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攸縣麻鴨屬蛋用型地方品種

攸縣麻鴨( Youxian Partridge duck)屬蛋用型地方品種。

目錄

· • 一、一般情況

· • 二、品種來源與變化

· • 三、品種特徵和性能

· • 四、品種保護和研究利用

一、一般情況

(一)原產地、中心產區及分佈

攸縣麻鴨原產地為湖南省攸縣境內的洣水和沙河流域一帶,

中心產區為攸縣的網嶺、丫江橋、鴨塘鋪、大同橋、新市、石羊塘、上雲橋等鄉鎮,鄰近的醴陵、茶陵、安仁、衡東等市(縣)均有分佈;重慶、江西、河南、廣東、廣西、貴州、湖北等省(直轄市、自治區)也有飼養。

(二)產區自然生態條件

攸縣位於北緯26o46’~27o26’、東經113o09’~113o51’,地處湖南省東部,地貌類型多樣,東部高、西部次高、中部低平,海拔25~1400m。年平均氣溫18℃,最高氣溫39.2℃,最低氣溫-3.2℃;無霜期292天。

年降水量1475mm,年平均日照時數1417h。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薯、大豆和油菜等。

二、品種來源與變化

(一)品種形成

攸縣麻鴨飼養歷史悠久,據清順治十六年(1659)修編的《攸縣縣誌》卷十八篇中記載:“立夏日民間食鴨蛋,並相饋餉,此俗他處絕少……”,說明在300多年前當地養鴨已很普遍。到20世紀,鴨農素有開孵坊進行大量人工孵化的傳統習慣,攸縣麻鴨源源不斷地流向外地,再加上鴨農的選育,

逐漸形成了具有優良蛋用性能的攸縣麻鴨。另外,該地區居民有用“血鹵鴨”和“薑炒鴨”待客的風俗習慣,對攸縣麻鴨的形成也起到促進作用。

(二)群體數量及變化情況

產區攸縣麻鴨飼養量1980年為100萬隻,1985年為220萬隻,1990年為270萬隻,1995年為320萬隻,1998年為370萬隻,2000年為460萬隻,2003年為500萬隻,2005年為580萬隻。攸縣麻鴨無瀕危危險。

三、品種特徵和性能

(一)體型外貌特徵

1.外貌特徵攸縣麻鴨體形狹長,結構勻稱,頸細短,羽毛緊密。虹彩呈淺褐色,皮膚呈白色,脛、蹼呈橙黃色,爪呈黑色。

公鴨喙呈青綠色,喙豆呈黑色;頭頸上部羽毛呈翠綠色、富光澤,頸中下部有一圈白環,頸下部和前胸羽毛呈赤褐色;翼羽呈灰褐色,腹羽呈黃白色,鏡羽、尾羽和性羽呈墨綠色;性羽3~4根並向前上方捲曲。

母鴨喙呈黃色,全身羽毛呈黃褐色、有黑色斑塊,鏡羽呈墨綠色。雛鴨絨毛呈黃色。

2.體重和體尺攸縣麻鴨成年鴨體重和體尺見表1。

(二)生產性能

1.肉用性能攸縣麻鴨生長期不同階段體重見表2,屠宰性能見表3。

2.蛋品質攸縣麻鴨蛋品質測定結果見表4。

3.繁殖性能據攸縣麻鴨原種場2005年資料統計,攸縣麻鴨50%開產日齡:春鴨130天、夏鴨150天、秋鴨180天,500日齡產蛋數284個,生產群蛋重61~62g,料蛋比2.93:1。公、母鴨配比1:25,種蛋受精率93%,受精蛋孵化率85%;母鴨無就巢性。

四、品種保護和研究利用

(一)保種方式

採用保種場保護。2002年建立了攸縣麻鴨原種場並承擔保種任務。攸縣麻鴨1989年收錄於《中國家禽品種志》,2000年列入《國家畜禽品種保護名錄》,2006年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我國2009年11月發佈了《攸縣麻鴨》國家標準( GB/T 24698—2009)。

(二)選育利用

2004年開始攸縣麻鴨的系統選育工作。

五、品種評價

攸縣麻鴨體型小、產蛋多、飼料報酬高、適應性強、遺傳性能穩定,是優良蛋用型地方品種。攸縣麻鴨可作為優良的蛋鴨配套系母本。

我國2009年11月發佈了《攸縣麻鴨》國家標準( GB/T 24698—2009)。

(二)選育利用

2004年開始攸縣麻鴨的系統選育工作。

五、品種評價

攸縣麻鴨體型小、產蛋多、飼料報酬高、適應性強、遺傳性能穩定,是優良蛋用型地方品種。攸縣麻鴨可作為優良的蛋鴨配套系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