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記住鄉愁」之尋找消失的村落(原創圖文)

[記住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鄉、家鄉、故鄉,承載了無數人的記憶,有童年的歡樂,有成長的煩惱。

家是組成社會的最小單元,鄉村則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她或大或小,或貧或富,或依山傍水,或處深山,或臨大海。世界在發展,中國在發展,鄉村也在發展。有人說:中國北方的鄉村已不象鄉村,因為她早已摒棄了鄉村所本應擁有的質樸和積澱,更多則是現代和時尚。而身為北方人的我,在遠離故土的南方,卻發現這裡的鄉村依然那樣純樸、自然……

我一直喜歡那種用石頭堆砌起來的房子和村落,

更顯古樸、自然和悠遠,如果石頭再是彩色的,那就更像是一個童話世界了,可惜我只在別人的圖片上看到過用彩色石頭建築的房子與村落,應該還是北歐那旮旯兒的。用石頭建房子的也倒不少,特別是在北方,只要是有山的地方,這種村落有很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建房,只是改革開放後,人們隨著生活的提高和遷出大山,這種房子只能去深山裡找了。
在南方的話,可能是因為山的組成和北方不同,用石頭建構房屋的還真不多,因為北方的山大多是那種堅硬、規整的青石,能用來造出各種各樣的形狀來滿足各種需要,南方則是硬度不高的石灰石,不出形也不結實,反而是用土坯建房的多一些。後來聽說恩平有一石頭村,隨上網查看了一番,就想著有一天去看看,但因時間關係一直沒能成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恩平的石頭村前段時間為了開發旅遊被修整一新過,
旅遊沒搞成,石頭就又更加破敗起來。再後來就是在朋友那兒聽說了“根竹頭村”,一個即將或已經消失的村落。這村落是先人因避戰亂在十分偏僻大山建起來的,他們選了個後有大山前有溪水的地方,就地取材,用山上或溪流裡處處可見的鵝卵石修建房屋、農舍、街道,在村前開墾荒地種植水稻,開始了他們自給自足、遠離塵世、桃花源般的世外生活。

社會發展到今天,國泰民安,他們也無需再避戰亂,漸漸地又走出大山,融入到滔滔的社會潮流中來,或進城、或就業、或打工,堅決離開了那個偏僻、落後、閉塞的小山村,村落,被漸漸遺忘,除了象我這樣喜歡尋古探奇的人。

自從知道了這個用石頭建成的小村落,我計畫著有時間去一探究竟,這也是我寫《記住鄉愁》系列以來,第一次走出陽東,

嚴格來講是第一次走出東平,因為以前,我一直在東平這旮旯兒轉悠,還一次也沒有踏出過半步。

端午節這天,我和我的忠實旅伴--老婆,早早就起來,帶好隨身物品、頂著炎炎烈日就出發了。根竹頭村名頭太小,很多人都不知道,位置又很僻,真是不好找,沒想到萬能的高德上竟然也能找到,按照高德的指引,我們很快就來了根竹頭村所在溪頭鎮金星村委會,可接下來走進鄉村道路後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很多小的叉路口上,高德沒有標明,我們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幾次輾轉、幾次迷路、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進。雖然道路很是曲折,但路上風景非常不錯,青山綠水。我幾次安慰老婆,就是找不到根竹頭村,就路上這些風景也值了。路上風景成了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這不知道是第幾次迷路的偶遇,走到了路的盡頭,路不見了,一個不大的湖突然出現在面前,遠刻望山上青翠欲滴,近觀湖水清澈平靜,抬頭藍天上飄著白雲,低頭湖水中倒映著青山,聽百鳥爭鳴,聞萬花清香。佇立湖邊,一絲夏季少有的、帶著清涼的風吹過,拂去腮上欲滴的汗珠,頓覺得心曠神怡。老婆甚至說,在此住上幾天也很不錯呀。

忘了幾次問路、幾次迷失,這次因為想方便,拐進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路,沒想到歪打正著,竟然走對了方向,涉過這個不深的小溪,再走過一段極其難走的鵝卵石路(這段鵝卵石路估計小車就難進了,哈。 )就離我們的目標不離了。(手機拍攝)

過了鵝卵石路段,不敢再開車前進,找了個比較開闊的地把車停了,開始徒步。沒走多遠,就被老牛擋道。哈。

進村的小路兩邊開滿了這種我聽說叫“野牡丹”的花,從小路邊望出去,一直到遠遠的山腳下,全是這種紅色的花朵,萬綠叢中萬點紅。

這是老婆大人用手機拍的傑作,也能讓我在萬花叢中一展帥哥偉岸的身姿!這是不是也看得出一種遠離塵囂的安靜?

快到村口的時候,一條清澈的小溪橫在前面,這應該是跟前面那條小溪是同一條。溪水清澈,歡快地流淌在長滿青苔的鵝卵石上。

天很熱,把小腳丫伸進涼涼地溪水裡,舒服自不必說。因為已經快要到達目的地,我們就在此多玩了會兒。

順著剛才的小路再走沒多遠,一個竹籬笆圍成的小院,但出現在青山綠樹掩映中。

斑駁的石頭上長滿了青苔和雜草,一幅被遺忘多時的委屈,這難道就傳說中的根竹頭村?

走進竹籬笆圍成小院裡,院裡由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堆成,貌似村人集會的地方,而這幾個盛水的塑膠盆則更像是一個養羊的地方,這也印證了根竹頭村已經無人居住,只有兩個人在這飼養羊的傳說。

籬笆院的隔壁就是這一家嘍,門前的石階,門的兩側、牆壁都是用鵝卵砌成。

村裡房子大都年久失修,極盡破落,

陽光從破舊的屋頂落下,照在剝落牆皮後露出來的石頭上,門外綠色掩映下也是由鵝卵石建成院牆。

從已經房門大開的門洞望進去,除了綠色的牆壁,最顯眼的就是這個被遺忘的竹筐了,孤零零地在那兒不知待了多少年。我盯著它看了很久,我眼前仿佛看見了有小狗小貓從屋裡進進出出,我隱約聽見有孩子的笑聲在竹筐的邊上傳過來。要不是老婆呼叫我的聲音,我沒准還能聽見老爺爺吸水煙的“咕咕”聲。

前牆和後牆就圍成了一條小巷,唯一不同的是背陰的牆上長滿了青苔和雜草,向陽的一面則是石頭牆外原有牆面,當然已經斑駁至極。

這應該是村裡的主街道之一,比較寬闊,青的鵝卵石鋪就。其實,那個藍色的塑膠盆告訴我,人們離開的時間並不遠,只是離開的決心很大,離開了就沒打算再回來看看,以至於村落很快就沒了人氣、沒了生機、沒了生活的氣息。

“眾裡尋她千百度”。看到這裡時,我才確定,這裡就是要找根竹頭村,因為我在網上查資料時,就看到這麼一張照片,一條蜿蜒的鵝卵石小路伸進村裡,村口還有兩條歡快的小狗在雀躍。但那張照片是《陽江日報》的大記拍的,應該有專人引路,到村口也有人接待,我們就不同了,能找到這地就不錯了,也別指望小狗出來迎接我們了,還是讓老婆點綴下吧。哈哈。

村頭的這第一家,應該是有人住的呀?!門口還有剛剛劈過的木柴,門洞裡還傳來此起彼伏的狗叫聲。想必這就是那兩條明星狗了,怎麼不出來迎接一下呢,待遇咋差別這麼大尼?

村裡巷道都是由這種大大小小的鵝卵石鋪成,石面已經被踩的泛著青色的光,但又蒙上一層淡淡的綠色。這都是歲月的痕跡呀。

有的巷道已經不成樣子,看不出當年的模樣,只是裸☆禁☆露的鵝卵石和長滿的雜草。

縱橫交錯的電線是村裡最現代的遺留物了,也許正是這些現代化的東西促成了他們遷出村子動力,因為電力進來了,讓他們瞭解了更多的外面的世界,但外面更多的花花綠綠的東西進不來,方便的交通進不來,完善的教育進不來,甚至聯手機信號都進不來。

從剛才所謂的村口往前,還有一個出村的小道,不知道是不是出村的正道,但下了這個臺階,就又被那個繞村而過的小溪擋住了去路。

時間已經接近中午了,口渴了肚子也餓了,半天沒看見老婆,會合後吃點東西吧,沒想到人家神閒氣定地坐在一塊大的鵝卵石上玩手機呢,有沒有信號?咹,有沒有信號?面前還橫七豎八地扔著三、四個已經非常乾淨的盆子,不會吃這麼多吧,還有沒有我吃的?咹?

看到烏雲已經爬上了山頭,我們急急忙忙撤離,回到剛進村的小溪旁時,看見我剛剛撒過的野花還在小溪邊,孤零零地。除非有風,它們會被陽光列印在這溪邊的鵝卵石上,等到雨季的時候,會有更多的青苔附在上面。一切將了無痕跡。

出村沒多遠,意外地碰到一個正往村裡趕的人。我想,這應該就是那個村裡唯一養羊的人吧?遠遠地打了招呼,看得出這老哥也是個熱情的人,見我們從村裡出來,主動就停了車。聽老哥說,村裡已經沒有人住了,目前只有他還在村裡養了羊,他也是隔三差五的過來看看,自己住在縣城,有十多公里,也十分不便。老哥一直在重複地就是“都破了、舊了、沒用了”,就連我想給他拍照時,他還在說“拍的多了,沒用的,一點用也沒有”不知道老哥是懷念以前的老村生活,還是替曾經紅紅火火的小村惋惜,它就這麼被拋棄了,被走出去的村裡人無情扔在深深的大山裡,讓它自生自滅,從山裡來,再回山裡去,一切都回歸自然。

很多小的叉路口上,高德沒有標明,我們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幾次輾轉、幾次迷路、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進。雖然道路很是曲折,但路上風景非常不錯,青山綠水。我幾次安慰老婆,就是找不到根竹頭村,就路上這些風景也值了。路上風景成了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這不知道是第幾次迷路的偶遇,走到了路的盡頭,路不見了,一個不大的湖突然出現在面前,遠刻望山上青翠欲滴,近觀湖水清澈平靜,抬頭藍天上飄著白雲,低頭湖水中倒映著青山,聽百鳥爭鳴,聞萬花清香。佇立湖邊,一絲夏季少有的、帶著清涼的風吹過,拂去腮上欲滴的汗珠,頓覺得心曠神怡。老婆甚至說,在此住上幾天也很不錯呀。

忘了幾次問路、幾次迷失,這次因為想方便,拐進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路,沒想到歪打正著,竟然走對了方向,涉過這個不深的小溪,再走過一段極其難走的鵝卵石路(這段鵝卵石路估計小車就難進了,哈。 )就離我們的目標不離了。(手機拍攝)

過了鵝卵石路段,不敢再開車前進,找了個比較開闊的地把車停了,開始徒步。沒走多遠,就被老牛擋道。哈。

進村的小路兩邊開滿了這種我聽說叫“野牡丹”的花,從小路邊望出去,一直到遠遠的山腳下,全是這種紅色的花朵,萬綠叢中萬點紅。

這是老婆大人用手機拍的傑作,也能讓我在萬花叢中一展帥哥偉岸的身姿!這是不是也看得出一種遠離塵囂的安靜?

快到村口的時候,一條清澈的小溪橫在前面,這應該是跟前面那條小溪是同一條。溪水清澈,歡快地流淌在長滿青苔的鵝卵石上。

天很熱,把小腳丫伸進涼涼地溪水裡,舒服自不必說。因為已經快要到達目的地,我們就在此多玩了會兒。

順著剛才的小路再走沒多遠,一個竹籬笆圍成的小院,但出現在青山綠樹掩映中。

斑駁的石頭上長滿了青苔和雜草,一幅被遺忘多時的委屈,這難道就傳說中的根竹頭村?

走進竹籬笆圍成小院裡,院裡由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堆成,貌似村人集會的地方,而這幾個盛水的塑膠盆則更像是一個養羊的地方,這也印證了根竹頭村已經無人居住,只有兩個人在這飼養羊的傳說。

籬笆院的隔壁就是這一家嘍,門前的石階,門的兩側、牆壁都是用鵝卵砌成。

村裡房子大都年久失修,極盡破落,

陽光從破舊的屋頂落下,照在剝落牆皮後露出來的石頭上,門外綠色掩映下也是由鵝卵石建成院牆。

從已經房門大開的門洞望進去,除了綠色的牆壁,最顯眼的就是這個被遺忘的竹筐了,孤零零地在那兒不知待了多少年。我盯著它看了很久,我眼前仿佛看見了有小狗小貓從屋裡進進出出,我隱約聽見有孩子的笑聲在竹筐的邊上傳過來。要不是老婆呼叫我的聲音,我沒准還能聽見老爺爺吸水煙的“咕咕”聲。

前牆和後牆就圍成了一條小巷,唯一不同的是背陰的牆上長滿了青苔和雜草,向陽的一面則是石頭牆外原有牆面,當然已經斑駁至極。

這應該是村裡的主街道之一,比較寬闊,青的鵝卵石鋪就。其實,那個藍色的塑膠盆告訴我,人們離開的時間並不遠,只是離開的決心很大,離開了就沒打算再回來看看,以至於村落很快就沒了人氣、沒了生機、沒了生活的氣息。

“眾裡尋她千百度”。看到這裡時,我才確定,這裡就是要找根竹頭村,因為我在網上查資料時,就看到這麼一張照片,一條蜿蜒的鵝卵石小路伸進村裡,村口還有兩條歡快的小狗在雀躍。但那張照片是《陽江日報》的大記拍的,應該有專人引路,到村口也有人接待,我們就不同了,能找到這地就不錯了,也別指望小狗出來迎接我們了,還是讓老婆點綴下吧。哈哈。

村頭的這第一家,應該是有人住的呀?!門口還有剛剛劈過的木柴,門洞裡還傳來此起彼伏的狗叫聲。想必這就是那兩條明星狗了,怎麼不出來迎接一下呢,待遇咋差別這麼大尼?

村裡巷道都是由這種大大小小的鵝卵石鋪成,石面已經被踩的泛著青色的光,但又蒙上一層淡淡的綠色。這都是歲月的痕跡呀。

有的巷道已經不成樣子,看不出當年的模樣,只是裸☆禁☆露的鵝卵石和長滿的雜草。

縱橫交錯的電線是村裡最現代的遺留物了,也許正是這些現代化的東西促成了他們遷出村子動力,因為電力進來了,讓他們瞭解了更多的外面的世界,但外面更多的花花綠綠的東西進不來,方便的交通進不來,完善的教育進不來,甚至聯手機信號都進不來。

從剛才所謂的村口往前,還有一個出村的小道,不知道是不是出村的正道,但下了這個臺階,就又被那個繞村而過的小溪擋住了去路。

時間已經接近中午了,口渴了肚子也餓了,半天沒看見老婆,會合後吃點東西吧,沒想到人家神閒氣定地坐在一塊大的鵝卵石上玩手機呢,有沒有信號?咹,有沒有信號?面前還橫七豎八地扔著三、四個已經非常乾淨的盆子,不會吃這麼多吧,還有沒有我吃的?咹?

看到烏雲已經爬上了山頭,我們急急忙忙撤離,回到剛進村的小溪旁時,看見我剛剛撒過的野花還在小溪邊,孤零零地。除非有風,它們會被陽光列印在這溪邊的鵝卵石上,等到雨季的時候,會有更多的青苔附在上面。一切將了無痕跡。

出村沒多遠,意外地碰到一個正往村裡趕的人。我想,這應該就是那個村裡唯一養羊的人吧?遠遠地打了招呼,看得出這老哥也是個熱情的人,見我們從村裡出來,主動就停了車。聽老哥說,村裡已經沒有人住了,目前只有他還在村裡養了羊,他也是隔三差五的過來看看,自己住在縣城,有十多公里,也十分不便。老哥一直在重複地就是“都破了、舊了、沒用了”,就連我想給他拍照時,他還在說“拍的多了,沒用的,一點用也沒有”不知道老哥是懷念以前的老村生活,還是替曾經紅紅火火的小村惋惜,它就這麼被拋棄了,被走出去的村裡人無情扔在深深的大山裡,讓它自生自滅,從山裡來,再回山裡去,一切都回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