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轉型5年未及預期,潘石屹的SOHO中國如何進退?

在長達5年的轉型過程中,SOHO中國和潘石屹都在謹慎地尋找適合自己的道路。

全文約1229字,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

財經天下項目的銷售一直在公司的計畫之中,期間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銷售曾經推遲了一段時間,但後來依舊成功的銷售給一個房地產基金,而且下一步公司資產處置等等還會按照計畫逐漸地進行。”

這樣的反復過程只是SOHO中國“退房產,進運營”大轉型中的一個小插曲。實際上,在做開發商還是做二房東的選擇中,

潘石屹的選擇並不堅定。

大部分時間裡,潘石屹都聲稱,現在中國的房產市場很瘋狂,地價太高,SOHO中國不再買地開發樓盤,要自持物業轉型成為物業運營商。但在2016年年底接受《財經天下》週刊專訪時,潘石屹也表示,在市場低谷的時候如果有好的物業和地段,也會考慮再次拿地。

不過,在這個反復之外,潘石屹在聯合辦公項目SOHO 3Q中,卻表現得十分堅定。從2015年在上海SOHO復興廣場開設第一家SOHO 3Q之後,

潘石屹的面孔就更多和這個品牌聯繫在一起。

財報顯示,今天的SOHO 3Q已成為北京、上海最大的共用辦公空間,目前共開設19個SOHO 3Q中心,約17000個工位,平均出租率約85%。

“原則上,我們遵循兩個原則:第一,物業規模不能太小,我們到其他地方開拓SOHO 3Q至少要有800個座位、4000平方米的空間,這是底線;第二,不會選擇地下室作為改造標的,因為我們19個SOHO 3Q之中大概1/3的面積是原來SOHO中國地下室的物業改造而成的,

效果不好。所以現在我們的產品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全部想明白了,按照上述標準我們再去開拓市場,每個3Q都是可以盈利的。”潘石屹說。

可以看出,在這場持久的轉型過程中,SOHO中國和潘石屹都在不停的進退中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本文首刊於2017年8月28日出版的第140期《財經天下》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