年來當地互聯網經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關。深圳則依託證券交易所,在資本市場、金融業務領域更具優勢。

南都:廣州市場還需要、能容納更大規模的律師事務所嗎?

盧躍峰:廣州的法律服務市場非常大,大型規模化律所、中小型的精品所、個人所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但是,法律服務市場中份額更大的是定制化、專業化的服務,往往需要大型律所進行組織協同和信用背書,因此規模化律所有其競爭優勢。我認為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網路化、平臺化是律師事務所發展的趨勢,廣州的律師界應高標卓立,向北上杭深同行學習,適應全球法律服務市場變化,打造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大所、強所,引領行業發展。

業績

兩億創收

如何煉成

2015年,大成廣州執業律師總人數145人,年創收1.3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2016年,大成廣州的執業律師總人數從2015年的145人增至232人,增長了60%。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律師總人數達到了27人。

大成廣州的20多名高級合夥人,貢獻了全所2016年2.32億元總創收額中的1.54億餘元,貢獻率高達66%,人均年創收接近600萬元。其中數名高級合夥人團隊創收都超過1000萬元。

全所232名律師,2016年人均年創收超過100萬元,這一資料也是廣州地區律師行業人均年收入的數倍。

榜單

廣州律所

“億元俱樂部”

大成廣州2.32億元

廣信君達1.63億元

盈科廣州1.6億元

南國德賽1.12億元

國信信揚1.7億元

法制盛邦(暫缺)

中倫廣州(暫缺)

金杜廣州(暫缺)

采寫:

南都記者 吳筍林

攝影:南都記者馮宙峰 實習生 翁思成

每個律師都去做自己最擅長的那一塊領域,結合起來,一家律所就可以為客戶提供完整的、一站式的法律服務。當然一家律所的適度規模化發展,首先又得建立在規範化的基礎上,這是基石。

打造專業化團隊

南都:大成廣州在適度規模化發展中,人才引進的理念是什麼?

盧躍峰:我們現在的律師隊伍,可以說在整個廣州地區,都是專業性非常強的一支隊伍。首先我們不會招收單打獨鬥的績效律師,不會引進那種攤成本、占卡座的律師。進來都是要做專業化的律師團隊。我們的合夥人加盟、晉升中秉持“初級看專業、二級看潛力、高級看境界”的原則。特別是從外面加盟進來的高級合夥人,我們設定了比較嚴苛的標準,除了要求其創收能力要達到現有高級合夥人創收中位數的130%外,更要考察其人生境界和合夥精神。這樣一來,新加盟的合夥人素質會更高,律所在規模擴大時,不會因此導致隊伍品質下降,同時保證律所合夥人之間的良好氛圍。

每個合夥人都要帶一個團隊,每個團隊又都要有自己的專業方向、特長。大成廣州還從專業組、行業組兩個維度,對內部團隊的專業化領域進行了合理的切割細分。在多個不同領域,我們都具備了專家級的領軍人物。到今年4月,大成廣州的律師人數已達到268人,執業律師中有5個博士,30名具有海外留學或執業背景的律師人才。

南都:大成廣州去年引進了數名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外界非常關注。其初衷是什麼,希望達到怎樣的效果?

盧躍峰:這些人才的加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是大成品牌影響力和專業影響力發展的一個結果,這些團隊認可了我們的發展理念和模式,才來加盟。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多個專業領域的領軍人才引進後,我們律所的專業性變得更強,專業結構更全面、均衡了,在多個領域都有專家型人才,可謂陣容豪華。我們希望能夠聚集不同專業領域的領軍人才和專業精英,來帶動和提高我們的整個律所專業化的水準,提高我們專業影響力,從而提高市場影響力。

向北上杭深學習

南都:律所發展過程中的規模化、專業化,哪個更重要?

盧躍峰:專業化,這是毫無疑問的。專業化是所有發展理念的核心,其它都是為專業化服務的,包括國際化,不僅僅是去做涉外業務,更重要的實質是作業模式、專業水準與國際接軌,達到國際先進律所的水準。專業化是一家律所發展最核心的因素。律所沒有專業化,就不會有真正的生命力。

南都:您對廣州本土律所在專業化程度方面的發展現狀,有怎樣的認知和建議?

盧躍峰:廣州地區的律師,在改革開放初期做了很多創新,曾在全國領先。近年來,在專業化方面跟北京、上海相比,我們滯後了一些。廣州市律協為此做了很多積極的工作,但我認為,律所和律師的專業化發展,更多地是要靠律所自身去做更多的引導,靠律師自己自覺地在業務上做一些取捨。

律師不要抱著什麼業務都不想丟,什麼都想做的想法,要給自己定專業方向,要做取捨,不能當萬金油。特別是年輕律師,要及時給自己定好專業的方向,而且要堅持、持續不斷努力。如果什麼都想做,可能最後會一事無成。沒有專業、沒有專長,就沒有未來。

南都:廣州的法律服務水準,目前在國內處於怎樣的水準?

盧躍峰:據我個人的瞭解,國內法律服務格局,從市場規模角度來講,排名分別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廣州。杭州這兩年發展非常快,2016年出現了年創收超過4億元的律所。廣州律師行業的整體創收,2016年比2015年也有了很大的飛躍,成績可喜。

從專業影響力角度講,廣州的法律服務在許多領域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如海事海商、房地產等。杭州的法律服務異軍突起,可能跟近年來當地互聯網經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關。深圳則依託證券交易所,在資本市場、金融業務領域更具優勢。

南都:廣州市場還需要、能容納更大規模的律師事務所嗎?

盧躍峰:廣州的法律服務市場非常大,大型規模化律所、中小型的精品所、個人所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但是,法律服務市場中份額更大的是定制化、專業化的服務,往往需要大型律所進行組織協同和信用背書,因此規模化律所有其競爭優勢。我認為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網路化、平臺化是律師事務所發展的趨勢,廣州的律師界應高標卓立,向北上杭深同行學習,適應全球法律服務市場變化,打造全國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大所、強所,引領行業發展。

業績

兩億創收

如何煉成

2015年,大成廣州執業律師總人數145人,年創收1.3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2016年,大成廣州的執業律師總人數從2015年的145人增至232人,增長了60%。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律師總人數達到了27人。

大成廣州的20多名高級合夥人,貢獻了全所2016年2.32億元總創收額中的1.54億餘元,貢獻率高達66%,人均年創收接近600萬元。其中數名高級合夥人團隊創收都超過1000萬元。

全所232名律師,2016年人均年創收超過100萬元,這一資料也是廣州地區律師行業人均年收入的數倍。

榜單

廣州律所

“億元俱樂部”

大成廣州2.32億元

廣信君達1.63億元

盈科廣州1.6億元

南國德賽1.12億元

國信信揚1.7億元

法制盛邦(暫缺)

中倫廣州(暫缺)

金杜廣州(暫缺)

采寫:

南都記者 吳筍林

攝影:南都記者馮宙峰 實習生 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