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以為端午節只是為了紀念屈原?事實是這樣的……

你以為端午節是個喜慶祥和的節日?

你以為端午節就是吃粽子、賽龍舟?

你以為端午節的產生是為了紀念屈原?

......

不!

事實上,無論是“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都是後人為了宣揚忠孝,額外賦予它的華麗“外衣”。

端午的起源,其實是出於古人驅毒避邪、防治疫病的需要。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采百藥

《夏小正》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人們認為,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於是遍踏百草,採集並炮製藥材,以禦疫病。不少地區還有端午捉蛤蟆製作中藥蟾酥和蛤蟆錠的習俗。

蘭湯沐浴

《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最初用的是菊科的佩蘭,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據說可使毒蟲遠離自己,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掛艾蒿

“艾旗迎百福,蒲劍斬千邪”。菖蒲、艾蒿長期被認為具有辟邪和藥用的雙重價值,且均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有提神通竅、驅蟲殺菌作用。端午這天,人們懸掛艾、蒲於門上,讓邪毒之物不敢進家門。

貼鍾馗圖

《燕京歲時記•天師符》載此俗雲:“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

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於中門,以辟祟惡。”清代,江南蘇、浙一帶的居民大都在農曆五月於大門或堂中掛鍾馗圖一月,以期驅邪除害、祛凶引福。

飲雄黃酒

古人認為雄黃酒能降五毒,

《白蛇傳》中,白娘子就是在端午喝下了雄黃酒,痛苦難當,現了蛇形。除了飲用,人們還將雄黃酒灑於庭院、角落,或在兒童額頭畫“王”字,或塗於耳鼻、肚臍等處,以驅毒鎮邪。

掛香包

香包款式很多,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彩粽香包,也有用布縫成的艾虎香包以及心形、方形、十二生肖形等各式香包,

內填各種中草藥香料。端午這天,將其佩戴在兒童胸前、臂側或懸掛在床頭,以袪邪避毒。

系長命縷

長命縷,以青、赤、白、黑、黃五色絲線結索而成。青屬木,代表東方,赤屬火,代表南方;白屬金,代表西方;黑屬木,代表北方;黃屬土,代表中間。人們認為將其系于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或懸於門楣,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便能鎮壓來自各方的鬼魅。

做布老虎

虎頭帽、虎頭鞋、繡虎肚兜、虎枕頭……勇猛威武的老虎形象給了人們極大的安全感,也是孩子最熟悉的保護神。端午節,人們用棉布或絲綢縫製布老虎,內填鋸末或穀糠,表面以彩繪、刺繡、剪貼等加以修飾。誇大的頭部和五官,威武中透著憨態,既能辟邪,也是可心的玩具。

戴五毒肚兜

端午前,陝西等地的小孩,特別是不滿一歲的小孩,會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來的“五毒肚兜”。肚兜一般是大紅色,五毒圖樣則用各色彩線縫製而成。裝飾以“五毒”,有“以毒攻毒”之意,即利用它們的兇惡面目來驅逐邪氣,為孩子免災去疾。

代表中間。人們認為將其系于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或懸於門楣,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便能鎮壓來自各方的鬼魅。

做布老虎

虎頭帽、虎頭鞋、繡虎肚兜、虎枕頭……勇猛威武的老虎形象給了人們極大的安全感,也是孩子最熟悉的保護神。端午節,人們用棉布或絲綢縫製布老虎,內填鋸末或穀糠,表面以彩繪、刺繡、剪貼等加以修飾。誇大的頭部和五官,威武中透著憨態,既能辟邪,也是可心的玩具。

戴五毒肚兜

端午前,陝西等地的小孩,特別是不滿一歲的小孩,會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來的“五毒肚兜”。肚兜一般是大紅色,五毒圖樣則用各色彩線縫製而成。裝飾以“五毒”,有“以毒攻毒”之意,即利用它們的兇惡面目來驅逐邪氣,為孩子免災去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