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阪河魨”品牌如何打得更響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作者:戴全成 薛敏靈 記者 黃長秋

佛曇鎮東阪村地處福建省漳浦縣東北部沿海,三面環水,一面依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福建河魨養殖的發源地。截至2016年12月,東阪村河魨套養面積約1.1萬畝,產量達1000噸,河魨產業年產值近1.5億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9426元。如何加快東阪村河魨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並將其培育成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的新興龍頭產業呢?日前,記者走進東阪村,對該村的河魨產業發展現狀、遇到的問題,

以及下一步的發展進行了走訪調查。

養殖

情況

東阪村的河魨養殖可追溯到1992年,1996年開始大面積推廣。

人工育苗情況:東阪村河魨魚苗種供應以佛曇鎮本土育苗為主,以江蘇、廣東外購部分河魨魚苗為輔。據統計,佛曇鎮現有育苗企業10家。

主要養殖模式:東阪暗紋東方魨採用土池單養模式,養殖面積較小。東阪菊黃和條紋東方魨採用土池單養和套養斑節蝦、花蛤2種模式。由於套養模式生態、健康、環保,

河魨、蝦、花蛤三種生物形成良好的生態鏈,且這種套養模式是東阪村經過長時間摸索並被實踐證實成功的綠色生態養殖模式,因而逐漸成為東阪河魨主要養殖模式。

安全保障情況。該縣通過邀請國內權威專家組織培訓,全面推行河魨控毒技術,並不斷完善行業經營管理制度,實行河魨餐飲業持證經營制度,制定《養殖河魨烹製安全守則》,推廣本土企業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與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共同研發的河魨毒素快速檢測試紙,

切實給河魨餐飲業的食用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河魨產業效益。當前東阪村已形成河魨育苗、養殖、銷售、加工、餐飲等完整產業鏈。據統計,東阪河魨從原先的100%外銷發展到現在已有30%本地食用。同時,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研發出的“魨之吻”系列化妝品等,切實延伸了產業鏈,提高河魨產業附加值,

增加了收入。當前,東阪村每畝蝦池租金從原先的2000元,提高到了平均近5000元,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收入增加約3000萬元。而蝦池租金收入的90%,按小組發放給村民,全村村民都能夠在河魨養殖中獲益,享受河魨產業帶來的福利。據不完全統計,東阪村僅蝦池租金收入每人每年可實現分紅約4000元。

主要

問題

多數河魨養殖場規模偏小。目前,東阪村河魨養殖還處於分散經營的格局,

大部分河魨由個體戶養殖,規模小、無品牌、市場競爭力弱。

多數養殖場未建立可追溯體系。河魨含有不同毒素,對人類健康存在威脅。河魨養殖行業具有其特殊性,養殖戶點多面廣,貯存和流通限制條件多、環節多,加工產品相對比例小、批量大、單體小、包裝不規範等,加上可操作性和成本問題一般不貼加安全資訊和檢驗檢疫標誌,使河魨的安全資訊在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形成資訊不對稱問題,其安全難以保證,出現問題也較難找到責任者。

我國沿海常見的河魨有四十餘種,而國家有條件放開的是已經完全成熟的、經過二十餘年經驗積累的兩個品種,即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因氣候環境、溫度、海水水質等因素限制,暗紋東方魨在東阪村養殖量偏少,紅鰭東方魨養殖量則基本為零。而未列入開禁範圍的雙斑東方魨和菊黃東方魨養殖量在本土養殖占了多數,制約了申請養殖河魨魚源基地備案。

相關標準體系不健全。由於雙斑東方魨和菊黃東方魨養殖及加工規範缺失,成為影響解禁申請的一個重要因素。

缺乏市場主動權。由於河魨主要市場在江蘇,主動權掌握在江蘇客戶手中,再加上市民對河魨美食的認識不足,制約了河魨餐飲業發展,導致養殖河魨在集中大量上市時,出現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發展

建議

推動有條件的企業申請基地備案。按照農業部辦公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有關要求,幫助指導有條件的東方魨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社和養殖大戶做好備案申請工作,力爭東方魨養殖企業在第二批申報魚源基地獲得備案;同時,協助水產加工企業完善河魨加工設備,組織專家培訓河魨加工技術人員,建立完善的河魨產品品質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力爭通過河魨魚加工的審核。更為重要的是,需要上級主管部門説明做好雙斑東方魨和菊黃東方魨基礎性研究工作,組織相關科研機構開展雙斑東方魨和菊黃東方魨食用安全性評估,力爭這兩種河魨魚早日列入養殖河魨魚源備案基地目錄。

指導組建河魨魚養殖專業合作社。整合小型河魨魚養殖場,採取聯合兼併等方式逐步組建河魨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協助河魨魚養殖合作社設立內部管理、開展培訓、技術交流和改善資訊流通條件,提高河魨魚養殖技術水準。

加大力度培育本地市場。通過走訪江蘇揚中、海安等地發現,在全國最大的河魨批發市場——江蘇揚中博聯水產市場,“東阪河魨”知名度非常高,市場的存有量占到60-70%。因為佛曇灣處於鹹淡水交界處,加上東阪特色健康養殖模式,本地養殖出的河魨最美味,也最受江蘇人青睞。建議在東阪村大力培育一個河魨批發市場,形成北揚中南漳浦,讓漳浦縣在市場競爭和河魨定價中掌握主動權。

推進河魨全產業鏈培育工作。要提高工作的系統性和準確性,重點開展河魨養殖病害防治、營養飼料、去毒化加工、廢棄物無毒化處理等領域的研究,建立河魨魚育苗、養殖、加工、冷鏈物流、銷售和產業經濟的全產業鏈體系。

積極打造河魨文創園,策劃舉辦河魨文化節;建立河魨保險機制,強化河魨產業監管等。

其安全難以保證,出現問題也較難找到責任者。

我國沿海常見的河魨有四十餘種,而國家有條件放開的是已經完全成熟的、經過二十餘年經驗積累的兩個品種,即紅鰭東方魨和暗紋東方魨。因氣候環境、溫度、海水水質等因素限制,暗紋東方魨在東阪村養殖量偏少,紅鰭東方魨養殖量則基本為零。而未列入開禁範圍的雙斑東方魨和菊黃東方魨養殖量在本土養殖占了多數,制約了申請養殖河魨魚源基地備案。

相關標準體系不健全。由於雙斑東方魨和菊黃東方魨養殖及加工規範缺失,成為影響解禁申請的一個重要因素。

缺乏市場主動權。由於河魨主要市場在江蘇,主動權掌握在江蘇客戶手中,再加上市民對河魨美食的認識不足,制約了河魨餐飲業發展,導致養殖河魨在集中大量上市時,出現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發展

建議

推動有條件的企業申請基地備案。按照農業部辦公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有關要求,幫助指導有條件的東方魨養殖企業、專業合作社和養殖大戶做好備案申請工作,力爭東方魨養殖企業在第二批申報魚源基地獲得備案;同時,協助水產加工企業完善河魨加工設備,組織專家培訓河魨加工技術人員,建立完善的河魨產品品質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力爭通過河魨魚加工的審核。更為重要的是,需要上級主管部門説明做好雙斑東方魨和菊黃東方魨基礎性研究工作,組織相關科研機構開展雙斑東方魨和菊黃東方魨食用安全性評估,力爭這兩種河魨魚早日列入養殖河魨魚源備案基地目錄。

指導組建河魨魚養殖專業合作社。整合小型河魨魚養殖場,採取聯合兼併等方式逐步組建河魨魚養殖專業合作社,協助河魨魚養殖合作社設立內部管理、開展培訓、技術交流和改善資訊流通條件,提高河魨魚養殖技術水準。

加大力度培育本地市場。通過走訪江蘇揚中、海安等地發現,在全國最大的河魨批發市場——江蘇揚中博聯水產市場,“東阪河魨”知名度非常高,市場的存有量占到60-70%。因為佛曇灣處於鹹淡水交界處,加上東阪特色健康養殖模式,本地養殖出的河魨最美味,也最受江蘇人青睞。建議在東阪村大力培育一個河魨批發市場,形成北揚中南漳浦,讓漳浦縣在市場競爭和河魨定價中掌握主動權。

推進河魨全產業鏈培育工作。要提高工作的系統性和準確性,重點開展河魨養殖病害防治、營養飼料、去毒化加工、廢棄物無毒化處理等領域的研究,建立河魨魚育苗、養殖、加工、冷鏈物流、銷售和產業經濟的全產業鏈體系。

積極打造河魨文創園,策劃舉辦河魨文化節;建立河魨保險機制,強化河魨產業監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