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孫斯基觀察:日日為幣價輾轉反側?你的關注點應該轉移一下

圈子又被李啟威上央視這件事刷屏了,雖然僅僅是出現了短暫的幾秒鐘,

也戳到了眾多圈內人的G點。當然,出現的不僅是西裝革履的查理大帝,中央財經頻道的《環球財經連線》還剖析了比特幣、乙太幣、瑞波幣、萊特幣等各自漲幅和比特幣擴容等問題,將一眾數字貨幣等虛擬資產歸為了“全球熱門投資品”。

“上央視”似乎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情,一向被人拿來做噱頭加以解讀並大肆宣揚。不是說上央視不好,央視效應還是很明顯的,

直接拉動了一波上漲;孫斯基想要表達的是,我們看問題不能片面,為什麼只有對幣價有利好或利空的消息才會被廣泛傳播?

孫斯基最近有做過一個街訪,採樣區域範圍包括了街頭、學校、商場等地,基本大部分的人都沒聽說過比特幣,

更遑論區塊鏈、ICO之類名詞了。聽說過的人中,大部分也都是看過比特幣勒索病毒或者比特幣綁架勒索的新聞而“聽說過”,寥寥幾人知道區塊鏈是一門電腦技術,ICO幾乎沒人聽說過。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每天千辛萬苦地寫稿報導,都是給本就窄小的圈子內人自娛自樂的嗎?街訪時有位氣質特殊的大爺給孫斯基印象非常深刻,用著近乎質問的語氣問:“你說比特幣現在有什麼應用?數位貨幣有什麼應用?除了炒來炒去的幣價,

有什麼能讓人親眼見到的應用落地?”大爺的話如一記驚雷,本打算強行解釋一波目前國內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大爺已經憤懣地丟掉還沒抽完的煙頭表示“別再問我了”。

今天和同事們討論的時候,就有人提到:目前給人的感覺,就連主流媒體都在天天播報與幣價有關的事情。一語驚醒夢中人,孫斯基決定研究一下,各大主流媒體的報導側重點。

這裡謹以央視、新華社、人民網、光明網四家為例,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央視網:

在央視網搜索“比特幣”:

在央視網搜索“區塊鏈”:

在央視網搜索“ICO”:

在央視網搜索“數位貨幣”:

對比之下可以看出,央視對行業內的報導並不少,ICO目前還是個空缺,關鍵字為數位貨幣的報導大多在發出警示,相對於比特幣,區塊鏈的相關報導頻次確實是低了一些,但這些正面的新聞傳播並沒有比特幣的利好消息快、廣。央視其實還是很客觀的,而二級媒體、自媒體們的解讀和傳播,就是另一回事了。

新華社:

在新華網搜索“比特幣”:

在新華網搜索“區塊鏈”:

在新華網搜索“ICO”:

在新華網搜索“數位貨幣”:

相比之下,新華網對區塊鏈的報導篇數多、範圍廣,對比特幣的報導還是局限於幣價,對ICO的報導只有少得可憐的7篇,而談起數字貨幣,也是比較慎獨的態度。區塊鏈技術本就比較具有普適性和多領域、多樣化的相關度,但是新華網大多是時事新聞,並沒有像央視一樣有做過一個簡單的普及。在紛亂複雜的資訊中,也只有幣價,被人們盯牢。

人民網:

在人民網搜索“比特幣”:

在人民網搜索“區塊鏈”:

在人民網搜索“ICO”:

在人民網搜索“數字貨幣”:

在人民網上,能搜到比特幣相關文章3681篇,是區塊鏈相關文章的4倍之多,ICO相關文章數近區塊鏈相關文章數兩倍,數位貨幣相關文章數略少,702篇。人民網提到數位貨幣也大多都是警示為主,包括ICO,也是呼籲行業亟待監管。區塊鏈主題相關文章著實少了一些,人民網也是跟著幣價走了。

光明網:

在光明網搜索“比特幣”:

在光明網搜索“區塊鏈”:

在光明網搜索“ICO”:

在光明網搜索“數位貨幣”:

在光明網上,區塊鏈的相關文章數反而多出比特幣相關文章不少,而且既有技術也有應用還有政策甚至包括融資新聞。ICO根本沒有相關度,而數位貨幣相關文章數最多,角度也都很客觀,立場很正。

比特幣,從曾經以貨幣屬性為初衷,已經被生生扭成了一種高風險投資品。人們關心幣價,無非是因為切實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以比特幣為首的數位貨幣市場,火熱的發展也能更好地帶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畢竟ICO融資就是為了得到能夠發展團隊、發展技術所需要的資金,現在卻已經變了味兒了。

“小蟻要上央視了!”

“量子也要上央視了!”

“那還等什麼?ANS、QTUM、OMG都漲瘋了!趕緊上車一夜暴富啊!”

為什麼關注的是幣價上漲或下跌?而不是關注小蟻、量子等等項目的技術到底有什麼突破,是否有應用即將落地?被銅臭染得烏煙瘴氣的市場一片人心浮躁,韭菜們就算了,媒體們是不是應該引導一下方向?技術和應用,是幣價漲跌的基石,技術扎實、應用落地,讓廣大群眾瞭解、接受區塊鏈的概念,熟悉區塊鏈的應用,行業的受眾才會更廣,市場也才會變得更大,又何苦局限於眼前天天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當年魯迅棄醫從文想要以文字喚醒國民,孫斯基肯定望塵莫及也不敢去比,只是希望寥以此文告誡人們應潛心篤志于技術和應用。區塊鏈技術發展好了,代幣升值這種事是不言而喻的,不應該日日自娛自樂,只看到主流媒體上的利好消息,卻忽略了最應該關心的問題。主流媒體們得端著架子,但更多像孫斯基一樣寫稿子的人,希望能多傳播技術與應用,而不是煽動人們的欲望,去一頭陷進賺錢賠錢的閉環中。

關鍵字為數位貨幣的報導大多在發出警示,相對於比特幣,區塊鏈的相關報導頻次確實是低了一些,但這些正面的新聞傳播並沒有比特幣的利好消息快、廣。央視其實還是很客觀的,而二級媒體、自媒體們的解讀和傳播,就是另一回事了。

新華社:

在新華網搜索“比特幣”:

在新華網搜索“區塊鏈”:

在新華網搜索“ICO”:

在新華網搜索“數位貨幣”:

相比之下,新華網對區塊鏈的報導篇數多、範圍廣,對比特幣的報導還是局限於幣價,對ICO的報導只有少得可憐的7篇,而談起數字貨幣,也是比較慎獨的態度。區塊鏈技術本就比較具有普適性和多領域、多樣化的相關度,但是新華網大多是時事新聞,並沒有像央視一樣有做過一個簡單的普及。在紛亂複雜的資訊中,也只有幣價,被人們盯牢。

人民網:

在人民網搜索“比特幣”:

在人民網搜索“區塊鏈”:

在人民網搜索“ICO”:

在人民網搜索“數字貨幣”:

在人民網上,能搜到比特幣相關文章3681篇,是區塊鏈相關文章的4倍之多,ICO相關文章數近區塊鏈相關文章數兩倍,數位貨幣相關文章數略少,702篇。人民網提到數位貨幣也大多都是警示為主,包括ICO,也是呼籲行業亟待監管。區塊鏈主題相關文章著實少了一些,人民網也是跟著幣價走了。

光明網:

在光明網搜索“比特幣”:

在光明網搜索“區塊鏈”:

在光明網搜索“ICO”:

在光明網搜索“數位貨幣”:

在光明網上,區塊鏈的相關文章數反而多出比特幣相關文章不少,而且既有技術也有應用還有政策甚至包括融資新聞。ICO根本沒有相關度,而數位貨幣相關文章數最多,角度也都很客觀,立場很正。

比特幣,從曾經以貨幣屬性為初衷,已經被生生扭成了一種高風險投資品。人們關心幣價,無非是因為切實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以比特幣為首的數位貨幣市場,火熱的發展也能更好地帶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畢竟ICO融資就是為了得到能夠發展團隊、發展技術所需要的資金,現在卻已經變了味兒了。

“小蟻要上央視了!”

“量子也要上央視了!”

“那還等什麼?ANS、QTUM、OMG都漲瘋了!趕緊上車一夜暴富啊!”

為什麼關注的是幣價上漲或下跌?而不是關注小蟻、量子等等項目的技術到底有什麼突破,是否有應用即將落地?被銅臭染得烏煙瘴氣的市場一片人心浮躁,韭菜們就算了,媒體們是不是應該引導一下方向?技術和應用,是幣價漲跌的基石,技術扎實、應用落地,讓廣大群眾瞭解、接受區塊鏈的概念,熟悉區塊鏈的應用,行業的受眾才會更廣,市場也才會變得更大,又何苦局限於眼前天天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當年魯迅棄醫從文想要以文字喚醒國民,孫斯基肯定望塵莫及也不敢去比,只是希望寥以此文告誡人們應潛心篤志于技術和應用。區塊鏈技術發展好了,代幣升值這種事是不言而喻的,不應該日日自娛自樂,只看到主流媒體上的利好消息,卻忽略了最應該關心的問題。主流媒體們得端著架子,但更多像孫斯基一樣寫稿子的人,希望能多傳播技術與應用,而不是煽動人們的欲望,去一頭陷進賺錢賠錢的閉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