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十大看點,show出中國經濟澎湃動力!

GDP年均增速7.2%,

高於同期世界2.5%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

平均增長水準;

CPI年均上漲2.0%,

低於年度漲幅預期調控目標;

城鎮新增就業連續四年

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

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

基本穩定在5%左右……

這些有溫度的資料,

記錄著我國這五年經濟發展

取得的輝煌成績。

《經濟日報》近期推出

《中國經濟十大看點》系列報導,

十大看點, 十種精彩,

盡覽中國經濟砥礪奮進這五年!

看點1

體量和品質:見證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推動中國經濟始終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國民經濟在保持平穩運行的同時, 我國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動能不斷積聚,

經濟運行品質不斷提升, 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準不斷邁進。

當前, 外界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一些國際機構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 從現實國情看, 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 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 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因此, 我們仍要堅定信心, 主動作為,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指引下, 不斷適應、把握、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 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 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用改革深化穩預期, 用政策連續強信心,

用創新驅動增活力, 促進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看點2

資本市場:愈發成熟與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國資本市場砥礪奮進, 已發展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資本市場之一。 按市值排名, A股是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 也是全球第一大新興資本市場, 成為全球資本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5年來, 我國資本市場把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放在經濟金融全域來謀劃和推進, 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 完善市場基礎性功能, 有力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和效率提升, 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與境外成熟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結構不同, 我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中, 自然人占比超過99%。 這一特點, 決定著我國資本市場監管任務格外艱巨。

改革、穩定、發展是全方位的協調。 一穩二嚴三進, 依法全面縱深推進一線監管的監管新政, 正在塑造資本市場新生態。 全方位加強投資者保護成為“重如泰山”之責, 投資者權益損害賠償制度正在破題之中。 心裡有投資者, 資本市場監管工作就技高一籌。 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正從夢想照進現實。

看點3

三大戰略:開啟區域發展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高度, 提出了“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區域發展戰略。

5年來, 在三大戰略的引領下, 我國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成效顯著。 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 一大批標誌性專案落地。 2014年至2016年, 我國同“一帶一路”參與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 對相關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

從謀劃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到設立雄安新區, 京津冀正朝著協同發展的目標有力邁進。 3年多來, 北京市加快“瘦身提質”, 天津市推動“強身聚核”, 河北省實現“健身增效”, 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重大領域取得突破。

長江經濟帶發展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雙贏。 2016年, 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總體高於全國增速。 沿江省市經濟社會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 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全域中的重要支撐帶。

看點4

創造方便:好環境迸發生產力

這5年來,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以往辦一個營業執照動輒1個月,要跑十幾個部門,提交一大堆材料,現在,企業註冊已經習慣了跑一趟視窗、填一張表格,甚至動動滑鼠鍵盤,三五天就能拿到營業執照加許可證。

世界銀行發佈的《2017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便利度近3年來在全球躍升了18位,平均每年向前跨升6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我國自2014年正式啟動商事制度改革。隨著“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到“多證合一”改革任務的展開,部門手中權力和相關利益大幅“割肉”,激發了廣大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向深入。

看點5

中國製造:“實體經濟”有智慧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中國製造應該往哪裡去?2015年,《中國製造2025》出臺,成為引領未來10年製造強國建設的綱領性檔,指出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中國已建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1個中類、581個小類,成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有220多種產量居世界第一。據德勤有限公司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對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的研究結果,2016年中國、美國和德國被列為世界最具製造業競爭力國家的前三位。

中國是製造業和互聯網平行發展的國家,互聯網經濟也走在世界前列。展望未來,中國有能力通過第四次工業革命實現關鍵技術和應用的顛覆性變革,成為引領新工業革命的重要力量。

看點6

供給側發力:新經濟激發新動能

宅在家裡“海淘”、騎共用單車、線上掛號、在菜市場和便利店掃碼支付……這5年,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折射出新經濟的蓬勃發展,新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名片。

從網購交易額到智慧手機出貨量再到移動支付筆數,一個個統計指標的“世界第一”成為中國新經濟實力的最好表述。從技術到模式,從業態到生態,新經濟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再造和重構了傳統行業的業務流程。從新零售到工業互聯網到眾包眾創,新經濟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了新能量。

“換道超車”的中國新經濟不但提升著普通人的獲得感,也在不斷給世界經濟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看點7

結構調整:引領經濟發展走向更高形態

如果把世界經濟比作巨輪,那麼中國經濟無疑就是這艘巨輪上的“壓艙石”和“穩定錨”。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強勁引擎。這背後,持之以恆的調結構、轉方式功不可沒。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不斷推動中國經濟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實踐證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既是解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深層次矛盾的現實選擇,也是拓展未來空間、謀劃更高水準發展的根本途徑。只要我們堅持這條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完成中央提出的各項既定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看點8

民生保障:帶來沉甸甸的“獲得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民生問題,一步步改革的推進、一份份百姓心中沉甸甸的“獲得感”,成為這5年來最溫暖的民生成就,一張巨大的民生保障網正在越織越密,越織越牢。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人社部資料顯示,城鎮就業人員從2012年末的3.71億人增加到2016年末的4.14億人,年均增加1082萬人。5年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年均超過1300萬人,累計新增就業超過6500萬人。

我國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打通了職工和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通道。制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維護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權益。推進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醫保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先後降低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率,減輕企業繳費壓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了新的成就。

看點9

中國方案:為世界經濟發掘新動力

從錢塘江畔的杭州共識,到塞納河邊的《巴黎協定》;從達沃斯高舉全球化大旗,到雁棲湖全面啟動“一帶一路”平臺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完善作出越來越重要的貢獻。越來越多的中國倡議上升為國際共識,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彙聚成國際行動。

“當中國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目標時,中國會比任何一個社會都要強大,人均收入將會達到發達國家水準。”當地時間9月26日,應邀出席中美大學校長與智庫論壇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講話中作出這番表述。他更在提及“一帶一路”時指出,“倡議將中國與中亞、歐洲相連接,意義深遠”。

作為一位曾100多次訪問中國、對中國有著深刻認識的世界級外交家,基辛格先生對中國的這些判斷無疑代表著當前世界的主流認知。這種認知,自中國39年前對外開放伊始逐漸建立起來,並在過去5年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中國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自身發展態勢,不斷發揮世界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努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主動承擔國際責任,中國的倡議和行動,為艱難復蘇中的世界經濟不斷發掘著新的動力。

看點10

新發展理念:牽引關係發展全域的深刻變革

今年5月,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身披藍綠塗裝的中國大飛機C919騰空而起,在空中完成全部預定試飛科目後,安全返航著陸。外國媒體評價,中國C919客機成功首航,標誌著中國已將自己的形象從廉價的工廠轉變為技術領先者。

6月中旬,曾被愛因斯坦稱之為“鬼魅般的遠距作用”在中國首度發生。“墨子號”衛星與青海德令哈和雲南麗江地面站同時建立光鏈路,量子糾纏光子對從衛星到兩個地面站的總距離平均達2000公里。世界首次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由中國科學家實現。

過去5年間,在大批重要標誌性科技成果牽引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水準持續攀升。2016年,全員勞動生產率(以2015年價格計算)達到94825元/人,比2012年提高30.2%。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這一年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僅為2.1%。

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的複雜背景下,中國獨領風騷的發展成就,源於獨具特色的發展理念。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下,一場關係國家和民族發展全域的深刻變革,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全面展開。

看點4

創造方便:好環境迸發生產力

這5年來,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以往辦一個營業執照動輒1個月,要跑十幾個部門,提交一大堆材料,現在,企業註冊已經習慣了跑一趟視窗、填一張表格,甚至動動滑鼠鍵盤,三五天就能拿到營業執照加許可證。

世界銀行發佈的《2017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便利度近3年來在全球躍升了18位,平均每年向前跨升6位,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我國自2014年正式啟動商事制度改革。隨著“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到“多證合一”改革任務的展開,部門手中權力和相關利益大幅“割肉”,激發了廣大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向深入。

看點5

中國製造:“實體經濟”有智慧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中國製造應該往哪裡去?2015年,《中國製造2025》出臺,成為引領未來10年製造強國建設的綱領性檔,指出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中國已建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1個中類、581個小類,成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有220多種產量居世界第一。據德勤有限公司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對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的研究結果,2016年中國、美國和德國被列為世界最具製造業競爭力國家的前三位。

中國是製造業和互聯網平行發展的國家,互聯網經濟也走在世界前列。展望未來,中國有能力通過第四次工業革命實現關鍵技術和應用的顛覆性變革,成為引領新工業革命的重要力量。

看點6

供給側發力:新經濟激發新動能

宅在家裡“海淘”、騎共用單車、線上掛號、在菜市場和便利店掃碼支付……這5年,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折射出新經濟的蓬勃發展,新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名片。

從網購交易額到智慧手機出貨量再到移動支付筆數,一個個統計指標的“世界第一”成為中國新經濟實力的最好表述。從技術到模式,從業態到生態,新經濟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再造和重構了傳統行業的業務流程。從新零售到工業互聯網到眾包眾創,新經濟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了新能量。

“換道超車”的中國新經濟不但提升著普通人的獲得感,也在不斷給世界經濟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

看點7

結構調整:引領經濟發展走向更高形態

如果把世界經濟比作巨輪,那麼中國經濟無疑就是這艘巨輪上的“壓艙石”和“穩定錨”。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強勁引擎。這背後,持之以恆的調結構、轉方式功不可沒。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不斷推動中國經濟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實踐證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既是解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深層次矛盾的現實選擇,也是拓展未來空間、謀劃更高水準發展的根本途徑。只要我們堅持這條道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完成中央提出的各項既定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看點8

民生保障:帶來沉甸甸的“獲得感”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民生問題,一步步改革的推進、一份份百姓心中沉甸甸的“獲得感”,成為這5年來最溫暖的民生成就,一張巨大的民生保障網正在越織越密,越織越牢。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人社部資料顯示,城鎮就業人員從2012年末的3.71億人增加到2016年末的4.14億人,年均增加1082萬人。5年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年均超過1300萬人,累計新增就業超過6500萬人。

我國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打通了職工和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通道。制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維護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權益。推進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醫保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先後降低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率,減輕企業繳費壓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了新的成就。

看點9

中國方案:為世界經濟發掘新動力

從錢塘江畔的杭州共識,到塞納河邊的《巴黎協定》;從達沃斯高舉全球化大旗,到雁棲湖全面啟動“一帶一路”平臺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完善作出越來越重要的貢獻。越來越多的中國倡議上升為國際共識,越來越多的中國方案彙聚成國際行動。

“當中國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目標時,中國會比任何一個社會都要強大,人均收入將會達到發達國家水準。”當地時間9月26日,應邀出席中美大學校長與智庫論壇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在講話中作出這番表述。他更在提及“一帶一路”時指出,“倡議將中國與中亞、歐洲相連接,意義深遠”。

作為一位曾100多次訪問中國、對中國有著深刻認識的世界級外交家,基辛格先生對中國的這些判斷無疑代表著當前世界的主流認知。這種認知,自中國39年前對外開放伊始逐漸建立起來,並在過去5年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中國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自身發展態勢,不斷發揮世界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努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主動承擔國際責任,中國的倡議和行動,為艱難復蘇中的世界經濟不斷發掘著新的動力。

看點10

新發展理念:牽引關係發展全域的深刻變革

今年5月,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身披藍綠塗裝的中國大飛機C919騰空而起,在空中完成全部預定試飛科目後,安全返航著陸。外國媒體評價,中國C919客機成功首航,標誌著中國已將自己的形象從廉價的工廠轉變為技術領先者。

6月中旬,曾被愛因斯坦稱之為“鬼魅般的遠距作用”在中國首度發生。“墨子號”衛星與青海德令哈和雲南麗江地面站同時建立光鏈路,量子糾纏光子對從衛星到兩個地面站的總距離平均達2000公里。世界首次千公里量級的量子糾纏,由中國科學家實現。

過去5年間,在大批重要標誌性科技成果牽引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水準持續攀升。2016年,全員勞動生產率(以2015年價格計算)達到94825元/人,比2012年提高30.2%。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這一年全球勞動生產率增長僅為2.1%。

在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的複雜背景下,中國獨領風騷的發展成就,源於獨具特色的發展理念。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下,一場關係國家和民族發展全域的深刻變革,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全面展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