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媒體: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既不會停也不會搞衝刺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 只會越開越大。 ”這句話也適用于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 最近, 金融監管部門就頻繁釋放金融業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信號。 筆者認為, 今後金融業對外開放既不會止步不前也不會搞衝刺式的開放, 將與之前所秉持的“積極穩妥”基調相一致。

今年7月份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 要擴大金融對外開放。 要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

確是如此, 目前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焦點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人民幣匯率;二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三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水準,

包括外資銀行的持股比例、業務範圍等。

首先是人民幣匯率。 經過多年的改革之後, 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程度已經具備相當的水準, 人民幣的支付使用範圍、國際地位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在這個問題上, 中外金融機構、企業、個人都有切身感受。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國內外不同場合均表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對於下一步人民幣匯率的改革, 周小川指出, 當前的浮動區間已很少能限制到匯率, 匯率變化主要取決於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 有時候擴大一下匯率浮動區間, 也是釋放一個擴大開放的信號, 顯示匯改會繼續向前邁進。 人民幣更多地成為可自由使用貨幣,

是一個長期的進程, 今後還會繼續向前推進。

其次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 要推動中國金融業的雙向開放, 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央行在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的同時, 注重穩步推動資本專案可兌換,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創造性的跨市場聯通機制的推出, 全方位提升了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水準, 對於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指出, 目前外匯市場形勢趨於穩定, 外匯市場的多個指標均顯示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的供求基本平衡, 未來將穩步推進資本專案可兌換。

第三是金融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今年6月28日,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和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聯合發佈《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負面清單指引(2017年版)》, 為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提供便利。 這足以表明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始終處於進行中。

對於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表示, 未來要進一步對外開放, 在持股比例、業務範圍等領域給外資銀行更多空間。

在這些方面不止對外資銀行有開放空間, 包括證券、保險等方面給外商投資者更多的牌照或增加持股比例也都將穩妥有序推進。

總之, 中國金融業後續的對外開放(雙向開放), 必然會合理安排開放順序, 而能不能做到有利於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於增強金融有序競爭、有利於服務好實體經濟則是決定其開放力度的決定因素。

同時, 中國金融業進一步對開外放, 需要監管部門提高監管能力和水準, 為對外開放創造適宜的市場環境。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