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用大資料作工具,構建信用體系

5月26日,2017年中國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大資料時代:數位經濟與數位治理”主題論壇舉行,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張巳丁出席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與嘉賓一起探討“數字時代的‘誠’‘承’‘乘’”。


張巳丁表示,ofo小黃車的第一個“誠”代表誠信,第二個“承”代表傳承,第三個“乘”代表乘法,在大資料時代,ofo願播下“誠”“承”“乘”的種子,共同見證這個時代的繁榮,用大資料作工具,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傳承創新騎行文化,促進行業互聯共融。

ofo之誠:構建信用體系

作為共用單車的原創者和領騎者,ofo小黃車與螞蟻金服合作,通過芝麻信用免押金,以信用連接出行,用大資料構建使用者出行信用體系。同時,ofo小黃車上線信用分體系,設置了黑名單,利用信用分機制對用戶的騎行做出相應的獎懲機制。

張巳丁稱,ofo依託於大資料技術,智慧化採集共用者的行為,回饋到資料庫,連接到共用者的信用,小黃車以誠信為尺規,擁護征信體系建設。

ofo與螞蟻金服的合作,也被媒體認為是,共用單車進入“信用解鎖時代”的標誌。

ofo之承:傳承自行車文化

數字時代,共用單車成為自行車文化新的傳承者,ofo在自行車行業已有的經驗和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原來,大家把自行車作為工業產品和服務產品,但是自從共用單車誕生之後,更多人把共用單車作為一種時尚一種便捷的象徵。”,張巳丁說道。

如今,ofo通過大資料,匹配不同城市、不同區域的用車需求,

進行智慧化的單車生產、投放和調度,供與需的智慧化結合,具有前瞻性和即時性。ofo與交通部研究院合作發佈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提供了城市騎行畫像、人群畫像等,為共用單車行業發展、城市交通建設提供參考。

ofo之乘:跨界同界的乘法效應

對於共用經濟的跨界乘法口訣是什麼?張巳丁的回答是:跨界、同界的倍數效應。

首先是跨界,

共用單車通過大資料匹配連接更多特定需求,衍生不同行業跨界的結合。技術合作、跨行協作或者虛實結合,例如,自行車與傳統製造業、自行車與鮮花、自行車與美食、自行車與旅遊等等。

此外,ofo利用大資料對單車進行合理的投放、調度。當ofo進入城市時,會根據城市人口密度、道路條件及人文環境等因素,進行小批量的試運營,採集出行資料,利用技術手段劃分城市出行區域,

在後臺形成出行熱力圖。在運營時,ofo會根據熱力圖,結合使用者出行的潮汐效應,以車輛利用率為指標,指導運營師傅有序調度單車。

同時,大資料的乘法效應還發生在同界。“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背景下,‘互聯網+’使得傳統行業的產業鏈發生重構,你會發現同行競爭中,不是企業之間的較量,而是一個產業鏈之爭,更是產業供應鏈能力之爭。”張巳丁稱,ofo小黃車連接自行車,攜手飛鴿、鳳凰、富士達等傳統自行車製造商,以新業態、新動能帶動傳統轉型,依靠ofo的大資料,使供應鏈的價值得到整合,從原來的管道訂單,預測式驅動,變成競爭的需求驅動,批量式生產。

“數位技術是人類文明新的土壤,在這片土壤之上,人類將開始建設一個智慧社會。我們得益於這個社會,亦是希望回饋於此。”張巳丁在論壇上說道。

據悉,2017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此次論壇的嘉賓還包括,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國務院研究室原副主任、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德毅、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梅宏、華大基因公司董事長汪建、華為公司戰略部副總裁鄭志彬等。

以新業態、新動能帶動傳統轉型,依靠ofo的大資料,使供應鏈的價值得到整合,從原來的管道訂單,預測式驅動,變成競爭的需求驅動,批量式生產。

“數位技術是人類文明新的土壤,在這片土壤之上,人類將開始建設一個智慧社會。我們得益於這個社會,亦是希望回饋於此。”張巳丁在論壇上說道。

據悉,2017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此次論壇的嘉賓還包括,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國務院研究室原副主任、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德毅、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梅宏、華大基因公司董事長汪建、華為公司戰略部副總裁鄭志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