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乾貨│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13個思維法則來幫忙!

如何才能像高手一樣學習和思考?日常該如何訓練,才能抵達高手的境界?下面創磁君和大家分享13個思維與訓練方法,值得大家認真思考和研究哦!

突破常規,打破邊界

不被專業局限,用問題作牽引

列維-斯特勞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人類學家之一。30多歲時,他還是一位普通的人類學者。

他如饑似渴地閱讀,幾乎看過了所有的人類學文獻,但卻遇到一個問題:他想找到一個革新性的理論,能夠把之前的所有人類學研究,做一個梳理,

並提出自己的理論。但他沒有思路。

後來,他又認識了一個叫雅各森的語言學家。雅各森給他介紹了當時很流行的費爾迪南-德·索緒爾的“結構語言學”。該學說把人類各種各樣的語言,用一套相同的結構做了一個歸納,這讓他更加受啟發。

於是,在別的學科啟發下,列維-斯特勞斯提出了自己的結構人類學的理論,比如,不同文化下,不同的人有類似的親屬關聯式結構,

不同文化的神話也有相同的底層結構。最後,他成了人類學大家。

明智學習者的思維,不應該是以專業本位,而是以問題本位。就像列維-斯特勞斯的一句名言,一個有智慧的人,應該是提出正確問題的人,而不只是一個提出正確答案的人。

積累理論和實踐的複合經驗

胡金銓,香港著名武俠電影導演。他曾在七十年代拍過一部電影,叫《俠女》,獲得了坎城電影節的一個技術獎。胡金銓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看書,尤其是歷史書。做副導演的時候,他就看了很多國外的電影理論方面的書籍。

有記者去問他,你看了這麼多理論書籍真的有用嗎?胡金銓的回答是,在我當上副導演之前,我已經看了這些理論的書,但我看不大懂,

很難看懂。我能看到這個字的表面意思是什麼,但是他到底說的是什麼,我並不是真的懂了。只有我當上了副導演以後,回過頭來再去看這些書的時候,我才真的看懂了。

理論和實踐一定要交錯結合起來。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問題解決的經驗,是高手的兩大能力底盤,這兩者缺一不可。

要建立多領域知識的協同

王雲五,民國時期的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他曾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做過孫中山的秘書,

英文非常好。但他接受正規學校教育的時間很短,後來就全靠自學。

而且,他自學時,非常“貪婪”,什麼書都看,結果變成了非常博學的人。他曾執掌商務印書館很多年,編撰了王雲五大辭典,是中國出版界的一個功績卓著的人。

他曾說過一個名言,一個學者他的知識系統應該是什麼樣的——“為學當如群山式,一峰突起眾峰環。”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人的知識體系應該像一個群山一樣。

如果具有一個群山式的知識結構,你就可以在不同的山峰之間,去找到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可以做嫁接、遷移,你就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東西。

把熱愛和專長結合在一起

詹姆斯·卡梅隆,好萊塢頂級導演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少年時,就有一個愛好——潛水。

15歲時,他就決定成為一個潛水夫,17歲時,他第一次有機會潛水。在接下來的40年裡,他在海裡面大約總共花了3萬個小時。

他不是拍電影的嗎?他怎麼有這麼多的時間待在海裡呢?實際上,他把拍電影,跟潛水愛好非常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比如《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經典作品都是源於他的這個愛好。

一個很厲害的人,他一定是在某一個領域裡面做了非常長期的努力,一直堅持而沒有放棄,他才能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成就。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撐他達到這樣的層面?

創造生命力系統從容不迫

高手能看到更多的系統層級

費朗·亞德里亞,排名世界第一的主廚,宣導用技術手段重構食物成分,是分子料理的先驅。

他開了一家餐廳叫“鬥牛犬餐廳”,曾連續5年,被權威美食機構評為“世界第一”。他憑什麼這麼厲害?一個基本因素就是,他建立了一套製作美食的系統。

比如功能表的設計,他每年會研發5000道新的菜品,然後淘汰其中大部分的菜品,剩下一小部分,組成一個功能表。總之,他是用一個系統的觀點去設計這個功能表的。

實際上,我們看任何的東西,都可以去探索它的結構、它的體系是什麼。菜鳥與高手的區別就是,在菜鳥眼中,層級是非常少的,比如,普通人做菜可能只會想到兩個層級,食材和菜,但高手至少能想到四個層級,這四個層級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

善於使用排列組合原理,來建立豐富性

星巴克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咖啡餐飲品牌。在擴張中,它曾遇到一個特別大的難題,就是開店開麼快。每家店都要裝修,怎麼樣能讓裝修的進度,跟得上開店的進度?如果每家店看上去都差不多,顧客會不會審美疲勞呢?

於是,星巴克的老大舒爾茨就從迪士尼請了一個設計師,叫萊特馬西,他組織了一個設計團隊,其中還包括詩人。他說,詩人是對感覺特別敏感的人,可以給設計提供更多的感覺。

最後,萊特馬西提出的設計方案是什麼樣呢?他用了一個概念:咖啡的歷程。設計了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設置了一種主題顏色,比如,咖啡的第一階段是生長和種植,第二階段是烘培,第三階段是調製,第四階段是顧客喝咖啡。

四種主題色,同星巴克三種不同的傢俱設計,進行簡單的排列組合,就變成了12種基本的設計風格。

他的這個設計使得新建管家門店的工期,從24周縮短到8周,每新建一家門店的裝修費用,從35萬美元縮減到29萬美元。從1995年到2000年的5年時間,這套設計為星巴克節省了1億美元的成本。

由此可見,排列組合原理的應用,威力是有多大。

世界觀和心法,系統的上層建築

傳統印象中,李小龍是一個功夫明星,但他其實也是一個哲學家。

他在思考功夫的時候,是用哲學的方式來思考的。為了想清楚功夫招式背後深層的東西是什麼,他就求助於哲學,曾在華盛頓大學輔修過心理學和哲學的課程。

不管你是一個什麼領域的人,當你在頂層的時候,應該有你的哲學觀,或者說你的心法,你的高階能力。如果你有一個系統的話,這個就應該是上層建築。

很厲害的人能夠發掘少有人知的資訊

開拓新的知識獲取管道

中國主流的書法傳統,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開始。《蘭亭集序》後,開始臨摹唐代、宋代的大書法家……但到了明代、清代,當時的書法家就特別想去變換風格,於是開始去尋找那些沒有發現過的碑。

於是,明代萬曆初年,東漢的《曹全碑》出土後,引發了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發現,這個東漢的隸書很漂亮,而且跟王羲之、柳公權、顏真卿的書法風格都不一樣,所以爭相去模仿。比如清代書法家、“揚州八怪”之首金農。

當你想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如果你有一個很獨特的資訊管道時,你會更容易成功。創作的本質,就是對新舊元素的重新組合。

調整關注點,發掘深度資訊

以上是一個天文學家,來陳述他重大天文學發現的過程。

如果我們一般去看它,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已,但當你想有意識地去研究它的方法,你就會特別注意它的結構。

一般來講,閱讀文本或觀察實例時,你需要特別關注的深度資訊類型有以下五點:

(1)一個整體所包含的構成要素

(2)完成一件事的次序或流程

(3)各相關要素之間的權重或優先順序

(4)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

(5)用隱喻或類比構建的解釋模型

獨特的自我訓練方法

通過複雜度降維,實施單元訓練

很多人喜歡聽電影。因為,聽電影對提升編劇功力特別有好處。

因為聽電影的時候,看不到電影畫面,專注的焦點全在對話上,因此,他能夠聽到對話中特別深入的資訊,去琢磨對話的設計中有什麼技巧、有什麼高階的東西。

原本電影是一個綜合的多維度的東西,我只是聽它,就是一個降維。因為我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這一維上,所以我就能聽得特別深入,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通過對比設計,獲得優質回饋

馮唐,古文功底非常好,他初中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看二十四史。

看歷史書的時候,他自己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自己當皇帝。他看到這一節,正好是某一個朝代,大臣上了奏摺,然後他就把後面的內容蓋住,先不看,而是想,如果我是皇帝,該怎麼決策?想好了以後,再繼續看下去,然後跟自己的決策對比。

它的本質是把一本書變成了一本練習冊。書和練習冊的區別是,書是資訊的單向輸入,練習冊是雙向的。資訊的輸入和輸出,構成了一種迴圈,而這正是效率最高的一種學習方式。

組合訓練

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每個字單獨來看,都很好看,而且,整幅字,也有一種和諧的美感。

啟功先生有一個學生叫陳榮琚,他在拜啟功為師之前,已經是一個書法家。啟功教了他什麼?小稿練習。

就是說,把一張很大的宣紙,做裁減,裁成幾張相對比較小,不同形狀的紙片。然後在這樣的約束條件下,你去設計你的字如何排版、佈局,讓整幅字更好看、更妙。也就是說,小稿練習,練的是整幅字的設計。

組合訓練,才能真正讓你達到高手境界。組合訓練的價值,包含以下四點:

(1)盡可能窮盡各種單元的組合可能性

(2)單元技能的組合本身是一種技能

(3)為更高層次的組合打下基礎

刻意練習的基本策略

刻意練習的基本策略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

一般來講,解決一個問題,拆解一個問題是自上而下的,大問題分解為小問題,再分解為小問題。但你要成為一個高手、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你的自我訓練應該是按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因為我們的工作記憶資源是很有限的。你必須把那些單元的技能,進行充分地訓練,讓它們變成自動化以後,再進行組合訓練,然後,一層一層地往上走。

你不能夠超車走捷徑,先進行組合訓練,也不能不進行組合訓練,只進行單元訓練。只進行單元訓練的人,一定是停留在低水準的層次。

編輯來源於混沌大學

如果具有一個群山式的知識結構,你就可以在不同的山峰之間,去找到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可以做嫁接、遷移,你就有可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東西。

把熱愛和專長結合在一起

詹姆斯·卡梅隆,好萊塢頂級導演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少年時,就有一個愛好——潛水。

15歲時,他就決定成為一個潛水夫,17歲時,他第一次有機會潛水。在接下來的40年裡,他在海裡面大約總共花了3萬個小時。

他不是拍電影的嗎?他怎麼有這麼多的時間待在海裡呢?實際上,他把拍電影,跟潛水愛好非常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比如《泰坦尼克號》、《阿凡達》等經典作品都是源於他的這個愛好。

一個很厲害的人,他一定是在某一個領域裡面做了非常長期的努力,一直堅持而沒有放棄,他才能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成就。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撐他達到這樣的層面?

創造生命力系統從容不迫

高手能看到更多的系統層級

費朗·亞德里亞,排名世界第一的主廚,宣導用技術手段重構食物成分,是分子料理的先驅。

他開了一家餐廳叫“鬥牛犬餐廳”,曾連續5年,被權威美食機構評為“世界第一”。他憑什麼這麼厲害?一個基本因素就是,他建立了一套製作美食的系統。

比如功能表的設計,他每年會研發5000道新的菜品,然後淘汰其中大部分的菜品,剩下一小部分,組成一個功能表。總之,他是用一個系統的觀點去設計這個功能表的。

實際上,我們看任何的東西,都可以去探索它的結構、它的體系是什麼。菜鳥與高手的區別就是,在菜鳥眼中,層級是非常少的,比如,普通人做菜可能只會想到兩個層級,食材和菜,但高手至少能想到四個層級,這四個層級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

善於使用排列組合原理,來建立豐富性

星巴克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咖啡餐飲品牌。在擴張中,它曾遇到一個特別大的難題,就是開店開麼快。每家店都要裝修,怎麼樣能讓裝修的進度,跟得上開店的進度?如果每家店看上去都差不多,顧客會不會審美疲勞呢?

於是,星巴克的老大舒爾茨就從迪士尼請了一個設計師,叫萊特馬西,他組織了一個設計團隊,其中還包括詩人。他說,詩人是對感覺特別敏感的人,可以給設計提供更多的感覺。

最後,萊特馬西提出的設計方案是什麼樣呢?他用了一個概念:咖啡的歷程。設計了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設置了一種主題顏色,比如,咖啡的第一階段是生長和種植,第二階段是烘培,第三階段是調製,第四階段是顧客喝咖啡。

四種主題色,同星巴克三種不同的傢俱設計,進行簡單的排列組合,就變成了12種基本的設計風格。

他的這個設計使得新建管家門店的工期,從24周縮短到8周,每新建一家門店的裝修費用,從35萬美元縮減到29萬美元。從1995年到2000年的5年時間,這套設計為星巴克節省了1億美元的成本。

由此可見,排列組合原理的應用,威力是有多大。

世界觀和心法,系統的上層建築

傳統印象中,李小龍是一個功夫明星,但他其實也是一個哲學家。

他在思考功夫的時候,是用哲學的方式來思考的。為了想清楚功夫招式背後深層的東西是什麼,他就求助於哲學,曾在華盛頓大學輔修過心理學和哲學的課程。

不管你是一個什麼領域的人,當你在頂層的時候,應該有你的哲學觀,或者說你的心法,你的高階能力。如果你有一個系統的話,這個就應該是上層建築。

很厲害的人能夠發掘少有人知的資訊

開拓新的知識獲取管道

中國主流的書法傳統,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開始。《蘭亭集序》後,開始臨摹唐代、宋代的大書法家……但到了明代、清代,當時的書法家就特別想去變換風格,於是開始去尋找那些沒有發現過的碑。

於是,明代萬曆初年,東漢的《曹全碑》出土後,引發了很大的影響。因為他們發現,這個東漢的隸書很漂亮,而且跟王羲之、柳公權、顏真卿的書法風格都不一樣,所以爭相去模仿。比如清代書法家、“揚州八怪”之首金農。

當你想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如果你有一個很獨特的資訊管道時,你會更容易成功。創作的本質,就是對新舊元素的重新組合。

調整關注點,發掘深度資訊

以上是一個天文學家,來陳述他重大天文學發現的過程。

如果我們一般去看它,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已,但當你想有意識地去研究它的方法,你就會特別注意它的結構。

一般來講,閱讀文本或觀察實例時,你需要特別關注的深度資訊類型有以下五點:

(1)一個整體所包含的構成要素

(2)完成一件事的次序或流程

(3)各相關要素之間的權重或優先順序

(4)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

(5)用隱喻或類比構建的解釋模型

獨特的自我訓練方法

通過複雜度降維,實施單元訓練

很多人喜歡聽電影。因為,聽電影對提升編劇功力特別有好處。

因為聽電影的時候,看不到電影畫面,專注的焦點全在對話上,因此,他能夠聽到對話中特別深入的資訊,去琢磨對話的設計中有什麼技巧、有什麼高階的東西。

原本電影是一個綜合的多維度的東西,我只是聽它,就是一個降維。因為我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這一維上,所以我就能聽得特別深入,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通過對比設計,獲得優質回饋

馮唐,古文功底非常好,他初中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看二十四史。

看歷史書的時候,他自己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把自己當皇帝。他看到這一節,正好是某一個朝代,大臣上了奏摺,然後他就把後面的內容蓋住,先不看,而是想,如果我是皇帝,該怎麼決策?想好了以後,再繼續看下去,然後跟自己的決策對比。

它的本質是把一本書變成了一本練習冊。書和練習冊的區別是,書是資訊的單向輸入,練習冊是雙向的。資訊的輸入和輸出,構成了一種迴圈,而這正是效率最高的一種學習方式。

組合訓練

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每個字單獨來看,都很好看,而且,整幅字,也有一種和諧的美感。

啟功先生有一個學生叫陳榮琚,他在拜啟功為師之前,已經是一個書法家。啟功教了他什麼?小稿練習。

就是說,把一張很大的宣紙,做裁減,裁成幾張相對比較小,不同形狀的紙片。然後在這樣的約束條件下,你去設計你的字如何排版、佈局,讓整幅字更好看、更妙。也就是說,小稿練習,練的是整幅字的設計。

組合訓練,才能真正讓你達到高手境界。組合訓練的價值,包含以下四點:

(1)盡可能窮盡各種單元的組合可能性

(2)單元技能的組合本身是一種技能

(3)為更高層次的組合打下基礎

刻意練習的基本策略

刻意練習的基本策略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

一般來講,解決一個問題,拆解一個問題是自上而下的,大問題分解為小問題,再分解為小問題。但你要成為一個高手、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你的自我訓練應該是按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

因為我們的工作記憶資源是很有限的。你必須把那些單元的技能,進行充分地訓練,讓它們變成自動化以後,再進行組合訓練,然後,一層一層地往上走。

你不能夠超車走捷徑,先進行組合訓練,也不能不進行組合訓練,只進行單元訓練。只進行單元訓練的人,一定是停留在低水準的層次。

編輯來源於混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