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特斯拉”?

早上你喝了一杯咖啡便匆匆出門,七點的布拉格廣場喂鴿子的人寥寥無幾,似乎已經好久沒有感受到如此安靜的布拉格了,你抖了抖外套迎著日出的霞光向車站走去。

看了看表,

差五分鐘十點,在踏入會議室的那一刻你松了口氣,你深知美國華爾街的這場重要會議決定著公司的生死存亡,所以當然不敢怠慢。

傍晚六點,你跟合夥人在望京小腰擼串慶祝,咕嘟咕嘟幾下一紮啤酒下肚,在小攤上一起繪畫著公司未來的藍圖。

如果我跟你說上述的所有場景都是在同一天發生的,你會相信嗎?但也許未來特斯拉的CEO馬斯克會將這些成為現實。據美國媒體報導,馬斯克旗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發出的新型火箭時速最高可達2.9萬公里,地球上的長途旅大多可以在半小時內完成,並且我們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到達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對於PPT造車已經免疫的我們,SpaceX公司的月球和火星計畫已經產生不了多大的殺傷力了。

只不過善於行銷的特斯拉一直站在新能源汽車“頂尖”的位置,在國內外高端電動車領域也只此特斯拉一家獨大。可能許多人心中會有些疑問,為何囊俱了幾十個汽車品牌的中國卻出不了像特斯拉一樣的企業?

土壤不同,所孕育出的企業也大不相同。你不得不承認,特斯拉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它和如今大熱的互聯網做著同樣的事情,就是顛覆傳統行業。以往的傳統汽車企業靠內燃機幾十年的技術積累獨步天下,現在卻被特斯拉的“超跑”直接彎道超車。我們都知道特斯拉的定位是一輛即酷又帥的超跑電動汽車,首先它一定要夠酷,其次才是超跑電動汽車,這也是為什麼它相比與其他入場電動汽車的企業更高端,

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原因。

特斯拉Model S的百公里加速只要4.2秒。這是什麼概念?在目前市面上所售的跑車中,兩百萬以下就沒有百公里加速在6秒之內的車,5秒以內在國內基本上兩百萬以上或者一百五十萬以上的車,

而特斯拉只需要4.2秒。而極簡的內飾風格、幾乎取消了所有物理按鍵的中控大屏以及自動駕駛系統,讓你感覺這車幾乎就是來自于未來,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很有“逼格”。

來自美國精英階層對特斯拉的認同,同樣也帶動著全球同階層的認同,這其中也包括中國。那麼為什麼中國出不了像特斯拉一樣的汽車企業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必要還要提一嘴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問題。特斯拉的續航里程大約在500KM左右,這個成績在電動汽車中也是遙遙領先的。但其實特斯拉的電池技術並不是最先進的,相比較來說還是比較“老舊”。採用的是我們筆記本上常用的18650電池,18650是指原指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不過由於鎳氫電池現在比較少用,所以現在多指鋰離子電池。一個普通的筆記本電池要用到大概6個18650電池,那麼一輛電動汽車它會用到多少節呢?對於Model S來說它的數量是7104。幾千節小電池連在一起需要的是強大的電池管理系統,而這也是特斯拉最為強勢的地方。

在電池技術方面,國內有一家汽車企業是要比特斯拉做的好的,那就是比亞迪。比亞迪的電池技術在全球都是處於領先地位的,所以其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也一直是它的優勢。比亞迪所採用的是磷酸鋰鐵電池是目前應用更為廣泛的電池。它的優勢在於熱穩定性很高,在600度時結構依然比較穩定,同時因為三價鐵離子並不活潑,很難再發生化學變化,這令其壽命相對較長,理論上能夠大於整車壽命,長期使用的成本較低。

那麼為什麼在電池技術上占優的比亞迪卻不能像特斯拉那樣呢?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國人的普遍思想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外國人認為這是中層精英的象徵,那當然國人也會給它打上同樣的標籤。所以想要讓比亞迪成為像特斯拉那樣的企業,沒有國人的支持是絕對不可能的。

其次就是兩個企業的調性不同,相比於特斯拉的“高調”,比亞迪來的更腳踏實地一些。其實這和兩家公司的創始人有很大的關係,特斯拉的CEO馬斯克本身就是做互聯網出身,所以企業的發展會更激進一些。而歸根結底比亞迪是一家做實業的傳統企業,從電池做到汽車,然後再到新能源汽車,一步一步走的很穩,它依託於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比亞迪則包攬了大部分零部件的自主生產。

還有就是在產品定位上,特斯拉走的是高端化路線,而比亞迪則更偏向於大眾。它接近中國人的性格,不冒險、不高調,從普及新能源汽車的願望入手,滲透公共交通領域,並逐漸開發出具有性價比、平民化的混動、電動車。

而隨著全球禁售燃油車進程的加快,電動汽車將會越來越受歡迎。當然,走高端化的電動汽車發展仍還會有著不錯的市場份額,但人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買得起的大眾化的電動汽車,所以在未來的汽車市場比亞迪會有不錯的發展潛力。

可能中國不會出現“特斯拉”,但美國也很難出現“比亞迪”。

要解釋這個問題,必要還要提一嘴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問題。特斯拉的續航里程大約在500KM左右,這個成績在電動汽車中也是遙遙領先的。但其實特斯拉的電池技術並不是最先進的,相比較來說還是比較“老舊”。採用的是我們筆記本上常用的18650電池,18650是指原指鎳氫電池和鋰離子電池,不過由於鎳氫電池現在比較少用,所以現在多指鋰離子電池。一個普通的筆記本電池要用到大概6個18650電池,那麼一輛電動汽車它會用到多少節呢?對於Model S來說它的數量是7104。幾千節小電池連在一起需要的是強大的電池管理系統,而這也是特斯拉最為強勢的地方。

在電池技術方面,國內有一家汽車企業是要比特斯拉做的好的,那就是比亞迪。比亞迪的電池技術在全球都是處於領先地位的,所以其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也一直是它的優勢。比亞迪所採用的是磷酸鋰鐵電池是目前應用更為廣泛的電池。它的優勢在於熱穩定性很高,在600度時結構依然比較穩定,同時因為三價鐵離子並不活潑,很難再發生化學變化,這令其壽命相對較長,理論上能夠大於整車壽命,長期使用的成本較低。

那麼為什麼在電池技術上占優的比亞迪卻不能像特斯拉那樣呢?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國人的普遍思想就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外國人認為這是中層精英的象徵,那當然國人也會給它打上同樣的標籤。所以想要讓比亞迪成為像特斯拉那樣的企業,沒有國人的支持是絕對不可能的。

其次就是兩個企業的調性不同,相比於特斯拉的“高調”,比亞迪來的更腳踏實地一些。其實這和兩家公司的創始人有很大的關係,特斯拉的CEO馬斯克本身就是做互聯網出身,所以企業的發展會更激進一些。而歸根結底比亞迪是一家做實業的傳統企業,從電池做到汽車,然後再到新能源汽車,一步一步走的很穩,它依託於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比亞迪則包攬了大部分零部件的自主生產。

還有就是在產品定位上,特斯拉走的是高端化路線,而比亞迪則更偏向於大眾。它接近中國人的性格,不冒險、不高調,從普及新能源汽車的願望入手,滲透公共交通領域,並逐漸開發出具有性價比、平民化的混動、電動車。

而隨著全球禁售燃油車進程的加快,電動汽車將會越來越受歡迎。當然,走高端化的電動汽車發展仍還會有著不錯的市場份額,但人們需要的是更多的買得起的大眾化的電動汽車,所以在未來的汽車市場比亞迪會有不錯的發展潛力。

可能中國不會出現“特斯拉”,但美國也很難出現“比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