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莆田黑鴨)屬蛋用型地方品種

莆田黑鴨( Putian Black duck)屬蛋用型地方品種。

目錄

· • 一、一般情況

· • 二、品種來源與變化

· • 三、品種特徵和性能

· • 四、品種保護和研究利用

一、一般情況

(一)原產地、中心產區及分佈

莆田黑鴨原產地為福建省莆田市靈川、黃石等鄉鎮,

主產區為泉州市泉港區、莆田市、惠安縣、石獅市、晉江市;分佈于福州郊區、福清、長樂、連江、平潭、泉州、同安、南安等沿海地區部分市(縣)。

(二)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莆田市位於北緯24o59’~25o46’、東經118o27’~119o56’,地處福建省東部沿海中部。年平均氣溫21℃,無霜期300~350天;年降水量1000~1800mm,年平均日照時數1996h。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甘薯等。

二、品種來源與變化

(一)品種形成

莆田黑鴨是我國蛋用型麻鴨中的黑色變種。據文字記載,在主產區水禽生產有近千年歷史,當地群眾有豐富的蛋鴨飼養、孵化、選育經驗。當地群眾偏好消費黑鴨的習慣,對莆田黑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二)群體數量及變化情況

福建省1982年莆田黑鴨的飼養量約100萬隻,2002年存欄量約100萬隻。由於其羽毛呈黑色,受到非產區民眾消費習慣的限制;加之最近幾年產地沿海灘塗面積減少,

其飼養量逐年減少。到2007年莆田黑鴨主要分佈在泉州市惠安、泉港區和莆田北高,存欄量15萬隻左右。

三、品種特徵和性能

(一)體型外貌特徵

1.外貌特徵莆田黑鴨體態輕盈、活潑,行走迅速。頭呈橢圓形,眼突出有神,頸細長。全身羽毛著生緊密,呈淺黑色。喙略長,呈墨綠色。皮膚呈白色。脛、蹼、爪均呈黑色。

公鴨頸較粗短,頭、頸部羽毛具有金屬光澤,前軀比後軀發達,尾部有3~4根向上捲曲的性羽。

母鴨骨盆寬大,後軀發達。雛鴨全身絨毛呈黑色。

2.體重和體尺莆田黑鴨成年鴨體重和體尺見表1。

(二)生產性能

1.肉用性能莆田黑鴨生長期不同階段體重見表2,屠宰性能見表3。

2.蛋品質莆田黑鴨蛋品質測定結果見表4。

3.繁殖性能莆田黑鴨見蛋日齡為105~112天,

50%開產日齡為120~130天,300日齡產蛋數138~145個,500日齡產蛋數283~296個;生產群300日齡蛋重67~70g。在舍飼公、母鴨比例1:20的條件下,種蛋受精率95%,受精蛋孵化率90%。公鴨一般6月齡開始配種,利用1年;母鴨可使用2年,母鴨無就巢性。

四、品種保護和研究利用

(一)保種方式

採用保護區、保種場和基因庫保護。2001年福建省農業廳在石獅市建立莆田黑鴨原種場,承擔莆田黑鴨的保種任務,現保存莆田黑鴨1000只。同年,

莆田荔城區北高鎮北高村也建立了保種場,現有保種核心群種鴨600只。2007年國家水禽品種資源基因庫(福建)引入該品種進行保存。莆田黑鴨1989年收錄於《中國家禽品種志》,2000年列入《國家畜禽品種保護名錄》,2006年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二)選育利用

1983—1988年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主持,與莆田縣畜牧獸醫站等協作對莆田黑鴨進行了系統選育,經過六個世代選育,建立了莆田黑鴨高產系,500日齡產蛋數從243個提高到286個,300日齡蛋重從63g提高到68g。隨後又培育出莆田黑鴨配套系,500日齡產蛋數達298~311個,蛋重達69~72g。

五、品種評價

莆田黑鴨是我國特有的黑羽蛋用品種,具有耐鹽、耐熱、耐粗飼、適應性強、產蛋量高、飼料利用率高等特點,不僅可以放牧,也可舍飼。在持續高溫的情況下,鴨群最高產蛋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為提高飼養效益,應繼續加快莆田黑鴨專門化品系及配套系的選育。同時,莆田黑鴨產青殼蛋的種質特性,可用于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黑色食品”。

建立了莆田黑鴨高產系,500日齡產蛋數從243個提高到286個,300日齡蛋重從63g提高到68g。隨後又培育出莆田黑鴨配套系,500日齡產蛋數達298~311個,蛋重達69~72g。

五、品種評價

莆田黑鴨是我國特有的黑羽蛋用品種,具有耐鹽、耐熱、耐粗飼、適應性強、產蛋量高、飼料利用率高等特點,不僅可以放牧,也可舍飼。在持續高溫的情況下,鴨群最高產蛋率仍可保持在90%以上。為提高飼養效益,應繼續加快莆田黑鴨專門化品系及配套系的選育。同時,莆田黑鴨產青殼蛋的種質特性,可用于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黑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