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千古疑案“莫須有”究竟什麼是含義?

“莫須有”一詞,現在人常說,但是你是否知道他的出處呢?又是否知道,這個詞最早使用的時候是什麼意思呢?

“莫須有”這三個字出自于《宋史?嶽飛傳》:“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

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翻譯成現代文解釋呢,就是嶽飛被捕入獄後,韓世忠憤憤不平地問秦檜:“嶽飛有沒有犯謀反罪。”秦檜回答:“岳飛的兒子岳雲寫給張憲的謀反信件雖然沒有找到,但謀反這件事是有的。

”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這便是“莫須有”三個字的由來。

不過,對“莫須有”這三個字的解釋,歷代學者有著不同的觀點。比如,清朝的俞正燮認為,“莫須”二字是宋朝人的口語,是“大概”或“也許”的意思,因為在某些地區的方言裡,“莫須”這個詞至今仍然在用。如“目須”“摸尋(xun)”“摸尋(xin)”等。從這些方言口語中來理解,有“琢磨”“估計”“尋思”的意思。

筆者認為,秦檜作為一個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手,

絕對不會說出“大概有”“也許有”“估計有”這樣模棱兩可的話,這不是明顯告訴天下人嶽飛謀反這事還沒有調查清楚,罪名是隨意安插的。

也有近代學者認為,“莫須”二字是宋朝人的口語不假,但“莫須有”的意思是“難道沒有嗎?”這樣解釋似乎也說不通。道理很簡單,秦檜既然想要安插罪名扳倒嶽飛,怎麼會留有餘地呢?這不是等著讓韓世忠替嶽飛辯解嗎?還有,

如果把這句話放在原對話中翻譯,也說不通呀!“岳飛的兒子岳雲寫給張憲的謀反信件雖然沒有找到,這件事情難道沒有嗎?”這也就是說關鍵的物證沒找到,然後再反問別人“難道他沒犯罪?”根本不符合語言對話邏輯,也不符合秦檜要表達的意思。

筆者以為,既然眾學者傾向于把“莫須”作為一個口語來解釋,那麼同樣一句口語放在不同的場合使用,就有著不同的含義,

所以想要理解“莫須有”的含義,自然也要根據當時的背景情況進行判斷。

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派使者與金國議和時,金國提出第一個條件就是“必殺飛始可和”。為什麼金國要把“殺岳飛”作為議和的前提條件呢?因為嶽飛的軍隊幹掉了的金國太多將士,

令他們惱羞成怒;其次是岳飛的軍事才華對金國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宋高宗趙構呢,是極力主張與金議和的,因為他深感南宋已無力與金抗爭,所以決意放棄抗戰,同意議和;可嶽飛呢,卻極力反對趙構的主張,堅持要以武力抗擊金人,反對議和;此外,嶽飛還在公開場合多次主張迎回被金國軟禁的前皇帝宋欽宗,直接違背了趙構的利益。

可以說,嶽飛的任何主張都對宋高宗趙構都不是不利的。試想一下,如果同意岳飛抗金,如果戰敗了,將直接面臨亡國的危險,趙構別說繼續當皇帝了,能不能保留性命都是個問題;如果岳飛戰勝了金國,那麼就要迎回前皇帝宋欽宗,宋高宗趙構的位置怎麼擺?是退位?還是把這個前皇帝供起來?所以說,如果站在趙構的立場上看,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會授意秦檜處死嶽飛了。

秦檜作為這個案子的主謀,自然是得到了趙構的授權,所以才會羅列嶽飛一系列的罪名。

此外,作為審理嶽飛案的大理寺,是掌管刑獄的中央審判機關,想要除掉嶽飛,肯定要把罪名做實,絕對不會以模糊不清、似有似無的罪名處死嶽飛這位德高望重的封疆大吏。

說完了事件背景,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秦檜說的“莫須有”。面對韓世忠的疑問,秦檜給出的必定是一個肯定的回答。秦檜貴為宰相,對於賜死名臣嶽飛這樣重大的案件,又是出於他的精心設計,怎麼能給出一個似有似無的罪名?所以,筆者認為,“莫須有”的意思也就是肯定有、應該有。

如果把這樣肯定的回答放在文中,也更為符合雙方的對話場景:韓世忠懷著憤怒質問秦檜:“嶽飛有沒有犯謀反罪。”秦檜回答:“岳飛的兒子岳雲寫給張憲的謀反信件雖然沒有找到,但謀反這件事肯定有(應該有)。”所以,韓世忠才會質問秦檜:“如果說嶽飛肯定有謀反罪,何以讓天下人信服?”

作者:之江

http://culture.kaiwind.com)

試想一下,如果同意岳飛抗金,如果戰敗了,將直接面臨亡國的危險,趙構別說繼續當皇帝了,能不能保留性命都是個問題;如果岳飛戰勝了金國,那麼就要迎回前皇帝宋欽宗,宋高宗趙構的位置怎麼擺?是退位?還是把這個前皇帝供起來?所以說,如果站在趙構的立場上看,也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會授意秦檜處死嶽飛了。

秦檜作為這個案子的主謀,自然是得到了趙構的授權,所以才會羅列嶽飛一系列的罪名。

此外,作為審理嶽飛案的大理寺,是掌管刑獄的中央審判機關,想要除掉嶽飛,肯定要把罪名做實,絕對不會以模糊不清、似有似無的罪名處死嶽飛這位德高望重的封疆大吏。

說完了事件背景,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秦檜說的“莫須有”。面對韓世忠的疑問,秦檜給出的必定是一個肯定的回答。秦檜貴為宰相,對於賜死名臣嶽飛這樣重大的案件,又是出於他的精心設計,怎麼能給出一個似有似無的罪名?所以,筆者認為,“莫須有”的意思也就是肯定有、應該有。

如果把這樣肯定的回答放在文中,也更為符合雙方的對話場景:韓世忠懷著憤怒質問秦檜:“嶽飛有沒有犯謀反罪。”秦檜回答:“岳飛的兒子岳雲寫給張憲的謀反信件雖然沒有找到,但謀反這件事肯定有(應該有)。”所以,韓世忠才會質問秦檜:“如果說嶽飛肯定有謀反罪,何以讓天下人信服?”

作者:之江

http://culture.kaiwi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