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迪士尼?

我們總是認為,迪士尼的核心就是IP,那麼中國未來應該能出一個迪士尼這樣的公司,畢竟中國文化中有大量優質IP。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經過了一年多的思考,

我認為中國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都無法誕生一個迪士尼這樣的公司,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

迪士尼是一家什麼公司?略

迪士尼到底是一家什麼公司?我們許多人總是能從身邊感知到迪士尼的存在,無論是上海的迪士尼樂園,還是各類迪士尼的玩具,或者是迪士尼電影中的漫威系列,甚至是迪士尼英語補習班。那麼迪士尼到底是一家什麼公司呢?我們先看看2016年的年報。

根據迪士尼自己對於板塊的劃分,基本上分為四個板塊:電視媒體,遊樂場和度假酒店,娛樂事業部,消費延伸產品。我們也一一做拆分。

電視媒體:2016年電視媒體貢獻了236億美元收入,是迪士尼收入來源最大的業務,2016年收入增速放緩到了2%。這一塊其實就是有線電視臺,

其中以當年收購的體育電視臺ESPN的收入占比最大。

ESPN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個電視頻道,每天有大量的體育比賽和內容,還有Sports Center體育新聞集錦。過去幾年美國電視最大的趨勢就是流媒體崛起。Netflix剛剛公佈了超預期,股價接近800億美元。在這個大趨勢中,ESPN相比其他電視臺受到衝擊要小一些,畢竟體育比賽還是要看直播,不適合流媒體。下圖是美國有線電商大概的頻道付費情況。

我們看到ESPN價值遠超TNT這種。

遊樂場和度假酒店

2016年遊樂場和度假酒店貢獻了169億收入,同比增長5%,也是大多數人心中的迪士尼業務。迪士尼樂園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夢幻的遊樂場,在這裡大人,小孩,甚至老人都能玩得很開心。裡面有大量漫畫裡面的場景,雲霄飛車並不刺激,但是很溫暖,許多細節也是做的一流。

今年春節就和父母,太太和兒子去了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

那幾天是我這一年最開心的幾天。2016年6月16日在上海開幕的迪士尼樂園,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就獲得了超過1000萬訪客。在我所有去過的遊樂場中,迪士尼是把Loyalty Program做的最好的,也運用了大量的科技。比如這次去迪士尼,就有一個迪士尼專屬手環,可以進出所有的遊樂場,拿Fast pass,酒店消費等等。這些消費資料能生成在App裡面,綁定信用卡直接付費。我們這次去,就發現幾乎所有人都已經有了迪士尼手環,
說明都是回頭客來旅遊。

下圖是迪士尼16年財報中,關於遊樂場和度假酒店的收入分拆。我們看到美國本土依然是大頭,收入142億美元,同比增長5%。美國本土的增長就是我說的更強的Loyalty Program。用戶在迪士尼樂園的消費整體在增加。事實上過去一年,迪士尼的客單價增長了5%,客流量是下滑的。國際業務主要受益於上海迪士尼開園,增長了7%。

娛樂事業部:

2016年來自迪士尼娛樂事業部的收入為94億美元,大幅增長了28%,是迪士尼所有版塊中增速最快的。這一塊就是迪士尼的電影事業部。

2016年的財年,迪士尼有好幾部賣座大片,包括星球大戰,美國隊長內戰,瘋狂動物園,尋找多利等。在收購了漫威之後,對於迪士尼電影IP起到了很好的商業化補充。從漫威各種超級英雄,再到超級英雄們的大混戰,每一次的彩蛋又會預告一個新的英雄。一環扣一環,可以說迪士尼是商業化能力的老司機。

另一塊是迪士尼的內容分發,包括一些流媒體電影和電視劇的分發,這一塊雖然很多國內朋友感知不到,在美國買皮克斯的流媒體內容是很常見的。而收入在2016年也有36億,幾乎和電影票房收入一樣了。

衍生品業務:

最後一塊,是迪士尼的衍生品業務,2016年收入55億美元,唯一出現負增長的業務。這一塊主要收入來自於授權迪士尼的IP,貢獻了38億美元收入,另一個快就是實體零售,貢獻了17億美元。

也就是,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迪士尼玩具,也不是迪士尼生產,而是他們授權的。迪士尼有許多經典卡通人物,大家去迪士尼商店,迪士尼樂園都會買幾個回去。還有就是一些迪士尼授權的手遊,但銷售一直也比較一般。包括冰雪奇緣,星球大戰等等。

成功基因:商業化能力和文化輸出 理

當我們簡單分析了迪士尼過去一年各個業務板塊的變化之後,我們再來反思這個以米老鼠和唐老鴨起家的公司是如何做到1600億美元市值的全球娛樂巨頭。我個人覺得主要是迪士尼本身的商業化能力和美國文化的輸出。

我們先看商業化能力,IP變現真的那麼容易嗎?

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超級IP蝙蝠俠和超人,在華納兄弟手裡完全沒有做好IP的變現。

下圖是2015年北美票房的市場份額。我們看到Universal Studio和迪士尼占到了42%的市場份額。迪士尼過去幾年的崛起就是來自於其對漫威IP的不斷變現,推出了一系列的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包括復仇者聯盟,鋼鐵俠等。而且這些電影都擁有超級高的毛利率:44%。相反,華納兄弟在偉大的諾蘭系蝙蝠俠三部曲之後,並沒有再推出過超級英雄系列電影。而之前的印鈔機魔戒系列也已經變現完了。這也導致華納兄弟的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20%下滑到了2015年的14%。

所以雖然超級英雄系列占美國電影票房的比例越來越高,但是這是一個結果,而且是體系迪士尼商業化能力的結果。

漫威作為一個超級IP,在被迪士尼收購前,其推出的每一部電影都被詬病。而迪士尼卻很好的做到了商業化,通過宏大的世界觀,故事情節的獨立和連貫相平衡,將復仇者聯盟,鋼鐵俠打造成了一款超級印鈔機。而且,迪士尼通過主題樂園,周邊產品等方式將他們商業化能力最大化。這種商業化能力是迪士尼獨有的基因,並不是簡單收購幾個大IP然後複製。

其次,我們來看看迪士尼的文化輸出。幾乎迪士尼所有的動畫化,超級英雄故事,背後都有強烈的美國文化。文化的定價權,才是最有價值的。也是一個大國的根本。

中國在其巔峰的時候,將漢字,中國文化輸出到了周邊的韓國,日本。美國在成為全球第一大超級大國後,也不斷輸出其文化。可口可樂,麥當勞漢堡,迪士尼商品背後都有鮮明的美國文化。迪士尼的成功在於,這些動畫人物,超級英雄,甚至價值觀來自於美國,而美國的普世文化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和星巴克咖啡?因為美國人在喝。為什麼很少有人喝馬來西亞的白咖啡,因為馬來西亞不夠強大。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迪士尼? 略

回到本文的開頭,無論是商業化能力還是文化的輸出,中國目前還遠遠沒有到這個程度。雖然擁有大量的優質IP,但是我們發現無論是電影,還是遊戲,甚至動漫,在商業化能力還是有些欠缺。我個人粗淺認為,中國在動漫的製作能力其實並不差,但是整體商業化運營能力和美國的差距很大。目前整體內容運作還是偏短期,在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增速下滑之後,未來商業化運營能力會越來越重要。

另一個經典的案例是鄰國日本,雖然有一系列超級動漫IP,包括七龍珠,火影忍者,聖鬥士,海澤王,甚至我個人很喜歡的Fate系列。

但是我們看不到基於這些超級IP產生的主題公園,更多是賣一些遊戲或者周邊產品。原因是,IP從來都不是主題公園成功的必要條件,全球以IP勝出的主題公園屈指可數。一方面,不是所有IP都有與主題公園結合的價值,比如當年國內大量西遊記題材的主題公園最後都是死掉的。另一方面,IP要和公園類型結合,硬生生往遊樂場裡面放IP是很奇怪的。

我們再看文化輸出,類似於互聯網的模式,文化輸出也是winner takes all。

全球老大才有文化輸出的定價權,我們很少看到有人會認同老二的文化。比如當年的蘇聯,後來的日本。我們再以日本為例,其內容往往反映這個階段的社會問題。而日本文化往往基於高壓,壓抑的文化,很難被其他國家所認同。目前,雖然中國也成為全球的老二,但還沒有建立一種能全球範圍傳遞的價值觀文化。相反,越來越開放之後,中國反而會更願意接受美國文化,本土文化的傳承越來越少。許多年輕人能夠看懂復仇者聯盟的各種彩蛋,但是對於西遊記,三國演義背後的文化底蘊難以理解。

總結而言,雖然擁有大量優質IP,這些IP本身也有宏大的歷史和世界觀,但以中國現有的商業化能力,很難出現類似於迪士尼這樣的娛樂巨頭。好在中國整體的精神消費正在崛起,這個土壤會培養一批生產優質文化和娛樂內容的企業,或許為10年後中國可能誕生的文化巨頭埋下種子。

個人粗淺思考,未必正確,歡迎批評交流。

dianshi830,請告知職業和公司。

點拾投資

大幅增長了28%,是迪士尼所有版塊中增速最快的。這一塊就是迪士尼的電影事業部。

2016年的財年,迪士尼有好幾部賣座大片,包括星球大戰,美國隊長內戰,瘋狂動物園,尋找多利等。在收購了漫威之後,對於迪士尼電影IP起到了很好的商業化補充。從漫威各種超級英雄,再到超級英雄們的大混戰,每一次的彩蛋又會預告一個新的英雄。一環扣一環,可以說迪士尼是商業化能力的老司機。

另一塊是迪士尼的內容分發,包括一些流媒體電影和電視劇的分發,這一塊雖然很多國內朋友感知不到,在美國買皮克斯的流媒體內容是很常見的。而收入在2016年也有36億,幾乎和電影票房收入一樣了。

衍生品業務:

最後一塊,是迪士尼的衍生品業務,2016年收入55億美元,唯一出現負增長的業務。這一塊主要收入來自於授權迪士尼的IP,貢獻了38億美元收入,另一個快就是實體零售,貢獻了17億美元。

也就是,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迪士尼玩具,也不是迪士尼生產,而是他們授權的。迪士尼有許多經典卡通人物,大家去迪士尼商店,迪士尼樂園都會買幾個回去。還有就是一些迪士尼授權的手遊,但銷售一直也比較一般。包括冰雪奇緣,星球大戰等等。

成功基因:商業化能力和文化輸出 理

當我們簡單分析了迪士尼過去一年各個業務板塊的變化之後,我們再來反思這個以米老鼠和唐老鴨起家的公司是如何做到1600億美元市值的全球娛樂巨頭。我個人覺得主要是迪士尼本身的商業化能力和美國文化的輸出。

我們先看商業化能力,IP變現真的那麼容易嗎?

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超級IP蝙蝠俠和超人,在華納兄弟手裡完全沒有做好IP的變現。

下圖是2015年北美票房的市場份額。我們看到Universal Studio和迪士尼占到了42%的市場份額。迪士尼過去幾年的崛起就是來自於其對漫威IP的不斷變現,推出了一系列的超級英雄系列電影,包括復仇者聯盟,鋼鐵俠等。而且這些電影都擁有超級高的毛利率:44%。相反,華納兄弟在偉大的諾蘭系蝙蝠俠三部曲之後,並沒有再推出過超級英雄系列電影。而之前的印鈔機魔戒系列也已經變現完了。這也導致華納兄弟的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20%下滑到了2015年的14%。

所以雖然超級英雄系列占美國電影票房的比例越來越高,但是這是一個結果,而且是體系迪士尼商業化能力的結果。

漫威作為一個超級IP,在被迪士尼收購前,其推出的每一部電影都被詬病。而迪士尼卻很好的做到了商業化,通過宏大的世界觀,故事情節的獨立和連貫相平衡,將復仇者聯盟,鋼鐵俠打造成了一款超級印鈔機。而且,迪士尼通過主題樂園,周邊產品等方式將他們商業化能力最大化。這種商業化能力是迪士尼獨有的基因,並不是簡單收購幾個大IP然後複製。

其次,我們來看看迪士尼的文化輸出。幾乎迪士尼所有的動畫化,超級英雄故事,背後都有強烈的美國文化。文化的定價權,才是最有價值的。也是一個大國的根本。

中國在其巔峰的時候,將漢字,中國文化輸出到了周邊的韓國,日本。美國在成為全球第一大超級大國後,也不斷輸出其文化。可口可樂,麥當勞漢堡,迪士尼商品背後都有鮮明的美國文化。迪士尼的成功在於,這些動畫人物,超級英雄,甚至價值觀來自於美國,而美國的普世文化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和星巴克咖啡?因為美國人在喝。為什麼很少有人喝馬來西亞的白咖啡,因為馬來西亞不夠強大。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迪士尼? 略

回到本文的開頭,無論是商業化能力還是文化的輸出,中國目前還遠遠沒有到這個程度。雖然擁有大量的優質IP,但是我們發現無論是電影,還是遊戲,甚至動漫,在商業化能力還是有些欠缺。我個人粗淺認為,中國在動漫的製作能力其實並不差,但是整體商業化運營能力和美國的差距很大。目前整體內容運作還是偏短期,在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增速下滑之後,未來商業化運營能力會越來越重要。

另一個經典的案例是鄰國日本,雖然有一系列超級動漫IP,包括七龍珠,火影忍者,聖鬥士,海澤王,甚至我個人很喜歡的Fate系列。

但是我們看不到基於這些超級IP產生的主題公園,更多是賣一些遊戲或者周邊產品。原因是,IP從來都不是主題公園成功的必要條件,全球以IP勝出的主題公園屈指可數。一方面,不是所有IP都有與主題公園結合的價值,比如當年國內大量西遊記題材的主題公園最後都是死掉的。另一方面,IP要和公園類型結合,硬生生往遊樂場裡面放IP是很奇怪的。

我們再看文化輸出,類似於互聯網的模式,文化輸出也是winner takes all。

全球老大才有文化輸出的定價權,我們很少看到有人會認同老二的文化。比如當年的蘇聯,後來的日本。我們再以日本為例,其內容往往反映這個階段的社會問題。而日本文化往往基於高壓,壓抑的文化,很難被其他國家所認同。目前,雖然中國也成為全球的老二,但還沒有建立一種能全球範圍傳遞的價值觀文化。相反,越來越開放之後,中國反而會更願意接受美國文化,本土文化的傳承越來越少。許多年輕人能夠看懂復仇者聯盟的各種彩蛋,但是對於西遊記,三國演義背後的文化底蘊難以理解。

總結而言,雖然擁有大量優質IP,這些IP本身也有宏大的歷史和世界觀,但以中國現有的商業化能力,很難出現類似於迪士尼這樣的娛樂巨頭。好在中國整體的精神消費正在崛起,這個土壤會培養一批生產優質文化和娛樂內容的企業,或許為10年後中國可能誕生的文化巨頭埋下種子。

個人粗淺思考,未必正確,歡迎批評交流。

dianshi830,請告知職業和公司。

點拾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