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白天不醒,晚上不睡,如何給你家的娃“倒時差”?

“睡個整覺是最奢侈的事情!”

“白天他熟睡的樣子就像個天使,晚上秒變磨人精……”

“一到晚上,體內就升起一股把娃送人的衝動!”

寶寶晚上不睡、黑白顛倒,常常把忙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折騰得很崩潰。今天就一起來聊聊對付“小夜貓”的好辦法。

第一步,媽媽們需要仔細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有沒有哭?不同的反應,說明寶寶不同的需求,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一、不哭不鬧不肯睡

表現1

寶寶到晚上九點,吃完奶毫無睡意,兩眼炯炯有神。寶寶和你大眼瞪小眼,

他不睡,你也沒法睡。

分析與對策

孕期時候,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24小時全是黑夜。出生後的前兩個月,對於黑夜白晝還沒有找到感覺。這時,需要媽媽們説明寶寶區分白天和黑夜的差異,逐漸形成有規律的生物節奏。

白天餵奶的時候,多和寶寶說說話。寶寶睡覺的時候,拉開遮光簾,儘量讓家中保持明亮。家裡人走路不必躡手躡腳,照常看電視機,講電話,使用吸塵器……總之就是該幹嘛幹嘛,

不要刻意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

晚上儘量將聲音放低,房間的燈光調暗。吃完拍好奶嗝後,立即放下哄睡。這樣引導之後,寶寶大約會在6個星期大小能出現晝夜節律。

表現2

寶寶白天睡覺時間長,而晚上起來玩,晝夜顛倒。 也有的寶寶,前半夜不睡,深夜睡下以後,一直睡到第二天九、十點鐘。

分析與對策

如果6-8周以上的寶寶,依然日夜顛倒,那麼應該予以干預,

控制白天睡眠時間(把白天的長睡眠打破),傍晚的小睡時間更要控制。

爸爸媽媽可以在早晨七、八點左右喚醒寶寶,換尿布、餵奶、逗玩。寶寶清醒一小段時間之後,白天再補充小睡。

剛開始很困難,被吵醒的寶寶會借大哭表達他的不滿,父母一定要耐心堅持這樣做幾天,説明寶寶慢慢將生理時鐘調回正常。最好在6個月前讓寶寶形成作息規律,月齡越大,越不好糾正哦。

晚上睡覺前,給寶寶餵奶、洗澡、換睡衣或睡袋、換尿布、放一段催眠曲,並且固定這種流程,使之成為一種“儀式”,這樣會讓寶寶認識到,夜晚睡眠和白天小睡的不同,不要認為他們還小,什麼都不懂,寶寶可都是小人精哦。

二、哭鬧著不肯睡

表現1

寶寶總是在固定的時間段(一般多在傍晚到夜間,

喝奶後一段時間)哭鬧,表情痛苦,放屁後有所緩解。

分析與對策

首先要考慮環境因素,比如太熱、太冷、蚊蟲、嘈雜、陌生等。如果沒有這些因素的話,可以考慮寶寶的生理需求,比如饑餓、紙尿褲重重的難受等因素。如果也沒有這些因素,那麼考慮以下。

腸絞痛、脹氣常發於3個月以內的寶寶,6個月以上逐步減少。

將手心搓熱,沿著寶寶的肚臍,順時針輕柔按摩,必要時可以塗點潤膚露或嬰兒油,起到潤滑作用。有時,讓寶寶躺著,幫助他的雙腿做“蹬自行車”的動作,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不要讓寶寶吃太飽,餵奶後及時拍嗝,排除消化道內的空氣。母乳媽媽適當減少豆製品等的攝入,也可以有效減少腸絞痛的發生。

表現2

有的寶寶怕黑,夜晚非常缺乏安全感,為了達到求抱、求安撫的目的,各種花式撒嬌,或哭鬧,或哼唧個不停。

分析與對策

這是典型的“作困”,即撒嬌式哼唧,求安撫。

媽媽們可以使用安撫巾、安撫小海馬、包裹式睡袋、白噪音等輔助工具,幫助寶寶入睡。也可以輕輕拍寶寶的背(建議每分鐘60下左右的頻率)。

但不建議寶寶一鬧,立刻就抱起來晃悠,因為這有可能是寶寶求抱的“小伎倆”,開了這個頭,很容易形成抱睡的依賴。

在這個階段,最好儘快安撫好寶寶,否則會引發寶寶的小脾氣,因為沒有很快得到預期的撫慰,轉而憤怒、傷心的大哭,這時要緩和寶寶的情緒就頗費周折了。

大人有時候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輾轉反側一陣後入睡,寶寶也有類似情況。比如,睡前嬉戲太興奮;白天玩的太疲憊(適當地運動,有助於寶寶的睡眠);受到驚嚇;情緒不佳等,都會造成寶寶想睡又睡不著,引發焦慮式哭鬧,這種哭鬧一般比較激烈。

媽媽們在盡可能避免這些原因出現的同時,也要及時抓住寶寶的“犯困信號”,採用餵奶、安撫奶嘴等手段儘快哄睡。

寶寶的睡眠模式和大人不同,他們不像大人那樣可以直接熟睡,而是經過淺睡眠(活動睡眠狀態)進入深睡眠(安靜睡眠狀態)。剛出生的寶寶,淺睡眠和深睡眠基本各占1/2,3歲時占1/3,成人則占1/4。

PS:淺睡眠對寶寶是很有必要的,寶寶在淺睡眠時仍在進行思維活動,可大大刺激腦部發育。

寶寶在淺睡眠狀態時,身體經常會有些活動:翻身、輕輕抽泣、揮動胳膊、皺眉或露出一個“迷之微笑”,這些都是正常表現。

所以當寶寶在夜間有動靜時,爸爸媽媽不要急著去拍、抱或者餵奶,先在床邊觀察。這個時候一旦進行干預,會人為地打斷寶寶深睡眠和淺睡眠的自然交替,破壞寶寶的睡眠規律。很多時候寶寶哼唧兩聲,扭動兩下,自己會繼續睡的。

另外,在寶寶爬、坐、站、走等大動作發育的過程中,會發生夜間的驚跳、踢腿、易醒等狀況。隨著寶寶的神經系統和大腦逐漸發育完善,寶寶會睡得越來越踏實。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分離焦慮、被子太厚、睡衣不舒服、房間溫度高、睡前吃太多等,都有可能引起寶寶夜間哭鬧,爸爸媽媽們要耐心排查。

如果方法一開始沒湊效,哄睡不太順利,不要著急,更不要發脾氣呵斥寶寶,寶寶情緒受到影響,哭鬧會變本加厲,更難哄睡。

總之,幫助寶寶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是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會遇到的挑戰。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的陪伴加正確的引導,為寶寶創造一個好的睡眠誘導環境,最終讓寶寶獨立完成睡眠。

必要時可以塗點潤膚露或嬰兒油,起到潤滑作用。有時,讓寶寶躺著,幫助他的雙腿做“蹬自行車”的動作,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不要讓寶寶吃太飽,餵奶後及時拍嗝,排除消化道內的空氣。母乳媽媽適當減少豆製品等的攝入,也可以有效減少腸絞痛的發生。

表現2

有的寶寶怕黑,夜晚非常缺乏安全感,為了達到求抱、求安撫的目的,各種花式撒嬌,或哭鬧,或哼唧個不停。

分析與對策

這是典型的“作困”,即撒嬌式哼唧,求安撫。

媽媽們可以使用安撫巾、安撫小海馬、包裹式睡袋、白噪音等輔助工具,幫助寶寶入睡。也可以輕輕拍寶寶的背(建議每分鐘60下左右的頻率)。

但不建議寶寶一鬧,立刻就抱起來晃悠,因為這有可能是寶寶求抱的“小伎倆”,開了這個頭,很容易形成抱睡的依賴。

在這個階段,最好儘快安撫好寶寶,否則會引發寶寶的小脾氣,因為沒有很快得到預期的撫慰,轉而憤怒、傷心的大哭,這時要緩和寶寶的情緒就頗費周折了。

大人有時候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輾轉反側一陣後入睡,寶寶也有類似情況。比如,睡前嬉戲太興奮;白天玩的太疲憊(適當地運動,有助於寶寶的睡眠);受到驚嚇;情緒不佳等,都會造成寶寶想睡又睡不著,引發焦慮式哭鬧,這種哭鬧一般比較激烈。

媽媽們在盡可能避免這些原因出現的同時,也要及時抓住寶寶的“犯困信號”,採用餵奶、安撫奶嘴等手段儘快哄睡。

寶寶的睡眠模式和大人不同,他們不像大人那樣可以直接熟睡,而是經過淺睡眠(活動睡眠狀態)進入深睡眠(安靜睡眠狀態)。剛出生的寶寶,淺睡眠和深睡眠基本各占1/2,3歲時占1/3,成人則占1/4。

PS:淺睡眠對寶寶是很有必要的,寶寶在淺睡眠時仍在進行思維活動,可大大刺激腦部發育。

寶寶在淺睡眠狀態時,身體經常會有些活動:翻身、輕輕抽泣、揮動胳膊、皺眉或露出一個“迷之微笑”,這些都是正常表現。

所以當寶寶在夜間有動靜時,爸爸媽媽不要急著去拍、抱或者餵奶,先在床邊觀察。這個時候一旦進行干預,會人為地打斷寶寶深睡眠和淺睡眠的自然交替,破壞寶寶的睡眠規律。很多時候寶寶哼唧兩聲,扭動兩下,自己會繼續睡的。

另外,在寶寶爬、坐、站、走等大動作發育的過程中,會發生夜間的驚跳、踢腿、易醒等狀況。隨著寶寶的神經系統和大腦逐漸發育完善,寶寶會睡得越來越踏實。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分離焦慮、被子太厚、睡衣不舒服、房間溫度高、睡前吃太多等,都有可能引起寶寶夜間哭鬧,爸爸媽媽們要耐心排查。

如果方法一開始沒湊效,哄睡不太順利,不要著急,更不要發脾氣呵斥寶寶,寶寶情緒受到影響,哭鬧會變本加厲,更難哄睡。

總之,幫助寶寶養成健康的作息習慣,是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會遇到的挑戰。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的陪伴加正確的引導,為寶寶創造一個好的睡眠誘導環境,最終讓寶寶獨立完成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