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留得殘荷聽雨聲!吳冠中殘荷解讀

在中國傳統文人畫中,荷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對此,吳冠中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繪畫觀:

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荷花卷軸汗牛充棟,但那些程式化了的荷圖並不令我激動。而荷塘中大塊小塊葉片之交錯,

曲線直線穿插之繁雜,連倒影也已被包圍進葉叢中,難分水上水下,似乎我只是葉底的昆蟲,迷途於花葉的迷宮。我作過不少殘荷,著眼於線之曲折,倒影的蕩漾,垂蓮的點綴,這回彩繪濃妝,似乎想飽餐濃葉重彩的盛宴,願讀者有同樣的好胃口。

吳冠中 《殘荷》 水墨宣紙 2007年

63×83cm 中國美術館藏

殘荷啟迪吳冠中的筆飛墨舞,荷早已他去,秋風乍起,折斷了植枝。她們的枝、線、形影,在水中倒成了一幅幅幾何抽象繪畫。除卻等待,莫賞心自求多福,放著身心雲遊四方。遍質、半具象、半象徵藝術形式自成一格。

吳冠中說他讀了一遍荷之生命歷程,想表現《殘荷》(上圖),想畫的已非荷非塘了,而是自己的春秋,自己的風骨。

除了深秋,

不見風吹荷葉;孤高又謙和,筆直且彎腰,錯落有致,秋韻片片,叫人難忘。蒼勁的線條,如同生命的筋骨,歌詠、等待歲終。

吳冠中 《秋荷》 設色紙本 34.5×37cm

“汽車在田野賓士,莊稼地一色金黃,已是豐收季節。雖富饒,但田野形象單一,不易入畫。突然,出現一大片殘荷,

水面枯枝交錯,殘葉與蓮蓬捲縮得難辨形體,都似無意揮寫潑散的黑塊與黑線。這些線與塊顯得分外動人,是借助了水裡倒影,由於倒影,一再重複疊映了塊與線,虛虛實實,不易一目了然,倒仿佛利用水袖強調了舞蹈的節奏,餘韻悠悠……

具象的荷塘裡畢竟是紊亂的,她只予人以點、線、塊面組合間抽象美的啟示。正如樹葉的飄落啟示了舞蹈家,殘荷則啟示了畫家。許多畫家在殘荷斷枝碎葉之錯綜中譜寫線之舞曲,

盡情自由地寫,既要重視提煉,又勿抹殺錯覺。“錯覺”仿佛孩子的淘氣,是任性吧,但往往在藝術中表現了獨特的敏感。”

吳冠中 紅蜻蜓 紙本水墨 48×44cm 2005年

此幅 《紅蜻蜓》是回憶舊作之作,舊作為油畫,是吳老回憶起1968年的冬日信步北海,

見殘荷矗立便幻想有一隻猩紅的蜻蜓作為唯一的憑弔者棲息之上,但這創作的衝動受到文革壓制也如殘荷般枯死。

1996年他又一連創作油畫三幅,但都未達到所追求的的抒情詩境。2005年是吳老的又一創作黃金期,再次創作《紅蜻蜓》以水墨呈現,並加入書法氣勢,那份蕭瑟悲苦的抒情意味更濃。

吳冠中 《荷塘春秋》 麻布油畫 93×72cm 1996年

吳冠中 荷塘 木板油畫 42×35cm 1975年

吳冠中 《雨落荷塘》 設色紙本 125×67cm 1980年

吳冠中 荷塘(殘荷) 水墨紙本 62×82cm 2007年

吳冠中 《荷花》

吳冠中 《殘荷新柳》2003年

吳冠中 《荷塘》1995年

文章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吳冠中 《荷塘春秋》 麻布油畫 93×72cm 1996年

吳冠中 荷塘 木板油畫 42×35cm 1975年

吳冠中 《雨落荷塘》 設色紙本 125×67cm 1980年

吳冠中 荷塘(殘荷) 水墨紙本 62×82cm 2007年

吳冠中 《荷花》

吳冠中 《殘荷新柳》2003年

吳冠中 《荷塘》1995年

文章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