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媽媽,我怕……”孩子怕黑,不敢睡覺怎麼辦?

文|明明

(id:haobm365)

昨天晚上,我寫完文章回房間準備睡覺,一開門就聽到了小城寶還賴在我們床上,

不肯睡覺。什麼情況,都11點了還不睡覺?

後來從媽媽嘴裡瞭解到,原來是小傢伙怕黑,所以就一直賴在我們床上。於是,我就躺到了小傢伙身邊,壓低聲音問到:“寶貝兒,怎麼還不睡覺呀?”

“爸爸,我怕黑,媽媽說有大灰狼。”

孩子媽趕緊解釋道:“我可沒有嚇唬他,就今天白天講了個狼來了的故事,然後晚上聊到了這個故事,忽然就說怕黑了”

你家孩子有類似“怕黑”的情況嗎?你都是怎麼做的?

今天,我們一起聊聊孩子“怕黑”這個話題(文中有具體實操方法)

01

國外有研究者用採訪的方式,對176位元年齡在4~12歲的兒童怕黑的比例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4~12歲的兒童怕黑的比例高達73.3%。2007年又調查了257位8~12歲兒童,發現怕黑的比例為79.4%。從多份調查報告表明,小孩子怕黑是一種相對普遍的現象。

但隨著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發展,怕黑的情況逐漸減弱,

但還是有很多孩子一直怕黑,直到成年。

首先,我們得明白,孩子為什麼會怕黑?是天生的還是被惡作劇嚇到的?

▌孩子為什麼會怕黑?

1、未知的恐懼感:

白天,孩子可以看到整個世界。到了夜裡,黑暗籠罩著一切,什麼都看不到,警惕程度就會隨著對環境的不確定而增強,

甚至產生恐懼感。這是一種天生的本能反應。

2、成人的嚇唬,負性資訊的影響:

這個問題熊家長們肯定最能理解了,很多家長會用大灰狼,怪物什麼的嚇唬孩子,“不睡覺的話,外面有大灰狼把你叼走的”“再不睡覺,妖怪要把你帶走的”。可怕的是,這個方法,效果一直很好,所以家長們一次次的使用著。殊不知,你們一次次在扼殺孩子安全感。

除此之外,電視傳遞的負性資訊也是罪魁禍首。

兒童通過電視或者大人的故事等把黑暗和不好的事物聯繫起來,就會產生對黑暗的恐懼。

3、分離焦慮:

我查了相關資料瞭解到,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怕黑的本質是源於所謂的“分離焦慮”。黑暗時經常是一個人獨處,感受不到環境和家人帶來的安全感,孩子就會產生“分離焦慮”。

02

▌實操:知道原因,針對性解決。

一、弄清楚孩子害怕什麼?

當孩子怕黑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說“不要怕,

不要怕,媽媽在”,這種單純安慰是沒有效果的,要瞭解孩子具體怕什麼。

你可以問孩子:“寶貝,為什麼怕黑呀?黑黑的地方有什麼讓你覺得害怕?”以正面引導,接納包容孩子為原則,讓孩子願意訴說

注:城寶同學已經告訴我害怕大灰狼,所以就沒有這個環節了。

二、先減輕焦慮,告訴孩子現在住的地方很安全。

1、先減輕焦慮:

我溫和的摸了摸小傢伙的腦袋,輕聲的說:“你摸摸看,爸爸就在身邊,我們房間裡只有爸爸媽媽,還有床、空調、燈、還有電視機”(家長語言、動作要溫和,有皮膚接觸,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你就在邊上。)

結果,城寶回應了一句:“還有衣服”。{捂臉}說好的害怕呢?

寶爸:“是的,這裡有爸爸媽媽,還有小床,空調,電視,這裡很安全。”(這時候,我能明顯的感受到,小傢伙緊握我的手鬆開了一些。)

2、確認環境是安全的:

寶爸:“嗯~對的,要不爸爸打開燈看看,房間裡面都有什麼吧?....&開燈&

你看,只有這些,沒有大灰狼的,這裡很安全。”

接著,我帶小傢伙來到了窗戶邊:“我們一起看看,現在是晚上,外面黑漆漆的,都會有些什麼呢?你看,天上有星星月亮,他們都睡覺了,還有社區的路上也沒有人了,小汽車也都停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對於很多未知的事物,如果有可能,一定帶孩子去明確,在孩子心裡建立一個概念,減少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感。

到這一步,小城寶情緒已經很穩定了,這時候我就關掉了燈,轉移了他的注意力,聊點溫馨的話題,安穩的入睡。

整個過程持續不到5分鐘,只是我把它解剖了一下,細節很關鍵,很好的溝通細節,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不一樣的,所以,天下最高深的武功就是“帶娃”。

03

▌繪本推薦:繪本、故事增強,瞭解事實,建立安全感。

關於讓孩子不害怕黑暗,類似的繪本真的不少,通過閱讀,讓孩子瞭解事實,建立安全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吃掉黑暗的怪獸》

《黑暗》

《你好,夜精靈》

《一個黑黑、黑黑的故事》

《小怪物怕黑》

《你睡不著嗎?》

《怕黑的小北極熊》

《討厭黑夜的席奶奶》

《不愛睡覺的城市》

《大頭魚深海尋寶記》

《走開,綠色大怪物》

《漏》

▌明明有話說:

關於孩子怕黑,你們都是怎麼引導孩子的?歡迎大家對於這個話題在朋友圈展開討論。

❖獲取更多原創文章和好聽的睡前故事,歡迎長按下方海報,關注明明講故事。在對話方塊中回復“歷史”故事,獲取歷史故事清單。

二、先減輕焦慮,告訴孩子現在住的地方很安全。

1、先減輕焦慮:

我溫和的摸了摸小傢伙的腦袋,輕聲的說:“你摸摸看,爸爸就在身邊,我們房間裡只有爸爸媽媽,還有床、空調、燈、還有電視機”(家長語言、動作要溫和,有皮膚接觸,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你就在邊上。)

結果,城寶回應了一句:“還有衣服”。{捂臉}說好的害怕呢?

寶爸:“是的,這裡有爸爸媽媽,還有小床,空調,電視,這裡很安全。”(這時候,我能明顯的感受到,小傢伙緊握我的手鬆開了一些。)

2、確認環境是安全的:

寶爸:“嗯~對的,要不爸爸打開燈看看,房間裡面都有什麼吧?....&開燈&

你看,只有這些,沒有大灰狼的,這裡很安全。”

接著,我帶小傢伙來到了窗戶邊:“我們一起看看,現在是晚上,外面黑漆漆的,都會有些什麼呢?你看,天上有星星月亮,他們都睡覺了,還有社區的路上也沒有人了,小汽車也都停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對於很多未知的事物,如果有可能,一定帶孩子去明確,在孩子心裡建立一個概念,減少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感。

到這一步,小城寶情緒已經很穩定了,這時候我就關掉了燈,轉移了他的注意力,聊點溫馨的話題,安穩的入睡。

整個過程持續不到5分鐘,只是我把它解剖了一下,細節很關鍵,很好的溝通細節,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不一樣的,所以,天下最高深的武功就是“帶娃”。

03

▌繪本推薦:繪本、故事增強,瞭解事實,建立安全感。

關於讓孩子不害怕黑暗,類似的繪本真的不少,通過閱讀,讓孩子瞭解事實,建立安全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吃掉黑暗的怪獸》

《黑暗》

《你好,夜精靈》

《一個黑黑、黑黑的故事》

《小怪物怕黑》

《你睡不著嗎?》

《怕黑的小北極熊》

《討厭黑夜的席奶奶》

《不愛睡覺的城市》

《大頭魚深海尋寶記》

《走開,綠色大怪物》

《漏》

▌明明有話說:

關於孩子怕黑,你們都是怎麼引導孩子的?歡迎大家對於這個話題在朋友圈展開討論。

❖獲取更多原創文章和好聽的睡前故事,歡迎長按下方海報,關注明明講故事。在對話方塊中回復“歷史”故事,獲取歷史故事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