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屍諫反對慈禧垂簾聽政,張之洞用一段話給慈禧解圍

1879年,垂簾聽政的慈禧遇到了一個大麻煩。麻煩雖大,製造麻煩的卻是一個小官吏。此人叫吳可讀,為吏部主事,官居正六品。他在駕崩5年的同治帝梓宮安葬的時候,採用“屍諫”反對慈禧垂簾聽政,

為大行皇帝爭大統。

5年前,慈禧扶持光緒繼位,其用心昭然若揭,但沒人敢說破。吳可讀為了說真話,決定屍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樞臣對吳可讀事件多數以沉默相對。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如果昧著良心,那只能順著慈禧講;如果對得起良心,那只能閉嘴,免得惹禍上身。刑部尚書翁同龢躲不過去,只能以“本朝不建儲之說對”。

在六部九卿束手無策之際,一個人站了出來,

給慈禧解圍。他就是清末重臣張之洞。

張之洞

吳可讀實施屍諫的前四天,與張之洞“小飲”,談了什麼我們無法知曉,但起碼說明其交情不一般。吳可讀帶著對張之洞的期待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個期待,當然是接著吳可讀話題的直諫。然而,聽到吳可讀的死訊,張之洞開口了,只是完全說到了吳可讀遺願的反面:

吳可讀

“竊謂為穆宗毅皇帝立嗣,繼嗣即是繼統,此出於兩宮皇太后之意,合乎天下臣民之心,而即我皇上之所深願,乃萬古不磨之意,將來必踐之言。臣敬吳可讀之至忠至烈,然謂其於不必慮者過慮,於所當慮者而未及深慮也。”

眾臣明哲保身,默認了張之洞的說法。但他的做法,簡直就是給已經死去的朋友的後背再插上一刀!同時也暴露了他靈巧逢迎的心機。

“兩宮皇太后之意”,尚未展開議論,就“合乎天下臣民之心”。同治駕崩已有5年,張之洞又如何知道,慈禧的安排也是“皇上所深願”?強☆禁☆姦了民意不算,接著還要強☆禁☆姦聖意!

慈禧垂簾聽政

張之洞為何要昧著良心為慈禧辯解?或許要從他坎坷的科考之路說起。

張之洞15歲就奪得順天鄉試的解元,“一時才名噪都下”。但好運並非一直陪伴著張之洞, 因給父親守喪以及回避考官族兄張之萬,張之洞26歲時才拿下一甲第三。而這個名次得來也是一波三折:他的殿試對策答卷讓閱卷大臣不太滿意,“議置三甲末”。一番爭議過後,改成二甲第一,慈禧將他提拔到一甲殿后。從中舉到折桂,竟等了11年時間,這對才子而言,當然是難以忍受的煎熬。

張之洞畢生對慈禧的感恩之心,或許就源於此,解圍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