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談古論晉:“穿著西裝喝米湯”的襄垣人,一個別樣的“鬼”

---史話三晉之襄垣篇

在許多方言土語中的字詞所表達出的引申義,遠比書面意豐富形象很多。諸如“鬼”,褒貶不一,卻極盡準確表達和形象豐富。言下之意是有著怪異狡黠的才情,

非人所想之聰慧。

山西有個襄垣縣,是因山地獨特的狡黠而被周邊戲謔稱之為“襄垣鬼子”嗎 ?

襄垣,地處太行山西麓,地形西北高而東南低,山嶺重疊,溝壑縱橫。春秋時此地為趙國領地,趙襄子築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此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已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故而襄垣被評定為“千年古縣”一點也不為過。

說到襄垣,就無法繞開“長平之戰”。“三家分晉”後趙、韓、魏均在“上黨”這塊軍事前沿的高地上設置上黨郡。最先設郡的是韓國,郡治就在襄垣。因秦國恃強,接連捶打韓國後。韓國國郡將韓所屬的上黨郡十七城割讓于秦,希望秦國因此罷兵。

前來接替上黨郡守的馮亭,在與本地軍民的商議後,決定聯合趙國以抗強秦。

遂獻城于趙,將趙國牢牢綁縛在上黨歸屬的利益戰車上。於是便引發了著名的“長平之戰”。

這便是襄垣人最早的“鬼”。不論趙國當時是否逼取上党以絕秦國虎視之意,作為韓上黨郡治所在,襄垣人為了對故國的衷心,絕對是不願意作秦國的順民的。權宜之計便是將“燙手山芋”轉嫁于趙,以得到幫助。

所以在歷史上,襄垣還有一個稱呼是“古韓”。

東漢時期,北方遊牧民族被中原漢族征服,

包括匈奴在內的諸多少數民族均被遷移入關以便於統治。襄垣這個地方,曾經是匈奴族所居住的地方。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著名的“聞雞起舞”主角之一劉琨,就曾派人在此安民築城以禦外族。隨後此地幾經易手,先後歸屬于後趙石勒、前燕慕容皝、前秦苻堅、後燕慕容垂以及北魏,均在此置郡領周邊縣。

歷經隋唐後,進入五代時期再度陷入戰火之中,前後在後樑、後唐、後晉、後漢、及後周幾易其手。

後經歷宋元明清,直到1940年分為襄垣和襄西兩縣,隨後十來年間再度多次調整。1958年時與沁縣合併,稱襄沁縣,後又併入沁源縣,改稱沁縣,原來的襄垣縣地界稱沁東。到1959年又恢復至今。

擁有如此厚重歷史紀錄的襄垣縣,在歲月的流淌中歷經滄桑。

襄垣人能不“鬼”嗎?這種“鬼”就是聰明,如果沒有如此的歷史積澱,哪來的這般的聰明。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天上羅猴星,地上襄垣人”。這種“鬼精”的聰明,其實是在歲月長河中的自保而養成的一種習慣。

關於“襄垣鬼”的來歷,公認的說法是這樣的。

也不知是何年代了,相傳因襄垣地處山區,溝壑縱橫,縣境無法清晰劃出。於是皇帝下旨用三天時間騎驢圈地。周邊縣得旨後立即便出發了,因地處山區,朝山跑了五十裡,然後轉道,跑出了一個近乎長方形的地域。但襄垣縣卻不慌不忙,直到第三天才出發,而是朝著一個方向猛跑,感覺差不多開始以此為半徑跑圈。最後用三天時間的還沒有用一天時間的襄垣縣所圈地面積大。皇帝得知後感歎道:“襄垣縣真是機靈如鬼。”這便成了“襄垣鬼”的來歷。

而關於這個“鬼”的另外說法,卻是和“日本鬼子”有關。

當年日本侵華,抓了襄垣縣人帶路。襄垣人帶著日本鬼子一直往山裡走,在山裡淨走“鬼道”,就是人跡罕至的羊腸小徑。趁機戳瞎馬眼,然後遁跡逃走。於是就有了“三個日本鬼,鬥不過一個襄垣鬼”的說法。

其實在“襄垣鬼”的這個“鬼”內,還有逞能顯擺的意思在內。

襄垣人好面子,重禮儀愛乾淨。非常講究穿衣打扮,寧肯內衣破,也要外衣新。於是就有了襄垣鬼子穿著西裝喝米湯的笑話。也就有了圓滑處世的風格在內了。

這個表現在為人處事上。襄垣人熱衷暗鬥卻不明爭,往往是一人成龍,一群成蟲。這個其實是和所處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了。試想一下,千餘年來,這個地方富庶,百姓從不外逃。但歷經五胡亂華的亂世,五代十國的紛爭,能夠居家保命的哲學不就是需要陰奉陽違嗎?

其實,這才是“襄垣鬼”的“鬼”。

從襄垣的地方名吃“腥湯素煮餃”上就可看出。這道菜是在煮熟的餃子上澆炒好的菜,餃子是豆腐粉條類素餡的,而炒菜卻是肉和木耳、金針菇等。當年物質匱乏的年代,這道菜端上來的時候,客人總覺得“好吃不過餃子”,就在菜裡挑餃子吃,而本地人卻大口吃肉。所以稱之“襄垣吃餃肉在外”,既不顯山露水便得到實惠,又體面把場子撐起。

關於“襄垣鬼”,褒貶各一。其中不乏有不實在,鬼話連篇,虛榮等,但實實在在的一條就是聰明,且不論著這種山裡的狡黠也好,還是智慧中散發出睿智,其實就是思想解放敢為人先的“鬼”之集大成者。

襄垣縣在歷史上出了一位名僧法顯,這可是最早去“西天”取經的高僧。東晉時期的西行求法第一人,當時已經六十歲了。從一開始的十一人到最後只剩下他孤身一人返回中國,比唐玄奘早了二百多年。

這個“襄垣鬼”一路上所歷經的困難,可比官方派遣出行的唐玄奘經歷的太多了。如果沒有“襄垣鬼”的這份“鬼”的堅持,以及“鬼”的聰慧,“鬼”的圓滑面對和“鬼”的狡黠,又怎能歷盡千辛萬苦,在艱難險阻中明哲保身獨自成功?

因地處山區,朝山跑了五十裡,然後轉道,跑出了一個近乎長方形的地域。但襄垣縣卻不慌不忙,直到第三天才出發,而是朝著一個方向猛跑,感覺差不多開始以此為半徑跑圈。最後用三天時間的還沒有用一天時間的襄垣縣所圈地面積大。皇帝得知後感歎道:“襄垣縣真是機靈如鬼。”這便成了“襄垣鬼”的來歷。

而關於這個“鬼”的另外說法,卻是和“日本鬼子”有關。

當年日本侵華,抓了襄垣縣人帶路。襄垣人帶著日本鬼子一直往山裡走,在山裡淨走“鬼道”,就是人跡罕至的羊腸小徑。趁機戳瞎馬眼,然後遁跡逃走。於是就有了“三個日本鬼,鬥不過一個襄垣鬼”的說法。

其實在“襄垣鬼”的這個“鬼”內,還有逞能顯擺的意思在內。

襄垣人好面子,重禮儀愛乾淨。非常講究穿衣打扮,寧肯內衣破,也要外衣新。於是就有了襄垣鬼子穿著西裝喝米湯的笑話。也就有了圓滑處世的風格在內了。

這個表現在為人處事上。襄垣人熱衷暗鬥卻不明爭,往往是一人成龍,一群成蟲。這個其實是和所處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了。試想一下,千餘年來,這個地方富庶,百姓從不外逃。但歷經五胡亂華的亂世,五代十國的紛爭,能夠居家保命的哲學不就是需要陰奉陽違嗎?

其實,這才是“襄垣鬼”的“鬼”。

從襄垣的地方名吃“腥湯素煮餃”上就可看出。這道菜是在煮熟的餃子上澆炒好的菜,餃子是豆腐粉條類素餡的,而炒菜卻是肉和木耳、金針菇等。當年物質匱乏的年代,這道菜端上來的時候,客人總覺得“好吃不過餃子”,就在菜裡挑餃子吃,而本地人卻大口吃肉。所以稱之“襄垣吃餃肉在外”,既不顯山露水便得到實惠,又體面把場子撐起。

關於“襄垣鬼”,褒貶各一。其中不乏有不實在,鬼話連篇,虛榮等,但實實在在的一條就是聰明,且不論著這種山裡的狡黠也好,還是智慧中散發出睿智,其實就是思想解放敢為人先的“鬼”之集大成者。

襄垣縣在歷史上出了一位名僧法顯,這可是最早去“西天”取經的高僧。東晉時期的西行求法第一人,當時已經六十歲了。從一開始的十一人到最後只剩下他孤身一人返回中國,比唐玄奘早了二百多年。

這個“襄垣鬼”一路上所歷經的困難,可比官方派遣出行的唐玄奘經歷的太多了。如果沒有“襄垣鬼”的這份“鬼”的堅持,以及“鬼”的聰慧,“鬼”的圓滑面對和“鬼”的狡黠,又怎能歷盡千辛萬苦,在艱難險阻中明哲保身獨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