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香港證監會:代幣符合“證券”定義 受香港證券法例規管

中新經緯用戶端9月5日電 5日香港證監會發佈公告稱,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留意到,香港及其他地方有愈來愈多以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簡稱ICO)來募集資金的活動。本聲明旨在闡明,視乎個別ICO的事實及情況,當中所發售或銷售的數碼代幣可能屬於《證券及期貨條例》所界定的“證券”,並受到香港證券法例的規管。

證券發售

在ICO中發售的數碼代幣如代表一家公司的股權或擁有權權益,便有可能被視為“股份”。舉例來說,代幣持有人可獲賦予股東權利,

例如有權收取股息和有權在公司清盤時參與剩餘資產的分配。

如數碼代幣的用途是訂立或確認由發行人借取的債務或債項,便有可能被視為“債權證”。舉例來說,發行人可於指定日期或贖回時向代幣持有人償還投資本金和向他們支付利息。

假如發售代幣所得的收益是由ICO計畫營辦者作集體管理並投資於不同專案,藉此讓代幣持有人可參與分享有關專案所提供的回報,

數碼代幣便有可能被視為“集體投資計畫”的權益。

無論是股份、債權證及集體投資計畫的權益,均被視為“證券”。

從事受規管活動

如ICO所涉及的數碼代幣符合“證券”的定義,就該類數碼代幣提供交易服務或提供意見,或者管理或推廣投資數碼代幣的基金,均可能構成“受規管活動”。從事“受規管活動”的人士或機構,不論是否位處香港,只要其業務活動是以香港公眾為物件,

便須獲證監會發牌或向證監會註冊。

警戒聲明

由於各ICO項目的條款及特點都有所不同,因此從事ICO活動的人士或機構如對適用的法律及監管規定存有疑問,應徵詢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

鑒於ICO涉及的數碼代幣是以匿名方式持有或進行交易,它們本質上構成重大的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風險。證監會在2014年1月16日的通函7中提醒持牌法團及有關聯機構須採取一切合理措施,

確保設有適當的預防措施以減低相關風險。

投資者亦應注意ICO以及與數碼代幣有關的投資安排所涉及的潛在風險。由於該等安排和有關各方都是在網上進行和運作的,且未必受到監管,因此投資者可能面對較高的欺詐風險。在二手市場買賣數碼代幣,可能引致流動性不足或定價波動及欠缺透明度的風險。投資者應充分瞭解其有意投資的任何產品或業務專案的特點,

並在投資前仔細權衡相關的回報與風險。

香港證監會仲介機構部執行董事梁鳳儀女士表示:“對於香港及其他地方有愈來愈多以ICO來募集資金的活動,我們表示關注。參與ICO的人士需要知道,一些ICO結構可能受到香港證券法例的規管。”

香港證監會呼籲投資者注意ICO所涉及的潛在詐騙及投資風險。由於ICO的運作是在網上進行的,在香港可能沒有營業點,因此投資者可能面對較高的欺詐風險。(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因此投資者可能面對較高的欺詐風險。(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