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擼起袖子真抓實幹:特殊的“獎狀”

切楊仁增大叔給困難家庭送去了幫扶資金。攝影:呂桂存

青海新聞網訊 2009年幫扶40戶;2010年幫扶60戶……2017年幫扶82戶。

……

愛是一種奉獻,是一種力量,能給人帶來無盡的關懷和希望。切楊仁增,一位來自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的藏族大叔,用實際行動在沙柳河畔撒下了他對這片熱土的滿腔熱愛。

7月20日,從剛察縣城出發,十多分鐘的路程後,我們見到了今年58歲的切楊仁增大叔。進到切楊仁增的辦公室時,整整兩面牆的獎狀讓人深感震撼。

這些獎狀,有頒發給企業的,也有授予他個人的,而跟這些獎狀擺在一起的還有用藏語書寫,然後裝裱起來的特殊“獎狀”。

這些特殊的“獎狀”是剛察縣幾個村裡的群眾,為了感謝切楊仁增大叔對他們的幫扶,送來的祝福牌匾以及一面面錦旗。

“我供出來了6個大學生,其中一個學生畢業後,來我公司成了辦公室的一名職員。”說起自己資助的學生,切楊仁增大叔很是驕傲。

這些大學生都是剛察縣各鄉鎮家裡非常困難,付不起學費的一些孩子,在切楊仁增的幫助下,他們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紮西措姆因為家裡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牲畜也沒有幾隻,當一家人為紮西措姆的大學學費發愁的時候,切楊仁增主動找到了他們家,表示願意出資讓孩子完成學業。大學畢業後,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紮西措姆來到了吉騰福利飼草料有限公司,成了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

在2009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剛察縣吉騰福利飼草料有限公司後,切楊仁增大叔就開始了他的幫扶之路,並且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作為土生土長的剛察縣沙流河鎮人,對鎮上的情況,切楊仁增很瞭解,誰家富裕,誰家需要救助,他心裡有一本“賬”。但是其他鄉鎮貧困戶的很多情況,都是他從別人嘴裡聽來的。

“為了不耽誤幫扶,讓老百姓及時得到救助,有時候我只能自己去村裡一戶一戶地查看,

最後選出最困難、最需要救助的群眾來幫扶。”切楊仁增大叔苦笑著說。他曾記得,那年他去泉吉鄉切吉村走訪入戶,進到拉毛措的家裡時,看到的景象至今都讓他難以忘懷。

拉毛措家裡有她和丈夫及孩子三口人,拉毛措患有癌症,當時為了給她治病,家裡的草場牲畜全部都賣出去了,而且還欠了醫院一萬多元的費用。就在一家人揭不開鍋的時候,

切楊仁增大叔出現在家門口,為他們送去了一萬元,解了燃眉之急。每年在入冬和春節的時候,他都會給鄉鎮的困難家庭發放米麵油,保證大家安穩地度過冬天,喜氣洋洋迎春節。

確定幫扶物件後,每戶都會收到幫扶資金。今年,他為82戶牧戶每戶發放了1000元的幫扶資金,發放了特困醫療救助14000元,並捐贈了價值62300元的帳篷、冬裝、米麵油等物資。

為了更快地幫助困難家庭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2014年,切楊仁增改變了他的救助計畫,要從“輸血”變“造血”,幫扶+帶動就業成了切楊仁增大叔的新思路。

哈爾蓋鎮果洛藏休麻村的西合巴家裡是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一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草場補助。就在去年他成了吉騰福利飼草料有限公司草原牧雞養殖基地的一名飼養員,每個月有兩千元的基本工資,幹得好了還有獎金和提成。

這些年,吉騰福利飼草料有限公司始終把救助貧困戶、殘疾人、孤兒以及對貧困大學生的幫助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為殘疾人孤兒等弱勢群體發放補助資金,幫扶優秀貧困大學生,資助其上學期間的一切費用,共計發放福利及補助金額達320余萬元。

當問及切楊仁增大叔,為什麼會一直堅持幫助困難家庭時,他的回答樸實無華:我也困難過,如今我有能力回報社會,就應該力所能及地做這些事。

過上小康生活,2014年,切楊仁增改變了他的救助計畫,要從“輸血”變“造血”,幫扶+帶動就業成了切楊仁增大叔的新思路。

哈爾蓋鎮果洛藏休麻村的西合巴家裡是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一家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草場補助。就在去年他成了吉騰福利飼草料有限公司草原牧雞養殖基地的一名飼養員,每個月有兩千元的基本工資,幹得好了還有獎金和提成。

這些年,吉騰福利飼草料有限公司始終把救助貧困戶、殘疾人、孤兒以及對貧困大學生的幫助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為殘疾人孤兒等弱勢群體發放補助資金,幫扶優秀貧困大學生,資助其上學期間的一切費用,共計發放福利及補助金額達320余萬元。

當問及切楊仁增大叔,為什麼會一直堅持幫助困難家庭時,他的回答樸實無華:我也困難過,如今我有能力回報社會,就應該力所能及地做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