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淨賺39億,股價卻大跌11%,中興在搞什麼?

剛發佈前三季度業績淨賺39億的中興通訊, 第二天港股一度跌逾11%, A股也一度跌逾8%。 中興通訊到底什麼情況?

中興通訊三季度業績快報顯示,

前三季實現營收765.8億元, 同比增長7.01%;實現淨利潤39.05億元, 同比增長36.58%。

公司預計全年盈利43億-48億元, 同比增長282.44%-303.65%。

中興通訊營收增長主要是由於運營商網路、消費者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集團綜合毛利率31.64%, 同比基本持平。

中興通訊淨利潤較同期大幅增長,

部分是因為售出努比亞獲得的投資收益。

今年第三季度, 中興通訊出售努比亞10.1%股權部分產生的投資收益(稅前)約為人民幣4.26億元, 其剩餘努比亞49.9%股權按公允價值重估產生投資收益(稅前)約人民幣17.46億元。

今年7月, 中興通訊發佈公告稱, 以7.272億元向南昌高新轉讓所持控股子公司努比亞10.1%股權。 此後中興通訊還持有努比亞剩餘股份已剩49.9%, 努比亞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所以, 中興通訊將在本月27日正式發佈的三季財報, 將是排除了努比亞後的首份正式財報。 )

彼時, 公告稱, 努比亞2016年營收為53.78億元, 淨虧損9142萬元;2017年前四月營收為17.69億元, 淨虧損7123萬元。

去年一年虧9千萬, 今年四個月就虧了7千萬, 可見, 努比亞在虧損之路上正越走越遠,

何時扭虧遙遙無期。

不難發現, 出售股權獲取投資回報的同時, 將虧損嚴重的努比亞從報表中“踢掉”, 讓中興通訊三季快報資料更顯得亮眼。

但也能看出, 其實, 在前三個月就淨賺39億的中興通訊面前, 努比亞不過是玩具一樣的存在。

要知道, 最近3年努比亞均將銷售目標定在年出貨量1000萬部。 連續3年目標原地踏步, 努比亞一直受到千萬銷量的“魔咒”困擾。 對於努比亞, 不論是用戶還是媒體都是冷眼+熱諷。 然而, 從體量上來看, 其實努比亞再怎麼折騰都不會對中興通訊的基本盤產生多大影響。

所以, 不少媒體從前所謂努比亞的失利拖累中興通訊, 其實並不成立。

讀遍中興通訊財報不難發現, 其各項重要資料均為增長, 頗為亮眼,

這個成績在如今的行業背景下無疑是非常難得的。 這一方面要歸因於中興通訊在技術領域持續多年的高強度投入, 同時其內部管理變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激發活力的作用。

然而, 在這份亮眼的財報中, 氫媒工廠還是看到了中興通訊關於增長的兩個頑疾。

1、營收增長略顯乏力:連續兩年個位數增長

如多數“國字輩”企業相同, 中興通訊願意用“穩”字形容自己, 這也體現在三季報的資料上, 氫媒工廠橫向對比2013—2017年中興1-9月的營收資料發現, 中興通訊已連續兩年在三季營收增長的資料上保持個位數。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中興通訊近年來的增長, 有些人會用“平穩”, 但另一些人會用“乏力”。 要知道, 2016年它就出現過“營收增長1%”的尷尬數字。

2016年中興通訊第四季度獲得了約300億的營收, 若按照今年前三季度平均7%的增幅, 可推算, 中興通訊2017年全年度營收預計在1080億左右(其去年營收1012億)。

如此來看, “2017年全年中興通訊營收增長依舊是個位數”會是個大概率事件。

2、政企業務相對弱勢:曾在2016上半年增長最快, 如今隻字未提

中興通訊的主要業務分三塊:運營商網路業務、消費者業務、政企業務。其中政企業務用中興通訊自己的定義是:聚焦政企客戶需求,基於通訊網路、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以及相關核心ICT產品,為政府以及企業資訊化提供頂層設計和諮詢服務、資訊化綜合解決方案

三者雖然常被同時提及,但占營收比重的資料卻是天壤之別,據今年半年報顯示,2017上半年這運營商網路業務占總營收59.90%,消費者業務占33.13%,而政企業務只占6.97%。可見,政企業務的存在感之低。

2016上半年時,中興通訊半年報顯示其政企業務營收同比增長78.74%,據《證券日報》報導,中興通訊彼時稱政企業務是營收增長最快的業務。

然而,在2016年全年財報中,中興通訊的政企業務同比下降了15.18%,2017半年報中顯示,該業務下降了18.27%。這兩個數字——與“增長最快”時的資料相去甚遠。

同時,自2016下半年起,中興通訊年報中政企業務也是筆墨最少的,而此次快報中則對其隻字未提。

當然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政企業務帶來的營收所占份額不大,快報中無需提及,另一種可能性是由於國內政企項目毛利率下降,今年前三季度中興通訊的政企業務再次下滑。

3、股價大跌最直接原因:5G尚未發力

上述增長略顯乏力是一部分原因,而在多個市場評估機構看來,中興通訊股價大跌還有更直接的原因:5G尚未發力。

瑞銀認為,中興年初至今股價已升119%,相信市場對5G投資過分樂觀,維持該股“沽售”評級,目標價14.6元。

摩根士丹利表示,中興股價相當於該行明年預測市盈率23倍,接近歷史高位。上一次市盈率高於20倍時屬2010至2011年,公司受惠於內地3G週期及海外擴張。不過,大摩表示,5G對公司的貢獻預計2019才具體展現。因此,由於估值已屆高位,對公司維持“減持”的投資評級。

瑞信則維持中性評級,瑞信指出,中興收入及非經營項目令人失望,第三季收入遜預期,主因項目延期;公司毛利率具韌性,惟非經營項目毛利率較低。上述問題短期將拖累股價,惟長遠受惠5G發展,將靜候更好的買入時機。

總體而言,這些評價可以總結為兩點:一是目前市場對5G投資過分樂觀,二是5G對公司的貢獻尚未提現。

在氫媒工廠看來,此類評價不無道理。雖然中興通訊在5G的先行優勢上不可否認,但這種優勢以及對於5G的憧憬,可能被高估。

首先,就目前來看,短期內5G無法普及,談收益尚早。今年7月,多位業內人士曾向中證網表示,5G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通信運營商僅是建立試驗環境,成型的通信設備還處於試驗階段,距正式商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通信設備商受益為時尚早。

資訊技術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 9月在全球做過一次關於5G預期和5G實際發展的市場調查。該司通信服務供應商研究總監劉軼就調查對媒體分析稱:5G在很長時間內可能都是在很小的範圍內做一些商用的嘗試,用戶對5G的期待是不現實的,用戶並不瞭解5G的應用是什麼,也不瞭解5G的現實狀態。

對於5G未來的應用和發展,劉軼也闡述了Gartner的三個觀點:“第一、市場的預期和實際發生是有概率的,市場預期可以馬上來到,但實際上還需要更多時間;第二、物聯網並不依賴於5G,它有自己的發展路徑。第三、目前我們看不到5G給運營商帶來的新增值空間,因此我們還需要不斷發掘5G的價值。”

其次,未來短時間內Wifi與5G共存。WiFi已經存在了20年,它的技術是開放的,而且使用非授權頻譜提供服務。短距離傳輸使用WiFi更為方便。而且,在家裡、在公司人們還是會連接WiFi網路。而5G的優勢則是在地鐵、戶外等場所。

另外,從成本來看,WiFi的部署是一次性的,長期穩定的,後續維護費用低。在社區內增加一個寬頻用戶,對固網運營商來說邊際費用的增加很小,而5G在短時間內就沒有這種低成本優勢。

綜上,不難看出,雖然發佈了一份光鮮靚麗的快報,但中興通訊在這些靚麗的數位下也有著不少隱憂。

如今隻字未提

中興通訊的主要業務分三塊:運營商網路業務、消費者業務、政企業務。其中政企業務用中興通訊自己的定義是:聚焦政企客戶需求,基於通訊網路、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以及相關核心ICT產品,為政府以及企業資訊化提供頂層設計和諮詢服務、資訊化綜合解決方案

三者雖然常被同時提及,但占營收比重的資料卻是天壤之別,據今年半年報顯示,2017上半年這運營商網路業務占總營收59.90%,消費者業務占33.13%,而政企業務只占6.97%。可見,政企業務的存在感之低。

2016上半年時,中興通訊半年報顯示其政企業務營收同比增長78.74%,據《證券日報》報導,中興通訊彼時稱政企業務是營收增長最快的業務。

然而,在2016年全年財報中,中興通訊的政企業務同比下降了15.18%,2017半年報中顯示,該業務下降了18.27%。這兩個數字——與“增長最快”時的資料相去甚遠。

同時,自2016下半年起,中興通訊年報中政企業務也是筆墨最少的,而此次快報中則對其隻字未提。

當然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政企業務帶來的營收所占份額不大,快報中無需提及,另一種可能性是由於國內政企項目毛利率下降,今年前三季度中興通訊的政企業務再次下滑。

3、股價大跌最直接原因:5G尚未發力

上述增長略顯乏力是一部分原因,而在多個市場評估機構看來,中興通訊股價大跌還有更直接的原因:5G尚未發力。

瑞銀認為,中興年初至今股價已升119%,相信市場對5G投資過分樂觀,維持該股“沽售”評級,目標價14.6元。

摩根士丹利表示,中興股價相當於該行明年預測市盈率23倍,接近歷史高位。上一次市盈率高於20倍時屬2010至2011年,公司受惠於內地3G週期及海外擴張。不過,大摩表示,5G對公司的貢獻預計2019才具體展現。因此,由於估值已屆高位,對公司維持“減持”的投資評級。

瑞信則維持中性評級,瑞信指出,中興收入及非經營項目令人失望,第三季收入遜預期,主因項目延期;公司毛利率具韌性,惟非經營項目毛利率較低。上述問題短期將拖累股價,惟長遠受惠5G發展,將靜候更好的買入時機。

總體而言,這些評價可以總結為兩點:一是目前市場對5G投資過分樂觀,二是5G對公司的貢獻尚未提現。

在氫媒工廠看來,此類評價不無道理。雖然中興通訊在5G的先行優勢上不可否認,但這種優勢以及對於5G的憧憬,可能被高估。

首先,就目前來看,短期內5G無法普及,談收益尚早。今年7月,多位業內人士曾向中證網表示,5G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通信運營商僅是建立試驗環境,成型的通信設備還處於試驗階段,距正式商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通信設備商受益為時尚早。

資訊技術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 9月在全球做過一次關於5G預期和5G實際發展的市場調查。該司通信服務供應商研究總監劉軼就調查對媒體分析稱:5G在很長時間內可能都是在很小的範圍內做一些商用的嘗試,用戶對5G的期待是不現實的,用戶並不瞭解5G的應用是什麼,也不瞭解5G的現實狀態。

對於5G未來的應用和發展,劉軼也闡述了Gartner的三個觀點:“第一、市場的預期和實際發生是有概率的,市場預期可以馬上來到,但實際上還需要更多時間;第二、物聯網並不依賴於5G,它有自己的發展路徑。第三、目前我們看不到5G給運營商帶來的新增值空間,因此我們還需要不斷發掘5G的價值。”

其次,未來短時間內Wifi與5G共存。WiFi已經存在了20年,它的技術是開放的,而且使用非授權頻譜提供服務。短距離傳輸使用WiFi更為方便。而且,在家裡、在公司人們還是會連接WiFi網路。而5G的優勢則是在地鐵、戶外等場所。

另外,從成本來看,WiFi的部署是一次性的,長期穩定的,後續維護費用低。在社區內增加一個寬頻用戶,對固網運營商來說邊際費用的增加很小,而5G在短時間內就沒有這種低成本優勢。

綜上,不難看出,雖然發佈了一份光鮮靚麗的快報,但中興通訊在這些靚麗的數位下也有著不少隱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