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們是西南地區的楊家將,面對蒙古鐵騎戰無不勝,最後在明朝卻走向叛亂

播州楊氏,中國持續最久的藩鎮,從唐末一直鎮守西南700餘年。他們勵精圖治,在群蠻之中將播州建立為經濟發達、兵力強大的強藩。他們為國鎮守邊疆,英傑輩出,是西南地區的楊家將。

南宋時,播州兵異軍突起,他們幫助朝廷抵禦蒙古鐵騎的進攻,幾乎每戰必勝,真可謂西南地區的萬里長城。

西南地區的楊家將

播州,也就是今天的貴州遵義,在唐朝時,此地為西南重鎮。其後,位於今天雲南的強國南詔崛起,他們屢次發兵進攻唐朝,

並且又屢次佔領播州。由於播州地處偏遠,實力逐漸衰弱,陷於藩鎮割據的唐朝鞭長莫及,已經無法收復播州,於是就將此地“承包”給山西太原人楊端,任由其攻取。

西元873年,楊端與其舅謝氏率江西向氏、令狐氏、成氏、趙氏、猶氏、婁氏、梁氏、韋氏、謝氏等九姓子弟組成雇傭軍向播州進發,明攻婁山,暗渡赤水,經過艱苦的奮戰,楊氏收復播州,由此開啟了對播州700年的統治,而播州也成為中國歷時最長的藩鎮。

唐朝滅亡後,經歷了五代,進入了宋朝。楊端後人楊實獻其地於宋朝,宋朝在其地分別置播州和遵義軍,仍以楊氏為其首領。由於宋朝奉行守內虛外政策,而且主力佈置在河北一線,導致南方十分空虛,所以有宋一朝,南蠻叛亂不斷。前後交趾入侵,後又儂智高反叛,給宋朝帶來了很大麻煩。由此,紮根於西南的播州楊氏,成了宋朝在南方的萬里長城。

宋朝一共有兩個楊家將,一個在北方,而一個在南方的播州。

而且播州楊氏還真和楊業一系產生了聯繫,據民間傳說,播州楊氏第五世楊昭無子,所以從楊業一系過繼來楊貴遷。由此,播州楊氏一直以自己為忠良之後而榮耀。

宋仁宗年間,楊氏女遂大將狄青進攻南蠻叛匪儂智高,躍馬于昆侖關,恢復了被儂智高佔領的宋土,為國家建立了很大功勳。

大破蒙古鐵騎,初戰告捷

宋蒙戰爭開始後,遠處西南的播州也捲入了戰爭。

為了避開堅固的荊襄防線,蒙古大軍決定先取西川,然後順流而下滅亡南宋。1235年,蒙古大軍大舉入寇四川,一路勢如破竹,十幾萬宋軍一觸即潰。到了年底,蒙軍攻破南宋西陲重鎮沔州,四川戰區當時的最高統帥制置使趙彥納率領殘部退守青野原,

卻被蒙軍將其團團圍住,情勢緊迫。

如果這支宋朝主力被殲滅,整個四川淪陷不是沒有可能的。就在南宋君臣束手無策之時,播州的援兵到了。播州楊氏的軍隊,徵召了許多南方蠻族,他們悍不畏死、英勇善戰,而且特別用使用弩箭,幾乎箭無虛發。

趁著黑夜,播州兵突然襲擊蒙古人。睡夢中的蒙古人猝不及防,睡眼惺忪的起來抵抗。在夜裡,蒙古人擅長的騎射大打折扣。而播州人卻善於夜戰,他們的弩箭總能射中蒙古人,一時間倒斃無數。被圍困的宋軍趁蒙古人大亂之際,趁勢殺出,與播州兵裡應外合,將蒙古人擊敗。

蒙古人無法逾越的萬里長城

初戰告捷,但是播州楊氏知道,蒙古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蒙古見正面攻打四川不利,所以想繞過四川的西面,實施千里大迂回,從大渡河流域進攻南宋。要知道,西南地區是宋朝的大後方,缺乏兵力守衛,然而位於貴州遵義的播州兵完美地補充了這個空缺。

淳祐八年(1248年),蒙古大將禿懣率軍繞出四川宋境,試圖從羌人部落中尋路南下攻擊大理。一旦位於雲南的大理國滅亡,南宋西南陣線必然受到威脅。於是宋將余玠帶領宋軍出國境阻截蒙古大軍,而播州首領楊文也派五千士兵隨行。

在大雪山,宋軍與蒙古大軍發生激烈交鋒。在崎嶇的山地,播州兵才是王者,蒙古人在他們手下過不了一回合,他們三戰三捷,蒙古大將禿懣被生擒于于大渡河,楊文因功升左衛大將軍。

由於播州兵屢勝,所以南宋對其倍加重視,也使他們成為了抗擊蒙古的主力。

淳祐十二年(西元1252年),蒙古大軍千里躍進大理國,並且將之降服。南宋西南邊境局勢急劇惡化。原本與蒙古不接壤的播州,從此成了抗擊蒙古的前線。

同年,蒙古大將火魯赤率軍圍攻嘉定(四川樂山),楊文派總管田萬帶兵五千,間道赴之,夜濟嘉江,屯萬山,以勁弩射敵,蒙古軍不支,解嘉定圍,加授有武大夫之職。

宋理宗寶祐二年(西元1255年),蒙古軍果然從故大理國出發,進攻四川宣化,楊文派其弟大聲提步騎五千赴敵,九戰九捷,並俘敵將阿裡等人。

寶祐六年(西元1258年),楊文發兵支援釣魚城(四川合江),解釣魚城圍。宋理宗景定年間(西元1260年),楊文派兵協同劉雄飛、夏貴收復江安州(今四川江安)。後來,楊文還繼續派兵與蒙古軍戰鬥,直到宋度宗咸淳元年(西元1265年)去世。

由此可見,播州兵簡直是蒙古騎兵的剋星,幾乎戰無不勝。如果宋朝有更多播州的兵,根本不會敗在蒙古人手上。

後來,襄陽被攻破後,南宋滅亡,而播州成為最後一支抵抗蒙古帝國的漢族勢力。元朝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下詔招撫播州,感到大勢已去的播州最終投降了元朝,然而仍被允許繼續統治播州。

楊應龍之叛

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楊氏附反元起義軍明玉珍部。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楊氏降明,此後被視為苗疆土司。

在明代,播州楊氏屢次幫助明朝鎮壓苗疆起義,一直到嘉靖年間,都和明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然而到了隆慶年間,楊氏政權最後一任藩鎮首領楊應龍繼承播州宣慰司。

楊應龍曾多次隨明軍征伐,居功自傲,看透了明軍的虛實,認為川兵根本不足為懼。所以,他于萬曆十八年發動反叛。播州兵一向戰力強悍,而且此地經濟發達,給予了叛軍很大支撐。同時,楊氏在西南盤踞數百年,底蘊深厚,只是登高一呼,其所轄的五司七姓全部叛亂。

明政府權衡再三,決議先行會勘。當時的大明局勢非常險惡,日本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而寧夏的孛拜也發動叛亂,一時間無暇顧及播州楊氏。楊應龍趁虛而入,屢次大敗明軍,把對方打得灰頭土臉,甚至連重慶都差點被佔領。

在結束朝鮮戰事後,明軍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楊應龍。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發兵32萬多,並分三路進攻楊應龍。

大軍壓境之下,播州兵即使再強悍也抵擋不了。於是楊應龍節節潰敗,終於落得個自縊身亡的下場。作為明神宗萬曆年間“全國三大戰事”之一的播州之戰,歷時114天,以明軍的徹底勝利告終。延續七百年的播州楊氏就此結束。

曾經播州楊氏是漢族的英雄,西南的守護者,然而由於野心的膨脹,成為民族的叛徒,真是可悲又可歎。

在夜裡,蒙古人擅長的騎射大打折扣。而播州人卻善於夜戰,他們的弩箭總能射中蒙古人,一時間倒斃無數。被圍困的宋軍趁蒙古人大亂之際,趁勢殺出,與播州兵裡應外合,將蒙古人擊敗。

蒙古人無法逾越的萬里長城

初戰告捷,但是播州楊氏知道,蒙古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蒙古見正面攻打四川不利,所以想繞過四川的西面,實施千里大迂回,從大渡河流域進攻南宋。要知道,西南地區是宋朝的大後方,缺乏兵力守衛,然而位於貴州遵義的播州兵完美地補充了這個空缺。

淳祐八年(1248年),蒙古大將禿懣率軍繞出四川宋境,試圖從羌人部落中尋路南下攻擊大理。一旦位於雲南的大理國滅亡,南宋西南陣線必然受到威脅。於是宋將余玠帶領宋軍出國境阻截蒙古大軍,而播州首領楊文也派五千士兵隨行。

在大雪山,宋軍與蒙古大軍發生激烈交鋒。在崎嶇的山地,播州兵才是王者,蒙古人在他們手下過不了一回合,他們三戰三捷,蒙古大將禿懣被生擒于于大渡河,楊文因功升左衛大將軍。

由於播州兵屢勝,所以南宋對其倍加重視,也使他們成為了抗擊蒙古的主力。

淳祐十二年(西元1252年),蒙古大軍千里躍進大理國,並且將之降服。南宋西南邊境局勢急劇惡化。原本與蒙古不接壤的播州,從此成了抗擊蒙古的前線。

同年,蒙古大將火魯赤率軍圍攻嘉定(四川樂山),楊文派總管田萬帶兵五千,間道赴之,夜濟嘉江,屯萬山,以勁弩射敵,蒙古軍不支,解嘉定圍,加授有武大夫之職。

宋理宗寶祐二年(西元1255年),蒙古軍果然從故大理國出發,進攻四川宣化,楊文派其弟大聲提步騎五千赴敵,九戰九捷,並俘敵將阿裡等人。

寶祐六年(西元1258年),楊文發兵支援釣魚城(四川合江),解釣魚城圍。宋理宗景定年間(西元1260年),楊文派兵協同劉雄飛、夏貴收復江安州(今四川江安)。後來,楊文還繼續派兵與蒙古軍戰鬥,直到宋度宗咸淳元年(西元1265年)去世。

由此可見,播州兵簡直是蒙古騎兵的剋星,幾乎戰無不勝。如果宋朝有更多播州的兵,根本不會敗在蒙古人手上。

後來,襄陽被攻破後,南宋滅亡,而播州成為最後一支抵抗蒙古帝國的漢族勢力。元朝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下詔招撫播州,感到大勢已去的播州最終投降了元朝,然而仍被允許繼續統治播州。

楊應龍之叛

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楊氏附反元起義軍明玉珍部。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楊氏降明,此後被視為苗疆土司。

在明代,播州楊氏屢次幫助明朝鎮壓苗疆起義,一直到嘉靖年間,都和明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然而到了隆慶年間,楊氏政權最後一任藩鎮首領楊應龍繼承播州宣慰司。

楊應龍曾多次隨明軍征伐,居功自傲,看透了明軍的虛實,認為川兵根本不足為懼。所以,他于萬曆十八年發動反叛。播州兵一向戰力強悍,而且此地經濟發達,給予了叛軍很大支撐。同時,楊氏在西南盤踞數百年,底蘊深厚,只是登高一呼,其所轄的五司七姓全部叛亂。

明政府權衡再三,決議先行會勘。當時的大明局勢非常險惡,日本的豐臣秀吉入侵朝鮮,而寧夏的孛拜也發動叛亂,一時間無暇顧及播州楊氏。楊應龍趁虛而入,屢次大敗明軍,把對方打得灰頭土臉,甚至連重慶都差點被佔領。

在結束朝鮮戰事後,明軍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楊應龍。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發兵32萬多,並分三路進攻楊應龍。

大軍壓境之下,播州兵即使再強悍也抵擋不了。於是楊應龍節節潰敗,終於落得個自縊身亡的下場。作為明神宗萬曆年間“全國三大戰事”之一的播州之戰,歷時114天,以明軍的徹底勝利告終。延續七百年的播州楊氏就此結束。

曾經播州楊氏是漢族的英雄,西南的守護者,然而由於野心的膨脹,成為民族的叛徒,真是可悲又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