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創攝影圖文」「記住鄉愁」之老村老舍老人

[記住鄉愁]《記住鄉愁》寫了有十幾期了,越寫覺得自己詞窮意乏,沒有新意,但我仍然喜歡這些沉浸了歲月的村落,每當發現一個新的古村落,我還是毫不猶豫地走進去,注目在斑駁的青磚上、彳亍在殘破的院落裡、仰望牆傾楫摧的房頂上傾泄進來的陽光,

恍惚間穿越了歲月,聆聽屬於這裡的故事,幽靜的巷道裡似乎還在演繹著往日的鼎沸,有笑聲、有歌聲,還有雞飛狗跳,有清晨的水流,還有暮日的炊煙,村裡的飯香飄蕩到每一個角落,村外藍天白雲下的青山懷抱裡是一片片金黃的稻穀,鳥語花香裡交織著水牛的“哞”聲......

很久沒有去村裡轉轉了,

一大早冒著細雨出了門。出了合山有十多分鐘的時候,把車停下來,想想去哪裡呢?打開地圖一看,附近就是牛根村。牛根村聽說過,也曾路過,只是那次的時間有限,沒來得及進村。

果然名不虛傳,這牛根村竟然是廣東省古村落,級別就不一樣。本來轉村我是不講究天氣的,

覺得天氣昏暗些倒是更能體現古村悠深,但這樣的話灰濛濛的天氣的確但單調了些。

村口的池塘倒映著村裡的灰磚青瓦,但沒了藍天缺少了生機。

順著池塘走過去,就進了這個貼滿了對聯的大門,發現這兒並不是牛根村,而是叫旱地村。旱地村是聽說過的,還沒列入計畫呢,就鬼使神差地來到了門口,哪有不進的道理?

一進村就看見這位老兄殺雞宰鵝,

這麼客氣多不好意思?!問“做咩尼”,答“影像”,“有獎金嗎”,“這個......真沒有!”!

村裡的巷道長滿了青苔,悠深、安靜、堆滿了雜物。

村口的地圖上,有好幾個這樣的碉樓。一位阿婆在碉樓下蹣跚走過。

村裡有群孩子在極簡易的乒乓球桌上玩耍。

從不大的旱地村出來,發現從這個門口進去才是牛根村。

省級的牛根村果然不同於旱地村,雖然彼此相鄰。這裡的主街道已經經過精心修整,地面是花崗岩,街心的排水溝上竟然還裝了如此“精美”的小橋!難道是要體現“小橋流水”的意境?!

除了主街道外,其它與旱地村再無差別,一樣巷道一樣的青苔,青磚灰瓦裡勾勒出的是濃濃的生活。

村裡老人居多,總是能在巷道或昏暗的門洞裡看到他們。天氣不好影響了記錄老人的時機,本來光線就不好,再加上天氣原因,老人的照片要麼顆粒太粗,要麼直接虛了,可我又不想拿著相機對著他們“哢嚓”個沒完,覺得對他們不太禮貌,碰上了就拍下,給老人打個招呼,能成則成,不成就後悔去吧。

出村的時候,一隻大紅公雞正在村頭高歌。今年是“雞”年,圖個吉利吧。

牛根村、旱地村相鄰相依,隔開她們的或許是這口大家共同使用的古井,或者是一條互通你我的巷道,但實際上那只大紅公雞高亢一歌的時候,引出了家家炊煙、戶戶飯香。

牛根村村頭的牆上,有張紅色的大字報這樣寫道:......此地有良田沃土,茂材修竹,又有青山綠水,環繞鄉土 ,引以為源遠流長,祖德流芳,雖無現代城市之繁華,一磚一瓦,亦足以暢敘鄉情......滄海桑田,悠悠歲月,牛奶根深,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古村換新顏......

村裡的巷道長滿了青苔,悠深、安靜、堆滿了雜物。

村口的地圖上,有好幾個這樣的碉樓。一位阿婆在碉樓下蹣跚走過。

村裡有群孩子在極簡易的乒乓球桌上玩耍。

從不大的旱地村出來,發現從這個門口進去才是牛根村。

省級的牛根村果然不同於旱地村,雖然彼此相鄰。這裡的主街道已經經過精心修整,地面是花崗岩,街心的排水溝上竟然還裝了如此“精美”的小橋!難道是要體現“小橋流水”的意境?!

除了主街道外,其它與旱地村再無差別,一樣巷道一樣的青苔,青磚灰瓦裡勾勒出的是濃濃的生活。

村裡老人居多,總是能在巷道或昏暗的門洞裡看到他們。天氣不好影響了記錄老人的時機,本來光線就不好,再加上天氣原因,老人的照片要麼顆粒太粗,要麼直接虛了,可我又不想拿著相機對著他們“哢嚓”個沒完,覺得對他們不太禮貌,碰上了就拍下,給老人打個招呼,能成則成,不成就後悔去吧。

出村的時候,一隻大紅公雞正在村頭高歌。今年是“雞”年,圖個吉利吧。

牛根村、旱地村相鄰相依,隔開她們的或許是這口大家共同使用的古井,或者是一條互通你我的巷道,但實際上那只大紅公雞高亢一歌的時候,引出了家家炊煙、戶戶飯香。

牛根村村頭的牆上,有張紅色的大字報這樣寫道:......此地有良田沃土,茂材修竹,又有青山綠水,環繞鄉土 ,引以為源遠流長,祖德流芳,雖無現代城市之繁華,一磚一瓦,亦足以暢敘鄉情......滄海桑田,悠悠歲月,牛奶根深,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古村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