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創攝影」「記住鄉愁」之一個很文藝的村落

[記住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鄉、家鄉、故鄉,承載了無數人的記憶,有童年的歡樂,有成長的煩惱。

家是組成社會的最小單元,鄉村則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她或大或小,或貧或富,或依山傍水,或處深山,或臨大海。世界在發展,中國在發展,鄉村也在發展。有人說:中國北方的鄉村已不象鄉村,因為她早已摒棄了鄉村所本應擁有的質樸和積澱,更多則是現代和時尚。而身為北方人的我,在遠離故土的南方,卻發現這裡的鄉村依然那樣純樸、自然……

今年五一的時候,跟韋老師搭伴去過一個叫竹根頭的村子,

去那裡一是因為這個村子的別名就叫石頭村,我很喜歡用石頭堆成的村子。二是據說這個村莊很詭異,當然,詭異的事沒告訴韋老師。其實當時去竹根頭村的時候,也聽說過另外一個“石頭村”,離的也很近,但當時在網上看過介紹後,興趣就不大了,已經開發旅遊了不說,照片也沒看到幾張有味道的,所以一直以來沒想著去這個石頭村。
這次成行純屬偶然,本來是去田畔吃牛肉粥的,吃完飯一看地圖,離所謂的“石頭村”很近呀,就算“石頭村”不怎麼樣,看看沿途風景也不錯,正好是一個秋高氣爽、遍地金黃的季節。

畢竟是已經開發過的旅遊區,很容易地就找到了“石頭村”。“石頭村”只是一個名號,

一個用來開發旅遊、招攬遊客的招牌。

“石頭村”實際上叫“雲禮村”,石塊堆成的大門上“雲禮村”三個字不知道還是不是原版。

從剛才的大門走進來,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石徑,旁邊還有一條"嘩嘩"作響的小溪。

溪水清澈,不斷地從村裡流出來。儘管比較偏僻,

來此遊玩的還真有幾個人哩。不過大多數人都是到此一遊,打過逛就走人了,這也可能是我在網上沒有看到心儀照片的原因吧。

還沒真正進村的時候,外面就個類似廣場的地方,地面包括牆壁均以石塊砌成。以前看過一個印象很深的照片,照片的主體一面用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石塊砌成的石牆,照片的名字叫“無欲則剛”。

從這個門進去,才算真正進了村。

進村的時候已經是中午,陽光打在光禿禿的巷道上。

牆壁的斑駁自不必說,向陰的一面都長滿了表苔,還有各種植物在上面。

村子早已空無一人,都已經成旅遊區了嘛。

走進村裡,回望進村的老屋,沒發現什麼特別之處,一間很普通的房子。

村裡的老屋和巷道,所表現出來的歲月和滄桑,都是文字難以表達的。在按下快門的時候,心裡更多的是唏噓。

成為旅遊區最大的好處就是,屋裡屋外打掃的乾乾淨淨,門窗大開,隨便出入隨便參觀,從一條巷道,穿過一間間老屋和天井,走到另一條巷道,太自由了,也使我知道了什麼三間一天井或者五間兩井的房屋格局,連內部構造也看的一清二楚。

正午的陽光從方方正正的天井照進來。看來天井不只是活動空間,還是採光的必需。

室內也大都由石塊砌成,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長滿了斑斑駁駁的青苔。

在這間長滿青苔的、應該是正房的屋裡,應該是一個用來舂米的石具,也真是體現了“民以食為天”的真理。

屋門傾斜,陽光進來......

房頂坍塌,陽光進來......世界只要陽光是永恆的!

深深的巷道,歲月的痕跡,都有陽光的味道。陽光是公平的。

從攝影角度來講,正午的陽光並不適合照相,但我覺得“石頭村”可以例外,有梭有角的陽光跟石頭才相得益彰,界限分明的陰影投在光滑的石頭上,才顯得更有力度。

村外遠眺,白雲悠悠過,稻香處處飄。《桃花源記》中,這樣寫道“……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樣環境已經成為世人公認的世外桃源,但“石頭村”無愧是現實版的“世外桃源”。看得見青山,聞得見花香,聽得到鳥鳴,連微風中的呼吸都清澈的沁人。

還沒真正進村的時候,外面就個類似廣場的地方,地面包括牆壁均以石塊砌成。以前看過一個印象很深的照片,照片的主體一面用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石塊砌成的石牆,照片的名字叫“無欲則剛”。

從這個門進去,才算真正進了村。

進村的時候已經是中午,陽光打在光禿禿的巷道上。

牆壁的斑駁自不必說,向陰的一面都長滿了表苔,還有各種植物在上面。

村子早已空無一人,都已經成旅遊區了嘛。

走進村裡,回望進村的老屋,沒發現什麼特別之處,一間很普通的房子。

村裡的老屋和巷道,所表現出來的歲月和滄桑,都是文字難以表達的。在按下快門的時候,心裡更多的是唏噓。

成為旅遊區最大的好處就是,屋裡屋外打掃的乾乾淨淨,門窗大開,隨便出入隨便參觀,從一條巷道,穿過一間間老屋和天井,走到另一條巷道,太自由了,也使我知道了什麼三間一天井或者五間兩井的房屋格局,連內部構造也看的一清二楚。

正午的陽光從方方正正的天井照進來。看來天井不只是活動空間,還是採光的必需。

室內也大都由石塊砌成,陽光照不到的地方,長滿了斑斑駁駁的青苔。

在這間長滿青苔的、應該是正房的屋裡,應該是一個用來舂米的石具,也真是體現了“民以食為天”的真理。

屋門傾斜,陽光進來......

房頂坍塌,陽光進來......世界只要陽光是永恆的!

深深的巷道,歲月的痕跡,都有陽光的味道。陽光是公平的。

從攝影角度來講,正午的陽光並不適合照相,但我覺得“石頭村”可以例外,有梭有角的陽光跟石頭才相得益彰,界限分明的陰影投在光滑的石頭上,才顯得更有力度。

村外遠眺,白雲悠悠過,稻香處處飄。《桃花源記》中,這樣寫道“……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那樣環境已經成為世人公認的世外桃源,但“石頭村”無愧是現實版的“世外桃源”。看得見青山,聞得見花香,聽得到鳥鳴,連微風中的呼吸都清澈的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