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IPO企業重質又重量 今年已有367家完成上市

主持人沈明: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 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那麼, 近期資本市場IPO、再融資、並購重組等進展如何?本報今日逐一梳理。

專家表示, 監管層對IPO“重質又重量”, 一方面有助於從源頭上把握好IPO的品質;另一方面, 有助於提高仲介機構的執業品質, 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 為資本市場輸送高品質的上市公司

■本報記者 朱寶琛

為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IPO發行常態化, 審核速度逐漸加快。 對此,

業界認為, IPO在支持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讓那些真正需要資金支援的企業獲得了資金, 有助於幫助這些企業更好地發展, 這是支援實體經濟的重要表現。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對排隊企業進行梳理後注意到, 絕大多數企業都是新興行業的優秀代表。 財富證券網路金融部副總經理趙歡告訴記者, 一些新興行業中的優秀企業上市, 能為資本市場帶來“活水”, 提高上市公司品質, 有利於市場上公司結構的改善。

與此同時, 上交所10月23日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 截至10月20日, 今年以來已經有367家IPO公司完成上市, 募資1842.94億元。

具體看, 上交所主機板180家IPO公司完成上市, 募資1078.42億元, 16家公司發行中, 19家公司過會待發行。 深交所中小板67家IPO公司完成上市,

募資310.66億元, 2家公司發行中, 7家公司過會待發行。 深交所創業板120家IPO公司完成上市, 募資443.86億元, 8家公司發行中, 11家公司過會待發行。

雖然新股發行常態化, 但並沒未出現“蘿蔔快了不洗泥”。 統計資料顯示, 今年以來, 發審委已經否決了55家公司的IPO申請。 同時, 還有16家公司暫緩表決, 8家取消審核。

業內人士介紹, 首發企業的審核標準較為具體, 證監會通過發行審核問答等形式向社會公開審核標準, 對於審核遇到的新情況問題也及時形成新的審核標準, 以限制發審委員的自由裁量空間, 審核工作要嚴格按照證監會的標準內容進行。

IPO申請否決企業數量增加的同時, 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來自上交所的統計資料顯示,

截至10月20日, 證監會按周公佈首發申報企業中, 2017年終止審查企業共83家, 其中上交所28家, 深交所55家(中小板14家、創業板41家)。

早在今年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上, 證監會就強調, 下一步, 要切實加大發行品質審核力度, 保持首次公開發行的常態化, 規範和支援上市公司並購重組, 完善退市制度, 加大退市力度, 充分發揮好資本市場的功能。

趙歡認為, 監管層對IPO“重質又重量”, 一方面有助於從源頭上把握好IPO的品質, 防止一些企業濫竽充數;另一方面, 有助於提高仲介機構的執業品質, 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 為資本市場輸送高品質的上市公司。

(朱寶琛 )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