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們都被騙了!端午節原來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作為中國著名的傳統節日之一,來歷一直不是十分清晰,現在流行最廣的,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小編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發現事情卻並非如此。也就是說,

端午節,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設立的!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端午與屈原之間有一段不可忽視的“距離”。

端午習俗的來歷

眾所周知,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非劃龍舟莫屬了。在有關賽龍舟的解釋當中,都相傳是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然而賽龍舟卻早有歷史。傳說“賽龍舟”起源上古奴隸制時期,是一種為祭祀河神而舉行的宗教活動。而發展至春秋戰國時期發展成為一種以娛神與樂人,成為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參與者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因此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與《端午的歷史教育》論文中考證認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為表示他們是“龍子”的身分,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江河水裡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從發掘的原始文化遺存和歷史傳說結合起來看,中國長江以南曾居住著一個龍的圖騰族群,即古百越族。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龍祖的節日。

並且完整的端午節習俗還包括:纏五彩線,喝雄黃酒,掛艾草等。

其中纏五彩線是家長們在端午早晨為孩子佩戴于手腕腳腕,一直持續到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降臨後方能取掉,意喻著雨水把大病小病全部帶走。

而雄黃酒本身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於趨避毒蟲,艾草有預防瘟疫等疾病的作用。而這些習俗也更像是一次人民自發的祈禱和防疫防病行為。而這些習俗的逐漸消失,

也和現代科學的進步和醫學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係。

屈原身份原因

屈原作為戰國時期楚國高官,具有相當明顯的國家烙印。而所有記載端午是楚人為感懷屈原而進行的紀念節日。然而楚人真的感懷屈原嗎?我們來看看屈原從政做了哪些事吧。

屈原最成功的政績莫過於成功與蘇秦共同努力再次達成戰國合縱的戰略。然而此次合縱是因為楚王失信在先,導致楚國損失慘重的背景下進行的,此時秦國一家獨大,其他國家實力遠遠不及,因此合縱的再次達成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屈原做的另外一件事則是推行變法。屈原的變革主張“美政”強國。然而由於楚國一直富庶強大與秦國窮則思變的變法基礎不同,在觸犯了其他老貴族團體的利益遭到反對和楚王的動搖下,變法夭折。促成秦國強盛一同中國的商鞅尚且未能成為秦人懷念對象,況且毫無作為的屈原呢?所以楚人感懷而做紀念也就無從談起了。

同時,作為楚人的屈原都未得到本國人的認同紀念,又怎麼會得到其他國家民眾的歡迎紀念呢?

紀念屈原而過端午,恐怕又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了。

屈原最成功的政績莫過於成功與蘇秦共同努力再次達成戰國合縱的戰略。然而此次合縱是因為楚王失信在先,導致楚國損失慘重的背景下進行的,此時秦國一家獨大,其他國家實力遠遠不及,因此合縱的再次達成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屈原做的另外一件事則是推行變法。屈原的變革主張“美政”強國。然而由於楚國一直富庶強大與秦國窮則思變的變法基礎不同,在觸犯了其他老貴族團體的利益遭到反對和楚王的動搖下,變法夭折。促成秦國強盛一同中國的商鞅尚且未能成為秦人懷念對象,況且毫無作為的屈原呢?所以楚人感懷而做紀念也就無從談起了。

同時,作為楚人的屈原都未得到本國人的認同紀念,又怎麼會得到其他國家民眾的歡迎紀念呢?

紀念屈原而過端午,恐怕又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