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夏無病三分虛,當秋正值調理時

秋風送爽,進入九月,我卻發現門診患者驟然增多,

經分析不外乎是,一夏未治舊病復發,換季不適,隱患又起。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夏季晝長夜短睡眠少,腠理疏開多汗又受涼,食欲減退能量少,由此導致夏日欠債,秋後算帳。如何防範,亡羊補牢不為晚,中醫講究秋季調補。

一夏之後,人雖有三分虛,但也要結合當令季節。

秋有三月,有早、中、暮之分。氣候跨度較大,有秋高氣爽,也有秋風掃落葉之異,存在著溫燥與涼燥之別。尤其暮秋,雨水減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多變,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由長到收。中醫謂:秋金主收降。以秋季的氣候特點看,由熱轉寒,呈現出“陽消陰長”過渡階段。人因勞作較多,常有“秋乏”之感,又有思睡之意,睡眠有增加現象。中醫又謂:五臟主五氣。
肺屬金,氣通於秋,主燥。故秋季應注意保肺津,應少食辛味,可食蜂蜜、乳品、冰糖等滋陰潤肺之品,用藥以潤補為主。同時要注意到,進入深秋,自然界呈現一派“秋風掃落葉”肅殺景象,易誘發憂鬱。不良的情感又會影響睡眠,導致失眠。因此,注意秋季的睡眠衛生,調整情志,合理飲食,起居有常,做到初秋避高溫、中秋避寒濕、晚秋避燥邪,為冬季休整作準備,非常必要。建議人們多點室外活動,
登高望遠,任天上雲卷雲舒,心情放鬆,有助睡眠;同時可食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既可益肺胃,又可改善睡眠;遵循“天人相應”規律,經雲:“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則順應陰精收斂,以養精氣,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展。

所以說,秋天,有秋高氣爽之情懷,

又會伴有憂鬱傷感之情結,又所謂“多事之秋”。然而只要我們本著“順其自然”原理,根據不同年齡、各自的體質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在醫家辨證論治的指導下,“秋冬養陰,濟之以陽”,得其益,防其害,身心就會健康。關注睡眠與養生,適當潤補,不僅能調理好夏季的三分虛,又能防範心身隱患。

作者:上海市中醫醫院內科主任醫師

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