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時間去哪兒了」賈樟柯任監製彙聚五國實力演員,水準參差不齊

★推薦理由:賈樟柯任監製, 集合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中國優秀導演

★推薦人群:賈科長粉絲、金磚五國時事關注者、驢友

☆觀看方式:影院觀看

☆觀影貼士

1.影片曾於今年6月23日在金磚國家電影節上首映。

2.賈樟柯擔任五部短片導演之一的同時, 也作為監製統籌全片。

3.俄羅斯的短片[呼吸], 主演均為話劇演員。

☆網路評分

豆瓣 6.1

☆媒體評論

金華新聞網:五個篇章可獨立成片, 又依託宏大哲學問題相互關聯, 也可剪輯出不同的邏輯關係。

☆影迷評論

昔離π二_豆瓣:這種命題作文簡直尷尬到死。 臺詞強行扣主題。

劉小黛_貓眼電影:俄羅斯的最有創意,

巴西的宛如崖柏壁畫。

☆看電影評論

[時間去哪兒了]是一曲交響樂。 遺憾的是, 各聲部沒有統一在主旋律中, 形成的效果就是散亂。

>>>>>>>>>>>

多聲部的不和諧

[時間去哪兒了]是由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中國五國導演, 五部短片組成的一部電影:

國殤的創痛記憶與療愈, 個人風格的鋒芒畢露, 浮於表面的社會畫像, 宏大的宇宙思考、中規中矩的回復溫情。

“時間去哪兒了”是貫穿五個故事的主題。

遺憾的是, 五個部分明顯參差不齊。

即便都被冠之以“時間”之名, 也沒能挽救影片整體的散亂感。

[時間去哪兒了]是一曲交響樂, 各聲部沒有統一在主旋律中, 最後的效果就是不和諧。

[顫抖的大地]

[顫抖的大地]回望2015年巴西國殤:一次泥石流災難, 淹沒了大片住宅區。

一夜之間失去家園、親人, 如夢魘。

是像男孩兒般, 沉湎代表歷史記憶的缺場的父親?

還是像母親一樣, 咒駡一句“這該死的泥土, 怎麼都洗不乾淨”, 然後並不輕鬆得轉過身, 創造未來?

記憶的創痛流淌在時間之河,

成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在這裡, 時間是靜默的, 隱匿著創痛和希望。

[呼吸]

[呼吸]是五部中最淩厲、最精煉的一部。

在千里冰封的廣袤之地西伯利亞, 一切都是安靜的。

舞臺安靜了, 一對戀人愛與生命的故事, 才更顯驚心動魄:

丈夫疑心妻子不忠, 追殺出去,

受傷, 不能呼吸。

妻子割開丈夫喉嚨, 插入通氣管, 用手風琴鼓風的氧氣, 為丈夫續命。

這樣, 還能活多長時間?

妻子答:以後, 我就是你的時間。

在這裡, 時間象徵愛情裡, 最不為人知、也最驚心動魄的部分:

絕對的佔有, 一肌一容, 一分一厘, 攻池掠地。

[孟買迷霧]

[孟買迷霧]中,

老人在家庭中得不到的溫暖, 要靠一個街頭流浪兒給。

然而這短暫的暮年光彩卻標注了生命的代價。

結尾老人說, 舊時光真好。

在這裡, 舊時光既是對過去的懷念;也是對當下無法融入的無奈。

可以看出, 電影著意表現印度當下的社會問題:老年人的孤獨, 人際關係冷漠。

但過於淺顯直白的主題和講述方式, 讓影片黯然失色。

甚至按觀眾說法, 淪為公益廣告片, 也不為過。

[重生]

五個故事中,科幻片[重生],視野最為開闊和宏大。

未來,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為主導自己命運而打破遊戲規則。

最後,未來時空的機器人主角死亡;歷史時空的嬰兒呱呱墜地。

生的意志,從始至終。

影片是科幻題材,卻囿於投資有限製作粗糙,從佈景、造型、場景,都沒有營造出未來感。

另外,人物也明顯標籤化,成為一個執行自由意志的道具,難有代入感。

[逢春]

[逢春]的故事依然發生在汾陽。

但與以往相比,電影收起了冷眼注視的鋒利,多了平和的溫情。

人到中年,年輕時走在”前沿”的小勇,站在拆遷廢墟的小勇,都步入了平淡生活。

時間,是汾陽小城平淡無奇的生活,淡到沖刷一切。

終於,“二胎政策”下,一對夫妻要“把被時間拿走的東西,一點點拿回來。”

影片後半部分,臺詞有強硬扣題之嫌,也顯突兀和不明就裡。

畢竟,扣帽子(“時間的主題”)也不是賈樟柯的特長。

割據一方,各行其是

賈樟柯多次強調,“時間去哪兒了”是五位導演共通的想法。

希望在遵循這一主題的基礎上,盡可能保障導演們創作上的自由度。

但這並不等於說,有了一個“時間去哪兒”的主題後,各部分就可以割據一方,各行其是。

而是,每個故事都需要服務於這個主題。

如[巴黎,我愛你],二十余位導演眼中的十八個巴黎故事,以浮世繪形式勾勒出巴黎的喜怒哀樂。

或者02年坎城開幕片[十分鐘,年華老去],薈萃了11位導演各自10分鐘以時間為主題的短篇集。

既有未來科幻時空中的原始親情,也有原始部落朝向文明的起點;

既有一位演員最為普通的十分鐘中場休息,也有如水般靜靜流淌的一生,夢裡不知身是客。

每個故事的時空可回退,可前瞻;視野可開闊,可收縮。

但最終,都統一到“十分鐘”生髮出的,各自的生命體驗、想像和哲思。

觀看電影如閱盡千帆,又如黃粱一夢。

反觀[時間去哪兒了],雖然有一個“時間”的大帽子,但五個故事各自為政。

即便放在一起,也沒能生長出五個故事之外的,更大的言說空間和衍生意義。

[重生]

五個故事中,科幻片[重生],視野最為開闊和宏大。

未來,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為主導自己命運而打破遊戲規則。

最後,未來時空的機器人主角死亡;歷史時空的嬰兒呱呱墜地。

生的意志,從始至終。

影片是科幻題材,卻囿於投資有限製作粗糙,從佈景、造型、場景,都沒有營造出未來感。

另外,人物也明顯標籤化,成為一個執行自由意志的道具,難有代入感。

[逢春]

[逢春]的故事依然發生在汾陽。

但與以往相比,電影收起了冷眼注視的鋒利,多了平和的溫情。

人到中年,年輕時走在”前沿”的小勇,站在拆遷廢墟的小勇,都步入了平淡生活。

時間,是汾陽小城平淡無奇的生活,淡到沖刷一切。

終於,“二胎政策”下,一對夫妻要“把被時間拿走的東西,一點點拿回來。”

影片後半部分,臺詞有強硬扣題之嫌,也顯突兀和不明就裡。

畢竟,扣帽子(“時間的主題”)也不是賈樟柯的特長。

割據一方,各行其是

賈樟柯多次強調,“時間去哪兒了”是五位導演共通的想法。

希望在遵循這一主題的基礎上,盡可能保障導演們創作上的自由度。

但這並不等於說,有了一個“時間去哪兒”的主題後,各部分就可以割據一方,各行其是。

而是,每個故事都需要服務於這個主題。

如[巴黎,我愛你],二十余位導演眼中的十八個巴黎故事,以浮世繪形式勾勒出巴黎的喜怒哀樂。

或者02年坎城開幕片[十分鐘,年華老去],薈萃了11位導演各自10分鐘以時間為主題的短篇集。

既有未來科幻時空中的原始親情,也有原始部落朝向文明的起點;

既有一位演員最為普通的十分鐘中場休息,也有如水般靜靜流淌的一生,夢裡不知身是客。

每個故事的時空可回退,可前瞻;視野可開闊,可收縮。

但最終,都統一到“十分鐘”生髮出的,各自的生命體驗、想像和哲思。

觀看電影如閱盡千帆,又如黃粱一夢。

反觀[時間去哪兒了],雖然有一個“時間”的大帽子,但五個故事各自為政。

即便放在一起,也沒能生長出五個故事之外的,更大的言說空間和衍生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