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天天被投訴34年不漲價卻狂賺1100億美元的Costco超市正式殺進中國

大家好, 為大家介紹一家天天被投訴、34年不漲價、卻賺了1100億美元的奇葩超市

在30多年時間裡突飛猛進, 一躍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零售商, 緊追沃爾瑪。 雖然Costco的門店只有700家, 甚至不及沃爾瑪門店數的1/10, 但卻敢直接叫板沃爾瑪, 並且已經表現出了碾壓行業老大的勢頭。 近日, Costco官方確認: 中國大陸第一家店即將在上海落地, 並且其天貓旗艦店將會先一步開業。 目前, 其天貓旗艦店已經開業。 消息一經曝出, 沃爾瑪坐不住了, 家樂福坐不住了, 大潤發、華潤萬家通通坐不住了!這不是來了一頭狼, 而是來了一條推土機!

Costco被超市巨頭們當成推土機, 不是沒有道理, 當所有超市都在追求毛利不斷增長的時候, 只有Costco整天在想, 如何才能少賺一點。 即便是每天都想著怎麼少賺錢, 可Costco的全球付費會員總數依然超過了8103萬。 對於Costco來講, 光是收會員費就夠吃的了, 貨品的利潤,

僅僅能維持日常運營就好, 低到成本價也無所謂。 一款熱銷商品上架, 開店前2小時人們就會排起長隊, 不到5分鐘就被秒殺一空。 成功的背後, 是Costco十個奇葩的屬性!

一.靠賣卡活下去的全球第二的超市

Costco有一招很絕, 就是會員卡和身份證具有同等效力, 無論是登機還是出國, 只要有會員卡, 都不叫事兒。 因此Costco約70%的營業利潤來自于會員年費收入, 而且會員都有著非常高的品牌忠誠度, 老會員的續費率高達91%!Costco把會員的照片和姓名印在會員卡上, 通過跟北美政府部門合作, 拿到了允許乘客提供除了護照以外其他證件來證明自己身份的許可。 所以Costco會員卡無論是加拿大邊境管理局還是美國海關, 都可以當做身份證使用, 這個功能,

就連很多國家的護照都自愧不如。 會員費作為Costco的主要收入來源, 大幅降低了超市對於賺取產品差價的需求, 和現在互聯網流行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商業模式如出一轍。

收取會員費保證了Costco的現金流可以源源不斷輸入, 超市擴大規模後就能夠以更低成本採購,

降低售價, 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的閉環。 只要是Costco的會員, 就可以享受超市的免費服務。 而且Costco承諾, 顧客在繳納會費後, 無論什麼時候, 只要覺得對服務不滿意, 想退掉會員服務, 都能獲得全額的會員費返款。 也就是說, Costco的產品性價比越高, 用戶體驗就越好, 付費用戶就會不斷增加, 這就是為什麼在互聯網衝擊下, Costco依然能保持持續增長的原因所在。

二.Costco每天想的不是怎麼賺錢而是怎麼不賺錢

Costco的毛利率簡直低得無法想像——平均只有10%, 如果高於14%就要經過CEO批准, 私自提價是要受處罰的。 正是因為Costco整天想著不賺錢的印象已經深入人心, 所以人們去了那裡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頓買買買, 從來不擔心買貴了。 Costco的售價, 真的會低到不盈利, 而且寧願低到不盈利, 也絕不加價。 依靠巨量的銷售能力, Costco經常會壓低進貨價格, 如果一家供應商在別的地方定價比在Costco的還低, 那麼它的商品將永遠不會再出現在Costco的貨架上。 Costco裡不售賣可口可樂, 就是因為議價沒能達成統一, 為了彌補這一缺失, Costco寧願銷售更物美價廉的自營可樂,也不想破壞自己的制定的規則。實際上,連小米的極致性價比就是在Costco這裡學到的!

三.Costco對顧客好到令人髮指

四.Costco對員工好到心生羡慕甚至直逼穀歌

除了對顧客好到令人髮指,Costco對於員工的好也是無可比擬的。如果評價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Costco可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在美國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中,高居第2的就是Costco,僅次於穀歌。在Costco,一個收銀員時薪是20.89美元,這幾乎是沃爾瑪的2倍,普通超市員工的3倍,而且88%的員工都享受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險。

這樣的高投入帶來了員工的低流動率。高員工保有率使得Costco可以大幅削減培訓費用,員工離職率僅為5%,管理層離職率不到1%,這個數字相當驚人。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爆發時,其它公司紛紛開始裁員,Costco的領導層卻認為應該共渡時艱,反而給所有員工都漲工資。讓員工有更高的積極性及幸福感,減少人員流失的同時又提升了企業的公眾形象,這種健康的企業形象可是花多少錢打廣告都打不來的。

Costco東西賣這麼便宜,還提供這麼多遠超預期的服務,它怎麼賺錢? 事實上,做那麼多服務,Costco的目的只有一個——引流,把路人甲乙丙丁全部引到會員體系裡來。享受它的極致服務,首先要成為會員,而成為會員,就得交一筆入會費。因為Costco的變態服務,它會員續簽率奇高——驚人的90%!也就是說平均10個會員中,第二年還有9個會續簽!

在美國,電商的崛起同樣讓實體商家叫苦不迭,沃爾瑪、梅西百貨等品牌紛紛陷入關店潮。然而Costco卻以獨特的會員制+低毛利+我們上面列舉的“奇葩”模式成功抵禦了零售業的衰退。它用這種方式把美國人的線下購物變成了一種信仰。也許雷布斯有一句話說中了:“進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價錢,只要閉上眼睛買,這是一種信仰!”

商院評語: 不以賣東西賺錢,而已會員賺錢,貨物商品利潤只覆蓋基本的運營費用,而會員收費才是盈利的重點目標.而會員收費才是盈利的重點目標。如此腦洞大開的賺錢方式,完全就是現在互聯網流行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商業模式。同時,Costo通過其更低的員工流失率,創造更強的公司文化。這種經營理念,更像是一種規模經濟和分享經濟的結合體,瞄準的消費群體是中產階級家庭。規模經濟提高商品議價能力,分享經濟創造三方共贏。

“神一樣”的Costco超市要來中國,沃爾瑪方了!

在傳統零售紛紛閉店轉型的背景下,有一家“神一樣的超市”卻在全球電商大潮中逆勢而起,它佈局全球,也對中國零售市場的“大蛋糕”垂涎欲滴,它要來中國的消息甚至讓沃爾瑪“方了”。

Costco實體門店入華,給業界帶來不少的話題與熱度,有人稱其為“奪食巨獸”,有人認為它會“水土不服”,對於中國大陸的零售市場,Costco到底會扮演什麼角色?

9月初,Costco(中文譯名:好市多)將在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一家店的消息獲得官方確認,目前還沒有透露詳細的時間表以及具體選址。一周後,Costco即宣佈在天貓開出第二家官方旗艦店。其實早在1999年Costco就在北京開設了辦公室,並在天貓國際平臺上開店“試水”了3年後,正式將其實體門店開到中國大陸。

Costco憑藉“選品+平價+會員”的獨有模式,如今成為全球“第二”,甚至被沃爾瑪視為“唯一”的競爭對手。比起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或許Costco在中國的名聲並不響亮,但業界對Costco卻是一片讚譽。更有一些分析認為,Costco實體店入華將會對中國零售行業帶來衝擊。事實會是這樣嗎?

一.換個玩法

2014年,Costco變成全美第三大零售商,多年來,Costco從美國本土一路擴張至全球71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擁有741家分店及8670萬名會員。但到了中國大陸,Costco反其道而行之,改變了以往靠“實體門店”打天下的玩法。

作為Costco第二家天貓店,本次產品是通過一般管道進口,開業初期sku(庫存量的單位)近300個左右。Costco的野心遠遠不止於在平臺上賣貨,他們更看重的是通過天貓運營資料,做出精准的消費者畫像,從而為線下開店做好準備。與此同時,阿裡擁有豐富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經驗,Costco方面希望借助阿裡的生態圈展開更深更廣的合作。

二.“奪食巨獸”?

創新的會員制,顛覆式大殺器。其商業模式應引起業界的“重視”。Costco的商業模式看上去很簡單:不遺餘力的減少一切可減少的成本,將利潤最大程度透過低價讓利給消費者,而主要利潤來自于會員費。而其最新季報顯示,截至今年5月7日,商品銷售收入282億美元,扣除成本及費用後的營業收入為9.68億美元,其中會員費收入為6.44億,貢獻了67%。如果按年度來統計,占比超七成。

Costco異於其他常規零售企業的經營模式,造就了這樣的低價,這是消費者是喜聞樂見的。然而,對於習慣了大潤發、歐尚等傳統零售環境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接受Costco這種“先付錢後進店”的消費購物體驗還需要一個過程。

商院評語:如此具有競爭力的零售品牌都盯上了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它的到來也許就如當年宜家進入中國市場一樣,掀起翻天覆地的消費改變。如果大規模投資走實體路線,Costco必然要全面鋪貨各類商品來走量攤薄成本,但也必然被拉低毛利率,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而走阿裡天貓,不僅可以延續拓展kirkland的品牌影響力,還能維持高毛利,減少投入,確保利潤。作為一種在美國極受歡迎的零售業態,Costco能進入中國,給中國零售業帶來新鮮血液,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選擇。而強烈競爭帶來更實惠的價格、更優質的服務和體驗,對於消費者都是一件喜聞樂見的大好事!

馬雲爸爸的智能餐廳:隔空點餐,吃完就走

依託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和創新的支付理念升級,讓顧客使用支付寶掃碼授權並確認身份後,即可體驗手勢互動點餐,以及吃完就走的無感支付。當“顧客”走到餐桌旁,桌面就亮了起來,上面還出現了各種菜品,他們在餐桌上方揮揮手臂,菜單立即隨著手臂滑動的方向移動,各種各樣的菜品都呈現出來。點菜、下單之後,“服務員”隨即端來所點“菜品”。上菜時還能看到絢麗的AR互動效果,用餐結束則可直接離店,支付寶帳戶會自動完成扣款。

一.“未來智慧餐廳”的獨特創新點

“未來智慧餐廳”不僅在用餐體驗的增強,更是對支付流程的升級,線下支付理念和體驗的革新。通過創新技術,將支付流程從多步到0步,逐步消滅支付的動作。無紙化、無手機、和無人點餐體驗:走進餐廳確認身份後,直接通過用戶專屬的智慧桌面點餐下單,不依賴服務員,不用拿出手機,沒有紙質餐單,未來還可能結合個人口味和習慣,提供菜品推薦。

在用餐上菜過程中,增加了菜品識別的技術,在上菜的時候,會有配合菜品的AR動效,讓用餐體驗更有趣。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資深技術專家林鋒告訴記者,這是螞蟻對未來餐廳的模樣的一次探索和嘗試。

二.智能餐廳普及有多遠?

在此之前,麥當勞史上第一位首席數位官Atif Rafiq曾描繪過他心目中的“未來智慧餐廳”:櫃檯點餐取餐制度將被拋棄,顧客要習慣自助點餐;系統會進行個性化推薦,消費者只要揮揮手就能進行支付;等餐時要是無聊還可以打上兩盤遊戲來消磨時間……但是,口碑做得比Atif Rafiq想的還要更進一步,他們乾脆讓支付這個動作成了歷史,消費者吃完飯直接走人就行,連揮揮手都不用,支付寶帳戶會自動完成優惠核銷以及扣款。

三.高成本會影響智慧餐廳的普及

裝修這樣炫酷的智慧餐廳,成本當然不會低。事實上,高成本一直是影響各種智慧餐廳普及的一大障礙。例如早在2015年6月,海底撈就曾在上海率先推出帶互動投影功能的智慧餐桌,直至目前也沒有普及到他們的所有門店;這種高成本,連財大氣粗的麥當勞也難以承受,資料顯示,啟用觸屏互動裝置雖然讓麥當勞倫敦市中心的銷售額增長了8%,但產出的利潤仍hold不住平均五六萬美元的改造成本。

四、智慧餐廳,一個昂貴的美夢?

負責未來智慧餐廳專案的口碑產品經理豐息明確表示,觸屏餐桌不是重點,已經入駐口碑平臺且開通了口碑碼上一條龍服務的餐飲商家,只要花一塊錢列印幾張口碑碼,也一樣能實現智慧餐桌的全部功能。

商院評語:由於沒有服務員、收銀員等等人工成本,無人餐廳的人員支出大約只有傳統餐廳的四分之一。這對於傳統餐飲業來說,將形成非常非常大的衝擊。同時,依託於支付寶強大的無線支付能力;未來,不管是支付寶系的馬雲,還是擁有微信支付體系的馬化騰;他們都擁有著巨大的財力、資本、技術、以及無與倫比的無線支付技術。這是一場雙贏。不僅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方便,餐廳也可借此掌握大量用戶口味、喜好等大資料,今後能通過資料分析,制定和調整經營戰略。這對於傳統餐飲業來說,將形成非常非常大的衝擊!24小時無人餐廳的普及已經不可阻擋!未來3-5年,實體店、餐飲業、超市將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衝擊!

為了彌補這一缺失, Costco寧願銷售更物美價廉的自營可樂,也不想破壞自己的制定的規則。實際上,連小米的極致性價比就是在Costco這裡學到的!

三.Costco對顧客好到令人髮指

四.Costco對員工好到心生羡慕甚至直逼穀歌

除了對顧客好到令人髮指,Costco對於員工的好也是無可比擬的。如果評價世界上員工幸福感最高的企業,Costco可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在美國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中,高居第2的就是Costco,僅次於穀歌。在Costco,一個收銀員時薪是20.89美元,這幾乎是沃爾瑪的2倍,普通超市員工的3倍,而且88%的員工都享受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險。

這樣的高投入帶來了員工的低流動率。高員工保有率使得Costco可以大幅削減培訓費用,員工離職率僅為5%,管理層離職率不到1%,這個數字相當驚人。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爆發時,其它公司紛紛開始裁員,Costco的領導層卻認為應該共渡時艱,反而給所有員工都漲工資。讓員工有更高的積極性及幸福感,減少人員流失的同時又提升了企業的公眾形象,這種健康的企業形象可是花多少錢打廣告都打不來的。

Costco東西賣這麼便宜,還提供這麼多遠超預期的服務,它怎麼賺錢? 事實上,做那麼多服務,Costco的目的只有一個——引流,把路人甲乙丙丁全部引到會員體系裡來。享受它的極致服務,首先要成為會員,而成為會員,就得交一筆入會費。因為Costco的變態服務,它會員續簽率奇高——驚人的90%!也就是說平均10個會員中,第二年還有9個會續簽!

在美國,電商的崛起同樣讓實體商家叫苦不迭,沃爾瑪、梅西百貨等品牌紛紛陷入關店潮。然而Costco卻以獨特的會員制+低毛利+我們上面列舉的“奇葩”模式成功抵禦了零售業的衰退。它用這種方式把美國人的線下購物變成了一種信仰。也許雷布斯有一句話說中了:“進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價錢,只要閉上眼睛買,這是一種信仰!”

商院評語: 不以賣東西賺錢,而已會員賺錢,貨物商品利潤只覆蓋基本的運營費用,而會員收費才是盈利的重點目標.而會員收費才是盈利的重點目標。如此腦洞大開的賺錢方式,完全就是現在互聯網流行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商業模式。同時,Costo通過其更低的員工流失率,創造更強的公司文化。這種經營理念,更像是一種規模經濟和分享經濟的結合體,瞄準的消費群體是中產階級家庭。規模經濟提高商品議價能力,分享經濟創造三方共贏。

“神一樣”的Costco超市要來中國,沃爾瑪方了!

在傳統零售紛紛閉店轉型的背景下,有一家“神一樣的超市”卻在全球電商大潮中逆勢而起,它佈局全球,也對中國零售市場的“大蛋糕”垂涎欲滴,它要來中國的消息甚至讓沃爾瑪“方了”。

Costco實體門店入華,給業界帶來不少的話題與熱度,有人稱其為“奪食巨獸”,有人認為它會“水土不服”,對於中國大陸的零售市場,Costco到底會扮演什麼角色?

9月初,Costco(中文譯名:好市多)將在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一家店的消息獲得官方確認,目前還沒有透露詳細的時間表以及具體選址。一周後,Costco即宣佈在天貓開出第二家官方旗艦店。其實早在1999年Costco就在北京開設了辦公室,並在天貓國際平臺上開店“試水”了3年後,正式將其實體門店開到中國大陸。

Costco憑藉“選品+平價+會員”的獨有模式,如今成為全球“第二”,甚至被沃爾瑪視為“唯一”的競爭對手。比起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或許Costco在中國的名聲並不響亮,但業界對Costco卻是一片讚譽。更有一些分析認為,Costco實體店入華將會對中國零售行業帶來衝擊。事實會是這樣嗎?

一.換個玩法

2014年,Costco變成全美第三大零售商,多年來,Costco從美國本土一路擴張至全球71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擁有741家分店及8670萬名會員。但到了中國大陸,Costco反其道而行之,改變了以往靠“實體門店”打天下的玩法。

作為Costco第二家天貓店,本次產品是通過一般管道進口,開業初期sku(庫存量的單位)近300個左右。Costco的野心遠遠不止於在平臺上賣貨,他們更看重的是通過天貓運營資料,做出精准的消費者畫像,從而為線下開店做好準備。與此同時,阿裡擁有豐富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經驗,Costco方面希望借助阿裡的生態圈展開更深更廣的合作。

二.“奪食巨獸”?

創新的會員制,顛覆式大殺器。其商業模式應引起業界的“重視”。Costco的商業模式看上去很簡單:不遺餘力的減少一切可減少的成本,將利潤最大程度透過低價讓利給消費者,而主要利潤來自于會員費。而其最新季報顯示,截至今年5月7日,商品銷售收入282億美元,扣除成本及費用後的營業收入為9.68億美元,其中會員費收入為6.44億,貢獻了67%。如果按年度來統計,占比超七成。

Costco異於其他常規零售企業的經營模式,造就了這樣的低價,這是消費者是喜聞樂見的。然而,對於習慣了大潤發、歐尚等傳統零售環境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接受Costco這種“先付錢後進店”的消費購物體驗還需要一個過程。

商院評語:如此具有競爭力的零售品牌都盯上了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它的到來也許就如當年宜家進入中國市場一樣,掀起翻天覆地的消費改變。如果大規模投資走實體路線,Costco必然要全面鋪貨各類商品來走量攤薄成本,但也必然被拉低毛利率,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而走阿裡天貓,不僅可以延續拓展kirkland的品牌影響力,還能維持高毛利,減少投入,確保利潤。作為一種在美國極受歡迎的零售業態,Costco能進入中國,給中國零售業帶來新鮮血液,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選擇。而強烈競爭帶來更實惠的價格、更優質的服務和體驗,對於消費者都是一件喜聞樂見的大好事!

馬雲爸爸的智能餐廳:隔空點餐,吃完就走

依託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和創新的支付理念升級,讓顧客使用支付寶掃碼授權並確認身份後,即可體驗手勢互動點餐,以及吃完就走的無感支付。當“顧客”走到餐桌旁,桌面就亮了起來,上面還出現了各種菜品,他們在餐桌上方揮揮手臂,菜單立即隨著手臂滑動的方向移動,各種各樣的菜品都呈現出來。點菜、下單之後,“服務員”隨即端來所點“菜品”。上菜時還能看到絢麗的AR互動效果,用餐結束則可直接離店,支付寶帳戶會自動完成扣款。

一.“未來智慧餐廳”的獨特創新點

“未來智慧餐廳”不僅在用餐體驗的增強,更是對支付流程的升級,線下支付理念和體驗的革新。通過創新技術,將支付流程從多步到0步,逐步消滅支付的動作。無紙化、無手機、和無人點餐體驗:走進餐廳確認身份後,直接通過用戶專屬的智慧桌面點餐下單,不依賴服務員,不用拿出手機,沒有紙質餐單,未來還可能結合個人口味和習慣,提供菜品推薦。

在用餐上菜過程中,增加了菜品識別的技術,在上菜的時候,會有配合菜品的AR動效,讓用餐體驗更有趣。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資深技術專家林鋒告訴記者,這是螞蟻對未來餐廳的模樣的一次探索和嘗試。

二.智能餐廳普及有多遠?

在此之前,麥當勞史上第一位首席數位官Atif Rafiq曾描繪過他心目中的“未來智慧餐廳”:櫃檯點餐取餐制度將被拋棄,顧客要習慣自助點餐;系統會進行個性化推薦,消費者只要揮揮手就能進行支付;等餐時要是無聊還可以打上兩盤遊戲來消磨時間……但是,口碑做得比Atif Rafiq想的還要更進一步,他們乾脆讓支付這個動作成了歷史,消費者吃完飯直接走人就行,連揮揮手都不用,支付寶帳戶會自動完成優惠核銷以及扣款。

三.高成本會影響智慧餐廳的普及

裝修這樣炫酷的智慧餐廳,成本當然不會低。事實上,高成本一直是影響各種智慧餐廳普及的一大障礙。例如早在2015年6月,海底撈就曾在上海率先推出帶互動投影功能的智慧餐桌,直至目前也沒有普及到他們的所有門店;這種高成本,連財大氣粗的麥當勞也難以承受,資料顯示,啟用觸屏互動裝置雖然讓麥當勞倫敦市中心的銷售額增長了8%,但產出的利潤仍hold不住平均五六萬美元的改造成本。

四、智慧餐廳,一個昂貴的美夢?

負責未來智慧餐廳專案的口碑產品經理豐息明確表示,觸屏餐桌不是重點,已經入駐口碑平臺且開通了口碑碼上一條龍服務的餐飲商家,只要花一塊錢列印幾張口碑碼,也一樣能實現智慧餐桌的全部功能。

商院評語:由於沒有服務員、收銀員等等人工成本,無人餐廳的人員支出大約只有傳統餐廳的四分之一。這對於傳統餐飲業來說,將形成非常非常大的衝擊。同時,依託於支付寶強大的無線支付能力;未來,不管是支付寶系的馬雲,還是擁有微信支付體系的馬化騰;他們都擁有著巨大的財力、資本、技術、以及無與倫比的無線支付技術。這是一場雙贏。不僅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方便,餐廳也可借此掌握大量用戶口味、喜好等大資料,今後能通過資料分析,制定和調整經營戰略。這對於傳統餐飲業來說,將形成非常非常大的衝擊!24小時無人餐廳的普及已經不可阻擋!未來3-5年,實體店、餐飲業、超市將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衝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